㈠ 如何利用財務杠桿提高企業負債經營效應
合理運用財務杠桿,提高企業籌資效益
由前述可知,財務杠桿對企業的資金運用有一種放大效應,當企業運用了負債,財務杠桿的效應就會顯現。但是負債並非越多越好,我們首先應該分析籌集資金後資金的利潤率是否大於利息率,如果是,則負債的運用會大幅度提高企業的每股利潤,負債體現的是一種正杠桿的效應;反之,負債的運用會大幅度地降低企業的每股利潤,負債體現的是一種負杠桿的效應。當然,這僅僅是對單種負債的財務杠桿效應進行闡述,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籌資的渠道很多,財務杠桿效應往往是通過組合的籌資結構體現的。
㈡ 什麼是負債經營的好處和財務杠桿利益
負債經營能給公司的所有者帶來收益上的好處,對於企業的所有者來說,負債經營的優勢是明顯的。
1.負債經營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對於資金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債權性投資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業採用借入資金方式籌集資金,一般要承擔較大風險,但相對而言,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採用權益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財務風險小,但付出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債權性投資風險比股權性投資小,相應地所要求的報酬率也低。於是,對於企業來說,負債籌資的資金成本就低於權益資本籌資的資金成本。
另一方面,負債經營可以從「稅收屏障」受益。由於負債籌資的利息支出是稅前支付,使企業能獲得減少納稅的好處,實際負擔的債務利息低於其投資者支付的利息。在這兩個方面因素影響下,在資金總額一定時,一定比例的負債經營能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2.負債經營能給所有者帶來「杠桿效應」
由於對債權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項與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在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發生變動時,會給每股收益帶來幅度更大的波動,這即財務管理中經營論及的「財務杠桿效應」。由於這種杠桿效應的存在,在企業的資本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時所有者的收益率即權益資本收益率能在資本收益率增加時獲得更大程度的增加,因此,一定程度的負債經營對於較快地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3.負債經營能使企業從通貨膨脹中獲益
在通貨膨脹環境中,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負債的償還仍然以賬面價值為標准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樣,企業實際償還款項的真實價值必然低於其所借入款項的真實價值,使企業獲得貨幣貶值的好處。
4.負債經營有利於企業控制權的保持
在企業面臨新的籌資決策中,如果以發行股票等方式籌集權益資本,勢必帶來股權的分散,影響到現有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負債籌資在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不影響到企業控制權,有利於保持現有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
㈢ 舉債經營為什麼會加劇經營杠桿
企業適度舉債,除了稅賦的好處外,通常還能減低公司的代理人成本。因為在企業舉債經營的環境下,管理層會隨時面臨還款的壓力,這在無形中或許會減低管理層對剩餘現金的濫用,從而抑制盲目的投資行為。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所謂的財務杠桿效應也與此類似,只不過財務杠桿的支點是負債。如果負債得當的話,由此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會遠遠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就像阿基米德只用一隻胳膊的力量,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道理一樣。根據這個看來,只有利潤率足夠大,則企業的負債越多,運用自有資金就越少,那麼財務杠桿效應的空間也就越大。可是,人人都知道,支點放置的位置直接關繫到是被地球撬起還是撬起地球。同樣,負債的多少也關繫到是賺得盆滿缽滿還是賠得一塌糊塗。
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
公司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它能夠持續地為股東創造利潤並提供投資回報。因此,股東投資價值的大小關鍵也就取決於單位投資額所可能提供的投資回報的大小。利潤是公司得以建立並努力追求的目標,公司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股東的權益報酬率(股東所投資的每一塊錢所得到的回報)與公司的資產報酬率(公司每投入一塊錢所產生的利潤)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我們觀察現實中的公司運作卻發現,幾乎很少的公司這兩個指標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我們觀察2007年微軟、沃爾瑪、IBM和通用汽車的年度報告便可發現:它們的資產報酬率分別是22%、8%、9%和3%,但它們的權益報酬率卻分別是44%、20%、33%和18%。很顯然,這些公司提供給股東的回報要遠高於它們各自的資產回報率。而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充分地利用了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
事實上,微軟的資產報酬率是最高的(22%),微軟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一倍(45%),而通用電器的資產報酬率最低(3%),通用電器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6倍(18%),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觀察這4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便不難看出,財務杠桿對公司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了。微軟的資產負債率為50%,而通用電器的資產負債率則超過了80%。所以您所給出的70%的資產負債率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債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它既能有效地放大權益報酬率,同時還具有稅盾和減輕代理人問題的優點,那麼,企業舉債的比例是否越多越好呢?其實不然。
首先,企業舉債比例越高,銀行所要求利率也就會越高,這就要求企業有較高的資產報酬率來支付銀行利率,無形中也就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
其次,過高的銀行負債會增大經營中資金調度的壓力,財務彈性因此而減低,當這種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很容易引起公司的債務危機和信用危機,造成資金鏈斷流,而這種危機對公司正常經營的影響,也許是無法恰當估量的,有時甚至是滅頂的。
因此,企業適度舉債,既要考慮企業的行業特點、發展周期、資產構成和盈利水平,同時,還需要考慮公司債務危機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成本,從而維持一個最佳資本結構。何為最佳?在理論上很難得出一個精確的數值,它需要企業家的經驗與直覺判斷。
㈣ 負債經營的利弊
負債經營就是債務人或企業通過銀行信用或商業信用的形式,利用債權人或他人資金,從而達到企業規模擴張,增加企業經營能力和競爭力。因此,負債經營理所當然地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企業的必然選擇。然而,債務是要償還的,企業負債經營又必須以特定的償付責任和一定償債能力為保證,並講求負債規模、負債結構及負債效益,否則,企業可能由此陷入不良的債務危機當中。因此,對企業負債經營,有必要對其利弊進行分析,以便採取措施加以預防、解決。
企業負債經營的益處
——企業負債經營能有效降低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這種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投資者來說,債權收益率固定,除非企業資不抵債破產清算外,一般都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風險要比股權投資小,相應地要求報酬率也低,而且債務籌資費用也較股權籌資為低。因此,債務資金成本較股權資金成本為低。另外,負債經營可以從「減稅效應」中獲益。由於債務的利息支出是稅前支付,能使企業獲得減少交納所得稅的好處。在這兩方面因素影響下,當資金總額一定時,一定比例的負債經營能有效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負債經營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效應」。由於對債權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項與企業贏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當企業的資金利潤率高於債務資金成本時,企業收益將會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財務杠桿效應。同時,企業可利用負債節省下來的自有資金創造新的利潤。因此,一定程度負債經營對提高企業收益率有著重要作用。
——負債經營能使企業從通貨膨脹中獲益。在通貨膨脹環境中,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債務償還仍然以其賬面價值為准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樣,企業實際償還款項真實價值低於其借入款項的真實價值,使企業獲得貨幣貶值的好處。
——負債經營有利於企業控制權的保持。在企業籌集資金時,如果以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本,勢必帶來股權分散,影響到現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而負債籌集在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又不影響企業控制權,有利於現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
——負債經營同時也是公司改善治理機制的一種外在監督因素的引入。企業負債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通過資本結構的優化,可以引入債權人的監督來減少股東與經理人員的代理成本。債權人為了保證自己資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會對企業的運行進行關注,這無形中就起到了對經理人員的監督,從而減少股東對經理人員的監督成本。負債不僅是企業融資的一種手段,也是公司改善其治理機制的一種外在監督因素的引入。
負債經營的風險
——「財務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當企業面臨經濟發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時由於固定額度利息的負擔,在資金利潤率下降時,投資者收益率將會以更快速度下降。
——無力償付債務風險。對於負債經營,企業負有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的法律責任。如果企業利用負債籌集到的資金進行的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率,或企業整體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惡化,或企業短期資金運作不當等,這些因素不僅會造成企業利潤額大幅下降,而且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其結果可能導致企業資金緊張,被迫低價拍賣或抵押資產。
——再籌資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使企業資產負債率增大,對債權人保證程度降低,企業投資者也因企業風險增大而要求更高報酬率,作為可能產生風險的一種補償,會使企業發行股票,債券等借款籌資成本大大提高,難度加大。
企業應如何適度負債
——增強風險意識,按需舉債,量力而行。權益資金與借入資金的根本區別在於:借入資金是要償還的,由於負債取得與償還在時間上的先後分離,極易造成企業樂於舉債,不思償還。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陷入債務危機,均於人們抱有此種思想認識有關。因此,企業舉債,進行負債經營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宏觀經濟環境:在經濟衰退、蕭條階段,企業應盡可能壓縮負債,甚至「零負債」,以減少損失,避免破產。在經濟繁榮、復甦階段,市場供求趨旺,企業可適當增加負債,抓住有利投資機會迅速發展。此外,在政府鼓勵投資時,可適當提高負債比率,充分利用債務資金進行投資和經營。
行業因素:如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經營利潤穩中有升,可適當提高負債比率,利用債務資金提高生產能力,獲得規模效益。如處於所得稅率較高的行業中的企業,由於債務利息是稅前利潤扣除,增加負債可減少所得稅,可適當提高負債額,但對那些高風險,需要大量科研經費,產品試制期較長的企業,不應過多使用債務融資。
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包括企業規模、企業經營收入多變性以及企業的贏利性。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產品有廣闊發展前景,可適當擴大企業負債規模,企業規模擴大可進行多樣化經營,有效分散經營風險。其次,企業的經營收入變化過大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相應地減少負債能力,而企業贏利能力是其負債能力的標志與保證,贏利能力較低,則負債規模將受到限制。
償債能力。在確定企業負債規模時應對其償債能力進行分析,以期確定一個合理的負債規模,避免舉債過多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企業償債能力指標包括短期償付能力分析、長期償付能力分析、償付能力與現金流量分析,企業應該根據這些指標分析,確定自己的償債能力後相應舉債。
——對負債進行監測。如果出現一些不良狀況,如存貨劇增,銷量下降,應收賬款增大、成本上升,企業都應密切注意。如存貨包括材料和產成品等,為了避免或減少出現停工待料、停業待貨以及出於價格考慮,企業需要儲存存貨,但過多存貨要佔用較多的資金,並且會增加倉儲費、保險費、維護費、管理人員工資在內各項開支,存貨佔用資金是有成本的,佔用過多會使利息支出增加並導致利潤損失,各項開支增加更直接導致使用成本上升,進行存貨管理,就要盡力在存貨成本與存貨效益之間作出權衡,達到兩者最佳結合。對於應收賬款,企業應及時採取各種措施按期收回。一般來講,拖欠時間越長,款項收回可能性越小,形成壞賬可能性越大,對此,企業應實施嚴密監督,隨時掌握回收情況。實施對應收賬款情況監督,可通過賬齡分析表進行,通過該表企業可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內,多少欠款超過信用期,對不同拖欠時間的欠賬,採取不同收賬方式,制定出經濟、可行收賬政策。
調整財務結構。通過對財務結構調整,避免出現資金錯配現象,即短期負債用於購置房地產項目,中長期負債用於短期用途,使企業非營運資產損失得到分擔、消化和吸收,使企業長短期財務結構趨於合理,以減輕到期支付壓力和風險,使企業贏得時間,緩解短期負擔,做好非營運資產改良和處置工作,擴大產品銷路,開拓新產品。
調整經營結構。這是資產重組中關鍵的一環。因為發生債務危機尤其是嚴重債務危機,大多數企業都是存在過多非營運資產和產品適銷對路問題,所以,債權人往往要求企業在財務結構調整的同時作出經營結構的調整,因為即使債權人在企業債務期限結構或部分債務豁免方面作出讓步,如果經營結構不調整,非營運資產是不能減少、改良或消除的,則企業將來償債責任是無法履行的。
㈤ 為什麼要「負債經營」
負債是企業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在未來將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經濟責任。只有通過借入方式取得的債務資金才構成負債經營的內涵。
1.負債經營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對於資金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債權性投資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業採用借入資金方式籌集資金,一般要承擔較大風險,但相對而言,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採用權益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財務風險小,但付出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債權性投資風險比股權性投資小,相應地所要求的報酬率也低。於是,對於企業來說,負債籌資的資金成本就低於權益資本籌資的資金成本。
另一方面,負債經營可以從「稅收屏障」受益。由於負債籌資的利息支出是稅前支付,使企業能獲得減少納稅的好處,實際負擔的債務利息低於其投資者支付的利息。在這兩個方面因素影響下,在資金總額一定時,一定比例的負債經營能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2.負債經營能給所有者帶來「杠桿效應」
由於對債權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項與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在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發生變動時,會給每股收益帶來幅度更大的波動,這即財務管理中經營論及的「財務杠桿效應」。由於這種杠桿效應的存在,在企業的資本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時所有者的收益率即權益資本收益率能在資本收益率增加時獲得更大程度的增加,因此,一定程度的負債經營對於較快地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3.負債經營能使企業從通貨膨脹中獲益
在通貨膨脹環境中,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負債的償還仍然以賬面價值為標准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樣,企業實際償還款項的真實價值必然低於其所借入款項的真實價值,使企業獲得貨幣貶值的好處。
4.負債經營有利於企業控制權的保持
在企業面臨新的籌資決策中,如果以發行股票等方式籌集權益資本,勢必帶來股權的分散,影響到現有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負債籌資在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不影響到企業控制權,有利於保持現有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
㈥ 負債經營為什麼會有杠桿作用如何利用財務杠桿如果負債對企業是件好事,那為什麼還要出售股票融資呢
負債經營會有債務費用的產生比如6%,但是公司借貸一年產生的收益就可能遠遠超過6%,可能是16%。這樣在沒有增加所有者投資的前提下收益增加,或者凈資產利潤率得以提高。這就是杠桿效用。合理的利用借貸,利用債務的杠桿效用。但是負債過高則會產生一個財務風險,如果經營遇到問題則利潤率受損,甚至導致支付受困,嚴重的導致破產。當年的巨人集團就是典型的例子。出售股票是邀請更多的投資人投資公司的業務,一方面使投資風險得以分散,一方面可以聚集更多的社會資金用於商業發展。尤其是向公眾發行的股票,還有利於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擴大影響力,這些都是公司的無形資產只是目前還無法量化。如果公司出售則會體現在商譽當中。
㈦ 如何利用財務杠桿提高企業負債經營效應
這個問題比較深奧復雜,這上面很難說的清楚
通俗的說呢,就是充分使用好手上的資金,並且是回報率越高越好
建議你去會計師事務所去咨詢下,他們會針對你的實際情況給你分析的更透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