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之間的關系
簡單說,財務杠桿越大,財務風險越大,經營杠桿越大,經營風險越大.聯合杠桿就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財務杠桿是固定利息費用引起的,經營杠桿是固定成本引起的.詳細的你可以看一本財務管理的書,都會有定義,公式,以及例子的詳細介紹.
Ⅱ 論述題:財務杠桿如何產生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
財務杠桿如何產生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 財務杠桿是指企業利用負債來調節權益資本收益的手段。合理運用財務杠桿給企業權益資本帶來的額外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由於財務杠桿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獲得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可估量的財務風險。因此,認真探究財務杠桿並分析影響財務杠桿的各種因素,搞清其功能、性質以及對企業權益資金收益的影響,是合理運用財務杠桿為企業服務的基本前提。
一般而言,當企業全部資金為權益資金,或當企業投資利潤率和負債利率一致的情況下,企業不會形成財務杠桿利益;當投資利潤率高於舉債利率時,借入資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潤,表現為正財務杠桿利益;當投資利潤率低於舉債利率時,則普通股的利潤率將低於稅後投資利潤率,股東收益下降,表現為負財務杠桿利益。而風險是一個和損失相關聯的概念,是一種不確定性或可能發生的損失。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使用債務資本而產生的在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由主權資本承擔的附加風險。假如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假如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小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一、財務杠桿利益(損失)
所謂財務杠桿利益(損失),簡單說就是指負債籌資經營對所有者收益的影響。只要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財務杠桿功能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大於企業投資收益率,且產權比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所以財務杠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於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業投資收益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損失的本質所在。
負債的財務杠桿功能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企業利用債務資金不僅能提高主權資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權資金收益率低於息稅前利潤率,這就是財務杠桿功能產生的財務杠桿利益。
二、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一般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假如息稅前利潤率上升,則主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假如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那麼主權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財務風險存在的實質是由於負債經營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財務杠桿和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可以概述為摘要:假如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成本為轉折點),財務杠桿功能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反而降低了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較多使用財務杠桿,損失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高。假如不使用財務杠桿,就不會產生損失,也無財務風險而言,但在經營狀況好時,也無法取得杠桿利益。
三、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的因素
由於財務風險隨著財務杠桿系數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財務杠桿系數則是財務杠桿功能大小的體現,那麼影響財務杠桿功能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
(一)息稅前利潤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因而,稅前利潤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卻是呈相同方向的。
(二)負債的利息率。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比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負債的利息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而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則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即負債的利息率越低,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提高,而當負債的利息率提高時,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降低。那種認為財務風險是指全部資本中債務資本比率的變化帶來的風險是片面的觀點。
(三)資本結構。負債比率即負債和總資本的比率也是影響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之一,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和負債利息率的影響相同。即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利息率不變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就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就越小。也就是說,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但負債比率對主權資金收益率的影響不僅不同於負債利息率的影響,也不同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負債比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表現在正、負兩個方面,當息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表現為正的影響;反之,表現為負的影響。
Ⅲ 什麼是經營杠桿利益與風險 什麼是財務杠桿利益與風險
一、經營杠桿,是指在一定固定成本比重下,銷售量(額)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生的作用。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經營風險,是指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即由於經營杠桿作用,當銷售額下降時,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營業杠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桿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桿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
二、財務杠桿的含義
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是不變的。於是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給投資者收益帶來更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及其說明的問題。
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示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dfl=ebit/[ebit-i-b/(1-t)]
財務杠桿系數可說明的問題如下:
(1)財務杠桿系數表明息前稅前盈餘增長引起的每股盈餘的增長幅度。
(2)在資本總額、息前稅前盈餘相同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高,財務風險越大,但預期每股盈餘(投資者收益)也越大。
控制財務杠桿的途徑。
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企業的財務杠桿,一般可以表現為三種關系:
即負債與資產的對比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關系、或長期負債
Ⅳ 1影響財務杠桿利益與財務風險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的因素 由於財務風險隨著財務杠桿系數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財務杠桿系數則是財務杠桿作用大小的體現,那麼影響財務杠桿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
(一)息稅前利潤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因而,稅前利潤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卻是呈相同方向的。
(二)負債的利息率。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比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負債的利息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而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則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即負債的利息率越低,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提高,而當負債的利息率提高時, 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降低。那種認為財務風險是指全部資本中債務資本比率的變化帶來的風險是片面的觀點。
(三)資本結構。負債比率即負債與總資本的比率也是影響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之一,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與負債利息率的影響相同。即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利息率不變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就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就越小。也就是說,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但負債比率對主權資金收益率的影響不僅不同於負債利息率的影響,也不同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負債比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表現在正、負兩個方面,當息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表現為正的影響;反之,表現為負的影響
Ⅳ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當企業有負債,即財務杠桿的時候,當盈利時企業會享受由財務杠桿帶來的利益,但是當企業虧損時,有財務杠桿的企業收益下降幅度將會更大。
EBS=((EBIT-I)*(1-T)-D)/N.企業要籌集1000萬資本,兩種方案,一是發行1000萬股票,二是發行500萬股股票和負債500萬。當借款利率小於資金收益率的時候,採取第二個方案每股收益率>第一個方案的每股收益率,即凈利潤越大企業財務風險會越低。
Ⅵ 從財務杠桿看如何防範財務風險
一、企業財務風險分析 1、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徵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所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於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個方面。主要特徵表現在:一是客觀性。即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也就是說,財務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無法迴避它,也無法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進而避免風險。二是全面性。即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財務風險。三是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四是收益與損失共存性。即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2、從資產負債狀況分析財務風險 從資產負債分析,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財務風險很小;二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侵蝕,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必須引起警惕;三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還占據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於資不抵債,屬於高度風險,必須採取強制措施。 3、從企業收益狀況分析財務風險.從企業收益分析,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後的經營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礎上扣除財務費用後為經常收益。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對這三個層次的收益進行認真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財務風險。這其中分三種情況:一是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存在一定風險;二是如果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收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若問題嚴重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必須十分警惕;三是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財務危機已顯現。反之,如果三個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所以,企業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不能一味追求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要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現著重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1、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機制 具體方法主要有:一是堅持謹慎性原則,建立風險基金。即在損失發生以前以預提方式建立用於防範風險損失的專項准備金。如產品製造業可按一定規定和標准計提壞賬准備金、商業流通企業計提商品削價准備金,用以彌補風險損失。二是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籌資風險控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兩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後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於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確定性。籌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幾方面:由於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或籌集了高於平利息水平的資金,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嚴格控制負債經營規模。 (2)投資風險控制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後,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上,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並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於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潤率水平。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於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Ⅶ 試述杠桿效應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有三種,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綜合杠桿。內
1、經營杠桿容與企業經營風險的關系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與經營杠桿有重要關系,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變動越激烈,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財務杠桿與企業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杠桿系數反映的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對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敏感程度,它衡量了由於企業使用財務杠桿而引起的風險增加相對額。財務杠桿系數是對財務風險的量化,但並非財務風險的同義詞。財務風險是企業使用財務杠桿所導致的。
3、綜合杠桿與企業總風險的關系
綜合杠桿系數是對總風險大小的量化。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綜合杠桿系數越大,總風險越大,反之則越小。由綜合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知道,企業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對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進行組合,以獲得一個理想的綜合杠桿系數和企業總風險。在選擇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組合時,應以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在風險和收益之間進行權衡。
Ⅷ 財務杠桿國內研究現狀以及各種觀點的利弊分析
關鍵詞:財務杠桿 公司成長性
一.引言
財務杠杠對公司價值及公司成長性的影響是資本結構理論的一個主要研究領域,公司的成長性是公司經營者和投資者共同關心的問題,公司的成長中需要大量資金作為其支撐,公司可以藉助財務杠桿實現其持續穩定的增長,研究財務杠桿對公司成長性的關系,對我國企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二者的關系研究仍然是理論和實務工作者研究的熱點。筆者通過對二者關系的回顧,找出其研究的優劣點,為以後更好的研究二者的關系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二.國外研究現狀綜述
關於財務杠桿對公司成長性的影響,國外學者融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34年,Graham指出,投機性資本結構(高資產負債率)由於負債融資享受免稅待遇,有利於普通股從公司財產和收益膨脹中獲取大量的利益,有利於公司高成長。Myers & Turnbull(1977)認為當公司的負債比率高時,其破產風險亦會相應提高,一旦破產則會完全喪失成長機會,所以當公司有較多的成長機會時,會採取較保守的財務杠桿政策,因此預測成長機會與負債比率間存在負相關。
Smith and Warner(1979)曾提出當公司使用負債融資時,會引發負債代理問題,其中之一即是投資不足(underinvestment)的問題,Myers認為公司在有負債的情況下 ,只會接受投資項目產生的現金流量凈現值超過負債利息與投資面額之和的投資計劃 ,而會放棄現金流量凈現值大於投資面額但小於負債利息與投資面額之和的投資方案 ,因而會產生投資不足問題 ,由此說明公司財務杠桿會減緩公司的成長。
Tit man &Wessels認為處於成長階段的公司對未來投資機會有更多的選擇 ,但由於存在負債代理問題 ,所以他們推測負債比率應與公司的成長呈反向關系。但其實證結果顯示負債比率與成長性的反向關系不顯著。
Larry Lang等在其對杠桿、 投資與公司成長的研究中表明 ,杠桿不會減緩那些具有良好投資機會的公司的成長;但是當公司的成長機會不被資本市場認同或者其成長機會的價值不足以克服高負債所帶來的風險與成本的影響時 ,財務杠桿與公司的成長性負相關。
三.國內研究現狀
(一)財務杠桿與公司成長性負相關
吳世農、 李常青和余瑋(1999)選用影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五個關鍵因素 —資產周轉率、 銷售毛利率、 負債比率、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期間費用率 ,建立了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判定模型。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 ,由上述五個變數構成的判定模型能夠有效地判定或預測我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此外 ,判定模型結果表明 ,負債比率與公司的成長性負相關
畢皖霞和徐文學(2005)對26家製造業公司的實證分析顯示,以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和市凈率為基礎的綜合價值指標與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
肖作平(2005)通過考察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相互關系注意到,財務杠桿對公司績效具有顯著的消極影響。
(二)財務杠桿與公司成長性關系不顯著
陸正飛和辛宇(1998)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在文中 ,他們提出了成長性與資本結構正相關的假設。他們認為成長性強的企業往往有著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 ,因而通常不願過多地發行新股以避免分散老股東的控制權和稀釋每股收益 ,從而只能通過增加負債來籌集投資項目所需資金。但他們的實證結果卻顯示成長性與負債率之間沒有顯著的關系。
洪錫熙和沈藝峰(2000)運用資本結構決定因素學派的理論框架 ,對影響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杠桿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 ,結果顯示 ,公司成長性與公司財務杠桿之間沒有顯著的關系
(三)財務杠桿與公司成長性正相關
呂長江和王克敏(2002)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杠桿、 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權比例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實證研究發現 ,上市公司的財務杠桿與公司績效、 公司的成長性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說明 ,處於成長階段、 資產規模逐漸擴大的績優公司善於發揮財務杠桿效應 ,以提高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率 ,並降低權益代理成本。
汪輝(2003)卻觀察到了公司負債對公司價值的積極效應。其研究顯示,公司的債務水平對Q值、市凈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均具有顯著的正向解釋力(但對於少數資產負債率非常高的公司,這種作用並不顯著)。
呂長江, 金超, 陳英(2006)研究上市公司在不同經營業績條件下財務杠桿對成長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 , 與國內外已有的研究結果不同 , 不同經營業績下公司財務杠桿對成長性的影響作用存在差異。對於業績優良的公司 , 財務杠桿具有積極作用 , 舉債經營可以促進公司的成長 , 而且 , 隨著公司業績的增強 ,財務杠桿所起的積極作用更為顯著; 對於業績較差的公司 , 財務杠桿具有消極作用 , 財務杠桿對成長性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四.國內外研究狀況評述
國外的研究資本結構理論及財務杠桿的作用的文斌相當豐富,但尚未進一步實證研究的問題也相當多,很多問題尚未定論。目前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其一:雖然已知高負債所引起的財務風險,將導致債權人價值的損失轉移,並將限制企業運用財務杠桿的能力,但尚無法合理碧水和避險,在現實中找出資本結構最佳點。其二:現有的理論無法正確提供企業在不同環境下所應籌資的數量和期限,而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企業債務風險評估難。
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企業負債狀況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以及如何化解債務對策研究方面等,真正運用實證來系統研究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成長性關系的論文不是太多。
從國內外的學者對財務杠桿與公司成長性關系的問題研究可以看出,由於選取衡量公司成長性的變數不同,且研究的樣本、研究的方法不一樣,因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導致研究結果的不一致。並且此研究多以公司財務業績指標作為公司績效的評價指標。財務指標無法反映風險結構(尤其是公司負債所導致的財務風險)的影響,而且可能會因為公司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而喪失客觀性和真實性。還有,一部分研究選取的樣本過少,或者在行業上缺乏代表性。另外,有些研究沒有控制影響公司業績的其他特異性因素(諸如,企業規模、資產結構、股權結構和行業屬性等)。這些研究方法的缺陷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計量結果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