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美元=1.4870/1.4880瑞士法郎 1美元=100.10/100.20日元求~瑞士法郎對日元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
這個問題挺二的,一般這種題交叉匯率就是交叉匯率(用中間價),買入賣出就是買入賣出。很少有這種混在一起的。
您的老師也太不與時俱進了,這是哪輩子的匯率?今天的報價大概是:
USD/JPY 88.79/88.89,USD/CHF 1.0137/1.0147
但是也可以算得出:
CHF/JPY 67.2712/68.6122
不知道對不對。
B. 日元換美元的匯率是按買入價計算還是按賣出價計算
外匯是一種特殊金融商品。銀行經營處匯買賣業務需要開支一定的費用,也需要賺取一定的利潤。因此,銀行經營外匯交易必須買賤賣貴,取得收益,從而所有經過銀行交易的外匯的匯率都分為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
買入匯率,又稱「買入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報價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前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的情況下則反之,銀行報出的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後一個較大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買進的外幣數,即外匯的買入價。
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值得強調的是,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所以,在實際上進行外匯買賣業務操作時,千萬不要把這些關系搞混淆。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 (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它構成了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利潤來源。這個買賣差價越是小,說明外匯銀行的經營越有競爭性或外匯市場越是發達,有深度。例如,美元,英鎊由於交易頻繁,而且交易額較大,能形成夫模經濟的效益,故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這兩種貨幣的買賣差價只有0.5‰。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我們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例如,已知199×年×月×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100=¥868.42~872.78,同一天,在蘇黎世的外匯市場上,瑞士法郎對美元的匯率為:VS$1.00=SF1.6005~1.6025。由於兩個市場使用的都是直接標價法,我們可按上圖表套算出人民幣對瑞士法郎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如下圖表:
必須注意,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如下圖表:
(買入價) ¥/?=(買入價) $/?×(買入價) ¥/$
(賣出價) ¥/?=(賣出價) $/?×(賣出價) ¥/$
例如, 199×年×月×日,倫敦外匯市場(採用間接標價法)的美元報價是:?
1.00=$1. ~1. 。據此,我們可以推算出人民幣對英鎊的交叉匯率:
人民幣對英鎊的買入價:
$1. /?×¥1290.31/$100=¥1290.31/?100
人民幣對英鎊的賣出價:
$1. /?×¥872.78/$100=¥1296.77/?100
除了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以外,我們平時在經濟書籍或報刊雜志的行情信息版中還經常看到單一的中間匯率,它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即中間匯率=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它是為了使報道簡潔,表達方便而使用的匯率。此外,在企業內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中間價以簡化核算。必須強調的是:中間匯率絕非是外匯買賣業務中實際成交的價格。
C. 已知匯率,試計算英鎊對瑞士法郎的買入價和賣出價。
1 GBP可買入1.9613USD,1 USD可買入1.2536CHF
所以1GBP可買入2.4587CHF(1.9613×1.2536)
同理1GBP可賣出1.9616×1.2540=2.4598CHF
GBP/CHF=2.4587/98
這是原理。不過好像你的匯率數據過時了些。
D. 瑞士法郎對日元的買入匯率是什麼意思
理解為:用1日元能買多少法郎
E. 在中行外匯里瑞士法郎/日元買入價113.49 賣出價113.84 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挺二的,一般這種題交叉匯率就是交叉匯率(用中間價),買入賣出就是買入賣出。很少有這種混在一起的。
您的老師也太不與時俱進了,這是哪輩子的匯率?今天的報價大概是:
usd/jpy
88.79/88.89,usd/chf
1.0137/1.0147
但是也可以算得出:
chf/jpy
67.2712/68.6122
不知道對不對。
F. 必採納外匯市場。銀行報出的買賣匯率價差是1.399-1.4瑞士法郎/美元 則1000000瑞士法郎的美元價值是多少
美元/瑞士法郎1.3990-1.4000,即報價銀行美元買入價為1.3990,美元賣出價為1.4000,客戶1000000瑞士法郎可兌換美元=1000000/1.4=714285.71美元
67.72日元/澳元,澳元下跌5%,則預期匯率67.72*(1-5%)=64.334日元/澳元
G. 求匯率和外匯
11.HKD/JPY=(153.40/7.8020)/(153.50/7.8010)=19.6616/19.6770
JPY/HKD=(7.8010/153.50)/(7.8020/153.40)=0.05082/0.05086
以港幣兌換日元,即銀行賣出日元,日元兌港幣匯價為0.05086
2.CAD/CHF=(6.9980/1.2359)/(6.9986/1.2329)=5.6623/5.6765
加合資公司要以CAD買進CHF,即銀行買入CAD,匯率為加元兌瑞士法郎5.6623
3.GBP/JPY=145.30*1.8485/(145.40*1.8495)=268.59/268.92
某公司要以日元買進英鎊,即銀行英鎊賣出價,匯率為英鎊對日元268.90
匯率換算,如果是乘即為小乘小,大乘大,如果是除即為小除大,大除小.銀行報價中,前者為基準貨幣買入價,後者(大者)為基準貨幣賣出價.
H. 為何外匯交易時,買入匯率永遠比賣出匯率高
外匯交易中,銀行對外宣稱都是免手續費,但由於銀行有定價優勢,所以銀行賣出的價格總是比買入的價格高,這其實是變相地收取了手續費。
總體而言,外匯交易價格都是以基準匯率(外匯中間價)為基礎,但企業或個人在與銀行進行交易時,銀行給出的價格會與基準利率有些差價,這些差價正是銀行外匯交易的手續費之謎所在。投資者在銀行進行貨幣兌換時,銀行每天都會給出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基準價和折算價五個價格,而這五個交易價格之間存在著差異。現鈔交易手續費極高
出國旅遊,對外貿易,必須先用人民幣兌換成外幣,這就是現鈔交易。相對其他投資交易而言,現鈔交易的最大功能是實用,而不是投資,所以現鈔交易的點差相對較高。
而在計算時,買入價、賣出價與基準價的利率差就是外匯交易中銀行收取的點差價。由於這個差價比較小,為方便計算,都以買入、賣出的匯率與基準匯率的差乘以10000,即為點差。
I. 銀行外匯的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確定的
1、買入價: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買是站在銀行角度來說的,買就是銀行買,即我們把外幣交給銀行,換回人民幣.
不同標價方法下買入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一定的外幣而付給顧客的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小的數,即買入外幣時付給顧客較少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後。
2、賣出價: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賣出匯率,即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