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匯率制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問題
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日益彰顯(圖)
2010-10-20 04:27:00來源: 證券時報(深圳)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證券時報記者 賈 壯
央行在意想不到的時間推出了意料之中的一項政策——加息,很顯然,這是沖著通脹去的,即將公布的9月份通脹數據很有可能超過了外界的預期,實際的通脹壓力或許比想像的要大。
由於物價漲幅的回升,自今年2月以來,中國已連續7個月出現「負利率」的情況。8月份CPI回升至3.5%,創下年內新高,也是2008年10月之後的最高點。更值得擔憂的是,通脹有日趨惡化的趨勢,一方面是占據CPI統計最大權重的食品價格節節攀升,另一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反彈也帶來了輸入性通脹壓力。
央行對通脹的擔憂從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的表述可以看出端倪,在例會後的新聞稿中,央行表示:「我國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但管理通脹預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依然艱巨。」與以往例會的表述明顯不同的是,此次例會將「防通脹」提到了首位,並且著重強調了任務的艱巨性。
中國經濟的強勁走勢也為央行宣布加息增加了底氣。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今年6—7月之間,相關部門一度擔心經濟會過度下滑,但隨著8月份經濟運行數據的反彈,以及預期中9月份數據可能會繼續反彈,調控當局對於經濟繼續下滑的擔憂暫告消退,多部委加碼房地產調控也說明了這一點。
今年上半年開始的房地產調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進,但進入三季度以來,蠢蠢欲動的房價開始逐漸吞噬已經取得的調控效果。因此,國務院再次出台更加嚴厲的調控措施,各部委也陸續推出相應舉措,而要想從根本上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必須收緊銀根。應該說,房地產調控效果不彰是促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加息的理由可以找出千條萬條,但央行昨日宣布加息還是讓絕大多數市場人士大跌眼鏡,原因是目前中國加息缺少必要的國際環境。首先,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暫緩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美、歐、日等經濟體甚至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增加了刺激的力度;其次,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寬松貨幣政策製造了大量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充斥全球市場,四處尋找投資標的,中國此時收緊貨幣政策將會繼續刺激熱錢流入。
基於以上判斷,多數市場人士得出結論,中國短期內不會加息,但實際的情況卻與預期完全相反。目前來看,中國調控當局的決策思路與研究機構的分析框架有明顯差異,在現有的環境下宣布加息,說明中國央行在執行貨幣政策過程中更加重視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獨立性,著重以國內經濟因素作為決策參考。
國內的因素不僅僅是居民消費價格快速上漲,還有潛在的資產泡沫壓力。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稱,由於實際利率正隨著通脹預期的升高而在負區間內越陷越深,信貸控制並不足以控制資產價格通脹。隨著量化寬松的到來,流動性的湧入會進一步升高。如果中國仍使用目前的政策組合來應對全球量化寬松的大環境,最大的風險可能並不是製造業部門相對美國或其他亞洲經濟體失去競爭力,而是過度投資和資產泡沫。
當然,中國在匯率政策方面的靈活性也為增強貨幣政策獨立性創造了條件,魯政委稱,6 月19 日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人民幣兌美元彈性的恢復,已消除了其對利率政策的制約。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 )
2. 關於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無效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圍之內。這種制度下的匯率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不同的匯率制度在面對國際資本流動對本國經濟產生影響的時候表現不同。一般而言,選擇浮動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而選擇固定匯率,則需要政府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
希望採納
3. 固定匯率制下,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為什麼
有效。
4. 通俗地解釋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的幾個概念
舉個例子:
從前有一個叫H國,發行一種貨幣叫H元,執行固定匯率,採取與美元聯系匯率,1H元兌換10美元。H國為外向型經濟,國際貿易發達。由於該國商品在國際上較受歡迎,且市場環境較好,故在20XX年度出現貿易盈餘。
一、由於H國經濟發展趨勢強勢,提升人們對H幣的信心,貿易額增加H幣市場需求量就大。這種情況下H元就會順應市場需求升值,與美元比率變成1:9並開始向1:8.5沖刺,如果H國是個浮動匯率國家,政府不對匯率進行干預,過一段時間,H國人民和其它H幣的持有者發現他們手頭的H元越來越值錢了,商家發現他們的商品價格越來越低,這樣H國便會出現通縮預期,人民開始儲蓄不肯消費,商家進一步降價卻已然出現貨物積存,實體企業發現用人成本和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低,金融行業發現越來越少人投資,沒有資金可供自己運作,於是H國便會出現經濟萎縮、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緩慢...一系列問題...
二、萬幸,H國政府及時出手干預,採取了調控政策,既然市場上H元需求量太大造成本幣升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執行寬松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H國央行開始增發H元。物以多為賤,既然市面上流通的H元多了,那H元匯率重新恢復到一個合理的狀態。而H國央行也可以通過購入海外資產、在外匯市場收購美元等外匯等手段,H國央行購入海外資產和外匯的同時以外匯儲備和海外資產為支撐等價發行本幣,國內貨幣供給增加,由於市面美元流通的相對減少和本幣的相對增加,H元實際供應量按乘數增加,匯率走低。
三、而假如此時H國經濟依然萎靡不振,於是H國央行持續增發貨幣、降低利率,H國老百姓發現物價有可能會越來越高,手頭貨幣越來越不值錢,存款利息越來越低,於是紛紛轉移資產,將手頭貨幣變為投資資本或進行其他資產投資(比如地皮和房產),而企業則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貸到款,H國市場開始興旺,但過度增發,繼而市場泡沫出現(錢都投入市場、資本,推高資產價值),本幣貶值,外部失衡。
時間問題,另兩個問題稍後回答你,暫時希望能幫到你
5.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 資本自由流動與獨立貨幣政策不能同時實現
假設資本自由流動,匯率固定,政府採取貨幣政策提高國內利率r,使其大於世界利率R,此時存在套利空間,則外國資本會迅速進入,使得國內利率下降,直到恢復世界利率。因而國內貨幣政策失效。
6.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 資本自由流動與獨立貨幣政策不能同時實現,請舉例(三種組合)。
固定匯率制度是國家間貨幣採用固定兌換比率進行交換的制度。一國政府把本國貨幣的價值固定對應單一其他國家貨幣,或一攬子其他貨幣,或者另一種衡量價值,
例如黃金,固定匯率制度可以分為1880-1914年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兩個階段。
經濟學上一直存在蒙代爾的三元悖論,也就是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自由流動這三者不能同時存在,最多隻能選擇其中兩個。
對中國來說,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可以理解為中國是否有加息(降息)、降准(升准)等主動權、是否受外部環境干擾等;匯率的穩定性是人民幣到底是穩定還是大幅波動;資本的自由流動是相對資本管制來說的。
以中國香港為例,香港實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也就是港幣和美元掛鉤,美元兌港元的匯率始終保持在1:7.80,同時香港又是世界性金融中心,金融對外開放幅度非常之大,即香港同時選擇了資本的自由流動和貨幣匯率的穩定性,那麼在三元悖論下,香港就失去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當美聯儲加息或降息的時候香港往往得被動跟隨。
(6)固定匯率制為什麼貨幣政策受限擴展閱讀:
固定匯率體系的主要優點是減少了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一個想穩定其物價的高通貨膨脹國家可以選擇加入固定匯率體系來恢復央行的信譽。
固定匯率有時會變得不穩定,匯率水平會突然變化。如果一個國家迫於市場壓力放棄原先的目標匯率而實行新的匯率,則被稱之為匯率的再安排。之所以實施匯率再安排,有時是為了解決長期性的經常項目赤字或盈餘。匯率再安排可以是本幣的升值,也可以是本幣的貶值,但如果對匯率的再安排過於頻繁,那麼匯率制度將喪失了可信性,而且浮動匯率制度的內在不穩定性仍然存在。
7. 為什麼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中央銀行不能採用貨幣政策來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固定匯率制度下,當資本完全流動時,採用貨幣政策調節國民收入是無效的,同樣,在資本流動性較強時,貨幣政策仍然是無效的。所以,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中央銀行不能採用貨幣政策來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目標。
8. 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問題
中國還沒有開放資本賬戶。
資本賬戶開放就意味著資金可以自由流入流出中國。中國在逐漸放開資本管制,比如QDII、QFII就是允許滿足一定條件的資金在政府的監管下跨國流動。
fisheraaaa
9. 固定匯率制下貨幣政策無效,為什麼還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改變國際收支
過年回去睡回籠覺,周五下午什麼可以通過蒸發會變得真是不一樣的。
10. 為什麼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is移動可以影響lm,而貨幣政策lm移動影響不了is
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時,不僅收入會變動,利率也會變動。
① 當LM曲線不變而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時,不僅收入提高,利率也上升。這是因為,IS曲線右移是由於投資、消費或政府支出增加,一句話是總支出增加。總支出增加使生產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對貨幣交易需求增加。由於貨幣供給不變(假定LM不變),所以,人們只能出售有價證券來獲取從事交易增加所需貨幣,這就會使證券價格下降,即利率上升。
② 當LM不變而IS曲線向左下移動時,收入和利率都會下降。
③ 當IS曲線不變而LM曲線向右下移動時,收入提高,利率下降。這是因為,LM曲線右移,或是因為貨幣供給不變而貨幣需求下降,或者是因為貨幣需求不變,貨幣供給增加。
在IS曲線不變,即產品供求情況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凡LM曲線右移,都意味著貨幣市場上供過於求,這必然導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費和投資,從而使收入增加。
④ 當IS曲線不變而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時,會使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⑤ 如果IS曲線和LM曲線同時移動,收入和利率的變動情況,則由IS和LM如何同時移動而定。如果IS向右上移動,LM同時向右下移動,則可能出現收入增加而利率不變的情況。
這就是所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結合可能出現的情況。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