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1992年匯率危機

1992年匯率危機

發布時間:2021-10-17 18:08:12

Ⅰ 簡述貨幣危機的破壞性以1992英鎊危機與1998東南亞危機為例 談談我們國家

1992年的歐洲貨幣危機的直接原因是 (C)
危機的直接原因——德國實力的增強1992年9月中旬在歐洲貨幣市場上發生的一場自二戰後最嚴重的貨幣危機,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國實力的增強打破了歐共體內部力量的均衡。當時德國經濟實力因東西德統一而大大增強,盡管德國馬克在歐洲貨幣單位中用馬克表示的份額不高,但由於馬克對美元匯率升高,馬克在歐洲貨幣單位中的相對份額也不斷提高。因為歐洲貨幣單位是歐共體成員國商品勞務交往和資本流動的記賬單位,馬克價值的變化或者說德國貨幣政策不僅能左右德國的宏觀經濟,而且對歐共體其它成員的宏觀經濟也會產生更大的影響。而英國和義大利經濟則一直不景氣,增長緩慢,失業增加,他們需要實行低利率政策,以降低借款成本,讓增加,擴大就業,增加產量,並刺激居民消費以振作經濟。但當時德國在東西德統一後,財政上出現了巨額赤字,擔心由此引發通貨膨脹,引起習慣於低通膨脹的德國人不滿,爆發政治和社會問題。因此,通貨膨脹率僅為3.5%的德國非但拒絕上次七國首腦會議要求其降息的要求,反而在92年7月把貼現率升為8.75%。這樣,過高的德國利息率引起了外匯市場出現拋售英鎊、里拉而搶購馬克的風潮,致使里拉和英鎊匯率大跌,這是92年歐洲貨幣危機的直接原因。

Ⅱ 1990至今一共有哪幾次金融危機每次的金融危機的起因有什麼區別(要詳細的回答,懸賞不是問題)

看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語與其說是偶然的因為一個突發事件(次貸危機),不如說是美國經濟在高增長率、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的平台上運行了5年多的經濟增長階段,忽視了投資風險從而導致了危機的爆發。 其實個人覺得這也是必然的。 首先由於「次貸危機」,具體背景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我大體介紹下: 次貸危機,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就是美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市場繁榮時期放鬆了貸款條件,推出了前松後緊的貸款產品。而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加息導致房地產市場下滑。 至於這次危機的影響范圍: 首先,受到沖擊的是眾多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由於無力償還貸款,他們將面臨住房被銀行收回的困難局面。 其次,今後會有更多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由於收不回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 最後,由於美國和歐洲的許多投資基金買入了大量由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它們也將受到重創。 美國「次貸危機」將使股市出現劇烈動盪的可能性加大,從而對全球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挑戰。

Ⅲ 1992年狙擊英鎊,索羅斯獲得巨額利潤的原理是什麼即怎樣利用匯率獲利

大規模的拋售英鎊引發恐怖情緒,導致英鎊貶值從中獲利。
英國經濟日益衰退,英國政府需要貶值英鎊,刺激出口,但英國政府卻受到歐洲匯率體系的限制,必須勉力維持英鎊對馬克的匯價。英國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許多金融專家的質疑,國內的商界領袖也強烈要求降低利率。在1992年夏季,英國的首相梅傑和財政大臣雖然在各種公開場合一再重申堅持現有政策不變,英國有能力將英鎊留在歐洲匯率體系內,但索羅斯卻深信英國不能保住它在歐洲匯率體系中的地位,英國政府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在不斷地下跌,從2.95跌至2.85,又從2.85跌至2.7964。英國政府為了防止投機者使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低於歐洲匯率體系中所規定的下限2.7780,已下令英格蘭銀行購入33億英鎊來干預市場。但政府的干預並未產生好的預期,這使得索羅斯更加堅信自己以前的判斷,他決定在危機凸現時出擊。
1992年9月,投機者開始進攻歐洲匯率體系中那些疲軟的貨幣,其中包括英鎊、義大利里拉等。索羅斯及一些長期進行套匯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拋售疲軟的歐洲貨幣,使得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拆巨資來支持各自的貨幣價值。
英國政府計劃從國際銀行組織借入資金用來阻止英鎊繼續貶值,但這猶如杯水車薪。僅索羅斯一人在這場與英國政府的較量中就動用了100億美元。索羅斯在這場豪賭中拋售了70億美元的英鎊,購入60億美元堅挺的貨幣——馬克,同時,索羅斯考慮到一個國家貨幣的貶值(升值)通常會導致該國股市的上漲(下跌),又購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並賣出德國股票。如果只是索羅斯一個人與英國較量,英國政府也許還有一絲希望,但世界許多投機者的參與使這較量的雙方力量懸殊,註定了英國政府的失敗。
索羅斯是這場「賭局」最大的賭徒。下完賭注,索羅斯開始等待。1992年9月中旬,危機終於爆發。市場上到處流傳著義大利里拉即將貶值的謠言,里拉的拋盤大量湧出。9月13日,義大利里拉貶值7%,雖然仍在歐洲匯率體系限定的浮動范圍內,但情況看起來卻很悲觀。這使索羅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成員國最終將不會允許歐洲匯率體系來決定本國貨幣的價值,這些國家將退出歐洲匯率體系。
1992年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雖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匯率體系規定的下限。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邊緣。
英國財政大臣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付這場危機。首先,他再一次請求德國降低利率,但德國再一次拒絕了;無奈,他請求首相將本國利率上調2%一12%,希望通過高利率來吸引貨幣的迴流。一天之中,英格蘭銀行兩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達15%,但仍收效甚微,英鎊的匯率還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最終還是遭受慘敗,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英國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日子稱做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卻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曾被雜志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索羅斯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獲利已接近10億美元,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義大利里拉上的空頭交易使他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

Ⅳ 90年代的世界貨幣危機

貨幣危機從廣義上來說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變動在短期內超過一定的幅度,在狹義上是指市場參與者通過外匯市場的操作導致該國固定匯率制度崩潰和外匯市場持續動盪的事件。(金融危機不僅僅表現為匯率波動,還包括股票市場和銀行體系等國內金融市場上的價格波動和金融機構的經營困難和破產,貨幣危機可以引發金融危機,而由國內因素引起的一國金融危機也會導致貨幣危機的發生)
1997年爆發的亞洲貨幣危機
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泰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危機。1997年7.02泰國央行不堪忍受國際游資對泰銖的攻擊,終止泰銖頂住一美元為主的一攬子貨幣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同時將貼現率提高了2個百分點。
第二階段,韓元跌水引發以第二輪風暴
第三階段印尼危機成為亞洲貨幣危機第三波的導火線

Ⅳ 1992年的歐洲貨幣危機的直接原因是( )

1992年的歐洲貨幣危機的直接原因是(C


危機的直接原因——德國實力的增強

1992年9月中旬在歐洲貨幣市場上發生的一場自二戰後最嚴重的貨幣危機,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國實力的增強打破了歐共體內部力量的均衡。當時德國經濟實力因東西德統一而大大增強,盡管德國馬克在歐洲貨幣單位中用馬克表示的份額不高,但由於馬克對美元匯率升高,馬克在歐洲貨幣單位中的相對份額也不斷提高。因為歐洲貨幣單位是歐共體成員國商品勞務交往和資本流動的記賬單位,馬克價值的變化或者說德國貨幣政策不僅能左右德國的宏觀經濟,而且對歐共體其它成員的宏觀經濟也會產生更大的影響。而英國和義大利經濟則一直不景氣,增長緩慢,失業增加,他們需要實行低利率政策,以降低企業借款成本,讓企業增加投資,擴大就業,增加產量,並刺激居民消費以振作經濟。但當時德國在東西德統一後,財政上出現了巨額赤字,政府擔心由此引發通貨膨脹,引起習慣於低通膨脹的德國人不滿,爆發政治和社會問題。因此,通貨膨脹率僅為3.5%的德國非但拒絕上次七國首腦會議要求其降息的要求,反而在92年7月把貼現率升為8.75%。這樣,過高的德國利息率引起了外匯市場出現拋售英鎊、里拉而搶購馬克的風潮,致使里拉和英鎊匯率大跌,這是92年歐洲貨幣危機的直接原因。

Ⅵ 1992~1993經濟大危機是怎麼回事,怎麼會突然經濟危機了呢

簡單地說,就是經濟瀟滌.各行各業資金無法得到正常流通.

Ⅶ 1992年英格蘭銀行事件

1992年索羅斯成功狙擊英格蘭銀行事件,是由貨幣貶值引起的,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在不斷地下跌,從2.95跌至2.778的最低限上。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最終還是遭受慘敗,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英國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日子稱做黑色星期三。

按索羅斯說,他是懲罰那些不道德,不負責任,濫發鈔票的政府!如果你不濫發鈔票,他手上哪來那麼多的你們本國的貨幣來拋售!

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風暴是由次貸危機引起的。這次的金融風暴受影響的主要是與金融有關的相關行業,如銀行,保險,投行等,以及對資金需要較大的行業。

這次金融風暴對我們老百姓的影響不大。就拿這次的金融風暴的發源地美國來說吧,失業率並沒有攀升,保持在6.5%左右,物價平穩,上月CPI為0.00%,沒有通脹,因為這次金融風暴並沒有對實體經濟造成太大的沖擊。

華爾街2008年的金融風暴,大大加強了美元的世界經濟貨幣的地位。次貸危機,非但沒有終結美元的霸權地位,甚至把美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所以兩者有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濫發鈔票,貨幣貶值引起的;後者是由金融創新,監管跟不上引起的。

Ⅷ 92英鎊危機的貨幣單位

歐洲貨幣單位是當時歐共體12個成員國貨幣共同組成的一籃子貨幣,各成員國貨幣在其中所佔的比重大小是由他們各自的經濟實力決定的。歐洲貨幣體系的匯率制度以歐洲貨幣單位為中心,讓成員國的貨幣與歐洲貨幣單位掛鉤,然後再通過歐洲貨幣單位使成員國的貨幣確定雙邊固定匯率。這種匯率制度被稱之為格子體系,或平價網。
歐洲貨幣單位確定的本身就孕育著一定的矛盾。歐共體成員國的實力不是固定不變的,一旦變化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對各成員國貨幣的權數進行調整。雖規定每隔五年權數變動一次,但若未能及時發現實力的變化或者發現了未能及時調整,通過市場自發地進行調整就會使歐洲貨幣體系爆發危機。1992年9月中旬在歐洲貨幣市場上發生的一場自二戰後最嚴重的貨幣危機,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國實力的增強打破了歐共體內部力量的均衡。當時德國經濟實力因東西德統一而大大增強,盡管德國馬克在歐洲貨幣單位中用馬克表示的份額不變,但由於馬克對美元匯率升高,馬克在歐洲貨幣單位中的相對份額也不斷提高。因為歐洲貨幣單位是歐共體成員國商品勞務交往和資本流動的記帳單位,馬克價值的變化或者說德國貨幣政策不僅能左右德國的宏觀經濟,而且對歐共體其它成員的宏觀經濟也會產生更大的影響。而英國和義大利經濟則一直不景氣,增長緩慢,失業增加,他們需要實行低利率政策,以降低企業借款成本,讓企業增加投資,擴大就業,增加產量,並刺激居民消費以振作經濟。但當時德國在東西德統一後,財政上出現了巨額赤字,政府擔心由此引發通貨膨脹,引起習慣於低通膨脹的德國人不滿,爆發政治和社會問題。因此,通貨膨脹率僅為3.5%的德國非但拒絕上次七國首腦會議要求其降息的要求,反而在92年7月把貼現率升為8.75%。這樣,過高的德國利息率引起了外匯市場出現拋售英鎊、里拉而搶購馬克的風潮,致使里拉和英鎊匯率大跌,這是92年歐洲貨幣危機的直接原因。
對德國昨率提高首先作出反應的是北歐的芬蘭。芬蘭馬克與德國馬克自動掛鉤,德國提高利率後,芬蘭人紛紛把芬蘭馬克換成德國馬克,到九月芬蘭馬克對德國馬克的匯率持續下跌。芬蘭央行為維持比價不得不拋售德國馬克購買芬蘭馬克,但芬蘭馬克仍不瀉不,芬蘭央行的德國馬克有限,在9月8日芬蘭政府突然宣布芬蘭馬克德國馬克脫鉤,自由浮動。
芬蘭馬克與德國馬克的脫鉤成為這場貨幣危機的導火索 當時英法政府就深感問題的嚴重性而向德政府建議降低利率,但德國認為芬蘭馬克脫鉤微不足道,拒絕了英法政府的建議,德國央行行長施萊辛格在9月11日公開宣布,德國絕不會降低利率。貨幣市場的投機者獲得這個消息後就把投機的目標肆無忌憚地轉向不斷堅挺的德國馬克。9月12日,歐洲貨幣體系內一直是軟貨幣的義大利里拉告急,匯率一路下挫,跌到了歐洲貨幣體系匯率機制中里拉對馬克匯率的最大下限。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意政府曾在7日和9日先後2次提高銀行貼現率,從12%提高到15%,同時還向外匯市場拋售馬克和法郎,但也未能使局外緩和。9月13日意政府不得不宣布里拉貶值,將其比價下調3.5%,而歐洲貨幣體系的另外10種貨幣將升值3.5%,這是自1987年1月12日以來歐洲貨幣體系比價的第一次調整。
到了此時,德國政府才出於維持歐洲貨幣體系的運行而作出細微的讓步,於9月14日正式宣布貼現率降低半個百分點,由8.75%降到8.25%,這是德國五年來的第一次降息。德國的這一舉運受到美英法的高贊賞,但為時過晚,一場更大的風暴在英國的外匯市場上颳起。就在德國宣布降息的第二天,英鎊匯率一路下跌,英鎊與馬克的比價沖破了三道防線達到1英鎊等於2.78馬克。英鎊的狂跌使英國政府亂了陣腳,於16日清晨宣布提高銀行利率2個百分點,幾小時後又宣布提高3個百分點,把利率由10%提高到15%。一天2次提高利率在英國近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英國作出這種反常之舉的目的是要吸引國外短期資本流入,增加對英鎊的需求以穩定英鎊的匯率。但是,市場的變化是微妙的,一旦信心動搖,大勢已成,匯率變動趨勢就難以遏阻了。
英鎊狂跌,宣布退出歐洲貨幣體系 從1992年9月15日到16日,各國央行注入上百億英鎊的資金支持英鎊,但也無濟於事。16日英鎊與馬克的比價又由前一天的1英鎊等於2.78馬克跌至1英鎊等於2.64馬克,英鎊與美元的比價也跌到1英鎊等於1.738美元的最低水平。在一切機關用盡之後,9月16日晚上,英國財政大臣拉蒙特宣布英國退出歐洲貨幣體系並降低利息率3個百分點,17日上午又把利率降低2個百分點,恢復到原來10%的水平。
義大利里拉在13日貶值之後,僅隔了3天又一次在外匯市場上處於危機,馬克對里拉的比價再次超過了重新調整後的匯率下浮的界限,意政府為了挽救里拉下跌花了價值為40萬億里拉的外匯儲備終未奏效,只好宣布里拉退出歐洲貨幣體系,讓其自由浮動。
歐共體財政官員召開了長達六小時的緊急會議後宣布同意英意兩國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西班牙比賽塔貶值5%。從1987年1月到1992年9月,五年多時間內歐洲貨幣體系的匯率只進行過一次調整,而在92年9月13日至16日,三天之內就進行了二次調整,可見這次歐洲貨幣危機的嚴重性。
直到1992年9月20,法國公民投票通過了其中心思想是把在文化政治上仍有很大差別的國家建立成一個近似歐洲合眾國的政治實體,其成員國不僅要使用同一種貨幣,而且還得奉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馬斯特赫條約》,才使歐洲貨幣風暴暫時平息下來,英鎊、里拉趨向貶值後的均衡的狀態。
歐洲貨幣危機的教訓 這場貨幣危機有不少深刻的教訓,僅就確保香港金融市場穩定而言,也有重要的啟示,這就是要加強國際貨幣金融政策的協調和配合。西歐金融九月風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歐共體主要工業國家貨幣金融政策的不協調。當時德國在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馬克堅挺的情形下,還偏執於本國利益,不顧英意兩國經濟一直不景氣,而為了他們本國經濟發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僅拒絕了七國首腦會議要求其降息的呼籲,反而提高利率。在芬蘭馬克被迫與德國馬克脫鉤的情況下,還意識不到維持歐洲貨幣體系運行機制的迫切性,甚至公然宣布其絕不會降低利息率。等到外匯市場風暴驟起,才宣布將其貼現率降低半個百分點,但這只能給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以這樣的預期,即他們認為德國過去提高利率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現在降低利率僅僅是對通貨膨脹的讓步。當然,這場危機的過錯不能全部歸罪於德國,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在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今天,盡管各國間各種經濟矛盾日益加劇,但任何國家都不能一意孤行,各國只能在合作與協調中才能求得穩定的發展。世界正在朝著國際合作與政策協調的方向發展,這一趨勢現在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所謂政策協調就是要對某些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共同的調整,對相互間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進行聯合的干預,以達到互助互利的目的。這主要是由於各國經濟政策的溢出效應(spill-overeffect),即一國所採取的政策往往會影響其它國家的經濟運行。由此,各國採取協調的經濟政策就會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而各行其是,往往會產生不利的後果。

Ⅸ 為什麼1993年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表暴跌

1993年以前,特別是1990年以前,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4.4到5.4,但是沒有「本事」的人按這個匯率是換不到美元的,黑市美元的匯率是8到10人民幣比1美元。那些能搞到美元的人活得比較滋潤(按那個時候的標准)。
1993到1996高盛GSDEER模型對人民幣的估值為什麼從5.5漲到了8.3?
因為1993年到1996年這3,4年中國通貨膨脹很厲害,人民幣的購買力不行了,人民幣不值錢了,3,4間年人民幣購買力下降了不止50%。但是那個時候人民幣的存款利率高,最高的時候高到12%到18%,老百姓的存款加上利息後,3,4年也有30%以上的利息收入,所以加上利息收入的老百姓的存款,購買力基本保住了。

1994年匯率改革,把人民幣官方匯率一下子從5.5貶值到8.7.黑市無錢可賺,美元外匯黑市基本消失。
1994年到1996年,人民幣處於超貶狀態,即一美元其實只能換7.7美元左右,卻讓進來投資的外商換8.3人民幣,外商自然大舉進入,湧入中國買土地,開廠,國內的外貿經濟大發展,製造業向中國轉移。這給東南亞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東南亞的貨幣那個時候應該貶值。如果他們的貨幣那個時候是浮動了,該貶值的時候就由市場去貶值,那麼1997,1998年就不會受那麼大沖擊。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東南亞國家都沒有貶值呢?因為貶值後,他們進口的東西按本國貨幣算,會漲價,漲價就必須想辦法控制通貨膨脹,就要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一緊縮,經濟下滑了,政績沒有了。所以他們那個時候在zz上做貶值的決定不容易。

1997年,東南亞金融經濟危機,人民幣按高盛GSDEER模型算也該貶值到8.6,8.7,但是因為人民幣壓力不太大,也為穩定東南亞經濟,人民幣沒有貶值。另一方面,東南亞一片zz動盪,人民幣即使高估了一點,但起碼有穩定zz環境,所以這段時期,人民幣現實中得益於東南亞危機,中國不但得到了很多外資投資,外資進來兌換人民幣,中國不但不像95,96年那麼「吃虧」(本該給他7.7人民幣的,卻給了8.3人民幣),反倒佔了些便宜(他們本該換8.6人民幣,卻只能換8.3人民幣,因為東南亞動盪,只能投資到大陸)。
2000年以後,人民幣官方匯率高於高盛GSDEER估值,中國出口迅猛增長。
2004年寫「大排面離30元一碗還有多遠」的作者是很牛的。
2005年7月人民幣開始升值後,你看那個時期,兩條線的差距,那就是巨大的套利空間。今天中國的土地超級值錢,與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間,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均衡匯率差距巨大這一點,有很大關系。這兩年半的匯率差,造成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悲歡故事。今天2010年為什麼是這樣的經濟情況,已經以後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的走勢,都源於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中國的股市,樓市發生了什麼?中國的貨幣供應情況發生了什麼?

2008年以後,只要把外匯匯入中國兌換人民幣就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2009年以後,人民幣已經不再怎麼低估了。
2010年3月,人民幣的GSDEER估值在6.65左右。
2010年6月3日,人民幣的GSDEER估值在6.93左右。(因為那個時候美元值錢)
2010年9月23日,在新加坡人民幣NDF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越6.65.
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單向升值過程基本結束。以後就是雙向浮動了。

閱讀全文

與1992年匯率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基金債卷 瀏覽:492
參股瑞達期貨股東 瀏覽:619
通達信幅圖黑馬線指標公式 瀏覽:337
農行期貨出金時間 瀏覽:267
電匯匯率與現鈔匯率的關系 瀏覽:43
金融信息咨詢服務是幹嘛的 瀏覽:301
杠桿的阻力點和動力點 瀏覽:947
銅產品的出廠價格 瀏覽:156
鹽酸能溶解貴金屬嗎 瀏覽:166
做期貨推廣好不好 瀏覽:596
交易所平台 瀏覽:423
電信託管伺服器價格 瀏覽:489
支付寶的基金和理財哪個收益好安全 瀏覽:232
鄭醇期貨1909最新價格 瀏覽:173
陝西煤業歷史最高價格 瀏覽:450
陳浩指標 瀏覽:327
長江證券上市咨詢 瀏覽:606
2019興業銀行最新理財產品 瀏覽:228
天津瑞茂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452
恐怖融資界定始終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