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杠桿並購的案例加分析,急...
推薦你看幾個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海內外共融資27個億,比較有名的案例了
http://wenku..com/view/6b120c791711cc7931b71601.html
PAG收購「好孩子」,這是咱們中國第一個杠桿收購案,挺有分析價值的
http://wenku..com/view/b642353b376baf1ffc4fad97.html
這些資料網上都有,我就不分析了,你可以去我給你的上面的鏈接看一下。
加油!
⑵ 企業縱向並購的案例有哪些
中糧集團縱向收購海外原材料企業:
在對澳大利亞兩家產能40多萬噸的糖廠的收購爭奪戰中,7月份,中糧以1.4億澳元的高價戰勝國際巨頭邦吉公司完成對澳大利亞Tully糖廠的收購,而在澳大利亞Proserpine糖廠的收購爭奪戰中,中糧的對手是搶先一步提出收購價格的豐益國際。
為了成功將澳大利亞這兩家糖廠已經下屬的甘蔗種植園一起收入中糧的旗下,從而提高中糧在農產品領域的控制力,中糧對Proserpine糖廠的收購價格在高出對手500萬澳元後繼續加價,在此前的1億澳元債務再融資金額後,大幅加價3000萬澳元,以1.3億澳元的價碼來提高中糧的吸引力。
為了完成對這家糖廠的收購,中糧還在收購方案中對財務安排和資金來源等做了細致的安排。
(2)公司杠桿收購案例擴展閱讀
1、縱向並購是生產經營同一產品相繼的不同生產階段,在工藝上具有投入產出關系公司之間的並購行為。
2、優點:通過市場交易行為內部化,有助於減少市場風險,節省交易費用,同時易於設置進入壁壘。
缺點:企業生存發展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導致「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復建設
3、縱向並購是指為了業務的前向或後向的擴展而在生產或經營的各個相互銜接和密切聯系的公司之間發生的並購行為。
①縱向兼並使企業明顯的提高了同供應商和買主的討價還價能力
②縱向兼並往往導致「連鎖」反映。
垂直收購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使供應方穩定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使購買方穩定材料,半成品或者產品的來源,從而節約交易費用,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在外資收購國內企業中,外國企業穩定銷售渠道,使國內企業穩定原材料或產品來源,從而節約交易費用,提高國內企業的生產效率。但是當外資垂直收購國內企業覆蓋市場的范圍過大,從而維護有效競爭性的市場結構而言,其也具有危害性。
⑶ 著名公司聯合與收購的例子
聯想收購IBM。
2014年8月26日,美國官方同意聯想以23億美元(約合141億元人民幣)收購IBM公司的x86伺服器業務。2014年9月29日,聯想與IBM共同宣布,聯想已完成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的所有相關監管規定,10月1日正式完成並購。
並購對象包括IBM旗下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 blade伺服器和轉換器、以x86為基礎的Flex整合系統、NeXtScale和iDataPlex伺服器以及相關軟體、blade networking與維護營運等項目。
(3)公司杠桿收購案例擴展閱讀:
IBM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IBM最早在中國成立合資生產廠,最早開設研發機構,發掘人才的價值,最早將世界級的專業服務引入中國,引導了「中國製造」、「中國研發」和「中國服務」的潮流。
進入21世紀,IBM將中國視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新中心和服務中心,IBM協助金融、電信、流通、製造等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實現了信息化的跨越式前進。
自2003年起,IBM與教育部進一步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的20所小學開展了「基礎教育創新教學項目」。
採取更多、更有價值的支持方式,把國外成熟的經驗和資源引入中國,並充分結合中國的現狀和需求,更好地幫助學校藉助IT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更進一步的融入中國市場。
⑷ 近期公司並購的案例有哪些
吉利收購沃爾沃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0年8月2日宣布完成對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收購價格為18億美元。這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豪車的第一步。
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准銀行
工商銀行2007年10月25日以423.1億港元收購非洲最大銀行——南非標准銀行的20%股權,成為標准銀行的單一最大股東。工行將與南非標准銀行商討設立一個規模至少達10億美元的全球礦產資源基金。這是目前為止,中國銀行海外並購最大案。
五礦集團收購OZMinerals
2010年6月11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宣布,中國五礦以約17億美元的價格100%收購OZMinerals公司主要資產。此次交易將全部以現金方式完成。此次交易將有效增加我國鋅、銅、鉛等主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儲備。
中國平安收購富通
自2007年11月始,中國平安先斥資18.1億歐元,在二級市場陸續買入比利時富通集團總計4.18%的股票,成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後又增持至4.99%。2008年初,平安又宣布擬以21.5億歐元收購富通旗下資產管理公司50%的股權。
華菱集團收購FMG
2009年,華菱集團宣布將以約12億澳元收購FMG16.5%的股份。收購完成後,華菱集團將排在FMG總裁Andrew Forrest之後成為FMG第二大股東,並將獲得該礦業公司董事會的一個席位。
中海油收購OPTI
2011年7月20日中國海洋石油宣布附屬CNOOC與加拿大油砂開發商OPTI訂立協議,收購全部OPTI股份及第二留置權票據。交易對價總值約21億美元。
中國石化收購Addax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於2009年6月25日宣布,其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已與總部位於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達成現金收購協議,以每股52.80加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全部股份。中石化收購總價為82.7億加元,相當於72.4億美元。
⑸ 什麼是杠桿收購能舉個例子通俗說明一下么謝謝
杠桿的意思來就是放大資金自,比如某房地產公司賣地2000一平方,,剛好隔壁就有有一園林公司裡面有國家保護的林木價值不菲,他們就利用杠桿原理先把隔壁林園收購,以樹木的價格加土地的價格賣出,這樣價格就數倍了,望採納
⑹ 中國有哪些經典的杠桿收購,管理層收購的案例
杠桿的少,就一個好孩子的,還是被國外收購的
管理層收購,研究不多,你可以找一下論文,我國管理層收購有很大問題,研究的人還是蠻多的
⑺ 請教:杠桿收購原理及應用實例
杠桿收購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當時公開市場發展迅猛,
[杠桿收購書籍]
杠桿收購向借貸人敞開了方便之門,允許他們借貸數百萬美元去購買那些本來是很勉強的項目(先前是絕不可能的)。 在杠桿收購發展之初的1980年,被認為是杠桿收購之基的四大並購項目,其累計交易額就達到了17億美金。 1988年是杠桿收購的發展巔峰時期,當時累計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880億美金。 這些通過大舉借貸完成的交易行為,必然會導致極大的風險,也就是那些利率極高的「垃圾股」。 這些所謂的垃圾股,之所以風險極大,是因為它們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東,而其背後卻無支持力量。 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項目最終演變成了災難,並以借貸人的破產收場。
一般步驟: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杠桿收購方法的典型優勢在於:
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產生協同效應。
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比較: Horizontal Integration[橫向整合]
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有些管理人員管理公司的方式(通過控制、回報等管理手段來提高個人權威),往往是以犧牲公司股東利益和公司長遠優勢為代價的。通過並購可以讓這些管理人員或者立馬出局,或者遵守「規矩」。 高額利息償付的壓力,迫使管理人員不得不想法設法提高運營績效和生產效率。頭腦里緊緊綳著「債務」這根弦,他們的注意力不得不時時集中在各種提高績效的行動上,如剝離非核心業務、縮減規模、降低成本、投資技術改造,等等。註: 由此而言,借貸不僅僅是一種金融手段,而且也是一種促進管理變革的有效工具。
杠桿作用。
當債務比率上升時,收購融資的股權就會做一定程度的收縮,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只要付出整個交易20%-40%的價格就能夠買到目標公司。
⑻ 杠桿收購的經典案例
美國RJR Nabisco公司爭奪戰
說到杠桿收購,就不能不提及20世紀80年代的一樁杠桿收購案——美國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購案。這筆被稱為「世紀大收購」的交易以250億美元的收購價震動世界,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杠桿收購,而使後來的各樁收購交易望塵莫及。
這場收購戰爭主要在RJR納貝斯克公司的高級治理人員和聞名的收購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公司之間展開,但由於它的規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頓等這樣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戰爭」的發起方是以羅斯·約翰遜為首的RJR納貝斯克公司高層治理者,他們認為公司當時的股價被嚴重低估。1988年10月,治理層向董事局提出治理層收購公司股權建議,收購價為每股75美元,總計170億美元。雖然約翰遜的出價高於當時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東對此卻並不滿足。不久,華爾街的「收購之王」KKR公司加入這次爭奪,經過6個星期的激戰,最後KKR勝出,收購價是每股109美元,總金額250億美元。KKR本身動用的資金僅1500萬美元,而其餘99.94%的資金都是靠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發行垃圾債券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