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判斷莊家的持倉量
在長期的操盤實踐中,我們發現有個規律: 無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莊家,其控盤程度最少都應在20%以上,只有控盤達到20%的股票才做得起來。如果控盤不到20%,原則上是不可能做莊的。如果控盤在20%-40%之間,股性最活,但浮籌較多,上漲空間較小,拉升難度較高;如果控盤量在40%-60%之間,這只股票的活躍程度更好,空間更大,這個程度就達到了相對控盤,大多數都是中線莊家;若超過60%的控盤量,則活躍程度較差,但空間巨大,這就是絕對控盤,大黑馬大多產生在這種控盤區。一般來說控盤度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的關系。也就是說,一隻股票的升幅,一定程度上由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莊家動用的資金量越大,日後的升幅越可觀。我們在分析中發現,一隻股票流通盤總數的20%左右一般是鎖定不動的,無論行情怎樣變化,這部分籌碼也不會跑出來,也就是說這部分是死的。這是因為,一個股票總有人要做長線,無論股價如何的暴漲暴跌,他們就是不走;或者說有一部分人在高位深套,"死豬不怕開水燙",把股票壓箱底了,不想跑了;或者投資者出差或出國了;投資者忙於其他事情忘了買股票這回事,等等。這部分籌碼大約占整個股票流盤通20%左右。這批人等於為莊家鎖倉,這些人的籌碼就像是壓在箱子底,莊家想把他們手裡的籌碼騙出來非常難。前幾年曾經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在億安科技漲到100 元的時候,某大證券報曾報道過有個70 多歲的股民老太太手裡還握有兩萬股億安科技,已經買了好幾年。營業部查出股票來,但卻找不到老太太(地址已變更),就想通過媒體提醒她。但這個老人說不定連報紙都不看。這個例子中的股票就屬於這20 %裡面的數。流盤盤中除了20%不流動的股票,剩下的80%是流動籌碼。在這部分籌碼中,屬於最活躍的浮籌只佔流通盤30%,當莊家把這部分最活躍的浮籌完畢,如果不考慮股價因素,市場中每日賣出的浮籌就非常少了,所以莊家持有30%的籌碼就能大體控盤。其餘50%是相對穩定的持有者,只有在股價大幅度上漲或行情持續走低時,它們才會陸續地跑出來。如果莊家在剩下的50%浮籌中再控制20%,手裡的籌碼就有50%,莊家基本上就可以隨意做圖形了。所以,一隻股票的籌碼從流動到穩定分布是這樣的:30%是浮動籌碼,最容易流動;接下來20%是相對穩定,只有大漲或大跌時才會賣出;再下來15%的穩定部分,只有漲的時間長了才賣出;後面的15%更加穩定,只有技術形態變壞了才會賣出;最後20%是長期穩定,漲也不賣,跌也不賣,基本上處於死亡狀態,總之死了都不賣。�0�2
⑵ 怎樣查看一支股票的主力持倉情況
就是看大單流入哪個版塊的,和整個大盤是流入還是流出。但是一般知道流版入哪個版塊沒權用,因為買的是個股而不是版塊。要知道流入哪個個股才有實際價值。一隻股票查看是否有主力介入一般有以下幾點:
放很小的量就能拉出長陽或封死漲停。相中新股的莊家進場吸貨,經過一段時間收集,如果莊家用很少的資金就能輕松地拉出漲停,那就說明莊家籌碼收集工作已近尾聲,具備了控盤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盤面。 其二,
K線走勢我行我素,不理會大盤而走出獨立行情。有的股票,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不跌。K線走勢起伏不定,而分時走勢圖劇烈震盪,成交量極度萎縮。莊家到了收集末期,為了洗掉短線獲利盤,消磨散戶持股信心,便用少量籌碼做圖。
從日K線上看,股價起伏不定,一會兒到了浪尖,一會兒到了谷底,但股價總是沖不破箱頂也跌不破箱底。而當日分時走勢圖上更是大幅震盪。
遇利空打擊股價不跌反漲,或當天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股價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價位。
⑶ 我們如何判斷一隻股票的莊家倉位和動向呢
判斷主力持倉量三招,根據持倉量的增減來看莊家,股價的漲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該股籌碼的分布狀況以及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的:動用的資金量越大、籌碼越集中,走勢便較為穩定,不易受大盤所左右;動用的資金量越小、籌碼分散在大多數散戶手中,股價走勢漲難跌易,難有大的作為。
這些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才行,在此之前最好還是多去學習高手的操作方法和規率來總結經驗,這樣分析比較靠譜,我現在也一直在追蹤牛股寶里的牛股達人學習,效果還不錯。
如何估算主力持倉數量呢?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法求和平均來判斷:
1、通過實戰的摸索,在判斷主力持倉量上可通過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公式一如下:當日主力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至少換手達到100%以上才可以。
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
2、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筆者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默默吸納,主力為了降低進貨成本所以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但仍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這段時期主力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左右。所以忽略散戶的買入量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3或總成交量×1/4,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或1/4,為謹慎起見可以確認較低量。
3、個股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為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筆者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公式三: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計算結果除以3,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主力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主力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主力手中的持倉量。 最後,為了確保計算的准確性,將以上三個公式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後得出的就是主力的持倉數量。
總公式:准確主力持倉量=(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3
⑷ 在股市中如何判斷莊家持股的成本(簡單易懂)
關於這一點,建議樓主只可以大致估算,千萬不可去細致考證。因為主力大多數時候,是不會讓局外人能算得出持倉成本的。財經網站上有所謂標注的主力成本,都是騙小孩子的數據,如果認真,會吃虧的。稍詳細點為樓主釋疑罷。通常有兩種狀況。一是某隻股票中的老主力,長線庄。這種主力的持倉成本是最最難以估算的。甚至連大概的估算都做不到。這是真話。舉個例子,如果我告訴樓主,長庄在某些時候,手裡的籌碼成本居然是負數,樓主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對嗎?但實情確實如此。你有機會可以試一下。假如你買入某股一萬股,獲利百分之三十後,賣出八千股,那麼你再查一下,你手裡留有的二千股,成本就是負數了。就是這個道理。老主力長年運作一隻股票,反復幾百次高拋低吸,底倉的成本低得驚人,甚至無法計算。這就是為什麼熊市來了,股票暴跌,散戶大戶都承受不了,但主力卻泰然自若的根本原因。在股票市場,主力與散戶的博弈,說到底就是成本高低的博弈。另外一種是相對容易估算一點的,比如說面對突發性利好,或者過江龍游資對某股的突然強制介入。主力原本沒有底倉籌碼,或是底倉太少,只能用拉高建倉的手法,此時主力的成本就會很高,大致成本得從最低位起加百分之二十。但主力的水平不均,對這個數字也要辯證地看,不能按圖索驥。
⑸ 怎麼判斷持倉量的大小
持倉量大小最好看主力合約月份的才有參考價值.
一般主力月份就是成交最活躍持倉最多那個月份的合約.
要看你所謂的莊家的籌碼的話,那你可以去看看每天收盤後的 持倉排名
每個交易所都有的.
下面這個是上海交易所的
http://www.shfe.com.cn/statements/pm.html
⑹ 如何判斷莊家建倉
建倉、持倉、平倉是對股票交易的全過程概括,也可以表述為買入、持股、賣出。股票投資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建倉,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關於炒股建倉的這些事兒。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建倉是什麼
建倉其實就是開倉,是指的交易者在買入或者是賣出一定數量的期貨合約。股票市場所說的建倉也就是融資賣出正確或者是買入股票的行為。
二、中小投資者有哪些建倉方法
股民在炒股的時候,建倉屬於重要階段,入場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決定著投資者的交易能不能盈利。站在股民的角度,好的建倉技巧和方法是降低成本、放大收益的基礎,非常值得各位股民去學習。
中小投資者的股票建倉方法:
1、金字塔形建倉法,就是在買入股票時首先動用大部分資金,假如買入後,股價持續下跌,再接著投進去比先前少的資金買入股票,倉位在買進的全過程中會呈現出金字塔形。
2、柱形建倉法,這是用於建倉的過程當中平均買入股票的方式,購置個股之後如若個股繼續下跌,則要以相等的資金投入繼續購買。
3、菱形建倉法,其實就是在開始的時候首先買入籌碼的一部分,隨後時刻關注訊息,有確定的消息時,可以加大買入力度,當再遇到了上漲或下跌的情形,再稍加補倉即可。
站在股民的角度,千萬不要採取一次性買入的建倉方式,而一定要把分批買入的原則牢記於心,用這樣在最大程度上使判斷失誤帶來的風險和損失得以規避,且建倉也處理好了,在止損點和止盈點這兩方面也要設置好。股票想要掙錢,把握好建倉時機很關鍵!小白必備的炒股神器,買賣時機盡收眼底,大盤趨勢一目瞭然:【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三、識別主力建倉動向
股票要上漲,靠的是資金推動,所以股票中的主力資金動向分析才是重中之重。這里我來告訴大家主力是如何建倉的。主力建倉和散戶有區別,因為主力建倉的資金量往往較大,建倉的資金會加大買方力量,對股價的影響較大。通常來說,建倉方法有兩種,低位建倉和拉高建倉。
1、低位建倉,是主力建倉時最常用的手法。通常主力會等到股票價格跌到相對低位的時候再進行建倉活動,通過這樣使得持股成本得到降低,後面也有更充足的資金去推動股價的連續上升。低位建倉一般全部都是比較長周期的,在主力還不能收集到足夠籌碼的時候,可能會為了獲取籌碼,而採取多次打壓股價的方法來促使散戶拋掉手中的籌碼。
2、拉高建倉,一種運用散戶的慣性思考模式來進行反向操作的方法。主力採取逆反手段,短期通過把股價推升到相對高位從而獲取大量籌碼的一種建倉形式。當然主力不可能平白無故給我們送錢,拉高建倉是有一定先決條件的:
①股票絕對價位比較低;
②大盤一定是處於牛市初期或中期;
③公司後市有重大好利或者是大題材,可以為其做後援;
④分配方案中占較大比例;
⑤控盤的資金充足,計劃中長線運作。
在股市賺錢還是要看手裡的股票,想知道手裡股票好不好?點擊鏈接一鍵診股,實時解盤快人一步:【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02,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⑺ 怎樣計算莊家的持倉量
你好,在判斷莊家持倉量時我們一般用以下幾中方法。
1.換手率計算
用換手率來計算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而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是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量」
與「價」似乎為一對互不甘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價」必會緊緊跟上「量」的步伐,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般。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X100%。計算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首先需確認莊家何時開始建倉?參考周K
線圖的K線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 證明有莊家介入,周MACO 指標金叉可認為是應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一般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假設放量:縮量=2:1,可得出如下推論:假設若上漲時換手為200%,則下跌時的換手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
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乘以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
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有了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
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 莊家基本已吸足籌碼,接下來應家會開始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從短線交易變為中線持股。
在平時的看盤中,我們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以及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相信必有厚報。
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應家的成本區,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的150%(50%+ 1)。
2.根據吸貨期的長短判斷
對吸貨期很明顯的個股,簡單演算法是將吸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貨期,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待倉量。莊家持倉量=吸貨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
。吸貨期越長,莊家待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沒有經過充分的吸貨期,其行情是難以持續。
3.根據該股在大盤整理期的表現來分析
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卷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貨,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
4. 根據上升過程中的放量情況來判斷
一般來說,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會同步放大,某些莊家控盤的個股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反而縮小,股價往往能一漲再漲,對這些個股可重勢不重價。莊家持有大量籌碼,在未放大量之前就可一路持有。如果需要較為准確地計算莊家待倉量,可使用我多年經驗總結的「求和平均法」,誤差較小。
第一步,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
公式如下:當日莊家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換手至少達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進行不厭其煩的統計分析,經過長時間實證統計,准確率極高,誤差率通常小於10%。
第二步,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我們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在默默吸納,莊家為了降低進貨成本而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仍會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
因此,這段時期莊家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所以,忽略散戶買入量後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4,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的1/3 或1/4。
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1/4),為謹慎起見可以以較低量確認。
第三步,個股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莊家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
我們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倍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
公式三如下: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的計算結果除以3。
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莊家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這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 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莊家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莊家手中的持倉量。
最後,為了確保計算的准確性,將以上三個公式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終得出的就是莊家的持倉數量。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⑻ 如何准確判斷莊家的倉位
計算莊家的持倉量,可以很好的幫助投資者判斷莊家目前處於何種階段,如果是建倉階段就應該伺機跟進;如果是出貨階段就應該趕快平倉出局。這其實也是股市制勝的一個要點。但要非常精確的知道莊家的持倉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只能根據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間,用某種方法去大致的估算它。
吸貨形態。莊家吸籌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低位吸貨和拉高吸貨。初級吸貨階段的持倉量比較容易計算,可以認為吸籌量大約佔全部成交量的15%到30%之間的水平。
拉升階段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急升走勢,這是莊家的主動收集籌碼方法,一般考慮全部成交量的50%為莊家吸籌量;一種是緩升走勢,這個時候,莊家往往是進貨和出貨在同時進行,不斷地賺取差價降低成本。可以認為莊家的吸籌量大約在25%到35%之間。
吸貨時間。對於一些吸貨期非常明顯的個股,大致測算莊家持倉量較為簡單,其公式為:持倉量=(吸貨期×吸貨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吸貨期×吸貨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50%)。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吸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就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的吸貨也就越多。
換手率狀態。在許多情況下,如果股價處於低價位區域時,成交相當活躍、換手率很高、但股價的漲幅卻很小,一般都是屬於莊家的吸籌行為,換手率=吸貨期成交量總和÷流通盤×100%。就這方面因素來說,股價在低位區域換手率越大,表明莊家吸籌就越充分,這點也提醒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那些股價在低位落後於成交量變化的個股,它們將是下一階段機會較多的一批個股。
上升途中。在一般情況下,股價上漲都伴隨著成交量的同步有效放大,技術上稱之為「價漲量升」,這往往是獲利盤、兌現盤急於出局所造成的。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個股隨著股價的不斷上漲,成交量反而逐漸縮小,這表明莊家的持倉量較大,沒有多少浮碼在外面,這種個股只要大盤不轉勢、走勢不破位,都可以繼續持倉與庄共舞。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⑼ 如何判斷散戶持倉和主力持倉比例
手率非常小,3月23日那一天的換手率僅為1.74%,屬於成交低靡范疇,而在上穿籌碼密集區的過程中有約60%的籌碼得到了解放。於是,解套不賣的籌碼佔了流通盤的60%。由此可以認定,這60%的籌碼大部分為主力所有
,於是這只股票的大主力持倉量已經合格了。
該股後來的走勢是該股創下了63.95元的最高價。
以上就是通過籌碼密集區的無量上穿來判斷主力的持倉量的方法:即一旦發現
籌碼密集區以低靡成交量向上穿越,則被穿越的籌碼大部分就是主力持倉量。
這種估計主力持倉的方法盡管簡單,但對於低位覓主力跟庄的參考價值卻是巨大的
那麼被套了應該怎麼補倉呢?
一般而言,在股市中解套的方法無非三種:一是割肉出局,換股操作;二是耐心等待,期待股價逐漸上漲;三是低位補倉,攤薄成本,滾動操作。
第
一種方法只限於淺套階段,如果是深套的情況,割肉出局、換股操作不太現實,因為整體行情不佳,很難換到能夠盈利的個股;如果換股失誤,甚至有可能加深虧
損。因此割肉出局,換股操作並不是最好的解套方法。第二種方法則較為消極,因為等待解套有可能是數年都無法解套,這種做法既耽誤時間又浪費投資機會。第三
種方法在低位補倉,等反彈到一定的高度後再賣出,甚至是可以進行T+0操作。如此補倉後的重復操作,能夠最快地達到解套的目的。
如何進行補倉操作,筆者認為,低位補倉是最快的解套辦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