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1)「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左端偏高,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上翹的左端移動.
(2)A.右邊也拿掉一個砝碼時,
杠桿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3L=3GL,
杠桿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3G•2L=6GL,
所以杠桿不平衡.
B.右邊的砝碼向左移動一個格時,
杠桿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3L=3GL,
杠桿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3G•L=3GL,
所以杠桿平衡.
C.左邊的砝碼向左移動三個格時,
杠桿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6L=6GL,
杠桿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3G•2L=6GL,
所以杠桿平衡.
D.右邊的砝碼向右移動一個格時,
杠桿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3L=3GL,
杠桿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3G•3L=9GL,
所以杠桿不平衡.
E.右邊也拿掉一個砝碼,左邊的砝碼向左移動一個格時,
杠桿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G•4L=4GL,
杠桿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2G•2L=4GL,
所以杠桿平衡.
故答案為:(1)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左;左.(2)BCE.
㈡ 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什麼
便於讀力臂、還有在水平位置平衡能使杠桿的重心經過支點,克服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並且實驗中掛鉤碼再調節平衡,就不能調節平衡螺母了.
㈢ 將杠桿調節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於什麼
目的是便於測量力臂的長度.因為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才和杠桿重合.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目的是
位置固定不變 省力
㈣ 為什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只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才是兩個力臂的大小.
㈤ 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將杠桿調到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而是便於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把支點選在均勻杠桿的重心上,這才是為了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5)使杠桿平衡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
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
㈥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保持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麼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我們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而力是可以通過彈簧測力計直接讀出來的,麻煩的是力臂的測量,所以在保持杠桿水平平衡時,力豎直向下,這時杠桿上的標度可以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所以保持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於讀出力臂的大小。
㈦ 在實驗過程中,使杠桿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什麼 強調:在實驗過程中 在線等啊
防止實驗過程中 傾斜所造成的誤差
㈧ 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使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
便於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長度。.
(謝謝採納!)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