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營杠桿的作用
經營杠桿作用: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預測企業未來的業績;用於企業未來的經營決策。
Ⅱ 舉債經營為什麼會加劇經營杠桿
企業適度舉債,除了稅賦的好處外,通常還能減低公司的代理人成本。因為在企業舉債經營的環境下,管理層會隨時面臨還款的壓力,這在無形中或許會減低管理層對剩餘現金的濫用,從而抑制盲目的投資行為。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所謂的財務杠桿效應也與此類似,只不過財務杠桿的支點是負債。如果負債得當的話,由此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會遠遠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就像阿基米德只用一隻胳膊的力量,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道理一樣。根據這個看來,只有利潤率足夠大,則企業的負債越多,運用自有資金就越少,那麼財務杠桿效應的空間也就越大。可是,人人都知道,支點放置的位置直接關繫到是被地球撬起還是撬起地球。同樣,負債的多少也關繫到是賺得盆滿缽滿還是賠得一塌糊塗。
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
公司之所以具有價值,是因為它能夠持續地為股東創造利潤並提供投資回報。因此,股東投資價值的大小關鍵也就取決於單位投資額所可能提供的投資回報的大小。利潤是公司得以建立並努力追求的目標,公司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股東的權益報酬率(股東所投資的每一塊錢所得到的回報)與公司的資產報酬率(公司每投入一塊錢所產生的利潤)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我們觀察現實中的公司運作卻發現,幾乎很少的公司這兩個指標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我們觀察2007年微軟、沃爾瑪、IBM和通用汽車的年度報告便可發現:它們的資產報酬率分別是22%、8%、9%和3%,但它們的權益報酬率卻分別是44%、20%、33%和18%。很顯然,這些公司提供給股東的回報要遠高於它們各自的資產回報率。而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充分地利用了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
事實上,微軟的資產報酬率是最高的(22%),微軟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一倍(45%),而通用電器的資產報酬率最低(3%),通用電器負債對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幾乎是6倍(18%),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觀察這4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便不難看出,財務杠桿對公司權益報酬率的放大作用了。微軟的資產負債率為50%,而通用電器的資產負債率則超過了80%。所以您所給出的70%的資產負債率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債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它既能有效地放大權益報酬率,同時還具有稅盾和減輕代理人問題的優點,那麼,企業舉債的比例是否越多越好呢?其實不然。
首先,企業舉債比例越高,銀行所要求利率也就會越高,這就要求企業有較高的資產報酬率來支付銀行利率,無形中也就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
其次,過高的銀行負債會增大經營中資金調度的壓力,財務彈性因此而減低,當這種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很容易引起公司的債務危機和信用危機,造成資金鏈斷流,而這種危機對公司正常經營的影響,也許是無法恰當估量的,有時甚至是滅頂的。
因此,企業適度舉債,既要考慮企業的行業特點、發展周期、資產構成和盈利水平,同時,還需要考慮公司債務危機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成本,從而維持一個最佳資本結構。何為最佳?在理論上很難得出一個精確的數值,它需要企業家的經驗與直覺判斷。
Ⅲ 為什麼企業對財務杠桿的控制力要強於經營杠桿
科學的講,財務杠桿是單向的,反應資本結構和股東利潤風險;經營杠桿是雙向或多向的,反應市場銷售額和股東利潤風險,如經營杠桿有可能被競爭對手的調價或其他市場因素影響;簡單的講一個可以直接控制,另外一個只能間接控制。企業為了向股東提供理想的收益,必須合理地匹配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尋求適當的復合杠桿,以降低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實現企業收益最優化。一般情況下,高經營杠桿率與高財務杠桿率的配置是不明智的,因為它們會對企業收益產生劇烈影響,從而導致企業經營活動風險增大。所以,企業應將高經營杠桿率與低財務杠桿率配合,即企業進行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時,其資金籌集來源可主要採取增發普通股股票方式,並視情況少量舉債;或將低經營杠桿率與高財務杠桿率配合,即在企業較少地擴大投資的條件下,可適當增加負債籌資規模。這樣,通過調整投資規模、改變籌資結構等來選擇適合企業的復合杠桿,盡量減少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Ⅳ 為什麼會出現經營杠桿效應
產品的生產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構成。
固定成本,顧名思義,不論你生產多少件產品都需要支付的成本,設為F
變動成本一般和你生產產品的產量有關,通常按每生產一件需要支付V計算。
這樣,生產過程中的總成本為(F+VQ)(Q為產量)
那我們生產Q產量的產品,單個產品的成本即為(F+VQ)/Q=F/Q+V,所以說Q越大,即產量越大,單個產品成本是不是越小,這就叫「規模經濟」
應用到財務領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利潤EBIT=產品收入PQ-產品成本F+VQ=Q(P-V)-F,即EBIT=Q(P-V)-F,我們剛提到,Q越大,單位產品生產成本越小,價格不變,所以利潤是不是越高。而Q越大,是不是收入越高(PQ),此時單位產品利潤越高,從而使得營業利潤的增長大於營業收入的增長,此即為「經營杠桿效應」,反之亦然。
沒有按照教科書上復制粘貼,希望這樣講你能明白。
Ⅳ 為什麼固定成本會導致經營杠桿
運營杠桿如何影響業務
在公司財報上:股本回報率、自由現金流(FCF)和市盈率是衡量一家公司對投資者的福祉和風險水平的幾種常用方法。然而,一個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指標是運營杠桿率,它反映了公司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間的關系。(有關比率的更多信息,請參閱「使用比率快速分析投資」和「比率分析教程」。)
在經濟景氣時期,經營杠桿可以推動利潤增長。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它會壓榨利潤。即使是一個公司經營杠桿的粗略概念也能告訴你很多關於公司前景的信息。在本文中,我們將為您提供一個詳細的指南,幫助您理解運營杠桿。
什麼是經營杠桿?
從本質上講,經營杠桿可以歸結為對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分析。在固定運營成本占可變運營成本比例較高的公司中,運營杠桿率最高。這類公司在經營中使用的固定資產較多。相反,在固定運營成本占可變運營成本比例較低的公司中,運營杠桿率最低。(要了解更多有關運營和財務杠桿的信息,請閱讀「擁有高運營杠桿和高財務杠桿的風險是什麼?」)
高經營杠桿率的好處是巨大的。運營杠桿率高的公司如果不必增加成本來實現更多的銷售,那麼每次追加銷售都能賺更多的錢。隨著業務的發展,固定資產,如物業、廠房和設備(PP&E)以及現有的工人,可以在不增加額外費用的情況下做更多的事情。利潤率擴大,盈利增長更快。(請閱讀「利潤底線」和「衡量公司效率」中有關利潤的更多內容。)
經營杠桿的現實例子
解釋經營杠桿的最好方法是舉例說明。以微軟這樣的軟體製造商為例。該公司的大部分成本結構是固定的,僅限於前期開發和營銷成本。不管微軟銷售的是最新的Windows軟體的一個拷貝還是1000萬個拷貝,微軟的成本基本保持不變。因此,一旦公司售出足夠的拷貝來支付固定成本,每增加一美元的銷售收入就會降到最低點。換句話說,微軟擁有非常高的運營杠桿率。
相比之下,沃爾瑪等零售商的經營杠桿率相對較低。該公司的固定成本水平相當低,而其可變成本很大。商品庫存是沃爾瑪最大的成本。沃爾瑪每銷售一件商品,公司就得為其供貨買單。因此,隨著銷售收入的增加,沃爾瑪的商品銷售成本(COGS)繼續上升。
經營杠桿與利潤
通過考察公司的營業收入對收入流變化的敏感程度,營業杠桿的程度直接反映了公司的成本結構,而成本結構是決定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變數。(有關更多信息,請參見「高經營杠桿率意味著什麼?」)如果固定成本很高,公司將發現很難管理短期收入波動,因為無論銷售水平如何,都會產生費用。這會增加風險,通常會造成缺乏靈活性,損害底線。高風險、高經營杠桿率的公司很難獲得廉價融資。
相比之下,經營杠桿率相對較低的公司,在銷售收入波動時會有輕微的變化。當收入發生變化時,經營杠桿率高的公司的利潤變化更為顯著。
更高的固定成本會導致更高的運營杠桿率;更高的運營杠桿率會增加對收入變化的敏感性。更敏感的經營杠桿被認為風險更大,因為它意味著目前的利潤率不太安全進入未來。
雖然風險更大,但這確實意味著,盈虧平衡點之後的每一筆銷售都會對利潤產生更高的貢獻。在一個具有高度經營杠桿的成本結構中,可變成本較少,而且可變成本總是會降低生產率,盡管它們也會減少因銷售不足而造成的損失。
風險業務
經營杠桿可以告訴投資者很多公司的風險狀況。盡管高經營杠桿率通常會使公司受益,但經營杠桿率高的公司也容易受到經濟和商業周期劇烈波動的影響。
如上所述,在經濟景氣時期,高經營杠桿率可以增加利潤。但是,那些在機械、工廠、房地產和分銷網路等方面成本高昂的公司,不能輕易地削減開支,以適應需求的變化。因此,如果經濟出現低迷,收入不僅會下降,還會暴跌。
考慮一下軟體開發人員Inktomi。上世紀90年代,投資者對其軟體業務的性質感到驚嘆。該公司花費數千萬美元開發了每一個數字傳輸和存儲軟體程序。但多虧了互聯網,Inktomi的軟體可以免費分發給客戶。換言之,該公司銷售的商品成本幾乎為零。在其固定的開發成本被收回後,每次追加銷售幾乎都是純利潤。
2000年互聯網技術市場需求崩潰後,Inktomi遭遇了運營杠桿的陰暗面。隨著銷售額猛跌,2001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大幅飆升至5800萬美元的驚人虧損,低於2000年第一季度的100萬美元利潤。(欲了解更多有關互聯網泡沫破裂的信息,請參閱「最大的市場崩潰」和「當恐懼和貪婪占據市場時」。)
依靠銷售來償還固定成本的高杠桿率會使公司及其股東面臨風險。在經濟低迷時期,高經營杠桿率可能是一個致命的弱點,會給利潤率帶來壓力,並使利潤收縮不可避免。事實上,像Inktomi這樣的公司,由於運營杠桿率高,其運營收益和股價通常波動較大。因此,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這些公司。
衡量經營杠桿
當一家公司有固定成本時,不管銷售量如何,都必須滿足這些成本時,就會產生經營杠桿效應。當企業有固定成本時,由於銷售量變化而引起的利潤變化百分比大於銷售額變化百分比。在固定經營成本為正(即大於零)的情況下,銷售變動1%產生的營業利潤變動大於1%。
衡量這種杠桿效應的一個指標是經營杠桿程度(DOL),它顯示了隨著銷售量的變化經營利潤的變化程度。這表示如果銷售量發生變化,利潤的預期反應。具體來說,DOL是指收入的百分比變化(通常被視為息稅前利潤或息稅前利潤)除以銷售產出水平的百分比變化。
底線
即使它不是百分之百准確,了解一家公司的失業救濟金可以幫助我們評估
在金融領域,公司通過捕捉可能導致低於預期損益的各種因素來評估其業務風險。影響公司經營風險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經營杠桿;它發生在公司在生產產品和服務過程中必須承擔固定成本的時候。固定成本在生產過程中所佔比例越高,意味著經營杠桿率越高,公司經營風險也越大。
當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固定成本時,當銷售量增長時,利潤的百分比變化大於銷售額的百分比變化。當銷售量下降時,利潤的負百分比變化大於銷售量的下降。當銷售增長時,經營杠桿在好的時候會獲得很大的收益,但它會顯著放大壞的時候的損失,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商業風險。
盡管你在考慮經營杠桿時需要小心,但它可以告訴你很多關於一家公司及其未來盈利能力,以及它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水平。雖然經營杠桿並不能說明全部情況,但它肯定會有所幫助。
Ⅵ 有關於經營杠桿的問題 為什麼經營杠桿里,息稅前利潤的增長(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增長(下降)率 求解釋
是因為固定成本的原因,是為固定,即不隨產銷量變動。在保本點邊際貢獻剛好抵補固定成本;假定產銷量從保本點開始變動,增加或減少的邊際貢獻額即為息稅前利潤的增加或減少數。但在計算變動率時,產銷量的變動率以保本點為基數,EBIT的變動率是以0為基數。換一個說法:計算變動率時採用的分子是相等的,但分母是一大一小的,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數值反而小。
Ⅶ 為什麼經營杠桿=1/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率=(銷售收入-盈虧臨界點銷售額)/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銷售收入
=1-固定成本/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固定成本)/邊際貢獻
正好是經營杠桿系數的倒數。
所以, 經營杠桿系數*安全邊際率=1,也即經營杠桿系數和安全邊際率互為倒數。
"
Ⅷ 怎樣通俗理解經營杠桿
經營杠桿,又稱營業杠桿或營運杠桿,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杠桿關系。指在企業生產經營版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權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
經營杠桿(operating leverage),是指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
Ⅸ 航空公司屬於經營杠桿度非常高的行業,為什麼
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利潤變動的風險。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有:
業務量Q、產品售價P、產品成本b、調整價格能力(p-b)、固定成本的比重。
在企業全部成本中,固定成本所佔比重較大時,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額就多,若產品量發生變動,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會隨之變動,最後導致利潤更大幅度的變動,經營風險就大;反之,經營風險就小。上述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諸因素中,固定成本的影響比重很重要。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被稱為經營杠桿。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
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
比率。經營杠桿系數=(p-b)*Q/[(p-b)*Q-a]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 如果沒有固定成本經營杠桿系數就等於1,此時就沒有杠桿效應。杠桿系數越大,說明利潤不穩定性就越大,風險越大。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大小固定成本大小決定經營杠桿度。固定成本越大,經營杠桿度就越高。
綜上所述,航空公司,是一個固定成本極高且回收期較慢的行業,因此其經營杠桿度是非常
高的行業。
Ⅹ 何為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有何作用
經營杠桿復又稱營業杠桿制或營運杠桿,而財務杠桿是籌資管理中一個工具。
經營杠桿是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而財務杠桿的作用是負債和優先股籌資在提高企業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業的投資利潤與負債利息率的對比關系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