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貨幣匯率是由什麼操控的
貨幣供求關系啦。比如說,現在央行大量購買國債,這樣大量貨幣就流入經濟了。貨幣多了要貶值這常識你知道吧。現在跟你說說為什麼。經濟中貨幣多了,老百姓手上的錢就多了(只是錢,經濟學中不代表實際價值。比如說金子吧,經濟中貨幣多了,你手上的貨幣就多了。但是其含金量不變。懂不?我說的有點不清楚,但是這個不好表達。你懂的!),老百姓錢多了。銀行存的錢就多了。這樣銀行能貸款的錢就多了。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了,經濟學中說的資本凈流出就會增多(因為拿著RMB不劃算了,拿著別的利率高的貨幣才劃算,所以錢就跑出去了),資本凈流出必然等於一個國家的凈出口。現在你懂了為什麼要讓RMB貶值吧。保證出口!資本凈流出多了,就是RMB出去的多了。因為人家買我們的東西是要用RMB的,用美元換的RMB。這樣在RMB的供求市場上,RMB多了,自然RMB的價格就會下降,也就是RMB對美元的匯率下降。另外剛才我說過老百姓手上的貨幣也就是錢多了,大家都去消費。物價自然上漲,就是你常看的CPI。物價上漲也就是你的錢買到的東西少了,這就是貨幣貶值。但是少量的物價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對經濟是有好處的。RMB貶值增多了出口,同樣使美元堅挺和美國凈出口下降(一直是負數)。這樣中國就有大量的美元,看到那2W多億外匯儲備了吧。這樣雖然對我們的經濟也有壞處,但是這叫未雨綢繆。你想想,一旦哪天美國小鬼子操蛋的不信了。咱把美元一拋出,美元大幅度貶值。他美國的經濟直接就掛了。嘿嘿,一點個人見解。希望你能看懂啊。另外,把分給我吧。。。。。 利率決定匯率。並不是誰的利率高就一定貨幣值錢。這你不要誤解。經濟學中的利率分真實的和名義的。你看到的是名義利率。名義利率要減去通貨膨脹率才是真實利率。我們的通貨膨脹是多少?你去看看新聞,現在的通貨膨脹率高於名義利率。這就意味著真實利率是負數,現在你存錢要是只吃利息就是在虧錢,懂不?對比一下我們的真實利率絕對低於美國的真實利率。錢就傾向於往外流,但是不是直接流出去(這在下個問題有回答)然後就是供求關系讓RMB貶值。第二個問題美國人買我們的東西不是用美元,是RMB。因為美元是美國的貨幣,貨幣也是一種資產,也是一個交換媒介。在中國是沒有用的。知道不?他們都是用美元換成RMB買我們的東西。所以說換的過程中就有供求關系,就是上個問題中的匯率市場。RMB出去的多了就貶值了,知道不?就相當於你平時買東西一樣。物以稀為貴。這里就是美元買RMB。 而這個市場上的RMB(資本凈流出)必然等於中國的凈出口,因為我們賣多少東西都是收的RMB。只是這些RMB是人家用美元換的。所以我們拿到的是美元,也就是美國把美元換成RMB再買我們東西。我們最後拿到的是美元。這就是我們的外匯儲備。這些美元在我們這里是沒用的,在國內是買不成東西的,只能去美國買東西。所以我們拿去買美國國債。知道不?
❷ 匯率是怎麼確定的,由誰確定的
匯率不是誰確定的,是實在存在的一個東西。
兩個島,互相分隔,永不見面。A島發行貨幣,1塊錢買1個雞蛋。B島也發行貨幣,1塊錢買2個雞蛋。有一天,科技突然發達了,可以通船了,然後他們互相知道了對方的存在,然後就去貿易啊(換東西嘛,總有土特產的)。
但發現各自有各自的貨幣,不通用啊,怎麼辦?然後發現兩個島上都產雞蛋,就以雞蛋為標准。發現這個匯率確定為2:1最合適,誰也不吃虧。
至於匯率為什麼會變呢,因為有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情況啊。你想嘛,如果A島的人想歪招,拚命印不值錢的鈔票,然後去買B島辛辛苦苦生產的雞蛋,B島不就吃大虧了?所以啊,匯率是浮動的。如果A島亂印鈔票,這個匯率可能就會變成10:1,或者100:1,或者更高。這樣,才可以保證公平啊。
(2)到底誰在操作匯率價格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8]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❸ 在外匯市場上,外匯的匯率是由誰決定的
匯率是由市場力量決定的,由供求雙發共同決定的。即使是像中國這種有匯率管制的國家,外匯匯率也是以匯率市場的供求為基礎來確定浮動范圍的,不是隨意定的匯率牌價。
除非像朝鮮這種完全與市場經濟搭不上邊兒的國家或者70年代之前的新中國,外匯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完全管制,價格設置完全是為了多進口國內匱乏物資。
❹ 我們國家到底是不是匯率操縱國
我覺得既是又不是,下面說說我的看法和理由。
1、我國不是匯率操縱國。理由:一直以來美國指責我國是匯率操縱國是因為我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尤其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美國認為貿易順差是我國操作匯率,人為壓低匯率的表現,其目的在於增加出口,促進國內就業和經濟發展。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國的高出口靠的不是低匯率,而是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資源成本,低廉的價格是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巨大競爭力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這得益於我國人口紅利和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因此美國僅從我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就判斷我國是匯率操縱國的做法是極其武斷和錯誤的。
2、我國是匯率操縱國。理由: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我國巨大的貿易順差要求人民幣升值,雖然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後已經升值,但是幅度還是比較慢,原因在於我國一直堅持實質為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國家的宏觀控制使匯率變化非常小,具體做法就是央行大量收購外匯市場的美元,增加美元需求,使美元升值,從而降低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我國巨大的外匯儲備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我相信如果人民幣完全由市場需求決定,升值幅度絕不止於此。
PS:很多經濟問題是相當復雜的,我們不能一分為二地簡單地判斷是或者不是。重要的是只要我們要弄清其來龍去脈,搞清它的實質就行了。
❺ 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匯率是誰可以控制的
匯率是和貿易密切相關的。這個東西理論上應該是市場決定的,但是實際上要國家說我們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那才能是多少。因為外匯的兌現過程是在我們國家的銀行實現的,你拿著人民幣要換成美元是要跑到銀行去換的。銀行是聽國家話的對不?如果降低利率的話,我們出口到國外的商品在國外賣的價格就便宜,人家就買的多,那麼我們出口就能賺錢。反之亦然。
❻ 匯率是按照哪個價格算
現匯買入價 是當時的正確價格.但是你要考慮到以後匯率的變化問題,所以一般你們是要賺點的較長一段時間的你們認為可以賺錢的固定匯率.要問問你們以前的一貫用法.
❼ 各國的匯率到底是誰來掌控的
以上回答都有對的地方,不過也有不少瑕疵。
首先,LZ腦中請想像出一個貿易市場,市場上有許多商販和買家,商販們都賣同一種貨物,而買家也只買這種貨物,該貨物在各個商販處除了價格不同之外沒有任何區別。
然後,請問樓主,如果商販手裡的貨物突然變多了,而買家的需求不變,會出現什麼情況?對,貨物降價。反過來,如果買家需求突然增加了,而商販供貨能力不變,貨物就會漲價。
好了,假如我們現在研究美元和人民幣匯率問題。那麼姑且把這個市場稱作中國外匯交易市場。市場上有不少人在賣美元,也有不少人在買美元,譬如中國出口商想要把出口賺到的美元賣掉換成人民幣發工資,中國進口商想要把手裡的人民幣換成美元購買美國的商品。
那麼,回憶之前的分析,如果有很多人想要買美元,或者說美元需求旺盛,可能因為進口需求旺盛或者希望用美元對外投資,那麼買家互相競價,美元價格就會水漲船高,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同理,如果很多人想要用美元買人民幣,人民幣就會升值。
這樣一來,如果照前面所說的發展下去,人民幣和美元這個市場會漸漸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即 買家需求=賣家供給 ,然後匯率就決定下來了。與商品市場一樣,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供需問題,定價低者賣得好,出價高者買得多。換句話說,這取決於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相互吸引力如何,是想要用美元換人民幣的人多還是想要用人民幣換美元的人多。
到這里我們最重要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下面ZF開始登場了。
假如在市場正常發展的情況下,3人民幣可以買1美元,這時候,來了一個超級買家,這個超級買家願意以6.8人民幣買1美元的價格買入美元,有多少買多少,這樣一來,所有賣美元的人都會迫不及待把美元賣個這個超級買家,任何人用人民幣以低於這個價格買美元都是不可能的,任何以高於這個價格賣的美元基本上是不會有人買的,於是市場價格從此變成了6.8人民幣/1美元。
這個超級買家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那麼央行哪來的這么多錢買入美元?很簡單,別忘了央行手握人民幣發行大權,沒錢買美元?沒問題,開動印鈔機唄。
到這里,樓主應該明白人民幣-美元匯率怎麼確定的了吧。(還不明白我就哭了…………)
中國的外匯美元儲備,便是央行從這個市場上買到的美元減去賣出的美元,買得多賣得少,自然儲備就越來越多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央行要執行這樣的政策呢?很簡單,保持匯率在央行想要保持的水平。因為在ZF看來,這個匯率水平對中國是有利的,事實也證明,確實有不少好處,看看出口部門創造了多少GDP和就業就知道了,當然壞處也不少,這里就不做討論了。
廣場協定的具體內容我不清楚,但是廣場協定前日元兌換美元比現在更低,之後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但是如果日本也是採用向中國一樣在公開市場交易外匯的政策的話,那麼要保持日元對美元的高匯率可以這樣做,高價買入美元,低價賣出。歷史證明這個協定讓日本承受了巨大損失,可見貨幣價值不見得越高越好。
最後,提醒樓主,匯率光看數值是沒有參考價值的,這可以解釋一部分你說為什麼日本對美元匯率那麼低的原因。假如一個相機在中國賣1000元,在日本也賣1000日元,如果所有要用美元換人民幣或者日元的人都是要從中國和日本進口相機到美國,那麼人民幣和日元對美元匯率應該不變。可是突然日本的一個相機變成999999日元了,而賣到美國的價格又沒變,那麼美元是不是應該多換點日元?看看現實情況,日本的商品用日元標價的話,確實在數字上要比人民幣大一些。
好累…………第一次在網路知道上回答問題…………
❽ 想知道銀行外匯操控案中交易員是怎樣操控匯率的,匯率又是怎麼才能向著他們想要的方向波動的,請具體一點
外匯價格是操控不了的,由於外匯市場過於龐大,是任何資金都無力操控外匯價格。就算索羅斯的全部資金在1小時之內進入市場也不過激起一朵水花而已。銀行的交易員他們也只能順勢而為,搞跨巴林銀行的魔鬼交易員他以為可以依靠自己掌握的龐大資金來抗過虧損,於是隱瞞虧損事實,逆勢加倉,結果使有230年歷史的巴林銀行倒閉。
❾ 外匯市場上的買入價與賣出價是由誰報出的匯率
中央銀行,到各大商業銀行,再到各大做市商的公司平台,再經過計算報出價格。
所以會導致不同平台的價格會有微小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