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壽萬能險一年交12000 ,保單裡面有一個保險金額1914是什麼意思
保險合同當中的條款內容應當全部了解。如果你在投保的時候沒有全部了解清楚,可以向給你辦理業務的保險銷售員了解。也可以打保險公司的服務電話了解情況。
『貳』 萬能險1比10的杠桿
41歲非常不建議買萬能險,因為萬能險到50歲以後每年扣掉的保費就太高了(
萬能險是富人險,如果沒有3-5萬元的年繳費能力,建議不要買萬能險,否則幾千元的買法肯定賠本,而且老了會沒保障又沒錢。
假設30歲年繳6千,交10年,購買市場上主流的萬能險。我沒有速算表格,給個大概原理吧。
我沒有速算表格,所以沒法給你精確數據,我給個大概原理吧。
第一年30歲,交6千進賬戶扣掉初始費和當年保障成本後,保單賬戶余額有2800元。
第二年6千進賬戶扣掉初始費和保障成本後,賬戶余額有4300元,然後加上第一年的2800。
總之十年投入6萬,扣掉初始費是近8千,扣掉保障成本是3600(10萬重疾+10萬身故),剩餘4萬8左右。這個總額,按3%的中檔年收益算。10年後賬戶余額大概有5萬來元。如果不再繼續繳款,這5萬加3%年利,大概可以保障到65歲左右(10萬重疾+10萬身故),然後保單賬戶余額歸零,失去保障和存款。此時你交的所有錢和保障都消失。還有一點,如果考慮通脹,即使中途出險,幾十年後的10萬+保單價值的幾萬,真的有多大價值?
---
但是看終身分紅重疾險,如果同樣年交6千,交10年,購買10萬的終身重疾分紅險,保額會不斷增長,到65歲的時候,可以得到20萬以上重疾的身故保障,如果增長到85歲,大概是50萬以上重疾和身故(紅利演算不代表實際分紅)。
這就是萬能險和終身重疾分紅險的區別。
人壽保險從消費形式可分為:消費型(不論是否出險都不退所交保費)和兩全型(相當於儲蓄+保險,出險賠保額,不出險退回所交保費或附加紅利)
保費釐定方式分為:自然型(每年不同,越老風險越高時保費越貴)和均衡型(每年相同保費交一定年限),由於人越老越風險越大卻越缺乏收入,因此均衡型保費是更科學和人性化的,也是目前大多數人壽險產品採用的方式。
常規的人身意外險屬於「消費型」保費,一年繳費1-200元,即可能獲得本年內10-20萬的意外傷害賠付。
常規的重大疾病險屬於「兩全型」+「均衡型」,每年繳數千元(繳費期5-20年),獲得10-30萬的重疾保障,如到期或身故時都不發生規定重疾,還可退還所有保費。
常規的終身險(身故或全殘可獲賠)屬於「兩全型」+「均衡型」,每年繳數千元(繳費期5-20年),獲得10-30萬的生命及全殘保障,賠償金會超過所有保費。
「萬能險」包含有「意外」、「重疾」、「投資分紅」三個功能,其中關於意外和重疾的保障部分是屬於「消費型」+「自然型」保費,就是本年交50-10000元(年齡越大時當年保費越高),可獲得本年內5-20萬的身故或重疾保障。
下面根據幾種萬能險常見條款,總結出一個大概的原理解讀:顧客的萬能險保費交給保險公司,會被分成3筆錢
1、初始費用及其他費用:就是保險公司扣除的各種「手續費」,例如某款「萬能險」年繳保費6000元,第一年初始費為50%(即被扣掉3000元初始費),第二年25%,第三年15%,第四年10%,第五年及以後年費扣5%。每次繳費超過6千的錢屬於額外追加,扣初始費3-5%。
2、年保障成本: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隨年齡而變化,只保當年,消費型無返還。保障成本和保額可以根據顧客需要自由調整,根據合同中的「年保障成本表」計算得出。
3、保單賬戶:扣除初始費及保障成本後的余額進入所謂的保單賬戶,以每年1.8-4%的復利分紅,即所謂的「投資」和「分紅」,顧客最後可以支取的就是這部分錢。如果次年顧客未繼續交保費,保險公司就從當時保單賬戶余額中扣除次年的保障成本,從而繼續給顧客人身保障,直到賬戶余額扣完。
以顧客給來我看的幾款「萬能險」為例:
被保人為10歲男孩,年繳6000元(不限繳費年限,但銷售員都會建議5-30年),身故10萬+重疾險10萬(保障可調)。
第一年10歲
交付的6千元,首先被初始費扣除50%(3000元);本年保障成本查表10歲時的千元保障成本為0.44(身故)和0.74(重疾)即(0.44+1.74)x10萬/1千=118元,如果調成身故險20萬重疾險20萬,那就是236元,這幾百元保費換來的保障是365天,就是說這個保障成本是當年消費掉的;最後是6千減去初始成本再減去保障成本餘下的兩千多元就進入了「保單賬戶」,年分紅利率大概是1.8-4%,這是顧客可投資和可取出的錢。如果顧客來年不繼續繳費,保險公司會從上年「保單賬戶」的余額里扣除當年保障成本。2000多元足夠給付未來若干年的保障成本,所以理論上說,來年是可以不用再繳費了,直到投資賬戶余額被保障成本扣完為止,顧客才失去人身保障。
第二年10歲
交付6千,扣除初始費25%(1500元);本年保障成本為0.43(身故)和0.74(重疾),相加乘以100(10萬保額)或200(20萬保額),即117元(10萬)或234元(20萬)。6千元最後餘下4千餘元加入「保單賬戶」,加上上年余額及紅利2000多,今年賬戶余額變成約6000餘元。
略去數年。。。
第11年19歲
扣除初始費5%(300元)。本年保障成本為1.03(身故)和1.00(重疾),即203元(10萬,相當於1:500風險杠桿)或406元(20萬)。至此,這10年總累計投入的保障成本是1524元(10萬)或3048元(20萬)。
第20年2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0.93和1.59,即252元(10萬)或504元(20萬)。至此,這10年總累計投入的保障成本是2269元(10萬)或4538元(20萬)。
第30年3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1.87和3.02,即489元(10萬,1:200杠桿)或978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是3577元(10萬)或7154元(20萬)。從10歲到40歲,30年的累計成本大概7300元(10萬),還是相當劃算的保險。
第40年4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4.78和8.32,即1310元(10萬,1:75杠桿)或2620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8654元(10萬)或17308元(20萬)。從10歲到50歲,40年的累計成本大概1.6萬(10萬)。從45歲開始,風險杠桿已經開始偏低,
第50年5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12.33和21.99,即3432元(10萬,1:30杠桿)或6864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23240元(10萬)或46480元(20萬)。
此年齡段買萬能險成本偏高,已經開始失去保障意義了。建議萬能險顧客在20-40歲時必須開始並行規劃買其他的「終身險+重疾險」,作為終身和養老保障,越早買越劃算(每晚買一年,每10萬保額就要多支付2-5千總保費)。建議在50歲以後調低萬能險的保障額和保障成本(降低至5萬元保額以下並考慮逐漸到老後成本過高時可取消保障)。
第60年6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31.46.33和39.69,即7142元(10萬,1:13杠桿)或14284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53248元(10萬)或106496元(20萬)。60歲以後保障成本急速升高。
第70年7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77.92和57.30,即13522元(10萬,1:8杠桿)或27044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138070元(10萬)或207740元(20萬)。70歲階段的保費超過了賠償額,基本失去了保障意義。但中國人平均壽命超過70歲,70歲以後才是重疾和身故的高峰期,這與萬能險的高額保費產生重大矛盾。
第80年89歲
本年保障成本為101.18和66.37,即16755元(10萬,1:6杠桿)或33510元(20萬)。至此10年總累計保障成本16萬余元(10萬)或32萬余元(20萬)。
89-99歲,10年的總累計保障成本18萬余元(10萬)或36萬余元(20萬)。
萬能險的利弊
優點:40歲前的保障成本很低,適合給孩子和青年人保障。
缺點:中老年保障成本過高,不符合收入曲線和風險需求,無法給予養老保障。初始費用過高,短期無法回本。消費型保費,最後無法返還。
對策:繳費幾年就可以不再繳費,因為賬戶余額已經夠年輕時候十多二十年的保障了,五六十歲以後的萬能險保障成本太高,失去了保障功能。所以在二三十歲最好同時考慮買一個普通的兩全型終身重疾險,保障60歲以後的意外和重疾風險。
常見的「萬能險」銷售誤導:
1、須長期繳費,至少5-30年
保障期限和繳費年限其實沒有多大關系,實際每年的保障成本初期只有幾十到幾百元,顧客僅一次的繳費額就是保障成本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保險賬戶余額只要夠來年保障成本,就可以有人身保障,所以理論上的萬能險只需第一年一次繳費數百元即可有若干年人身保障。市場上多數萬能險合同里也沒有最低繳費年數限制,顧客幾乎全憑銷售員推薦的年數來繳費,根本不了解自己需要繳費多少金額和年限才有多少年的保障。一般來說1-2年的繳費就夠上半輩子幾十年的保障,但是卻可能不夠六七十歲以後一年的保障。
2、繳費幾年,可「保終身」
萬能險實際上是只保一年的消費型保險,每年都扣除當年的保障成本才會有人身保障,而50歲以後的保障成本急速增加,幾年繳費額根本不夠50歲以後若干年的保障成本。一般顧客到六七十歲就會因巨額保障成本而不得不放棄保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關於萬能險的幾個問題
核心提示|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萬(科)寶(能)之爭,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眼球。這不僅讓早先低調的寶能浮出了水面,順帶著,也讓萬能險的概念火了一把。因為寶能舉牌萬科一事,所用資金主要就來自萬能險。
作為一種保險產品,萬能險因兼具投資和保障的雙重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萬科A
功能,因此,多年來一直飽受各界熱議——尤其是投資人認為買了萬能險沒賺到理想中的收益時。各路理財專家也一直提醒,萬能險存在一定風險,普通消費者應理性選擇。
那麼,最近火得不行的「萬能險」究竟是個什麼鬼?本期,我們聽聽保險專家以及保險監管部門的解讀。
A
被催熱的「萬能險」:風險與保障並存
保險業豪擲數十億甚至數百億資金布局二級市場,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最近因此而鬧得沸沸揚揚的保險資金攪動二級市場的「萬寶之爭」,則因為寶能系以旗下前海人壽的萬能險資金進入股市,舉牌地產行業巨頭萬科,並引起萬科激烈反駁,進而引發各界關注。
一款保險產品,何以引發如此多的關注?這與萬能險的設計定位有很大關系。
何為萬能險,中國保監會官方網站上在「消費者教育及在風險提示」欄目中有過詳細解釋:
萬能險是包含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的人身險產品,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後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於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於投資。其中保障額度和投資額度的設置主動權在投保人手中,可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進行調節,投資賬戶的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投資利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保障利率。有業內人士稱,一般來說,當前最低保障利率為2.5%左右。
正是其風險與保障並存的性質,萬能險作為一種介於分紅險與投連險間的投資型壽險產品,其收益情況與保險企業的業績、投資收益情況緊密掛鉤。如果險企業績不好,萬能險的收益率就難達預期。
B「金融炮彈」的風險點:高成本+短期限「萬寶之爭」公布於世後,12月17日王石在北京萬科會議室里發表內部講話中,也提到「萬能險」,使其備受矚目。
在這次講話中,王石矛頭直指「寶能系」的資金來源之一——萬能險。他說,「寶能系購買萬科的第一份錢來自萬能險,就是短期債務。短債長投這個風險是非常大的。他們層層借錢,循環杠桿,沒有退路。」
王石所言,引起不少業內人士共鳴。因為,萬能險資金的高成本、短期限特點,也確實使其在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時顯得「隱憂重重」。此前就有報道稱,據業內保險公司精算師估算,萬能險的成本在8%—10%之間,這使得保險公司一方面不得不進行激進投資來覆蓋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保險公司將短期的錢用作長期投資,一旦遇到集中退保或監管層禁止其開展業務等因素造成產品中斷,而投資端不能立即變現,則將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危險。
不過,對於王石的說法,寶能系也在三天後予以官方回應。前海人壽發表聲明稱,「萬能險起源於歐美,已有近百年歷史,2000年左右引入我國,是人身保險的常見產品類型之一。前海人壽嚴格遵守並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反洗錢的有關規定,定期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指導」。
而實際上,此前保險消費者對萬能險的不滿,也集中於這兩點。
C
痛並快樂著:「萬能險」為何吸引人
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離普通人太遠,暫且不提。不過,對普通的保險消費者來說,萬能險是一種令人糾結的存在:一方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萬能險的一些負面信息爆出,讓消費者心有餘悸;另一方面,與傳統型保險產品相比,萬能險確實優勢多多。
首先,萬能險繳費靈活。投保人可以任意選擇變更繳費期,可在未來收入發生變化時緩繳或停繳保費,也可過三五年或更長時間後再繼續補繳保費,還可一次或多次追加保費。
其次,萬能險的保額可調整。投保人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或隨時變更基本保額從而滿足對保障投資的不同需求。
最後,萬能險保單賬戶價值領取方便。投保人可隨時領取保單價值金額。
而與此同時,保險公司以及銀行渠道也更願意推萬能險產品。
D
購買之前認清風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過,保險專家也提醒投資者,雖然收益率不錯,但消費者購買萬能險時,也要注意其中的風險。
首先,萬能險的實際收益有時會有折扣,因為萬能險雖然都有保底收益,但高於保底收益的部分是不確定的。
其次,投資收益並非立竿見影,因此,消費者購買萬能險時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中關於費用的部分,知曉前期賬戶收益部分會被一些費用抵銷,產品需持有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產生收益。
最後,存在退保風險,由於買萬能險需要扣除初始費用、風險管理費等諸多的費用,前幾年保單個人賬戶價值會非常低,所以如果提前退保,消費者的損失將會非常巨大。
因此,保監會官網中,也提醒消費者:最適合投資萬能險的人有以下幾種:
首先,有穩定持續的收入;其次,有一筆資金且長期內沒有其他投資意向;再次,有一定的投資和風險承受意識,但又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其他投資;最後,對萬能險的收益回報有中長期准備,所謂中長期至少應在5年以上。
尤其是在2015年2月16日,保監會放開了萬能型人身險的利率管制(此前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為2.5%)後,萬能險利率就一路走高,目前多在6%-7%,遠遠超過銀行同期理財產品利率,也更受投資者歡迎。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股市中杠桿資金可以買什麼股票 - 百度知道
股市中杠桿資金可以買什麼股票?資金杠桿這都是當時的企業過度舉債投資於高風險的事業或活動,遇到投資獲利不如預期時,杠桿作用的乘數效果,加速企業的虧損以及資金的缺口,到影響整體的經濟環境。
『伍』 萬能險帳戶里的錢可以一次性全部取出嗎
可以一次性取出來,但是合同中止,不過你可以留點錢在就可以管你的保帳。
『陸』 萬能險賬戶:你知道是萬能險怎麼累計資金
平安萬能險包括平安智盈人生終身壽險(萬能型)、平安金彩人生萬能型兩全保險、平安金玉滿堂萬能型兩全保險是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公司開發的幾款萬能型主險。
除了同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戶生命保障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帳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將保單的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帳戶資金的業績聯系起來。
對投資賬戶中的資產價值進行核算,並確保投保人在享有帳戶余額的本金和一定利息保障前提下,藉助專家理財進行投資運作的一種理財方式。
平安智盈人生終身壽險又分為平安智富人生終身壽險A+附加重疾A(其保障成本從主險的保單價值扣除)和平安智富人生終身壽險B+附加重疾B(其保障成本從主險的保單價值扣除),市場主要是以B款為主。
『柒』 焦心的「萬能險」,究竟是個什麼鬼
核心提示|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萬(科)寶(能)之爭,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眼球。這不僅讓早先低調的寶能浮出了水面,順帶著,也讓萬能險的概念火了一把。因為寶能舉牌萬科一事,所用資金主要就來自萬能險。
作為一種保險產品,萬能險因兼具投資和保障的雙重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萬科A
功能,因此,多年來一直飽受各界熱議——尤其是投資人認為買了萬能險沒賺到理想中的收益時。各路理財專家也一直提醒,萬能險存在一定風險,普通消費者應理性選擇。
那麼,最近火得不行的「萬能險」究竟是個什麼鬼?本期,我們聽聽保險專家以及保險監管部門的解讀。
A
被催熱的「萬能險」:風險與保障並存
保險業豪擲數十億甚至數百億資金布局二級市場,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最近因此而鬧得沸沸揚揚的保險資金攪動二級市場的「萬寶之爭」,則因為寶能系以旗下前海人壽的萬能險資金進入股市,舉牌地產行業巨頭萬科,並引起萬科激烈反駁,進而引發各界關注。
一款保險產品,何以引發如此多的關注?這與萬能險的設計定位有很大關系。
何為萬能險,中國保監會官方網站上在「消費者教育及在風險提示」欄目中有過詳細解釋:
萬能險是包含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的人身險產品,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後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於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於投資。其中保障額度和投資額度的設置主動權在投保人手中,可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進行調節,投資賬戶的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投資利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保障利率。有業內人士稱,一般來說,當前最低保障利率為2.5%左右。
正是其風險與保障並存的性質,萬能險作為一種介於分紅險與投連險間的投資型壽險產品,其收益情況與保險企業的業績、投資收益情況緊密掛鉤。如果險企業績不好,萬能險的收益率就難達預期。
B「金融炮彈」的風險點:高成本+短期限「萬寶之爭」公布於世後,12月17日王石在北京萬科會議室里發表內部講話中,也提到「萬能險」,使其備受矚目。
在這次講話中,王石矛頭直指「寶能系」的資金來源之一——萬能險。他說,「寶能系購買萬科的第一份錢來自萬能險,就是短期債務。短債長投這個風險是非常大的。他們層層借錢,循環杠桿,沒有退路。」
王石所言,引起不少業內人士共鳴。因為,萬能險資金的高成本、短期限特點,也確實使其在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時顯得「隱憂重重」。此前就有報道稱,據業內保險公司精算師估算,萬能險的成本在8%—10%之間,這使得保險公司一方面不得不進行激進投資來覆蓋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保險公司將短期的錢用作長期投資,一旦遇到集中退保或監管層禁止其開展業務等因素造成產品中斷,而投資端不能立即變現,則將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危險。
不過,對於王石的說法,寶能系也在三天後予以官方回應。前海人壽發表聲明稱,「萬能險起源於歐美,已有近百年歷史,2000年左右引入我國,是人身保險的常見產品類型之一。前海人壽嚴格遵守並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反洗錢的有關規定,定期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指導」。
而實際上,此前保險消費者對萬能險的不滿,也集中於這兩點。
C
痛並快樂著:「萬能險」為何吸引人
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離普通人太遠,暫且不提。不過,對普通的保險消費者來說,萬能險是一種令人糾結的存在:一方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萬能險的一些負面信息爆出,讓消費者心有餘悸;另一方面,與傳統型保險產品相比,萬能險確實優勢多多。
首先,萬能險繳費靈活。投保人可以任意選擇變更繳費期,可在未來收入發生變化時緩繳或停繳保費,也可過三五年或更長時間後再繼續補繳保費,還可一次或多次追加保費。
其次,萬能險的保額可調整。投保人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或隨時變更基本保額從而滿足對保障投資的不同需求。
最後,萬能險保單賬戶價值領取方便。投保人可隨時領取保單價值金額。
而與此同時,保險公司以及銀行渠道也更願意推萬能險產品。
D
購買之前認清風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過,保險專家也提醒投資者,雖然收益率不錯,但消費者購買萬能險時,也要注意其中的風險。
首先,萬能險的實際收益有時會有折扣,因為萬能險雖然都有保底收益,但高於保底收益的部分是不確定的。
其次,投資收益並非立竿見影,因此,消費者購買萬能險時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中關於費用的部分,知曉前期賬戶收益部分會被一些費用抵銷,產品需持有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產生收益。
最後,存在退保風險,由於買萬能險需要扣除初始費用、風險管理費等諸多的費用,前幾年保單個人賬戶價值會非常低,所以如果提前退保,消費者的損失將會非常巨大。
因此,保監會官網中,也提醒消費者:最適合投資萬能險的人有以下幾種:
首先,有穩定持續的收入;其次,有一筆資金且長期內沒有其他投資意向;再次,有一定的投資和風險承受意識,但又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其他投資;最後,對萬能險的收益回報有中長期准備,所謂中長期至少應在5年以上。
尤其是在2015年2月16日,保監會放開了萬能型人身險的利率管制(此前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為2.5%)後,萬能險利率就一路走高,目前多在6%-7%,遠遠超過銀行同期理財產品利率,也更受投資者歡迎。
『捌』 萬能險是如何累計資金的
萬能險作為一種新型壽險,相對傳統壽險更為復雜。特別是萬能險預期年化收益的計算,很多投保者都搞不清楚。有哪些好的壽險推薦,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20款熱銷壽險,哪款性價比高,值不值得買?
儲蓄利息的計算基數是存入銀行賬戶的所有本金,而萬能險預期年化收益的計算基數,卻並非投保人所交的所有保費。年結算預期年化利率僅是其投資賬戶中資金的年預期年化收益率,而其投資賬戶中的資金,是將保戶繳納的保費扣除初始費用等不少費用後所剩下的資金。
目前,通常萬能險保單生效幾年內,保戶都要向保險公司支付相當比例的初始費用。前三年扣除比例較大,第五年後較小,首年最高可占所交保費的六七成。10月1日後,萬能險將執行新的精算規定,初始費用比例將下調,但首年需要繳納的初始費用仍可佔到總保費的一半,以後逐年下調,第6年(含)之後保持在5%。
以上就是萬能險累計資金的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