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脫離歐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影響中歐關系
作為歐盟內部的一支重要力量,英國在中歐關系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脫歐」後預計英國的對華態度不會出現重大轉折,但英國與歐盟「分手」後,將出現歐盟與英國各自與中國「打交道」的局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原是歐盟大國,對華態度積極,英國的對華政策對歐盟產生過不小影響。例如,在呼籲歐盟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方面,英國持積極的對華立場。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教授指出,英國脫離歐盟,中國就缺少了一個影響歐盟對華政策的重要抓手。
英國經濟地位發生變化
英國的國際地位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它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核大國身份,還在於它是歐盟這棵「大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脫歐」後英國的國際重要性將會下降,這將給中英關系,特別是雙方的經貿關系帶來新考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周弘說,英國「脫歐」之後,歐盟很可能會將原本交由倫敦處理的金融業務移交給法國巴黎、德國法蘭克福或其他城市,避免由一個非歐盟國家提供服務帶來的不便。而這將引發連鎖反應,金融機構為獲得更多業務可能不得不外遷,倫敦金融業或將因此受到沖擊。
馮仲平指出,中國企業之所以要進入英國,不只是因為看中英國市場本身,更因為它們還把英國視為通往歐洲的門戶。對於這些企業,尤其是金融類企業來說,英國「脫歐」後作為歐洲門戶的作用必然弱化,中國企業對英國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
此外,英國「脫歐」後產生的不確定因素短期內可能導致倫敦股市和英鎊匯率出現劇烈波動,人民幣匯率及中國的金融市場將受波及。但總體來看,鑒於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及中英經貿往來的連續性,英國「脫歐」對中國經濟及中英經濟關系的影響有限。
合作機遇可能增多
也有專家認為,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不一定全是負面的。英歐分家之後,雙方出於自身利益需要,可能都會更加重視與中國發展關系,從而給中英和中歐合作創造新機遇。
英國一向重視發展對華關系。中英關系已步入「黃金時代」,各領域合作進展顯著。2015年以來,中英經貿合作成績喜人,中國的不少銀行和金融企業選擇在英國開展業務,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加速推進。英國不少專家和金融界人士紛紛看好中英金融合作和中英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前景。
周弘說,英國擁有不少全球化的產業,東亞地區有很多英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范圍。英國「脫歐」後很可能繼續向東看,甚至更加向東看,中國與英國的合作機會將更多。
而從歐盟的角度來看,周弘認為,英國脫離歐盟後,中國與歐盟其他國家在一些領域的對接會更加直接。「不需要繞彎了,中國與歐盟的關系可能會更加緊密。」
她說,與英國一樣,歐盟也會更加積極向東看。中國正在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進一步把中國和歐洲聯系起來。歐盟和英國都向東看,中國同它們的合作機遇可能增多。
⑵ 英國脫離歐盟以後,英鎊短期內為什麼會貶值,長期來看英鎊匯率會怎樣變化呢
英鎊還是低位震盪,脫歐事件帶來的後續影響繁多,近期匯率變動不大,進出口貿易被嚴重打擊,國內就業人口變化
⑶ 英國退出歐盟,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2016年6月24日,註定將被載入歷史。英國成功脫離歐盟。這個結果將使英國步上一條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但是英國脫離歐盟會對中國產生有一定的影響。
1、赴英留學一年能省數萬元。
如果脫歐,英鎊匯率勢必大跌,那對於去英國留學和旅遊的人來說,算是一大利好。花旗估計,若英國脫歐,英鎊對美元或累跌10%至20%。按在英留學一年學費1.5萬英鎊、生活費1萬英鎊計算,可能因此一年節省2.4-4.8萬元人民幣。
《歐洲時報》援引SIUK英國教育協會高級留學教育顧問表示,如果英國脫歐,直接帶來的影響將會是歐盟學生減少。為了平衡國際學生數量,英國大學會相對縮減招生,預計中國學生入學要求將會持續提高。
一旦脫離歐盟,英國作為國際留學目的地將失去其背後更大的『歐盟概念』,一些留學生可能會轉向法國、德國等歐洲主體國家或美國。
2、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
如果脫歐,英鎊匯率勢必大跌,雖說對於去英國留學和旅遊的人來說是利好。但短期內在外匯市場,脫歐後英鎊的貶值,將會美元升值,進而帶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
經濟學家稱,英國脫離歐盟可能使金融市場恐慌,導致中國內地資本外流,加劇了人民幣貶值壓力,挑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管理。
3、人民幣國際化步驟將被打亂。
如果英國決定退出歐盟,倫敦作為全球頂級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或面臨挑戰,這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中國資本「走出去」多少會有些影響。
近年來,倫敦著力推進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僅在2015年,中國財政部在倫敦發行人民幣國債;中英兩國央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並擴大互換規模;中國人民銀行在倫敦發行50億元人民幣計價的央行票據。
倫敦已經成為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然而一旦英國脫歐,這項貨幣紅利就不復存在,人民幣通過英國在歐洲推廣的戰略所帶來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中國的金融機構就需要考慮分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盧森堡等地,需要付出一定的調整成本。
4、中歐貿易合作或將面臨變局。
公投一旦決定英國脫離歐盟這個擁有5億人口的巨大統一市場,英國經濟短期內發展將受到沖擊,幾乎可以肯定英鎊必然延續目前的跌勢,繼續貶值;而失去第二大經濟體的歐盟也將遭受一場「強度相當於歐債危機」的金融震盪。
英國脫歐對歐盟產生的經濟影響可能會波及中國的出口,特別是一旦歐盟傾向於採取貿易保護政策,將影響中歐雙邊貿易。英國也大力推動中國-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如果這份資金總額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協定成功簽署,將為中國帶來巨額的貿易訂單,有助於全面打開歐洲市場。
然而,一旦英國脫歐成功,中國通過英國加強與歐盟合作的戰略計劃將會變得困難重重。英國脫離歐盟無異於間接打破中國和歐盟無形的合作紐帶,使得中國不得不另外選擇其他方式加緊和歐盟的合作,而前期鋪墊的各種政策貿易的影響也很有可能大打折扣,成為高額的沉沒成本。長期來說,英國脫歐可能推動歐洲大陸,尤其是中歐和東歐國家,更積極參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5、中國企業「進入歐洲的通道」不再。
中國在歐洲市場擁有5億潛在客戶,然而,由於保護主義的原因,中國企業往往被拒之門外。
而英國被視為歐盟內主張貿易、投資自由化最為積極的國家,所以不少中國企業將英國選為在整個歐洲的生產基地,將倫敦作為「進入歐洲的通道」。
如果英國脫離歐盟,英歐之間可能產生的貿易壁壘將減少這些企業在英國生產的意願,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前往布魯塞爾或是都柏林這樣擁有自由市場便利的歐盟內的地區。
6、中國人或迎來海外置業窗口期。
此外,脫歐公投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已經給英國商業及住宅房地產市場造成負面影響。近幾個月,國際投資者對英國商業房產投資的熱情明顯下降,觀望情緒加重。有業者預測,一旦英國脫歐,英國房價將下跌,再加上屆時英鎊貶值,將進一步帶動房地產市場震盪,這對中國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個絕好的窗口期」。
有業內人士甚至將此次公投比作又一次「類似於2008年的中國投資者機遇期」。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英國平均房價下跌約25%,倫敦房產均價在當年下滑約6%,英鎊對人民幣也貶值三分之一,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相當於英國房價貶值一半左右。
鑒於供求關系仍是英國房產目前的主要決定因素,英國房價在未來5年仍然看好,預期將增幅25%左右,對看重長期收益的投資者更有利。
⑷ 英國脫離歐盟英鎊對人民幣匯率漲還是跌
會跌,而且跌很多
⑸ 英國是否退出歐盟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摘要】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最終結果宣布退出歐盟,這一結果必將對英國、歐盟甚至全球的經濟造成重大沖擊。本文從英國退出歐盟的原因入手,分析英國退歐成本,並探析短期內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態勢,以及中長期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的負溢出效應。
【關鍵詞】英國 退歐 全球經濟 影響
2016年6月23日,在全世界的矚目下,英國就是否繼續留在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次日公布的結果超出廣泛預期:51.89%的投票者支持英國退出歐盟,這也預示著英國將啟動脫離歐盟的按鈕。英國作為歐盟貢獻率最高、最有影響力的成員國之一,其退歐決定必將引起全球的普遍關注。
一、英國退出歐盟的原因
英國加入歐盟40多年來,與歐盟的關系一直比較微妙,脫歐的情愫始終存在,其中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國際關系等多方面原因。就經濟成本方面來看:
(一)直接財政成本
高昂的直接財政成本是英國退出歐盟的首要原因。2015年,據歐洲委員統計,歐盟預算合計1450億歐元,英國的貢獻率佔比高達12.57%,約182.3億歐元,僅次於德國(21.36%)及法國(15.72%)。更讓英國感到不滿的是,在經歷了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重創後,一些歐盟成員國的貢獻度顯著降低,歐盟應對危機的舉措好比拿著英國納稅人的錢去拯救「問題國家」。因此節約向
⑹ 英國脫歐對外匯有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對外匯的影響
近三年來,歐債危機不斷發酵,已在一定程度上誘發歐盟的「離心離德」傾向,其中最具殺傷力的,是歐盟「三駕馬車」之一的英國公民決定退出歐盟國,英國脫歐後,我們要知道對外匯有什麼影響,別以為英國脫歐跟你沒關系,其實,關系大著。
英國脫歐後對外匯有什麼影響:英國脫歐成功對多種貨幣將受沖擊,在經歷由英國退歐民調所導致的幾個月市場波動和焦慮之後,外匯市場投資者將在下周得到英國退歐與否的最終結果,市場的中值預期依然是英國將會避免退歐。
如果上述預期在下周得以確認,那麼這將會打開英鎊、挪威克朗、瑞典克朗、澳元、紐元以及加元上漲的大門。
與此同時,像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將會回吐近期漲幅,風險的平衡也會為歐元提供支撐,但是會施壓瑞郎和日元。
考慮到英國退歐公投在美聯儲近期鴿派轉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預計英國留歐會提振市場的加息預期,從而也將會對美元提供一定支撐。
毫無疑問,英國退歐風險將會在英國退歐公投之前進一步蔓延,尤其是在英國民調顯示英國退歐支持率高於留歐支持率的情況下。
外匯市場的流動性預計將會進一步惡化,因為許多投資者希望在英國退歐公投結果公布之後在進行押注。因此,我們對市場短期風險持非常謹慎態度。外匯返佣能極大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投資者應善加利用。
事實上,持續上升的退歐風險迄今為止已經不同程度上對包括歐元在內的歐洲G10貨幣造成下行壓力。
也就是說,英國退歐一旦成為現實將會對導致市場動盪,從而將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並最終進一步施壓澳元、加元以及紐元下行。市場避險情緒的升溫,將進一步推漲日元,盡管日本央行的外匯干預可能會限制其一定漲幅,但是最終日元的升值仍或「難以阻擋」。
英國的退歐風險已經促使投資者押注美聯儲直到2018年才會進一步加息。
由於此前,美元錄得一定下跌,因此預期美元在英國退歐公投來臨之際,與其它G10貨幣相比會表現出一定的強勁韌性。
⑺ 為什麼英國脫歐會對匯率造成影響
在短期內,英國退歐還是會影響到中國金融市場。首先是外匯市場,退歐後英鎊和歐元的匯率可能會貶值,美元升值,進而帶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
⑻ 為什麼英國脫歐會對匯率產生這樣大的影響
當然了 脫歐 改變了兩個經濟體的環境 和 經濟狀況 所以匯率會波動很大
⑼ 為什麼英國人民公投結果是離開歐盟呢 卡梅倫首相辭職 這些對英鎊的匯率,英國的經濟有什麼影響
40多年,英國人為什麼執著於退歐
每一個學過高中地理或政治的中國人,都知道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也是歐盟的成員國之一,不過大部分英國人可不是這么想的。歐盟委員會民調機構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的數據告訴我們,從1992年開始,「歐洲人」的身份就是歐盟國家裡大部分人的共識(51%-63%之間徘徊),2015年卻只有35%的英國人願意承認自己或多或少算是個歐洲人。
在歐盟國家,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歐盟,但是英國人對歐盟格外地缺乏好感。歐洲晴雨表的民調做了幾十年,不管是問到「歐盟成員國身份是好事還是壞事」或者是「對歐盟的印象」,英國人幾乎總是要比其他國家的人更不待見歐盟。當2011年最後一次被問及「作為成員國,本國是否從歐盟中獲益」時,歐盟國家平均有52%的人認為有所獲益,英國這一數字只有可憐的35%。
上述枯燥的民調數字,反映的是英國幾十年如一日的懷疑歐盟情緒——也就是疑歐主義(Euroscepticism)。疑歐主義哪裡都有,只是英國獨樹一幟。為什麼英國要在6月23日舉行退歐公投?一句「英國首相卡梅倫兌現上次競選的承諾」,肯定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而了解英國的疑歐主義,就能理解英國退歐公投究竟是怎樣由生米煮成了熟飯。
從一開始,英國對融入歐洲就沒什麼興趣。
絕大多數國家,當初決定加入歐盟或者其前身,都是出於清晰而長遠的理由。法國和德國等6國於1951年創建歐洲煤鋼共同體,是為了消除恐懼,讓歐洲大國之間再無戰事;6國中弱小的比利時,則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話語權;1980年代西班牙、葡萄牙還有希臘因為擔心重返右翼獨裁,才要加入歐洲共同體;對於新近的東歐國家,如波蘭、匈牙利和愛沙尼亞,歐盟成員國身份是免遭俄羅斯欺凌的屏障,也是後共產主義時代新生活的開始。
但是從一開始,英國就對歐洲一體化作壁上觀。1946年,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瑞士蘇黎世發表了戰後演講,他不僅呼籲法國和德國和解,還呼籲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雖然這么說,丘吉爾並沒有把英國考慮在內。1944年諾曼底登陸前夜,丘吉爾與法國將軍戴高樂(de Gaulle)爭論道,如果英國必須在歐洲和大海中做出選擇,「她總是會選擇大海」。
20世紀前半葉歐洲大陸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災難,相比起來,英國從1783年就沒有輸過一場重大戰爭,從1066年就沒有被征服過,二戰對英國來說更多的是榮耀,而不是恐懼。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英國的反應都十分冷淡,英國甚至只派出了二流的貿易官員前去觀察1957年《羅馬條約》的簽訂。
直到1961年時任英國首相、保守黨人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被歐洲經濟共同體優異的經濟表現所打動,才開始尋求加入。1950-1971年,西歐12個經濟體GDP年增長4.7%,即使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也不能阻擋日趨一體化的歐洲享受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也就是說,英國最初尋求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是基於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是分析成本與收益之後得出的理性結果,而不是像別的國家那樣感性地追求一個「更緊密的聯盟」。
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後,感覺自己處處受排擠而且格格不入。
英國把自己同歐洲的關系視為一場交易,等到歐洲經濟共同體合並入歐洲共同體,以及等到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時,英國發現自己和歐洲之間實在是有些「同床異夢」。現在英國疑歐派的許多立場,其實就是40多年前英國人抱怨的回響。當時的歐共體盛行區域性貿易保護主義,對歐洲大陸外的世界漠不關心,這和英國的經濟自由主義理念不符。歐共體採取共同農業政策、共同漁業政策以及預算攤派政策,為此英國每年都要支付一筆錢用於其他成員國的農業及漁業補貼,以至於英國年年都是歐共體的預算凈貢獻國,不少人直呼「上當受騙」。
付出很多,收益很少,英國自然對歐盟及其前身產生了更多的不滿和敵意。1975年,英國舉行退出歐共體的公投,如果不是時任英國首相、工黨人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與歐共體進行重新談判,引入預算修正等機制,就不會有高達67%的英國人選擇留在歐共體。至於人盡皆知的英國首相、保守黨人撒切爾夫人,在整個1980年代都繼續致力於削減英國天文數字般的「攤派」費,堅持「把我們的錢要回來」,英國最終得以享受歐共體預算攤派的一部分折扣與補償。
除了經濟利益上的考量,許多英國人至始至終都在懷疑,加入歐洲共同體/歐盟會使英國國家主權遭到侵蝕。英國不成文憲法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議會主權原則,也就是議會擁有至高無上的立法權力,1972年英國為加入歐洲共同體而引入的《歐洲共同體法案》(European Communities Act)卻規定,歐洲法律凌駕於各成員國國內法律之上。盡管如此,撒切爾夫人還是在1975年為公投留在歐共體搖旗吶喊,她覺得每個大國都不得不讓渡一部分主權權利,以創造更有效率的政治單位。
正當撒切爾夫人領導的保守派政府為建立一個歐共體單一市場而努力時,法國、西德、義大利等國卻想對歐共體進行改革。歐共體委員會主席雅克·德洛爾(Jacques Delors)也將注意力放在了歐共體機構改革上,撒切爾夫人於是怒發沖冠地在比利時布魯日發表了1988年的著名演講,表示英國希望看到主權國家之間自願聯合的歐洲,而不是像美國那樣聯邦主義的歐洲。她不願意看到英國被一個位於布魯塞爾的超國家組織所遙遙支配。可惜撒切爾夫人孤掌難鳴,英國註定是歐共體(以及未來的歐盟)一個尷尬的成員國。
歐盟的確需要痛改前非,但如今的退歐派大多是自相矛盾的空想家。
英國天生對歐洲政治一體化不感興趣,根深蒂固的疑歐主義很大程度上註定了英國不會加入歐元區、申根協定。1992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Maastricht Treaty)促成了歐盟的成立,但由保守黨人約翰·梅傑(John Major)領導的英國政府卻堅持要求在加入《馬約》規定的單一貨幣體系——歐元區問題上有選擇權。1997年,工黨人托尼·布萊爾就任英國首相,繼續讓英國待在歐元區外,而2010年上台的保守黨人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乾脆解散了布萊爾時期建立的加入歐元籌備小組。時至今日英國都沒有加入歐元區。
事實證明,1980-1990年代英國的疑歐派們是正確的。那時候的挺歐派都是十足的空想家,他們天真地幻想一個沒有邊界的歐洲、有著單一貨幣體系的歐洲,會神奇地進化成「歐洲合眾國」,就像50年前丘吉爾設想的那樣。疑歐派們指出了只有貨幣統一,而沒有財政統一的結構只能導致災難。歐元區長期相對英國的高通貨膨脹、高失業、低經濟增長,以及著名的歐債危機就是對歐元說不的最有力理由。
不過歐盟不再是20年前的歐盟,歐洲更不是二戰剛結束時的歐洲,獨一無二英式疑歐主義,如今也延伸到了移民等議題上。遺憾的是,今天的那些退歐派,反過來卻成了空想家。許多信奉自由市場的退歐派,給出了自相矛盾的退歐理由。
英國保守黨成員、歐洲議會議員丹尼爾·漢納(Daniel Hannan)炙手可熱的退歐文章里認為,英國退出歐洲,可以將英國從一個由布魯塞爾官僚運行的不民主超國家組織中解放出來,盡情享受歐洲自由貿易區的好處。但是現實情況是,一個非歐盟國家,只能有限地接入歐盟單一市場。你拒絕歐盟的規制,你就得接受英國對歐盟出口下滑的經濟現實。要想保證退歐後英國經濟最大程度不受損害,你就得乖乖接受歐盟的規制,那這和留歐又有什麼區別?
退歐派另外一個重要論據是退出歐盟就不用再向歐盟其他國家「進貢」,根據英國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數據,2014/2015英國繳納的預算攤派費僅為公共開支的1.2%。這同時讓退歐派的主戰場——主權讓渡問題黯然失色,因為多虧了保守黨和工黨政府一如既往地不加入歐元區,才使得英國保留了貨幣政策的主權。英國盡可能保留了最大的主權,而讓渡了小部分主權給了歐盟、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換取更大的回報。難怪縱使歐盟有千百種不如意,許多長期堅持疑歐主義卻頭腦清醒的英國人,這次的表態都驚人一致:「我是一個疑歐派,但是我不支持退歐。」
——網易上這么說的
⑽ 英國脫歐後英鎊匯率會有哪些變化
在經過9個多月的醞釀後,英國政府於3月29日宣布啟動脫離歐盟的程序,英國和歐盟的「離婚官司」正式開打。在經歷了去年6月「脫歐」公投導致英鎊匯率大幅下跌之後,程序的啟動估計又會讓一撥人心潮澎湃,但是英鎊匯率是漲是跌,都是未知的。
專家分析稱,在這個節點上,開啟「脫歐」程序不會對英鎊造成太大影響,市場也不會對此有太大反應。開啟「脫歐」程序不重要,重要的是談判的具體過程。
對於投資者來說,開啟「脫歐」程序,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舉動,真正能決定英鎊走勢的,其實是「脫歐」談判的細節。通俗點說,離婚官司中涉及財產分割的那些條款,才會真正觸及雙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