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能不能將1年期的NDF認定為一年後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一年期NDF是海外無本金交割市場對人民幣一年以後匯率的預期,但是該價格是由海外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一年後人民幣匯率是不是就是一年期NDF值很難說,人民幣匯率還是掌握在央行手中。另附一個一年期NDF實時走勢圖網址,看到很多人在找,在此分享了~http://www.bloomberg.com/apps/quote?ticker=CCN%2B12M%3AIND#chart
㈡ 美元匯率2019年預計走勢
不大可能會有劇烈變動,畢竟很多國家可是買了相當多的美國國債的,如果美元劇烈升降,不少國家會經濟崩潰的。
希望美元大跌的是美國佬,因為這樣可以降低美國出口成本,;希望美元大升的是西歐,這樣他們就可以從中獲利。
而持有最多美國國債的中日俄都不希望美元劇烈變動,升降都不是好事。
㈢ 2021年美元匯率走勢預測是怎樣的呢
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地位不能同日而語,其影響因素也不能只看美國經濟體的表現。
2020年新冠疫情下,美國的疫情可以說幾乎冠絕全球,從年中的6-8萬的日確診量,到年底接近20萬,疫情在美國可以說也遠遠還沒受控。不過,美國的經濟狀況不算過於糟糕。
佔美國7成GDP佔比的零售銷售在9月錄得6.1%的上漲後,至11月仍在4.1%的漲幅,可以說接近疫情前的狀況。失業率也從高點的14.7%大跌近半到達6.7%。ISM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在最後一季度也錄得報復性的增長,到達了全年的最高位,更勝疫情前。
由此可見,美國的經濟實力和韌性厲害,進入2021年,假如疫苗如願繼續大規模接種,零售消費和生產力進一步恢復時,再加上我們預計拜登上任後將力推經濟刺激,利好經濟恢復,美國經濟將有報復性的增長速度。
㈣ 年底之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走向(升還是貶) 並解釋 分析!
目前美元指數周線漲勢確認,同時因為這個星期歐元和RMB降息造成美元升值,所以RMB兌美元貶值。收縮了那麼久的銀根,RMB降息已經開始了,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RMB還是會降息,那麼RMB兌美元也就繼續貶值了。只敢說RMB兌美元貶值的可能性大於升值的可能性,不敢保證百分百。設為百分百的話,貶值佔70%-80%,升值至多佔20%-30%。簡單點:第一是因為歐兌美匯率正在走下降通道且加上歐盟降息,第二是RMB的降息。這兩種貨幣的貶值都讓美元開始升值,而且澳元這個商品貨幣在兩個月前就開始降息了。綜合就是美元升值,非美貨幣貶值。 實際上,個人認為不止是到今年年底,應該是這兩三年內甚至十幾年內美元都將回歸強勢。美元跌歐元漲是在911之後的一年左右開始的,目前歐美處於債務危機,中國的房地產經濟雖然還沒有冒出問題,但是也不過是遲早的,所以國際資本為了避險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美元必定回歸強勢。
㈤ 預計2015年底美元匯率
美國相對於歐元區有著更好的經濟前景。歐、美兩地區的利差大幅擴大,以歐元為套息交易間接推高美元匯率。
我們認為美元匯率仍將維持強勢,但年內升值幅度較為有限。以7月初的低點衡量,美元指數的反彈在10月初達到8%,其中主要貢獻來源歐元,期間美元兌歐元的漲幅高達5.4%,此外對於日元的升值貢獻了1.2%。
7月後,美元對歐元升值明顯,原因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美國相對於歐元區有著更好的經濟前景。比如9月美國最新綜合pmi(采購經理指數)達到59,而歐元區的pmi回落到了52。特別的,作為地區經濟增長引擎的德國,製造業pmi更只有49.9,跌破了榮枯分水嶺,就業方面的數據也是如此,美國失業率在9月回到5.9%,而歐元區依然高達11.6%;第二,歐、美兩地區的利差大幅擴大,以歐元為套息交易間接推高美元匯率。彭博測算的7月至10月8日的套息交易區間收益達7.4%,經風險調整的夏普比率達到4.96。第三,從各國貨幣政策取向來看,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會呈現美聯儲逐步收緊、但歐洲央行趨於放鬆的態勢,從歷史數據來看,兩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相對擴張程度對歐元匯率影響明顯。
盡管如此,我們認為美元指數在年內剩下時間的升值可能較為有限。一方面,美聯儲對於未來加息時點和幅度依然猶豫,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在9月初達到高點後近期回落明顯,顯示經濟至少未有加速;另一方面,從歐元區來看,ecb(海外可轉債)9月的ltro(長期再融資行動)僅為826億歐元,遠低於預期,且投資者對於其未來資產購買計劃預期充分,對於匯率的影響大部分已經「price in」。
㈥ 匯率底為何美元預期會升值
第一,美元是一種小幅震盪上升的走勢。貨幣貶值的國家數量越多,對美元的需求放大,但沒有一種貨幣具有歐元的力量(美元指數中歐元的權重過大,當然如果歐債危機再次激化,就會持續壓制歐元)可以拉動美元指數,所以,從下季度開始,美元指數將是震盪攀升的走勢,斜率不會陡峭。
從技術上來說,如果美元指數觸及40周均線,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美元對更多國家貨幣的指數尤其是美元對新興市場指數,可能更有意義。
第二,某些國家本幣標價的金銀應該到了與美元標價的金銀價格脫離的時候。這個轉折點應該發生在四季度末期,當然,政策也會持續打壓這個時間點的到來。這個時間點各個國家都不同,對於委內瑞拉來說,用本幣標價的金銀一直就處於牛市之中,去年下半年,用俄羅斯盧布標價的金銀大漲,不可一概而論。
從本質上來說,美元從2014年7月開啟的升值周期是美國國內的金融制度所決定的,美聯儲並不是給美國經濟提供信用的唯一、具有壟斷地位的銀行,無論數字貨幣還是金銀,在美國的土地上都有流通的權力,當後者的流通范圍擴大的時候,美元就必須捍衛自己的領地(流通范圍),這是研究美元一切問題的基礎,與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同,與其相似的只有瑞士。
但是,長周期的趨勢中,短期也會變化,不同的階段推動美元上漲的動力是不同的。
未來,美聯儲會加息,但加息未必是美元上漲的真正動力,相反,美聯儲真正開始第一次加息以後,美元短期回調倒有可能發生,美聯儲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加息的預期,其它都是次要的。
去年下半年,美元升值,帶來了大宗商品貨幣的普遍回調,開匯國際指出,以俄羅斯盧布為首,實際上,巴西、土耳其、南非、阿根廷等國的貨幣早已經開啟了貶值周期,一直持續到今天,打開這些國家貨幣兌美元的線圖可以一目瞭然,以阿根廷委內瑞拉的貨幣貶值的最為猛烈,今年,巴西和土耳其的貨幣有取而代之的跡象,在主要的國家中,今年最不看好巴西的貨幣。
有些貨幣貶值的節奏性比較強,比如盧布,去年是第一階段;有些貨幣持續貶值,比如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等,但都沒有改變貶值的趨勢。
雖然大宗貨幣還有貶值,但是,今年的焦點可能在以製造為主的國家。
這意味著貨幣貶值的國家數量將會增長。隨著製造為主的國家貨幣貶值,同時帶動大宗貨幣貶值(需求下降),未來一年內很可能出現新變化。
金銀本質上代表的是貨幣需求,它是各國本幣的標尺之一,當然另外一個就是美元。
對於任何國家的貨幣,貶值總是有兩種形態,一種是主動的,比如歐元日元都是如此;但絕大多數都是被動的,源於這些貨幣沒有清晰的發行機制,沒有過往的信用積累,包括雷亞爾、阿根廷比索、委內瑞拉玻利瓦爾、俄羅斯盧布等,當一種貨幣開啟貶值的時候,認清是主動還是被動,極為重要,這是貨幣貶值的根本差異,會在國內經濟、商品價格特別是人們的心理上形成本質的差異,因為信用貨幣就是信心的貨幣,持有人對俄羅斯盧布不具有足夠的信心,所以導致去年四季度盧布持有者的恐慌,而歐元日元並沒有造成這種恐慌,這就是差異!這種差異是巨大的。
㈦ 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處於什麼階段的最新相關信息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端午節後兩個交易日的大幅度升值,使得很多人修正了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中值為6.9350,但在這一波上漲前的調查結果是7。一時之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底「破7」的預期迅速褪去。
不過,市場對這一波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主要還是從博弈的角度分析,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主要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策略性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基本面預期出現了根本性變化。而這種策略性行為的目的被認為是為了應對穆迪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在美聯儲本月即將加息之前先發制人維護人民幣匯率等。
央行的策略性行為「被認為」有兩個,一個是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另一個則是在人民幣中間價定價公式中加入「逆周期因子」。
這一波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特點,就是先從離岸人民幣市場開始急升,然後「傳導」到在岸人民幣市場,進而兩個市場同時走高。就目前而言,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是要比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高出近400點。這也反映了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的緊張。為了應對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緊張問題,6月1日晚間,香港金管局已向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援,並表示將會繼續密切監察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情況。
央行將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的消息在5月26日得到證實,這個時間點也正好與離岸人民幣匯率快速走高的時間基本符合。而所謂在定價公式中加入「逆周期因子」,簡單地理解,就是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過程中,減少市場情緒的權重,增加央行意志的權重。當然,中間價一直被認為反應了央行的意志,但調整前後,差別在於程度的深淺。
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與2015年「8•11」匯改有關。「8•11」匯改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變為「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形成了「雙錨機制」,即錨定美元和一籃子貨幣,與之前之前相比,「8·11」匯改後,市場對中間價的影響權重大大增加了。
㈧ 大家估計一下美元匯率明年可能會降到多少
估計6.5-6.8就到底了
應該不會再低了吧
㈨ 請問,到年底預計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能到多少
在岸即期匯率跌破6.3無懸念, 中間價在6.2以上波動. 離岸匯率不好說, 大概在6.3-6.7區間波動. 當然, 這樣的預測是在沒有"黑天鵝"事件發生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