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行金融抑制的國家,往往採取高於通貨膨脹的實際利率和低估本幣的匯率,這句話對么不對該怎麼說謝謝
個人認為,這里所說的金融抑制應該指外匯金融抑制導致外匯市場的非自由狀態,
原本自由狀態下,出於資本逐利的特性,應該往實際利率高的國家流動,在不考慮因為國家的貨物貿易等造成的順差或者逆差而對金融資本的借貸等情況下,所以國家可以通過調節利率來吸引外資或者排斥,
通貨膨脹率大致等於名義利率減去實際利率,因此,就前半句而言,高於通貨膨脹率的實際利率沒有意義,應該是高於名義利率,
低估本幣的匯率的意義主要在通過減低商品的外幣價格以刺激出口,
綜上,可以看出,如果該國家出於吸引外資又需要加大出口(或者說刺激出口) ,又本國的外匯金融控制比較有力,可以採取高於通貨膨脹率的名義利率和低估本幣匯率的政策.
望高手指正.
2. 怎麼控制通貨膨脹
通脹的本質就是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 一個國家大發錢幣 只會加劇通脹
我國目前的物價上漲 通脹壓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業 這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脹
2、成本拉動 比如原油鐵礦等國際價格上升 國內這些行業的價格上漲
3、國內投資過熱 大量流動性流向樓市股市 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加大
4、國際貿易失衡 巨額順差的長期存在 外匯占款嚴重 RMB投放過多
5、RMB升值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國內
所以物價上漲的治理要多策並舉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農業 尤其是集約型農業 提高農產品產量
堅決執行節能減排 限制「兩高」行業的發展 鼓勵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 以減少對國外能源資源的依賴
推動樓市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 防止經濟泡沫
2、加強信貸管理 控制流動性。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正在執行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利息 發行央票等等 回收流動性
優化信貸結構 多向中小企業 新興行業企業傾斜 以消化掉相對過剩的流動性
3、 通過稅收等財政手段以及匯率手段來改善國際貿易失衡局面 如降低出口退稅率 升值人民幣等 改變巨額順差的局面 減少外匯占款 改善流動性過剩局面
3. 怎麼才能控制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問題國家將會採取什麼樣的解決措施
通貨膨脹(Inflation Rate),是一種貨幣現象,指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是不同的經濟范疇,但兩者又有一定的聯系,通貨膨脹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而價格指數則是反映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貨膨脹為准)。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速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貨幣購買力的下降速度。
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由於消費者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目前,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我國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國家中央銀行,如美聯儲,可經由設定利率及其他貨幣政策來有力地影響通貨膨脹率。高利率(及資金需求成長遲緩)為央行反通脹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業及生產來抑制物價上漲。
然而,不同國家的央行對控制通貨膨脹有不同的觀點。例如說,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對稱性通貨膨脹目標,而有些僅在通貨膨脹率過高時加以控制。歐洲中央銀行因在面對高失業率時採行後者而受指責。
貨幣主義者著重經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資金供給來提高利率。凱恩斯主義者則著重於經由增稅或降低政府開支等財政手段來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對金融政策的解釋部分來自羅伯特�6�1索羅對日用品價格上漲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給學派所主張的抵抗通貨膨脹方法為:固定貨幣與黃金等固定參考物的兌換率,或降低浮動貨幣結構中的邊際稅率以鼓勵形成資本。所有這些政策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達成。
另一種方法為直接控制薪資與物價(參見工資議價,incomes policies)。美國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試驗過這種方法。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這些政策與刺激需求面同時實施。故供給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潛在產出)與需求增長產生沖突。經濟學家一般視物價控制為不良作法,因其助長短缺、降低生產品質,從而扭曲經濟運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經濟嚴重衰退導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戰時通貨膨脹的情形下,這樣的代價或許值得。
實際上,物價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貨膨脹而使經濟衰退更具影響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業率),而經濟衰退可在需求高漲時防止物價因控制產生歪曲。
4.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能抑制通貨膨脹
比如說信用擴張,那麼這個時候貨幣供應是過量的,本幣有貶值的趨勢,為了維護固定匯率制,需要動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這時候本幣供給減少,從而抑制了通貨膨脹。
5. 國家怎樣通過匯率變動抑制通貨膨脹
調整匯率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的宏觀經濟手段。國家通過提高匯率來減少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具體表現為:居民購買力下降,就會將錢進行儲蓄;其次,匯率高了大企業和大公司就會減少貸款,而生產比以前跟少的產品,抑制供大於求;最後,國家可以匯率來實施宏觀調控。
6. 匯率與通脹與貶值之間的關系
匯率跟通脹有密切的關系。一個國家出現惡性通脹,這一國家的貨幣對其他國家一定是貶值的,也就是說匯率會出現大幅貶值。如果一個國家處於溫和通脹的初期,市場預期該國經濟可能出現加速增長,利率可能提升,有利於該國貨幣,匯率可能出現升值。反過來,匯率的升值,可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壓低境內通脹;匯率貶值,進口商品交割上漲,助推通脹。日元貶值,相同日元報價的汽車產品,按其他貨幣計價就出現價格下降,對投資者吸引力更大,會提升汽車銷量,提升競爭力。匯率貶值,有利於本國的對外出口。通脹和進口沒有確定的對應關系。
7. 貨幣緊縮政策包括哪些具體的措施怎麼抑制通脹和影響的匯率的請具體說一下~
貨幣緊縮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發行央行票據等)、窗口指導(告戒銀行注意貸款規模和速度)
緊縮意味著投入市場的資金被嚴格控制,市場中的錢相對少了,對市場價格的推動作用就減小了
對於匯率,目前的緊縮並沒有什麼影響,現在的匯率加速升值,對抑制通貨膨脹是有好處的
8. 為什麼說浮動匯率會降低一個國家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
通貨膨脹表現為國內物價上漲,就是購買力降低,在外匯市場上就是本國貨幣貶值,而這個時候如果這個國家是可以調控匯率讓貨幣升值一些的話當然會緩解一些,但是浮動利率意味著完全靠市場自由調控,就是削弱了一個國家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了。
9. 通貨膨脹導致人民幣貶值 可是對匯率有影響么
如果你為了應對人民幣在本國的通脹而去兌換外幣的話,同樣會面臨一個風險就是現在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的風險。現在人民幣的情況是對內貶值(通脹),對外升值,而且對外升值的預期非常強烈。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又10萬,國內物價水平為1,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0,如果你把手頭的人民幣全部兌換成美元可以換1萬美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國內物價水平變成2,由於人民幣升值導致匯率變成8,這個時候,你再把美元兌成人民幣可以兌8萬人民幣,縮水了兩萬,如果你拿這8萬來國內消費的話,你只能買4萬的商品。而最開始你手裡的10萬可以在國內購買10萬的商品,這樣一算你的這筆換匯就虧大了。通脹的情況下,國家往往會採取加息、讓本幣對外升值,從而減少出口,降低進口成本,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國內通脹的作用。
10. 怎樣區分通貨膨脹跟通貨緊縮、匯率降低跟匯率升高啊
通過一個例子來區別最形象:
通脹就是今天的一百元當過去的五十元花,錢貶值了,東西相對貴了。緊縮就是今天的一百元頂過去的兩百元花,錢增值了,東西相對就便宜了。
匯率一般情況下是購買力評價決定的,就是說比如都買一個蘋果,在中國花一塊人民幣錢,在台灣花四塊新台幣,那錢匯率比就是1:4。就是買一樣多的東西花的錢數比。再比如咱中國現在和美國匯率比是6:1,就可以理解為如果買一個漢堡花六塊錢人民幣,美國人只花一塊錢美元。最簡單的情況下匯率就是這樣決定的。
再引入通脹和緊縮,如果中國通脹了,就是說一個漢堡要花7塊錢了,那麼匯率在最簡單的情況下應該就是變成7:1了,中國人民幣貶值。
匯率降低那麼國人的錢在國外就不會值錢,但是對於國家的經濟會有更大的好處,同樣的商品,同樣的價格,匯率降低,那麼外國人買我國的東西用的錢更少 那麼我國的貨物將在世界暢銷;匯率升高就完全相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