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趨勢分析

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趨勢分析

發布時間:2021-10-25 01:46:15

⑴ 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其原因分析

11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前日上調226點至6.5897,中間價升至2018年6月27日以來最高點。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先抑後揚。年初人民幣匯率下行,至5月底曾一度收於7.1455,隨後開始上漲。截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較5月底的低點已升值近8%,同期,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幅度超3%。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平均為6.9586,較2019年全年均值仍貶值了0.86%。

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已經引發業內專家關注。綜合專家們的觀點,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推力主要來自兩個層面——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和中國國際貿易方面表現強於預期;另一方面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表現引起國際金融市場動盪。

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看來,本輪人民幣匯率升值具有堅實的基礎,幾乎所有匯率影響因素都對人民幣形成了利好。

——中國經濟率先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復甦,進出口和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都實現了順差,這是人民幣匯率上漲的基本面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707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7%。其中,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942億美元。

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讓當前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為之一振,其各項數據甚至好於此前諸多境外機構的樂觀預期。

——美元指數大幅下行是推動人民幣匯率上漲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衡量美元價格的美元指數從103點下降到目前93點附近,回落幅度接近10%。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撰文指出,美元指數趨勢性走弱對人民幣匯率有反向升值推動作用。同期,歐元兌美元升值也超過10%。

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時,都採用量化寬松、超量化寬松,甚至是超超量化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導致全球市場流動性泛濫。

反觀中國始終保持正常貨幣政策,中國國債利率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債券利率的利差擴大。多數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上漲客觀上擴大了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

——在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賬戶下,不論股票還是債券市場,外資持續流入改善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客觀上支撐了人民幣匯率。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該機構為境外機構託管債券面額達26826.7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加866.21億元人民幣,增幅為3.34%,自2018年12月以來,連續23個月增加。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初步統計,證券市場方面,三季度境外投資境內證券逾700億美元。

無論是債券還是股票,外資要買人民幣資產,首先要兌換人民幣。外資持續流入增加人民幣需求。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屬於正常波動,影響人民幣升貶值的因素同時存在,只不過不同時期里不同的因素占上風。

「未來,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基礎上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是有漲有跌、大開大合的雙向震盪走勢。」管濤說,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加大,波動幅度也加大,企業和個人要增強風險意識,不要去「賭」匯率的漲跌走勢。

(原標題《人民幣匯率緣何上漲?》。編輯 袁華明)

⑵ 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趨勢特徵及其原因

2005年現匯賣出價是8.26 , 18年到了6.3 , 近來在6.67左右 , 總體來講是升值了 , 短期有小波動

原因很多 現在來看經濟的因素可能稍多一點

⑶ 結合人民幣匯率變動趨勢及相關數據分析匯率的作用

原創!請務抄襲!
對於我國取消一攬子貨幣政策,其實主要是為了防止別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對人民幣的打壓,這里打壓並不是讓人民幣貶值,而是讓人民幣升值,通過的手法很多,這對於我國是個相當不利的,最近正好看到了郎咸平的對中國經濟的評論。蠻有意思,可以參考:
舉例:英、德、法、美、日曾經簽訂過「廣場協議」,「廣場協議」要求日幣升值。當時日本政府簽下了協議之後那就很清楚的落入了美國圈套。道理很簡單,當日本政府簽下字,說明日幣即將升值。那麼全世界國際炒家就會去買日幣,因為他賭日幣升值。大家千萬別把匯率當作經濟現象,匯率不是教科書上所定義的貨幣之間的價格,沒那麼簡單,匯率是各國政府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當日本簽下了「廣場協議」:由於日幣低估造成大幅貿易順差,那麼下一步必然是日元升值。日本政府簽字的當日就昭告全世界的國際炒家日幣要升值了,所以必然結果是國際熱錢大量進入日本。結果日幣升值了!各位以為貨幣像一般的商品一樣嗎?價格提高之後可以平衡供需嗎?錯,那是一般的貨品的價格,可是匯率不是,當匯率價格一上升,國際炒家一看,哇!真的升值了,再買,更多的錢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幣升值,更多熱錢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幣升值,幾年下來日幣升值了一倍,幾乎摧毀日本的經濟。但是各位請注意有個現象是我們所忽略的,那就是在日幣不斷升值的過程中, 美國財政部通過各種管道壓迫日本降低利率以及放寬信貸,由於降低利率放寬信貸的結果,造成流動性泛濫,日本各大商社很高興向銀行借錢,因為借錢容易,利息低了,可以迅速做大做強,所以造成日本經濟的表面繁榮。這個表面繁榮現象反映在股市就是股市泡沫,反映在樓市就是樓市泡沫,反映在購買日常用品就是通貨膨脹。所以日幣的升值、股市樓市泡沫和通貨膨脹本身的原因是在美國的壓力之下造成的流動性過剩所造成的。那麼最近看過很多媒體的報道,把這個問題說的比較正確的,因此認為我們中國政府針對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升值、股市泡沫、樓市泡沫和通貨膨脹應該和日本當時的政策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提高利率緊縮信貸。在這里清楚的告訴各位,他們都錯了。因為日本的問題是流動性過剩,但是今天中國的問題不是。中國是什麼問題呢?按照我前面所講的,造成泡沫的原因基本是由於投資營商環境的急速惡化造成的,因而擠壓出大量的虛擬資金大量進入股市樓市形成泡沫。由於原因不同,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必須不同,但是很不幸的,我們的政策是提高利率緊縮信用,造成什麼結果呢?它是進一步打擊了已經惡化的投資營商環境。利率已經提高了6%以上了,最近幾天還在提高利率。那麼各位設身處地的為我們的企業家想一想,你認為他在這種場合之下還願意投資嗎?中國哪幾個製造業能創造出這么高的利潤,銀行利率的提升逼得我們製造業放棄投資,不做了,把應該投資而不投資的錢拿出來形成虛擬資金炒股炒樓去了,所以為什麼宏觀調控下股價越漲樓價越漲的原因就是因為宏觀調控的目標是錯的。因為和當時日本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天不是因為流動性過剩導致的泡沫現象,而是因為投資營商環境的急速惡化。當然我也不否認今天中國流動性過剩的現象,但是中國流動性過剩不是股市樓市泡沫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驅動因素,是因為我國的投資營商環境的急速惡化所導致的。那麼沒有認清楚經濟問題、經濟弊端,貿然提高利率、緊縮貨幣,各位知道什麼結果嗎?隨著利率的不斷上升使得我國的金融風險迅速積累,一旦到了不可承受的那天,中國就產生了重大危機。那麼回顧一下當時的日本是怎麼回事,當時日本的各大商社由於低利率大幅借款,而日本企業由於高負債經營迅速積累的大量的金融風險到了一個不可承受的階段產生了泡沫而崩潰,所以日本經濟的危機來自金融風險,也就是負債積累所產生的金融風險。今天中國的經濟危機呢?一部分來自於不當的政策使得利率不斷調升貨幣不斷緊縮,產生了金融風險而給我國的經濟帶來重大的危機。而這也是為什麼在07年年底我以一個所謂的中立學者的身份我要做出以下的結論,那就是我完全支持中共中央宏觀調控的思想,因為我認為宏觀調控是必要的,但是我反對我們執行層面所推行的金融政策,因為他的目標是錯的。
其實在金融方面並不一定要有完全自己的觀點,就像對與錯就只會有兩種可能,不會有第三點,其實很多學者在實際操作方面並不強,但在學術研究方面我們還是可以借鑒的,如還有疑問可以和我聯系!

⑷ 解讀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趨勢

近年來,要求人民幣升值和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呼聲越來越高,從分析貨幣政策目標與匯率制度的關系入手,探討我國近期人民幣匯率變動、匯率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⑸ 1994年至今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分析其中原因

經過人民幣較大幅度的升值,中國的對外貿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首先看出口方面。從大類商品(根據SITC分類准則)來看,我國出口結構正朝著優化的方向發展。2000年以來,工業製成品的出口增速一直快於初級產品,正因為如此,工業製成品的出口比例從2000年的90%增加到95%。

從小行業分類(HS准則)來看,2007年我國出口總值前四位的行業為機械電氣(簡稱,HS分類十六類,以下同)、紡織(十一類)、賤金屬(十五類)和車輛及其他運輸設備行業(十七類),它們佔2007年總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3.4%、13.6%、9.5%和4.5%,這四個行業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達71%。

不難發現,賤金屬行業出口增速具有大起大落的特徵,而其他三個行業出口增速有緩慢回落趨勢。這種現象也符合我們的直覺,因為:第一,經過了連續快速增長,這三個行業出口基數較大;第二,畢竟人民幣對美元到2007年底已累計升值13%。

2007年,增速最低的紡織行業出口增長也達20%。這種增速是相當可觀的,它意味著,即使增速有所回落,2008年我國出口增速也有望保持在20%左右。

那麼,是否存在某種可能性,即主要行業的出口增速較快下降呢?我們從行業的盈利情況尋找答案。按照正常預期,2008年人民幣有7%-10%的升值幅度,這一升值幅度對行業出口的盈利會有多大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現有的成本結構和成本控制水平不變,2008年四大行業的出口利潤將被人民幣升值所抵消,四大行業的出口將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

我們認為,如果2008年人民幣對外升值7%-10%,這種升值幅度對出口利潤率的侵蝕將是實質性的,出口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較大。這一判斷基於以下假設:第一,本輪經濟增長已到周期性頂點,行業增長不再享有周期性紅利;第二,產品出口基於成本優勢,而不是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第三,人民幣對主要貿易結算貨幣,而不僅僅釘住美元升值;第四,中國的出口企業和外國企業面臨相同的國際市場,國際需求處於一個穩定水平。

再看進口方面。我國進口產品結構也有所優化。根據SITC分類准則,2000年以來,初級產品的出口增速大部分時間內快於工業製成品,導致了工業製成品進口比重從79%下降到75%。出口結構和進口結構的變化表明,我國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已經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有所表現。根據權威判斷,我國仍處於工業化進程的中後期,我們預期這種趨勢將延續。在具體行業上(HS分類准則),2007年我國進口金額排名前四的行業是機械電氣、礦產品、賤金屬和光學等儀器行業,它們占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0%、16.9%、8.1%和7.4%,合計占總進口的72.4%。

有意思的是,機械電氣行業和賤金屬行業的出口也名列前茅,光學等儀器行業也是2007年第六大出口行業,這顯然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內分工發展的結果。我們預期,雖然前兩個行業的進口增速平緩,光學等儀器行業的進口增速波幅較大,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幣升值,至少在中短期內,這三個行業的進口增速有望繼續保持。礦產品行業進口是由我國的資源稟賦和工業化進程所決定,該行業進口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因此,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的工業化背景下,隨著人民幣升值,進口至少可以保持原有的較快增長速度。

外貿的產品結構分析表明,出口增速很有可能回落,而進口增速至少將繼續保持,因此我們預期,最近出現的進出口增速的剪刀差有望延續。

在進出口的主要行業中,我們觀察紡織業出口增速緩慢回落,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行業,人民幣現有的升值幅度已經對其出口有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

但在其他行業,仍然看不出人民幣升值的顯著影響。我們認為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虛假貿易,即高報出口和低報進口現象,在自處理設備的進出口中,我們估計出口高報6%,進口低報10%。進出口增速差虛增16%的幅度是驚人的。第二,人民幣只對美元較大幅度升值,對美元匯率的關注使我們忽略了人民幣升值的全貌,因為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升值幅度並不大。這使得我們有必要分析進出口的幣種(區域)結構,考察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的不同升值幅度對進出口的影響。

進出口因人民幣對不同貨幣升幅不同而各異

我們選取美國、日本、歐盟和香港作為貿易區域結構分析的對象。選取這些經濟體的理由是:與中國經濟關系緊密、貿易額大、主要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區)。2007年,這些經濟體都是我國排名前五的貿易夥伴。

進出口的剪刀差只是在2008年1-2月才出現,以如此短期的數據推斷中長期趨勢,需要更多方面的理由。而且,其中還有春節和雪災等臨時性因素,這種趨勢的持續性就更值得推敲。既然人民幣對不同貨幣有不同的升值幅度,那麼中國與不同貨幣發行國(區)的貿易增長變化情況如何?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對2008年的進口、出口和貿易順差的預測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和港幣的持續升值,中國出口美國和香港的增速也持續下降,2008年2月中國出口美國增速甚至接近0。但中國對日本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從2006年開始就處於緩慢上升過程中,這是因為,2006年以來人民幣對日元和歐元實際上有所貶值,而不是升值。也就是說,我國出口總體上快速增長是因為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幅不大。對於不同貨幣,人民幣升值則出口增速下降(如美國和香港),沒有升值甚至貶值的,出口則有上升趨勢(如日本和歐盟)。

在對香港和美國的出口中,2008年2月的雪災加速了出口的下降趨勢,而在對歐盟和日本的出口中,臨時性的雪災改變了出口的緩慢增長趨勢。匯率變動和出口增速變化有一定的正相關,我們認為雪災只是臨時性地縮小了出口規模,不會改變受匯率變動影響的出口增速的基本趨勢。

理論上,進口增長與本幣升值負相關。在人民幣與美元和港幣的顯著升值過程中,這一規律得到了驗證。2005年以來,中國從美國和香港的進口增速明顯大幅增加。這個趨勢也可以從日本和歐盟的進口中得到體現,只是增速的上升相對緩慢,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沒有明顯升值。如果考慮雪災對經濟規模的緊縮性影響,進口增速上升的趨勢應該更明顯。
通過對進出口的區域結構分析,我們發現兩個值得注意的結論:

第一,人民幣的匯率變動確實對中國的進出口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這表現在,當人民幣對某一貨幣明顯升值時,中國與該貨幣發行國(區)的出口增速就明顯下降,而進口增速明顯上升,這主要發生在美國和香港方面。而對日本和歐盟,由於人民幣對日元和歐元匯率變化不大,中國與日本的進口和出口增速都緩慢上升。這主要是由中國工業化加速、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所決定的。

第二,綜合看來,出口增速將繼續下降,進口增速將繼續上升,我國貿易順差快速增長的趨勢難以延續。這主要基於上面分析到的理由:首先,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升值,中國對美國和香港出口增速將繼續下降,對日本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即使上升也較為緩慢;其次,中國從美國和香港的進口增速將繼續快速上升,從歐盟和日本的進口也將不會下降;最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日益加深,外部需求下降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2008年貿易順差將下降

按匯率變化的常規估計,2008年順差將達2500億美元,同比減少超過4%。預測2008年的貿易順差關鍵在於判斷人民幣的匯率走勢,但2008年全球經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關系可能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我們按照一種保守的情形,即人民幣只對美元和港幣常規性升值8%,對歐元和日元匯率維持2007年走勢。我們估計:我國2008年對四個經濟體的出口將增長14.9%,進口增長20.2%,而2007年的增速分別為20.9%和18.5%。其中,對美貿易出現逆差,對日貿易逆差擴大,對歐盟和香港的貿易順差增長35%和14%。如果2008年我國出口增長14.9%,進口增長20.2%,則我國2008年的貿易順差為2506億美元,同比減少4.4%。

美國經濟疲軟將使中國整體出口下降2%左右。美國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收的首要引擎。美國經濟增長的變動對世界出口將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經濟增速的漲落對美國消費和進口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從而與世界貿易的增長變化有顯著的正相關性。

利用1990-2007年來的年度數據進行回歸,我們發現,如果美國經濟增速降低1個百分點,美國消費增速將降低0.77個百分點,進口增速降低3.41個百分點,世界市場需求增速將降低1.36個百分點。

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已經把美國經濟拉近衰退的邊緣。2月20日,美聯儲再次調低美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至1.3%-2%。相對於官方預期,市場人士更為悲觀,許多分析家認為美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而且,無論在官方還是民間,這種預期惡化的趨勢還在延續。

美國2007年的GDP增長率為2.2%,保守估計,2008年美國GDP增速將減少1-2個百分點。這樣,2008年美國消費增速減少0.8-1.6個百分點,進口增速減少3.4-6.8個百分點,世界需求將減少1.4-2.8個百分點。因此,合理估計,美國的次貸危機將在2008年使中國出口降低1.4-2.8個百分點。即使中國進口增速不再上升,這也將進一步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

⑹ 人民幣匯率近段時間變化趨勢

從外部形式來看,人民幣率具有升值的壓力和潛力;而從我國內部經濟狀況來看,長期看是能夠支持人民幣匯率的上升趨勢,中長期內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基本趨勢是升值,或者說是穩中有升,這一趨勢決定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走向。但短期內經濟形式並不樂觀,短期大幅度升值會對我國外貿等行業產生嚴重的打擊。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能否升值要取決於當局的政治需求,畢竟匯率升值對一國經濟雖有積極的影響,但負面效應也是不可忽視的。貨幣當局的政策傾向主要取決於經濟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矛盾性及其實現問題。如果內需對外需的替代有限,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的話,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會極為有限,貨幣當局會把過剩的外匯供給繼續轉化為外匯儲備;如果擴大內需能夠很好地替代外需,不影響整體的經濟增長,貨幣當局就可能停止增持外匯資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潛力將得以釋放,從而轉化為人民幣匯率的實際上升。
另外,對於今年的實際變化情況來看,人民幣對內始終保持貶值的趨勢,這里邊有政策刺激導致貨幣泛濫的因素,也有一些內部經濟調整不力,造成產業資本大量的撤退,而投入到資本市場逐利。總之,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壓力主要來自於外圍的壓力,我國內部目前無法支持大幅度升值,個人觀點是目前的匯改的結果就是小步慢走,逐漸升值。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趨勢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原油外匯通 瀏覽:684
民營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本金保障嗎 瀏覽:324
sps財務指標 瀏覽:641
期貨投資公司掛靠 瀏覽:109
期貨白銀盈虧怎麼計算 瀏覽:105
瑞達期貨關聯上市公司 瀏覽:530
期貨老師公開課件 瀏覽:485
依賴科技股票 瀏覽:71
mcst指標選股 瀏覽:263
上市公司未融資公司 瀏覽:39
長江證券樂享賺錢嗎 瀏覽:363
2017央企北京戶口指標 瀏覽:106
林存股票 瀏覽:679
股票新高放量 瀏覽:209
華潤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154
股票申購幾次 瀏覽:705
配資炒股持倉多少合適 瀏覽:736
精選個股股票 瀏覽:605
81黃金分析 瀏覽:272
合作買賣股票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