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美國用人民幣兌換美元和在中國的匯率一樣嗎
一樣。
固定匯率制是以本位貨幣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作為確定匯率的基準,各國貨幣間的匯率基本固定,其波動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內的匯率制度。
固定匯率制分以下兩類:
(1)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制。其特點是: 決定各國貨幣匯率的基礎是各國金鑄幣含金量之比,即鑄幣平價;市場匯率隨外匯供求關系的變化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波動;匯率的波動受黃金輸送點的制約,相對穩定;匯率的形成是自發的,各國沒有專門制訂和管理匯率的機構,國際間對於匯率也沒有統一的安排和規定。
(2) 紙幣流通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規定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根據法定含金量與美元建立固定比價,即黃金平價。
(1)美國的錢和人民幣匯率擴展閱讀:
調節措施
1、運用貨幣政策
運用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貼現率使利率發生變動,引起本國幣值發生變動和刺激國際資本流動,以引起外匯供求狀況改變,進而引起匯率變動。當匯率上升,有超過匯率波動上限趨勢時,該國貨幣當局常常提高貼現率,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上升。
這一方面使通貨收縮,本幣實際幣值提高;另一方面吸引外國資本流入,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從而減少國際收支逆差,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幣匯率下降,使匯率維持在規定的波動范圍之內。
當匯率下跌、低於規定下限時,則降低貼現率、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下降,使國內貨幣供給增加、本幣對內價值降低、資本外流,本國外匯需求增加,最終使匯率在規定的幅度內變化。
2、調整外匯黃金儲備
一國為了滿足其對外政治、經濟往來需要,都必須保有一定數量黃金和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不僅是國際交往的周轉金,也是維持匯率穩定的後備力量,還是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手段之一。
管理當局經常利用所掌握的黃金和外匯儲備,通過參與外匯市場上的交易(買賣外匯)平抑外匯供求關系 ,以維持匯率在規定的上下限內波動。
3、實行外匯管制
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異常嚴峻和國際收支長期惡化,黃金外匯儲備不足,無力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賣外匯以進行干預,則藉助於外匯管制手段,如直接限制外匯支出、 甚至直接控制匯率的變動。
② 美元指數和人民幣匯率有什麼關系
人民幣匯率定義:「匯率」亦稱「匯價」,即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
人民幣匯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報價,即1人民幣或者100人民幣兌換成多少美元。人民幣升值相應的人民幣匯率升高了。
美元指數主要由美元對歐元、日元、英鎊等6種貨幣加權匯率計算得到的,跟人民幣匯率沒有對應關系。美元指數的上漲,意味著美元對非美貨幣匯率的上升,美元指數雖然和人民幣匯率沒有直接關系,但美元指數的上漲還是會影響到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
而中國卻是持有美元最多的國家。所以美國單方面讓人民幣升值成本最低,獲利最大。 因為對人民幣貶值以後,美指至少暫時仍然看上去「堅挺」但是做為中國,如果美指沒有變化,升值後的人民幣其實是對所有的世界主要貨幣的升值。這相當於讓中國為全世界的金融危機「負責」, 中國就算是錢多人傻也是有心無力的。所以中國如果頂不住美國的壓力,也會想方設法對其他貨幣進行大幅貶值,最後結果還是要拉低美指。
③ 美國一塊錢可以換算人民幣多少元
人民幣美元實時匯率:
1人民幣=0.1427美元
1美元=7.0063人民幣
④ 美國美元和中國人民幣
人民幣匯改歷史回顧
匯率制度作為一國主要的經濟制度,在一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與改革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第一,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匯率制度(1949至1952年)。這時期的匯率制度基本上可看成是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主要根據人民幣對美元的出口商品比價、進口商品比價和華僑的日用品生活費比價三者的加權平均數來調整。因此,這時期匯率變動呈現劇烈波動的特點。例如,1949年1月18日,1美元兌80元人民幣(這里的人民幣均是指舊人民幣)。
第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匯率制度(1953至1980年)。這時期的我國匯率制度又分為兩個階段:(1)1953年至1972年。這階段,人民幣匯率變動呈現出基本穩定的特徵,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此階段,人民幣匯率不再充當調節對外經濟交往的工具,外貿盈虧全部由國家財政負擔與平衡。(2)1973年至1980年。這一階段,由於1973年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
第三,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94年)。這一時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1)1981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2)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3)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
第四,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匯率制度。1994年1月1日取消外了雙重匯率制度,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實行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1994年4月4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正式運營,各外匯指定銀行依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匯率,在規定的上下幅度內決定掛牌匯率,對客戶買賣外匯。這時期人民幣匯率有以下幾個特點:(1)人民幣匯率不再由官方直接制定,而是由外匯指定銀行自行確定和調整;(2)由外匯指定銀行制定出的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並以此形成了統一的匯率;(3)亞洲貨幣危機後人民幣匯率處於超穩定狀況,並單一釘住美元(參見表一)。
縱觀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進程,不難發現它有如下5個特徵:(1)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並不僵化,匯率制度及其匯率的變動基本上是根據國內外情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的;(2)國內外物價水平變動或出口成本的變化,是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依據;(3)匯率水平主要是向下調整,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4)雙軌制發揮了很大的影響,政府的干預力度比較大;(5)1994年以來匯率制度雖屬管理浮動,但事實上一直實行的是固定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匯率形成機制不合理。
國際匯率制度的演化趨勢
在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過程中,國際匯率制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國在選擇何種匯率制度上態度不一結果不同,但從國際貨幣基金的資料來看也呈現了一種趨勢,即更多的國家選擇了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例如,在1999年IMF改變傳統的匯率制度分法前,實行釘住型或無彈性型的國家有64個,有限靈活或有彈性型的國家有17個,更加靈活或較高彈性型(包括按一套指標調整、管理浮動和獨立浮動)的國家有101個。1999年IMF對匯率制度進行了重新分類。無論按舊方法,還是根據新分類,在各國的實踐中選擇更加靈活匯率制度的國家和地區仍然是佔大多數的,同時也表明這是一國未來匯率制度選擇的一個重要取向或參考依據。
人民幣匯改特點與方向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並向上調整了人民幣匯率,即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至少有兩個特點:(1)「微改」。首先,表現在從原來實際釘住單一美元更為參考一籃子貨幣來調節匯率。籃子貨幣著重會在與我國國際經濟交易比較密切的國家和地區中選取,具體來說是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活動中占較大比重的國家、地區的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並分別賦予其在籃子中相應的權重。其次,表現為匯率水平向微調整2%。(2)重在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既是現在也是將來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重頭戲。(3)不屈服外界的壓力,主動改革的結果。應該說,本次改革保持了主體匯率制度不變,在這基礎上進行了局部但又很關鍵的改革,對防範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風險、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維護對外經貿環境的穩定、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以及經濟的穩健發展等方面,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當然,改革不會就此停止。從國際匯率制度選擇的實踐和經驗來看,一國匯率制度是可以根據一國的具體情況,例如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市場開放與發展程度等,來具體確定、轉換,總的趨勢是更加靈活。我國也一樣。從上述分析可見,我國在匯率制度選擇與改革上並不僵化,今後可根據國際匯率制度選擇的趨勢和我國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改革匯率形成機制、完善市場匯率形成的環境,實施真正的可上下浮動的、有目標區間的匯率制度,由此漸進地過渡到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這里特別強調,持續的、不計成本地維持一種匯率制度將隱藏著極大的風險,持續的、單邊的向上浮動或向下浮動也不是匯率調整的最優選擇。
參考資料:http://www.cass.net.cn/chinese/s36_jrs/show_News.asp?id=5340
⑤ 這是哪個國家的錢和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這是美元,美元對人民幣現時匯率:
1美元=6.3628人民幣元
補充: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碼:USD;符號:$)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官方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美元紙幣正面主景圖案為人物頭像,主色調為黑色。背面主景圖案為建築,主色調為綠色,但不同版別的顏色少有差異,如1934年版背面為深綠色,1950年版背面為草綠色,1963年版背面均為墨綠色。上面的簽名是財政部長的簽名,不同發行年代是不同的財政部長。
紙幣樣式
1美元券(1993)正面是首任美國總統喬
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肖像,背景主景是美國國璽(The 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
2美元券(1976)正面是第3任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肖像,斯圖亞特(G.C.Stuart)原作。背面是傑弗遜故居(1976年以前版)、獨立宣言簽字會場(1976年以後版)。
5美元券(1995、1999)正面是廢除美國奴隸制的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肖像。背面是位於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
10美元券(1999)正面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5-1804)肖像。背面是美國財政部大樓。
20美元券(1995、1996、2004)正面是第7屆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1767-1845)肖像。背面是白宮,美國總統府。
50美元券(1990、1996)正面是第18屆總統尤利斯.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1885)肖像。背面是美國國會大廈。
100美元券(1988、1996)正面不是總統,而是著名科學家,政治家,金融家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肖像,因為他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起草著名的《獨立宣言》。背面是費城獨立紀念堂。
⑥ 美國和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
中國央行這個周一將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設定在1=6.3021元。。低於上周五的6.3072元。1年期美元兌人民幣無本金遠期報人民幣6.3310/6.3360元,高於上周五尾盤的人民幣6.3295/6.3325元,懂點的話就知道人民幣兌美元未來一年很有可能可能將貶值0.4%。
⑦ 為什麼美國的美元比中國的人民幣值錢
匯率就是財富的比值
通俗一點的陳述就是
很久以前,A國和B國相互貿易往來,都是用貴金屬做貨幣,假如都是成色一樣的金幣做貨幣,那麼,就不存在兌換的問題,匯率就是1:1
後來A國想了壞點子,把黃金的成色全都換成了原來的一般,那麼B國的商人也不傻,他們到A國來兌換的時候就一個B幣換2個A幣,這樣匯率就是2:1,於是就產生了匯率的概念。
後來,時代在發展啊,到了紙幣時代了,那一張破紙值什麼錢啊,其實啊,紙幣是國家信用,那國家信用靠什麼來支撐呢?一是靠國家所擁有的財富,二靠政局的穩定與否,簡單的理解所有貨幣價值=國家財富價值,那麼匯率就是以下公式;
匯率=A國財富價值/B國財富價值=A國單位貨幣價值/B單位國貨幣價值
貨單位幣價值=國家財富/單位貨幣數量
看什麼影響匯率,就看什麼影響國家財富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AB兩國要相互貿易哦,不可以閉關鎖國嘛,A國從B國年底一盤算,掙了錢,貿易順差。那麼就是A國財富增加,B國財富減少,那麼比如影響到匯率的變動,導致貨幣價值提高,即A幣更值錢,反之變理解
二、國民收入。比如年底一盤算,AB兩國貿易收支相等,大家都沒有賺到,但是A國人們勤勞無比,GDP猛增,而B國能就發展不利,GDP沒有變。那麼就是A國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單位貨幣數量也沒變,導致單位貨幣價值提高,匯率發生變化。A幣走強,更加值錢了。反之便可理解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比如年底一盤算,AB兩國貿易收支相等,大家都沒有賺到,AB兩國的國家財富也沒有變化,可是A國人民銀行腦袋一發熱,把市場的貨幣量提高了一倍,就是說單位貨幣數量增加一倍,自然就是通貨膨脹拉,那直接導致單位貨幣價值變成原來的1/2,錢不值錢了,那麼導致匯率發生變動,A幣走低,匯率也走低,反之就理解
四,利率水平的差異。假如AB所有情況都一樣,但是A國利率比B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B國人為了獲的高利息,把錢到存到A國去了。以較少的利息獲得較大的財富增加,導致單位貨幣價值提高,匯率發生變動,A幣走強,匯率走高。反之便可理解
五,政治局面和社會是否穩定,這個很容易理解,社會動盪,導致財富消失和外逃,社會財富減少,單位貨幣價值減少,匯率發生變動。
PS:
自由浮動匯率是向樓上說的這樣決定的
它體現了完全由市場供求因素決定的貨幣匯率
但是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採用自由浮動匯率
還有受官方管制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臟臟浮動)或爬行釘住匯率制(crawling peg)
爬行釘住匯率制(crawling peg)
是視通貨膨脹情況,允許貨幣逐漸升值或貶值的一種匯率制度。在此制度下,平時匯率是固定不變的,但視通貨膨脹的程度而定,必要時可每個一段時間作微小的調整。
骯臟互動匯率制/有管理浮動匯率制(dirty float/managed float)
指一種官方不公開匯率目標的匯率制度。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通過干預外匯市場以使匯率維持在其不公開的目標水平,而目標水平可能會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日本 中國 新加坡等國均採用非自由浮動匯率制
而美國 歐盟的貨幣也並非就是完全自由浮動
理論上供求決定了市場價格
⑧ 人民幣對美國的匯率意味著什麼
說的通俗點就是人民幣跟美元的兌換值,一塊錢人民幣換多少美元。
目前貌似人民幣一直在升值,這樣不好啊~
利進口不利出口啊~
匯率升高的時候同樣的錢能買到更多的東西,但是出口貨物的時候卻只能換回比以前更少的錢。
而且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上升的話,不利於經濟發展和國民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