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試分析固定匯率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一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及背後的發生機制。這對中國有什麽指導意義
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貨幣政策目標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一部分,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依賴於具體的經濟金融結構和特定的經濟金融環境。開放經濟是一國或一經濟體納入國際經濟范圍運行的經濟形式。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和資本往來日益密切,本幣與外幣的溝通渠道和互動途徑不斷擴大,原來封閉經濟條件下的貨幣政策運行環境、調控手段和目標、效應發生了改變。A、貨幣政策的目標。在封閉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均立足於國內,貨幣政策效應取決於通過金融機構貨幣擴張或收縮和利率水平的變動,從而最終影響產出和物價水平的能力。而開放經濟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與國際經濟之間形成了一定的依存度,商品、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以較自由地跨越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力。一國政府追求的宏觀經濟目標也變為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我們把前三者稱為內部均衡,後一個稱為外部均衡,開放經濟下一國貨幣政策要同時保持內外部均衡。B、匯率與貨幣政策。在開放經濟中,匯率作為一個核心變數,不僅影響貿易收支的變數,而且影響一國宏觀經濟政策、國際收支平衡、國內物價水平和就業,即影響到了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而且一國為維持匯率穩定發生的外匯占款成了貨幣供給的主要渠道,匯率改變了貨幣供給結構和貨幣政策傳導過程。C、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國際資本的流入既為東道國提供了外匯資金支持,也對東道國貨幣政策產生重要影響。表現在:一是改變了流通中的貨幣量,影響到幣值的穩定,其路徑可以直觀的表示為:外資流入→國家外匯儲備增加→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投放增加→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物價水平上升。二是由於本外幣真實收益率的差異,產生貨幣替代,本外幣資金套利活動最終使得國內利率水平穩定在本外幣真實收益率相等為止,導致利率政策的失效。以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例,路經可以簡單的表示:利率↓→資本外流→本幣貶值壓力↑→拋外幣收回本幣→利率↑、投資↓。三是一國若實行固定匯率制,央行為維持固定匯率制度而干預外匯的行為使得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降低,貨幣政策的實施與匯率政策目標的沖突不可避免。D、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彼此聯系,相互影響,且存在著沖突,為實現一個目標所做的努力,往往會妨礙為實現另一個目標所做的努力。所以,貨幣政策目標往往只能實現一個目標。還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財政政策、資本管制、匯率政策)才能同時實現內外部的均衡。
❷ 在固定匯率,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完全流動三個目標上,有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全部
固定費率,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完全流動三個目標以上的,那肯定是有這個方面的要求
❸ 4. 用IS-LM模型說明資本完全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條件下貨幣政策完全失靈.
結論是貨幣政策無效,見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形理論。
舉例:央行增發貨幣,導致資本市場利率降低,則與世界利率出現利差,資本迅速外流,本幣貶值。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央行需要賣出外幣,買入本幣。相當於回收了最初的增發貨幣,使利率恢復到世界利率水平,則經濟回到了最初的狀態。
這也就是貨幣政策無效。
❹ 求高人指點!資本完全流動和不完全流動時財政貨幣政策的區別!(固定匯率制)
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在固定匯率、資本完全流動情況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首先會引起IS曲線右移,這樣IS與LM曲線的焦點會出現在BP曲線上方,會又貿易順差出現,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於固定匯率,中央銀行一定會用本幣購入外幣以阻止本幣升值,這樣會引起LM曲線右移,又由於資本完全流動,故最終IS LM BP 曲線會交於一點,達到外部均衡,不會產生貿易差額。
而在固定匯率、資本完全流動情況下,貨幣政策完全無效,故也不會產生貿易差額。
在固定匯率、資本不完全流動情況下,由於資本的不完全流動,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有不具備匯率的伸縮性,因而此時的財政貨幣政策會導致國際收支盈餘或赤字
❺ 蒙代爾模型下 為什麼貨幣政策在資本完全流行和固定匯率下無效
當資本完全流動時候,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實質上是完全替代品,即人們對其需求僅取決於二者的相對收益。
然後又在固定匯率下,本國利率實際上等於世界利率。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一國採取資本完全流動,固定匯率,那麼當政府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時,本國貨幣供給量增加,利率降低,此時本國貨幣收益率相對外國貨幣下降,大量資本外流,本國貨幣產生貶值壓力,此時政府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必須重新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吸引資本內流來穩定本幣幣值。
所以在資本完全流動情況下,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只有犧牲貨幣政策。
❻ 在完全資本流動假設下,實行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在資本完全流動下,固定匯率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LM曲線向右下移動,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國際收支赤字,因而有貨幣貶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售出外幣,並收進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減少了。結果是,LM曲線移回左上方。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經濟恢復初始均衡為止。當貨幣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時,與此相反的是財政擴張卻極為有效。在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財政擴張使IS曲線移向右上方,導致利率和產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會引起資本流入,將使匯率升值。為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於是收入會進一步增加。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復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復了。
在可變匯率情況下,財政擴張並不能改變均衡產出。相反,它倒是會產生抵消性的匯率升值與本國需求結構的變動,那將會使國內的一些需求從本國商品轉向外國商品。而貨幣存量的增加將導致收入增加與匯率的貶值。
❼ 6.在固定匯率、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完全流動三個目標上,有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
HK實現了。
貨幣政策獨立:三大發鈔行由金管局控制發鈔行為;
資本完全流動:自由金融中心;
固定匯率:港幣與美元掛鉤。
❽ 在固定匯率制和資本完全流動情況下,削減政府支出的效果為什麼會比封閉經
固定匯率制度下,資本完全流動的條件下,一國貨幣政策失效。
因為貨幣政策是通過影響利率,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達到調節經濟的目的。在這個前提下,當貨幣政策實行以後,利率發生改變,資本的成本(就是利率)發生改變,就會影響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曲線,匯率本該發生變化,但由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因此就只能通過資本的流入或流出達到新的貨幣供給需求平衡點。
在這個新的平衡點上實際利率和貨幣政策前是一樣的,所以說貨幣政策失效。
貨幣政策目標往往只能實現一個目標。還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財政政策、資本管制、匯率政策)才能同時實現內外部的均衡。
❾ 在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對比分析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的有效性
在資本完全流動下,固定匯率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LM曲線向右下移動,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國際收支赤字,因而有貨幣貶值的壓力。
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售出外幣,並收進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減少了。結果是,LM曲線移回左上方。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經濟恢復初始均衡為止。當貨幣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時,與此相反的是財政擴張卻極為有效。在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財政擴張使IS曲線移向右上方,導致利率和產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會引起資本流入,將使匯率升值。
為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於是收入會進一步增加。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復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復了。
在可變匯率情況下,財政擴張並不能改變均衡產出。相反,它倒是會產生抵消性的匯率升值與本國需求結構的變動,那將會使國內的一些需求從本國商品轉向外國商品。而貨幣存量的增加將導致收入增加與匯率的貶值。
對市場的影響主要受到兩個方面因素決定,一是匯改帶來的匯率調整空間,二則是匯改帶來的資產增值收益。
就匯改的空間而言,人行的發言人強調此次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實際上就是給漸進式推進的匯改定調,也間接提示匯率的浮動空間不會太大。實際上,這也非常符合如今國際國內經濟復甦進度緩慢,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環境的客觀現實。
在匯率調整空間不大的背景下,又恰逢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資產價格調整,人民幣資產價格的波動風險甚至大於匯改帶來的收益,因此總體資產增值收益也不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次匯改對市場的直接影響有限,更多體現在短期心理層面,不會對市場產生明顯的中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