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發揮產業基金的杠桿和放大作用
發揮從兩個方面入手考慮:
1、設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杠桿放大作用和多種所有制資本相互促進作用,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在結構調整中的引導作用,推動解決產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市場、技術等瓶頸制約,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國有資本使用效益,加快央企的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基金是促進央企產業重組整合的重要紐帶。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賈濤認為,成立基金相對於過去的方式是很大進步,如果能堅持市場化的方式運作,將切實有助於深化國企改革,尤其是在減少行政命令干預、打破軟預算約束貫徹商業原則、切實從「管企業」為主轉向「管資本」為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實現國有資本的放大和帶動作用等方面作用突出。
B. 基金的杠桿作用是怎麼回事
杠桿效應其實很簡單!一般是用保證金的形式實施的!打個比方說:
1:100的杠桿,相當於內你用1快錢作為保容證金,可以借我100塊錢來買東西,相當於自己用1塊錢而擁有了100塊錢的使用權。當然,這是一種普通大眾都能用的,能讓投資者以最小的資金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
想了解更多加我QQ,互相交流。
呵呵
C. 三醫聯動中應該如何發揮醫保的基礎性作用
一是醫保對醫療、醫葯資源合理配置與科學使用具有核心杠桿作用。「醫改就是改醫保」,既是世界發達國家醫療衛生改革的主要經驗,也是當下我國全面深化醫改急需解決的症結。
二是政府部門間改革的聯動保障機制尚需強化。多部門分權分治,是導致我國醫改綜合性共治目標難以實現、醫改推進速度慢、醫改成效與群眾獲得感仍有差距的主要原因。國際、國內經驗均顯示,大衛生體制具有權責一致、統一高效的優勢,這應是醫改的體制改革方向。
(3)發揮醫保基金杠桿作用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2015年,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任務,要牢牢把握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以公平可及、群眾受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堅持醫保、醫葯、醫療『三醫聯動』,用改革的辦法在破除以葯養醫、完善醫保支付制度、發展社會辦醫、開展分級診療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
過去一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凝心聚力、克難奮進,推動醫改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謹向廣大醫改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
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在方便群眾就醫、減輕看病用葯負擔上取得更大實效,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D. 新冠疫苗費用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對國家資金有何影響
會消耗大量的國家資金。新冠疫苗一針需要幾百塊錢,但是都是國家報銷了,所以國家要消耗很多資金。
E. 醫保支付究竟在葯品定價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醫保支付是基本醫保管理和深化醫改的重要環節,是調節醫療服務行為、引導醫療資源配置的重要杠桿。作為第三方支付,醫保支起了公眾健康和產業利益的天平,不求端平,但權衡觀和系統觀成為發展的關鍵。
給醫保政策定一個合理的預期
在由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辦的第20期衛生政策上海圓桌會議上,當被問及醫保的功能定位時,中國葯科大學邵蓉教授認為,「醫保的壓力太大了。」很多人把創新葯沒有支付、市場利潤實現不了都歸結到沒有進入醫保,歸結完了以後發現醫保被期望的功能太多,比如支持產業發展、支持創新、支持健康維護、健康體驗等等。「這是把關注點前置了。」她說。
實際上,早前關於醫保基金壓力的報道並不鮮見。在醫療費用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支出增幅高於收入增幅,甚至有一部分省份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的狀況,基金「穿底」風險日益凸顯。邵蓉指出要在力求醫保基金可持續的基礎上,有多大實力,做多大事。
醫保做事的「初心」主要有三個:其一,保障人民健康權益中所承擔的基本社會職能,用以化解費用負擔和社會矛盾。其二,醫療服務體系的核心是基本衛生制度,基本衛生制度的籌資支柱就是醫療保險。其三,發揮第三方支付對醫療服務的外部制約和激勵機制。「至於創新和產業發展,它們是和醫保政策的間接關聯的結果。具體發展到哪一步,這是市場的力量,是經濟環境下運行主體的追求。」
買方: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蛋糕只有這么大的狀態下,醫保基金支付了你,還是他,這個不是簡單的。」近幾年,各省在探索醫保支付的過程中,共同面臨著支付誰、如何支付和支付多少的問題,相對應地,醫保葯品集中采購、支付標准實施、支付方式改革成為社會集中關注的焦點。
如何用上性價比高的葯呢?在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處副處長龔波看來,自建「質量綜合評價指標」,兼顧系統、臨床和葯學一致性是突破目前采購瓶頸的關鍵。「用60分的葯把95分的葯PK掉,我們不能這么做,但85分的葯可以成為合適的選擇。」在回答質量與價格關系的核心問題時,龔波說。鼓勵降低葯價和推動一致性評價的決心可見一斑。
同時,隨著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DRG付費的趨勢逐漸彰顯。在打包付費的核心思想下,葯價將作為成本包含在其中,收付費的閉環極大地影響著葯品市場的定價和競爭。「從醫保的角度,我們更願意成為戰略購買者,這意味著你可以提供很多服務,但我要選物美價廉的,目的是發揮資源最大的效率。」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副司長顏清輝表示。
很多人擔心,醫保成本控制下,留給高值創新葯的空間會受擠壓。顏清輝認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基本醫保支付能力是有一個限制的,但並不代表不兼顧腫瘤等重病領域,我們會按照規則評估它的成本效益。此外,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除了基本以外,還有補充性的,對於一些高值的葯品,可以通過商業醫療保險來解決它的負擔問題。」
賣方:讓理性定價成為新的常態
作為醫保支付改革的承壓方,有媒體預計支付體系的改革,將促使未來整個葯價出現新一輪的變動,對包括跨國葯企在內的醫葯企業產生顛覆性的變化。
面對價格和利潤方面的壓力,上海羅氏制葯副總裁陳文德在接受醫葯地理采訪時卻顯得淡定。他說,醫保支付政策沖擊了那些療效不確切的產品,而羅氏的定位是致力於沒有解決的醫學問題,以做同類產品中的best in class為目標,並努力改善葯品的支付性。因此無論政策如何趨緊,這個定位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也給我們帶來足夠的信心。
同樣迎來機遇的還有做好了准備的國內企業。上海醫葯副總裁舒暢認為順應醫保改革的方法有五點:一是系統考慮價格策略,二是加快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工作,率先成為首批與原研葯同支付品種,三是加快重點大品種臨床路徑、診療指南入選工作,提高品種臨床治療地位,四是介入品種葯物經濟學循證研究,多維度提高支付標准,五是收購、引入臨床價值高的品種,成為企業新盈利來源。
F. 什麼叫醫保中的統籌基金有什麼作用
醫保統籌基金是指某統籌地區所有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中,扣除劃入個人帳戶後的其餘部分。
統籌基金主要用於用於支付特殊病種門診、住院醫療費用中屬於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費用,不能支付普通門診費用和全自費項目的費用,不能支付因違法犯罪、酗酒、自殺、自殘、工傷、生育、交通事故、醫療事故以及其它責任事故發生的醫療費用。
(一)普通病病種門診醫療費;
(二)慢性病病種門診醫療費;
(三)急診搶救病種(共36種)的門診醫療費;
(四)特殊病病種(包括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慢性腎功能不全門診透析、器官移植後門診使用抗排異反應葯物)的門診醫療費;
(五)甲類傳染病的門診醫療費;
(六)白內障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置入的門診醫療費;
(七)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門診醫療費;
(八)住院醫療費;
(九)按規定由基本醫保統籌基金支付的其它醫療費。
G. 如何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金管理
我國的醫療體制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地進行改革與探索,改革的成敗現已被大家公認,凡是有常識或者有良知的人都不會認為:現行的醫療體制是公平的和高效率的。那麼我國現行醫療體制不合理的根源何在呢?近來,有關我國現行醫療體制失敗的原因爭論相當激烈,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醫療體制引進市場機制引起的,一種觀點認為是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兩種主流觀點看起來是你死我活,其實,我們應該全面地辯證地來看待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把醫療體制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市場化。我們知道世界各國現行的醫療保障模式各不相同,大體可以分為四種:政府主導型,社會保險型,市場主導型和儲蓄基金型。這幾種醫療保障體制因其市場機制和國家干預程度不同,其表現出來的公平性和效率也不僅相同,而且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是採取單一的醫療保障模式。英國採取的是政府主導型,是被公認為公平性好、效率高的醫療保障模式,但是其醫療體制在宏觀上由政府一手主導,微觀層面仍然有市場機制在發揮重要作用。即便如此,其醫療體制也不能說是盡善盡美,政府財政負擔重、看病難甚至大病排隊的現象比較嚴重。美國採取的是市場主導型,其公平性和效率相對低下,但是政府財政負擔輕。為了解決公平性問題,美國各級政府對窮人提供了必要的醫療保障。其實,無論什麼樣的醫療保障體制,都有優缺點,不可能盡善盡美。各個國家的經濟體制和財政狀況各不相同,決定各個國家不可能採取完全相同的或者單一的醫療體制,而否定市場機制的作用則更是欠妥。市場機制和國家調控應該成為新的醫療體制中的兩只有力的手,哪只手硬點,哪只手軟點,應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確定。全面否定市場化在醫療體制中的作用,必然回到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老路,其最終結果必然會與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產生激烈碰撞,也極可能成為腐敗的溫床,加劇看病難。現行醫療體制所存在問題的根源應該是國家干預和政府投入方向不明,而不是市場化。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方向、路徑和操作模式首先,要確定我國新的醫療制度和政策的目標和實現途徑,即在現有國力情況下,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法規調控醫療資源配置,最大限度、最大范圍地保障國民享有基本醫療,並最終實現全民享有醫保。其次,要在籌資方式、分配方式和資源運用方式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和聯系點,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公平高效的醫療保障體制。籌資方式上可以由國家、集體和個人分別負責逐步過渡到國家全部負責。醫療保險一步到位由國家全部負責是不可取的,首先是國家財政無法適應,由國家統一支付,必然造成財政壓力,短期內只能採取提高稅收等方法,容易給國家經濟造成混亂,降低國家經濟競爭力。其次是因為現行醫療體制中絕大部分費用是由個人負責,一旦由國家全額負責,醫療費用、醫療器材和葯品價格必然大幅增長,容易使醫葯產業出現混亂。第三,政府醫療衛生系統管理水平難以適應。因此,應該首先實行國家、集體、個人分別負擔,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減少個人的比重。分配方式上,由國家制定有利於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調節。資源運用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職能的引導作用,通過經濟和法律杠桿的作用達到醫療資源合理配置。醫療機構完全市場化,政府主要是通過監督醫療機構的經營來控制醫保資金和人員的流向,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形成醫療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這樣一種醫療體制在形式上介於英國的政府主導型和美國的市場主導型之間,既發揮了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也發揮了政府的職能作用。
H. 三醫聯動的治理機制中宏觀調控方面內容的包括哪些
三醫聯動的治理機制中宏觀調控方面內容的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醫保對醫療、醫葯資源合理配置與科學使用具有核心杠桿作用。「醫改就是改醫保」,既是世界發達國家醫療衛生改革的主要經驗,也是當下我國全面深化醫改急需解決的症結。
則需由其家庭醫生(或簽約醫療機構)轉診。同時,逐步開展醫保支付制度改革試點,形成支持家庭醫生制度的基本醫療保險機制,夯實穩定的簽約服務關系。患者簽約後,可享有預約優先就診、轉診綠色通道,慢病長處方以及延續上級醫院用葯、優先入住老年護理機構等優惠。
(8)發揮醫保基金杠桿作用擴展閱讀:
安徽醫改的「三醫聯動」主要體現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上,尤其在新農合大病醫保的政策設計上有獨到之處。
安徽2003年建立新農合制度,2008年實現全省覆蓋,形成了「省級定政策、市級抓落實、縣級管執行、全省六統一」的體制。「三醫聯動」改革的大部分地區由衛生部門統籌管理,通過組織醫政管理、衛生監督和新農合「三力」協同,嚴格監管。
利用全省聯網信息系統,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葯費、檢查化驗費、材料費「三費」通報,嚴密監測;通過省、市、縣新農合中心「三級」督查,嚴厲處罰,達到了基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和醫療服務質量最優化的目的。
I. 新冠肺炎疫苗費用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余,這會影響群眾的就醫待遇嗎
新冠疫苗推出之後我國已經確認符合接種條件的人都可以免費享受疫苗接種,這個消息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消息,相關部門也表示這次疫苗的費用主要是用醫保基金滾存結余和國家財政來承擔,群眾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的,但是很多市民還存在一些顧慮,既然這個新冠肺炎疫苗費用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余,那麼,這是不是會影響群眾的就醫待遇呢?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是不會影響到群眾的就醫待遇的,因為我國醫保基金累計結存首超3萬億元,所以完全可以承擔得起這個費用,所以自然也不會影響到到群眾的就醫待遇,這點大家是可以放心的。現在暫時還是九大類工作人員率先進行疫苗接種,待大量疫苗生產之後就可以滿足全民接種的需求,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種這個疫苗的,接種疫苗的人必須是在18周歲~59周歲,如果不在這個年齡范圍內也是不能接種的,還有一些孕婦、哺乳期和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人也不能接種疫苗,所以接種新冠疫苗之錢最好先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接種疫苗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