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經營風險與經營杠桿的關系
經營杠桿,是指在一定固定成本比重下,銷售量(額)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版生的作用。一般權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經營風險,是指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即由於經營杠桿作用,當銷售額下降時,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營業杠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桿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桿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
② 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關系
負債經營是一種有效的經營方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廣為中外企業普遍採用,負債經營在一定條件下能為企業帶來生機和巨大效益,但同時也具有不利的風險一面,因此,正確認識負債經營及帶來的風險,充分發揮它的正面效應,盡可能避免或控制其不利因素,有利於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詞:負債經營;財務風險;控制;籌資
負債經營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股票、商業信用等方式來籌集資金的經營方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競爭主體的企業,普遍採用負債經營方式參與市場競爭。負債經營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為企業帶來額外的利益,但它同時又具有不利的風險一面,有負債就有風險,這種靠負債所籌集的資金來支撐企業發展而陷入困境的風險,我們通常稱之為財務風險,它是通過債務成本與全部資本的比率變化來體現的。並隨著企業負債負擔的加重而增加,負債負擔越重,企業生存所受到的威脅就越大,過度而不合理的負債將危及企業的生存,因此,對企業負債經營及財務風險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負債經營的作用
負債經營作為一種經營策略,它不僅是為了彌補企業的資金不足,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對資金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為企業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負債具有財務杠桿作用。不論企業經營成果大小,利潤多少,債務利息額是固定的,因而當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自有資本所有者的收益大幅度提高,這種債務對所有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杠桿。
2.負債利息具有「抵稅作用」。負債的利息費用列入財務費用,與企業的收入抵扣,使負債經營的企業同全部採用自有資金進行經營的企業相比,成本費用增大,利潤減少,應納稅所得額隨之減少,從而減少上繳的所得稅,降低企業稅負。
3.在通貨膨脹時期,負債經營具有舉債效應。由於債務的實際償還數額以帳面價值為准,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所以,通貨膨脹會給負債經營的企業帶來額外收益,通貨膨脹率越高,企業因負債經營而得到的貨幣貶值利益就越大,這種因負債經營而可能獲得的收益,稱舉債效應。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及控制
前已述及,企業負債經營是有利可圖的,那麼能否無限制地借債經營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負債經營有一定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伴隨著企業債務而存在的。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是因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企業盈利能力與債務資金成本的不確定性,舉債額和償還期限等因素影響而形成。
在企業資本構成中,如果資金全部由股東投入,無債務,企業除了經營風險外,無財務風險,一旦企業因資金不足,向銀行借款,企業的資本結構發生變化,企業就擔負著為自己所借債務還本付息的壓力,財務風險由此產生。如果企業因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難以償付到期本金和利息,企業便陷入財務危機。
負債的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使盈利能完全補償借入的資金成本。否則,企業將無利可圖,更談不上發展。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必須保持一定的資金利潤率,並使其大於借入資金成本率。但市場變幻莫測,企業很難正確估算資金利潤率,因此就面臨著盈利能力與債務成本差額的不確定帶來的財務風險。如果盈利抵不上債務資金成本,企業就要面臨虧損,增加財務風險。
另外,企業負債越多,財務壓力越重,越有可能不能及時償還債務。即使企業盈利能力很強,也存在著過度舉債、利息包袱沉重而不能到期償還本息的財務風險。再是債務償還期限越短,企業償債時間越緊迫,面臨的財務風險就越大,極易出現償債危機。
③ 什麼是經營杠桿利益與風險 什麼是財務杠桿利益與風險
一、經營杠桿,是指在一定固定成本比重下,銷售量(額)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生的作用。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經營風險,是指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即由於經營杠桿作用,當銷售額下降時,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營業杠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桿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桿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
二、財務杠桿的含義
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是不變的。於是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給投資者收益帶來更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及其說明的問題。
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示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dfl=ebit/[ebit-i-b/(1-t)]
財務杠桿系數可說明的問題如下:
(1)財務杠桿系數表明息前稅前盈餘增長引起的每股盈餘的增長幅度。
(2)在資本總額、息前稅前盈餘相同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高,財務風險越大,但預期每股盈餘(投資者收益)也越大。
控制財務杠桿的途徑。
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企業的財務杠桿,一般可以表現為三種關系:
即負債與資產的對比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關系、或長期負債
④ 經營杠桿
談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
企業一定時期成本支出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收益的實現。同時,企業成本結構的變動,也會對其收益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須重視分析成本變動對收益的影響。筆者試從企業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角度,談談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一、經營杠桿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企業的成本按其特徵可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部分。在相關范圍內,企業產銷量的變動不會改變其固定成本總額,但它會使企業單位產品所分攤的固定成本發生升降,從而提高或降低企業收益的實現。
假設甲、乙兩企業有關數據如下(表一):
項目 甲企業 乙企業
產品銷量 10000件 10000件
單位售價 50元 50元
單位變動成本 30元 20元
固定成本總額 100000元 200000元
稅前收益 100000元 100000元
由表一可知,盡管甲、乙兩企業成本結構不同,但是其實現的稅前收益是相同的。由此看來,似乎成本結構對企業收益沒有影響,然而,若甲、乙兩企業的銷量變動,對收益的影響卻大不一樣。
如甲、乙兩企業銷量分別增長10%,其他條件不變,其銷量變動對收益的影響結果如下(表二):
項目 甲企業 乙企業
產品銷量 11000件 11000件
單位售價 50元 50元
單位變動成本 30元 20元
固定成本總額 100000元 200000元
稅前收益 120000元 130000元
顯然,銷售量增加的幅度一樣,而企業收益增加的幅度不一樣,這種效益變動幅度大於銷售變動幅度的現象,正是經營杠桿作用的結果。
一般情況下,高固定成本、低變動成本結構的企業,相對於低固定成本、高變動成本結構的企業,其經營杠桿功能強(如上例乙企業),經營風險也較大。反之,其經營杠桿功能弱,經營風險也較小。企業的經營杠桿可用經營杠桿率表示。
經營杠桿率(DOL)=收益變動率÷銷售變動率
或 =邊際貢獻總額÷稅前收益
根據表一資料,甲乙兩企業經營杠桿率分別為:
甲企業:DOL=(50-30)×10000÷100000=2(倍)
乙企業:DOL=(50-20)×10000÷100000=3(倍)
甲企業收益增長是其產品銷量增長的2倍,也就是說,銷量若增長10%,其收益將增長20%(10%×2);同理,乙企業的收益增長為其產品銷量的3倍(即收益增長30%)。
一般而言,企業經營杠桿率,隨著銷量的增加和收益的增加而逐漸降低,越接近於損益均衡點,經營杠桿率越高,當企業收益趨於零時,經營杠桿率表現為無窮大。必須指出的是,經營杠桿的影響是雙向的,若企業的銷量下降時,其收益也是以銷量下降的若干倍數降低的。因此,根據經營杠桿的特點,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它來控制、調節其經營活動。
由經營杠桿率的上述公式可進一步推導得:
經營杠桿率=(稅前收益+固定成本總額)÷稅前收益=1+固定成本總額÷稅前收益
從該公式計算的結果可知,企業只要存在固定成本,經營杠桿率總是大於1,並且經營杠桿率隨著固定成本總額的變動呈同方向變動。即在企業收益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的比重愈大,經營杠桿愈高;反之,經營杠桿率則愈低。所以,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能對固定成本支出加以合理控制,不僅能提供等額的收益,而且還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另一方面,還可將經營杠桿率公式作如下調整:
經營杠桿率=邊際貢獻總額÷稅前收益=單位邊際貢獻×銷量÷(單位邊際貢獻×銷量—固定成本總額)
可見,經營杠桿率隨著產品銷量的變動而呈反方向變動,即銷量上升,經營杠桿率會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也降低;反之,銷量下降,會導致經營杠桿率上升,從而增大企業經營風險。所以,企業應充分利用其現有生產能力擴大銷售,這樣,既可以增加企業收益,又可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二、財務杠桿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舉債是不可避免的,若企業大量舉債,不能到期還本付息的可能性會較大,將導致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急劇上升,對企業收益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而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來自於財務杠桿的高低。
所謂財務杠桿,是企業每股收益對營業凈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說是企業負債對普通股股東收益的影響程度。財務杠桿的功能可以用財務杠桿率表示。
財務杠桿率=納稅付息前收益÷(納稅付息前收益—利息費用—優行先股股利)
財務杠桿率反映了企業納稅付息前收益與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的關系。在收益不變的情況下,企業舉債比例愈大,負債利息愈多,其財務杠桿率愈高。因此,財務杠桿率又反映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和財務風險。
假定甲、乙兩企業有關財務資料如下(表三):
項目 甲企業 乙企業
資本結構 股本100萬元(5萬股) 股本50萬元(2萬股)
負債50萬元(年利率8%)
納稅付息前收益 10萬元 10萬元
利息(年利率8%) - 4萬元
稅前收益 10萬元 6萬元
所得稅(33%) 3.3萬元 1.98萬元
稅後利潤 6.7萬元 4.02萬元
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財務杠桿率 1 1.67
註:甲、乙兩企業股本均為普通股。
從表三可知,由於甲、乙兩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同,財務杠桿對股東收益的影響也不同。乙企業的財務杠桿率高於甲企業,所以,導致乙企業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收益大於甲企業(即2.01元>1.34元)。從股東的角度講,只要投資報酬率大於負債利率,企業的財務杠桿就能為普通股股東增加收益,舉債是有利的。因此,企業管理人員沒有理由拒絕運用財務杠桿。另一方面,財務杠桿率越高,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響越大,表明企業財務風險越高。所以,企業運用財務杠桿時,必須把股東可能取得的較高收益與其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進行權衡、比較,盡量減少財務杠桿給企業收益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復合杠桿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復合杠桿,是經營杠桿作用與財務杠桿作用對企業收益的綜合影響。如前所述,經營杠桿是指固定成本對企業收益(EBIT)變動的影響,財務杠桿是指企業負債對普通股每股收益(EPS)變動的影響。經營杠桿決定著企業的收益,而財務杠桿決定著企業收益如何以每股收益的形式分配給股東。從時間上看,經營杠桿的作用在前,財務杠桿的作用在後。
企業復合杠桿的作用可用復合杠桿率表示,其計算方式有兩種:
1、復合杠桿率(DCL)=經營杠桿率(DOL)×財務杠桿率(DFL)
2、復合杠桿率=(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率)〕
假定將甲、乙兩企業有關資料整理如下(表四):
項目 甲企業 乙企業
1.銷售收入 500000元 500000元
2.減:變動成本總額 300000元 200000元
3.固定成本總額 100000元 200000元
4.納稅付息前利潤 100000元 100000元
5.減:利息 - 40000元
6.稅前利潤 100000元 60000元
7.減:所得稅(33%) 33000元 19800元
8.稅後利潤 67000元 40200元
9.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10.經營杠桿率〔(1-2)÷4〕 2 3
11.財務杠桿率(4/6) 1 1.67
12.復合杠桿率〔10×11或 2 5
(1-2)/6〕
根據表四資料,甲企業的復合杠桿率為2;乙企業的復合杠桿率為5.若甲、乙兩企業價格與成本水平不變,銷售收入均增加10%,則對企業收益的影響為:
甲企業的稅前凈利、稅後凈利將增加20%(10%×2),分別為120000元和80400元;
乙企業的稅前凈利、稅後凈利將增加50%(10%×5),分別為90000元和60300元。
反之,若甲、乙兩企業的銷售收入均降低20%,則對企業收益的影響為:
甲企業的稅前凈利將降低40%(20%×2),為60000元;稅後凈利也降低40%,為40200元。乙企業的稅前凈利將下降100%(20%×5)而為零。
企業為了向股東提供理想的收益,必須合理地匹配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尋求適當的復合杠桿,以降低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實現企業收益最優化。一般情況下,高經營杠桿率與高財務杠桿率的配置是不明智的,因為它們會對企業收益產生劇烈影響,從而導致企業經營活動風險增大。所以,企業應將高經營杠桿率與低財務杠桿率配合,即企業進行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時,其資金籌集來源可主要採取增發普通股股票方式,並視情況少量舉債;或將低經營杠桿率與高財務杠桿率配合,即在企業較少地擴大投資的條件下,可適當增加負債籌資規模。這樣,通過調整投資規模、改變籌資結構等來選擇適合企業的復合杠桿,盡量減少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以供參考!
PS;你懸賞太低了,呵呵!
⑤ 影響經營風險的因素包括( )
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有:產品需求、產品售價、產品成本、調整價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
1、產品需求―――產品的需求越穩定,經營風險越小
2、產品售價―――售價變動不大,經營風險越小
3、產品成本―――產品成本變動越大的,經營風險越大
4、調整價格的能力――企業具有較強的調整價格的能力,經營風險越小
5、固定成本的比重――固定成本所佔比重較大時,經營風險就較大,這一因素稱為經營杠桿。
(5)經營風險與經營杠桿中涉及的收益指的是擴展閱讀:
風險主要表現為損益表上利潤的期末余額巨大,但實際上企業現金錶中的期末數額卻小到幾乎為零甚至是負數。
帳面上的利潤就是現金,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這是因為賒銷雖然也計入收益,但銷售時並沒有收到現金。
另一方面,賒銷增加了銷售/存貨的成本,但並沒有立即支出現金。這種誤解往往使企業的現金狀況發生假象,經營者因而在企業擴張或新項目上馬時忽視了對現金供需的平衡核算。
現金是企業的血液,從日常經營活動看,只有提供足夠的現金,企業才能正常運轉。沒有充足的現金,將給企業帶來嚴重後果,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因而降低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信用等級,最終使企業資金周轉不靈,甚至資不抵債,走向破產。
⑥ 營業杠桿與財務杠桿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來
營業杠桿:往往指源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導致利潤變動率大於銷售變動率的一種經濟現象,它反映了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
財務杠桿:往往是由於負債融資引起的,與經營杠桿有所不同。
二、杠桿的變動對企業的影響不同:
營業杠桿:系數越大,所引起收益的變化也越大。一旦收益波動的幅度大了,也就說明收益的質量變低了。
財務杠桿:一旦財務杠桿變高了,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利用債務融資的可能性降低了。
(6)經營風險與經營杠桿中涉及的收益指的是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報告期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資本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權益資本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企業投資收益率-負債利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
⑦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之間的關系
簡單說,財務杠桿越大,財務風險越大,經營杠桿越大,經營風險越大.聯合杠桿就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財務杠桿是固定利息費用引起的,經營杠桿是固定成本引起的.詳細的你可以看一本財務管理的書,都會有定義,公式,以及例子的詳細介紹.
⑧ 簡述經營風險與經營杠桿的關系
經營杠桿,是指在一定固定成本比重下,銷售量(額)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產版生的作用。一般用經權營杠桿系數表示。
經營風險,是指因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即由於經營杠桿作用,當銷售額下降時,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營業杠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桿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桿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
⑨ β值不是系統風險嗎。和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收益的周期性有什麼關系
β值是相對於市場組合的平均風險而言單項資產系統風險的大小,也就是說出現系統風險時,舉個例子,比如經濟衰退,市場組合也就是大盤跌50%,但一些重資產的周期股,經營杠桿高,財務杠桿高,收益周期性又強,很可能就得跌70%-80%。經營杠桿高意味固定成本高,財務杠桿高意味財務費用高,收益的周期性強意味公司收入不穩定,有嚴重的大小年之分。
⑩ 試述杠桿效應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有三種,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綜合杠桿。內
1、經營杠桿容與企業經營風險的關系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與經營杠桿有重要關系,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變動越激烈,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財務杠桿與企業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杠桿系數反映的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對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敏感程度,它衡量了由於企業使用財務杠桿而引起的風險增加相對額。財務杠桿系數是對財務風險的量化,但並非財務風險的同義詞。財務風險是企業使用財務杠桿所導致的。
3、綜合杠桿與企業總風險的關系
綜合杠桿系數是對總風險大小的量化。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綜合杠桿系數越大,總風險越大,反之則越小。由綜合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知道,企業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對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進行組合,以獲得一個理想的綜合杠桿系數和企業總風險。在選擇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組合時,應以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在風險和收益之間進行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