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房地產企業的財務杠桿一般比較高
您好1
這個就好比軍隊的等級制度,每一級都有區別
望採納,謝謝
『貳』 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為什麼高
房地產企業負債率高,根本原因是由於行業性質所致,即建設工期和售樓期較長,而且除了拿地和售樓外,一些設計和施工等項目均為外包,這就涉及到回款的問題,再加上拿地、人員、土地儲備等貸款利息,都是高負債的因素。
營運資金周轉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產品銷售收入與營運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例,表明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營運資金的周轉次數。
高負債的具體原因如下:
1、高負債拿地
高負債其實是房地產業的普遍現象,無論你是小房企還是萬科這樣的巨頭。數據說話:
根據2017年中報數據顯示,在A股的地產上市公司(新證監會行業分類,截至3月14日)中,平均負債率為63.66%,這還僅僅是上市的,還有千千萬萬家沒上市的房企,它們的負債率或許遠遠高於平均值。
不斷走高的地價持續擠壓房企的利潤空間,只有擴大規模,才能獲得較充裕的資金、低的融資成本以及營業收入。因此一家小房企想要成長,除了投資物業和穩定的現金流外,土地儲備非常重要。某種意義上講,土地儲備就意味著銷量,意味著可持續發展能力。
但是過多的土地儲備就必然意味著龐大規模貸款,從而導致高負債,畢竟房企的自有資金有限。而如今受到監管,像信託、表外和委貸等流入房地產的資金被掐斷,外借資金成本越來越高,這也是造成房地產企業負債率持續攀升的原因之一。
2、高負債+現金流,才能賺錢
截至2017年二季度,恆大的資產負債率是88.7%,綠地控股為89.05%,中糧地產為82.95%,萬科為82.66%。個個都是腕兒,可是個個都是「負債累累」。拿恆大來說,拉長報告期的話,你會發現:負債率增速大致和銷售額增速是成正比的。其中的答案就是他們有充足的現金流。
『叄』 房地產杠桿的概念是什麼
杠桿,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房地產市場是一樣的意思。
假設現在你有30萬,一般情況下專你只能買30萬的東西屬,但是買房子的時候,你可以首付30萬,貸款70萬,買下100萬的房子。相當於你用30萬買到了100萬的東西,這就是杠桿效應,提供杠桿的是銀行。雖然70萬要還,但在你買下的時候,你用30萬的代價獲得了100萬的房子。
加杠桿是為了獲得超額利潤和投資機會。假如這個房子上漲了30%,賣出就是130萬,還掉70萬,剩60萬,賺了30萬,收益率30/30*100%=100%。假如沒有銀行提供杠桿,第一,你沒100萬買這個房子,就無從談及獲利。第二,如果你有100萬,全款買入,同樣的假設下收益率30/100*100%=30%,差很多。
『肆』 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杠桿原理
杠桿,將借到的貨幣追加到用於投資的現有資金上;杠桿率,資產與銀行資本的比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
杠桿比率
認證股的吸引之處,在於能以小博大。投資者只須投入少量資金,便有機會爭取到與投資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報率。但挑選認股證之時,投資者往往把認股證的杠桿比率及實際杠桿比率混淆,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投資時應看什麼?
想知道是否把這兩個名詞混淆,可問一個問題:假設同一股份有兩只認股證選擇,認股證A的杠桿是6.42倍,而認股證B的杠桿是16.22倍。當正股價格上升時,哪一隻的升幅較大?可能不少人會選擇答案B。事實上,要看認股證的潛在升幅,我們應比較認股證的實際杠桿而非杠桿比率。由於問題缺乏足夠資料,所以我們不能從中得到答案。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伍』 什麼是財務杠桿房地產開發中所謂的「高財務杠桿」是什麼意思
房地產開發中所謂的「高財務杠桿」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高。財務風險大。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影響的是企業的稅後利潤而不是息前稅前利潤。
財務杠桿系數(DFL)= 息稅前利潤EBIT/[息稅前利潤EBIT-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1] 1、財務風險主要由財務杠桿產生。
「風險是關於不願發生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之客觀體現」。這一定義強調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不確定性」的。而財務風險是指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企業因負債籌資而產生的由股東承擔的額外風險。如果借入資金的投資收益率大於平均負債利息率,則可從杠桿中獲益。反之,則會遭受損失。這種不確定性就是杠桿帶來的財務風險。
從理論上講,企業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可以反映財務風險的大小。這里需要指出,負債中包含有息負債和無息負債,財務杠桿只能反映有息負債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而沒有反映無息負債,如應付賬款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無息負債是正常經營過程中因商業信用產生的,而有息負債是由於融資需要借入的,一般金額比較大,所以是產生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如果存在有息負債,財務杠桿系數大於1,放大了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對每股盈餘的作用。由定義公式可知,財務杠桿系數越大,當息稅前利潤率上升時,權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大的比例上升,若息稅前利潤率下降,則權益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此時,財務風險較大。相反,財務杠桿系數較小,財務風險也較小。財務風險的實質是將借入資金上的經營風險轉移給了權益資本。
2、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自有資金的籌集數量有限,當企業處於擴張時期,很難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負債籌資速度快,彈性大,適當的借入資金有利於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由企業負債而產生的利息,在稅前支付。若經營利潤相同,負債經營與無債經營的企業相比,繳納的所得稅較少,即節稅效應。所以,債務資本成本與權益資本成本相比較低,負債籌資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但是,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借入資金必然承擔一部分經營風險,即債務資本的經營風險轉嫁給權益資本而形成的財務風險也必定存在;其次,閑置資金的存在也促進的借貸行為的發生。資金只有投入生產過程才能實現增值。若把一筆資金作為儲藏手段保存起來,若不存在通貨膨脹,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不會產生增值的。所以,企業將閑置資金存入銀行以收取利息,由銀行貸出投入生產。因此,財務杠桿以及財務風險也將伴隨著債務資本而存在。
『陸』 為什麼房地產行業的財務杠桿一般較高
周期長,投入太大。
『柒』 房地產投資的高成本原因是什麼
雖然我是做澳洲地產的,但是實話來講,以現在的政策來看,如果你之後不打算在澳洲居住,或者不打算拿澳洲身份的話,外加投資目的是想賺取暴利的話,澳洲並不適合。2016年的澳洲市場,海外購房者在運用相對來說高成本的杠桿原理下,房地產(三大城市:悉尼,墨爾本,布里斯本)總體爆發式的上漲漸漸平息,下半年更趨向緩慢平穩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