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匯風險分為哪些
定義:
外匯風險(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指一個金融的公司、企業組織、經濟實體、國家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外經濟、貿易、金融、外匯儲備的管理與營運等活動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債權、權益)與負債(債務、義務)因未預料的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
分類:
狹義的外匯風險是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
廣義的外匯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也包括信用風險,會計風險,國家風險等.本章我們是從狹義的角度來討論風險.
⑵ 匯率風險不屬於市場風險的范疇 這句話對嗎
不對,應該是屬於市場風險的范疇的。
匯率風險(Exchange Risk),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影響因素: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理財產品匯率風險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三、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響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進口商品競爭力減弱、出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四、政治局勢
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市場風險是指未來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既定目標的不利影響。市場風險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這些市場因素可能直接對企業產生影響,也可能是通過對其競爭者、供應商或者消費者間接對企業產生影響。
⑶ 【多選題】下列不屬於市場風險的是( ) A. 匯率風險 B. 利率風險 C. 流動性風險
答案是C。
所謂的市場風險,是指由於標的物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導致的風險。
本題中的匯率、利率都存在價格變動的風險,因此與答案D的價格風險一起都歸入市場風險。
而流動性風險跟市場標的物的價格變化沒有關系,它更多的是由於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同時無法通過市場實現頭寸平補而產生的支付風險。因此不屬於市場風險。
⑷ 國際貿易中,如何理解 信用風險、運輸風險、價格風險、外匯風險、政 策風險等
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方不履行到期債務的風險。由於結算方式的不同,場內衍生交易和場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風險也有所不同。
————
國際貿易運輸風險一:海上風險
海洋運輸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天氣變化或者因為其他一些什麼因素,就很容易出現風險。這些風險就被統稱為海上風險,在海上風險中,還可以具體分為因自然環境發生改變引起的自然災害,比如說雷電、海嘯、雷電、洪水、火山爆發等,以及因人為因素導致的擱淺、觸礁、碰撞、火災等意外事故。一般來說,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海運保險中,很多險種也可以有效地對這些意外事故進行保險。
國際貿易運輸風險二:外來風險
外來風險和海上風險很容易被人混淆。一般來說,海上風險是直接作用於船隻,導致貨物發生意外情況,而外來風險則是直接作用於貨物,即在船隻正常的情況下,貨物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在外來風險中,主要分為一般外來風險和特殊外來風險,一般外來風險是指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由於船員的偷竊造成的貨物丟失,因為下雨、受潮、受熱、霉變、生銹等原因造成的貨物損壞的風險。特殊外來風險主要是指起運港或者目的港發生一些大規模的突發事件,比如說由於戰爭、罷工或者其他管制措施導致船隻無法出入港口或者進出口貿易無法繼續進行所造成的風險。
國際貿易運輸風險三:欺詐風險
國際貿易運輸過程中的欺詐風險是危害最大的風險,欺詐風險的種類非常多,有單證欺詐、繞航非法銷售貨物、沉船等類型。一般來說,欺詐風險存在於交易商、船東和租船人之間,是一種具有主觀意識的商業行為,這一點要和外來風險中的船員盜竊相區分。在諸多欺詐事件中,根據參與者的不同,主要分成貿易商自謀的國際海事欺詐、貿易商與船東共謀的國際海事欺詐以及船東自謀的國際海事欺詐,因為參與者不同,所以三種欺詐行為的受害人也各不相同。
————
⑸ 外匯交易中的風險包含有信用風險嗎為什麼
外匯交易中的風險包含有信用風險,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主要是交易對手的交割風險。如果交易對手在交易到期前出現問題,未到期交易就可能到期無法交割,產生交易風險。
外匯風險(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因外匯市場變動引起匯率的變動,致使以外幣計價的資產上漲或者下降的可能性。一個金融的公司、企業組織、經濟實體、國家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外經濟、貿易、金融、外匯儲備的管理與營運等活動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債權、權益)與負債(債務、義務)因未預料的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外匯風險可能具有兩種結果,獲得利(Gain)或是遭受損失(Loss)
⑹ 匯率風險是屬於會計風險還是市場風險
匯率風險屬於市場風險,但匯率變動也會導致會計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的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它存在於銀行的交易和非交易業務中。市場風險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包括黃金)、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分別是指由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帶來的風險。
PS:但外匯風險中也包括折算風險。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是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進行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因匯率變動而引起海外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而產生的風險。
⑺ 信用風險是指什麼它分為那兩類
您好,關於信用風險是什麼的問題。
信用風險其實指的就是個人在互聯網上的消費行為以及申請貸款等一系列履約行為的風險評估,看看此人是否按時還款,最近是不是經常去申請貸款,如果有,而且借的平台還很多,那麼可以證明此人近期可能很缺錢。那麼貸款機構在審核此人貸款的時候,這些都是作為此人的風險評估,基本上就會面臨被拒的可能。
不知道自己信用狀況的,可以上微信:提查查,去檢測一下自己的信用風險評分是多少,如果評分高,那麼千萬不要馬上去申請貸款,不然必定會被拒,可以先等風險降下來,再做申請,這樣成功的幾率會高很多。
⑻ 外匯風險中的信用風險有哪些請寫詳細些。
主要特徵
信用風險有四個主要特徵:1、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傳染性,一個或少數信用主體經營困難或破產就會導致信用鏈條的中斷和整個信用秩序的紊亂;3、可控性,其風險可以通過控制降到最低;4、周期性,信用擴張與收縮交替出現。 由於信用風險會對公司或個人的利益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信用風險管理變成很重要的工作,較大的公司常有專門人員,針對各個交易對像的信用狀況作評估來衡量可能的損益以及減低可能的損失。
[編輯本段]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風險管理,指的是針對交易對手、借款人或債券發行人具有違約「可能性」所產生的風險,進行管理。詳細拆分此風險成分,可以區分成「違約機率 default probability」、「違約後可回收比率 recovery rate」、「本金 principal」。 信用風險管理為目前金融業界的最大課題。除了針對「放款部位」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外,也需要針對其投資的「交易對手」,或「證券發行者」進行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管理的分類: 按授信方的不同,信用風險可被分為國家風險、行業風險、個體風險。 按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信用風險可被分為道德性信用風險和非道德性信用風險。 按源信用風險可控程度,信用風險可被分為可控風險和非可控信用風險。
[編輯本段]信用風險的測量
信用風險對於銀行、債券發行者和投資者來說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影響決策的因素。若某公司違約,則銀行和投資者都得不到預期的收益。現有多種方法可以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但是,現有的這些方法並不能滿足對信用風險管理的更高要求。本部分對如何測量信用風險和信用風險對投資者、發行者和銀行的影響作了詳細說明。並對管理信用風險的傳統方法(如貸款出售、投資多樣化和資產證券化等)作了總結。 國際上,測量公司信用風險指標中最為常用的是該公司的信用評級。這個指標簡單並易於理解。例如,穆迪公司對企業的信用評級即被廣為公認。該公司利用被評級公司的財務和歷史情況分析,對公司信用進行從 aaa到ccc信用等級的劃分。aaa為信用等級最高,最不可能違約。ccc為信用等級最低,很可能違約。 另外一個對信用風險度量的更為定量的指標是信用風險的貼水。信用風險的貼水不同於公司償債的利率和無違約風險的債券的利率(如美國長期國債)。 信用風險的貼水為債權人(或投資的金融機構)因為違約發生的可能性對放出的貸款(或對投資的債券)要求的額外補償。對於一個需要利用發行債券籌資的公司來說,隨著該公司信用風險的增加,投資者或投資的金融機構所要求的信用風險貼水也就更高。某種級別債券的風險貼水是該類債券的平均利率減去十年期長期國債利率(無風險利率)。信用評級與信用風險貼水有很強的關聯。公司的信用評級越高,則投資者或金融機構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低,所要求公司付出的信用風險貼水越低;而公司信用評級的降低,則投資者或金融機構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高,則在高風險的情況下,投資者或金融機構要求公司付出信用風險貼水越高,則公司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融資成本。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一信用級別的債券,在不同的時間段里籌資所要求的風險貼水也不同。是依據無風險利率和該類債券平均利率的變化而確定的。
[編輯本段]信用風險的影響
信用風險對形成債務雙方都有影響,主要對債券的發行者、投資者和各類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有重要作用。 對債券發行者的影響 因為債券發行者的借款成本與信用風險直接相聯系,債券發行者受信用風險影響極大。計劃發行債券的公司會因為種種不可預料的風險因素而大大增加融資成本。例如,平均違約率的升高的消息會使銀行增加對違約的擔心,從而提高了對貸款的要求,使公司融資成本增加。即使沒有什麼對公司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經濟萎縮也可能增加債券的發行成本。 對債券投資者的影響 對於某種證券來說,投資者是風險承受者,隨著債券信用等級的降低,則應增加相應的風險貼水,即意味著債券價值的降低。同樣,共同基金持有的債券組合會受到風險貼水波動的影響。風險貼水的增加將減少基金的價值並影響到平均收益率。 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當借款人對銀行貸款違約時,商業銀行是信用風險的承受者。銀行因為兩個原因會受到相對較高的信用風險。首先,銀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上和行業上較為集中,這就限制了通過分散貸款而降低信用風險的方法的使用。其次,信用風險是貸款中的主要風險。隨著無風險利率的變化,大多數商業貸款都設計成是是浮動利率的。這樣,無違約利率變動對商業銀行基本上沒有什麼風險。而當貸款合約簽定後,信用風險貼水則是固定的。如果信用風險貼水升高,則銀行就會因為貸款收益不能彌補較高的風險而受到損失。
[編輯本段]信用風險的傳統管理方法
管理信用風險有多種方法。傳統的方法是貸款審查的標准化和貸款對象多樣化上。近年來,較新的管理信用風險的方法是出售有信用風險的資產。銀行可以將貸款直接出售或將其證券化。銀行還可以把有信用風險的資產組成一個資產池,將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給其它投資者。當然,使用各種方法的目的都是轉移信用風險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風險降低。不過,這類方法並不完全滿足信用風險的管理需要。
[編輯本段]貸款審查標准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
貸款審查的標准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傳統方法。貸款審查標准化就是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指標考察借款人或債券的信用狀況以避免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例如:如果一家銀行決定是否給一家公司貸款,首先銀行要詳細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然後,應當考慮借款公司的各種因素,如盈利情況,邊際利潤、負債狀況和所要求的貸款數量等。若這些情況都符合貸款條件,則應考慮欲借款公司的行業情況,分析競爭對手、行業發展前景、生產周期等各個方面。然後,銀行就依據貸款的數量,與公司協商償還方式等貸款合同條款。盡管共同基金與債券投資並不能確定投資期限,他們也是通過類似的信用風險分析來管理投資的信用風險。 另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貸款的分散化來降低信用風險。貸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風險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個停車場開的兩個小賣部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賣冰淇淋,另一家則賣雨具。在晴天賣冰淇淋的生意好,賣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則情況相反。因為兩家小賣部的收入的負相關性,其總收入波動性就會較小。銀行也可利用這樣的原理來構造自己的貸款組合和投資組合。在不同行業間貸款可以減少一定的信用風險。 貸款審查標准化和投資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初級的也是必須的步驟。而利用這兩個步驟控制信用風險的能力往往會因為投資分散化機會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為商業銀行規模較小,發放貸款的地區和行業往往是有限的。貸款發放地區的集中使銀行貸款收益與當地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同樣,貸款發放行業的集中也使銀行貸款收益與行業情況緊密相關。而且,在貸款發放地區和行業集中的情況下,往往對貸款審查標准化所依賴的標准有所影響,不能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考慮貸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傳統方法控制信用風險的效果是有限的。
⑼ 什麼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借取外債最後必須用當地貨幣兌換成外幣或用產品出口所得到的外匯來償還。對中國的借款人來說前者是用人民幣兌換成外匯額度,因此他們所承擔的匯率風險有兩方面,一是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例如,1985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100美元=283元人民幣.這時借款人如承擔1億美元的額度債務,他可以用2.83億人民幣來抵償這筆債務,可是到1987年5月15日,他就需要用3.72億人民幣才能抵償1億美元債務。二是不同外幣之間匯率變化的風險。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以後,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從而帶來了匯率風險。當借款人將來能用來作為償還的貨幣不是借入的貨幣,例如,借入的是日元,償還時用美元時,則由於日元對美元在借入時和償還時的匯率發生變化,如日元比借入時升值,借款人就要承受一定的匯率風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