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年來,中美兩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存在的分歧是什麼為什麼說人民幣升值要堅持自己的步伐和節奏
匯率政策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主權,人民幣升值要堅持自己的步伐和節奏,人民幣升值空間已不大。
日元升值過快過猛損失慘重
周世儉首先談到,戰後日本就是在超低固定匯率的條件下出口猛增,日本的產品打遍天下無敵手,在1969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實現了重新崛起。此後美國迫使日本實行浮動匯率,逼迫日元升值,到1995年4月,已從1971年12月的300日元兌1美元升到79日元兌1美元。
周世儉說,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都是有利有弊,利在有利於大家出國旅遊,有利於孩子出國留學,有利於到外國去買東西,有利於進口。曾經一度滿世界都是日本遊客,甚至有媒體驚呼日本在「購買」美國,但在日元大幅升值的情況下,挫傷了日本出口,日本開始出現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最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日本資金以巨虧的代價整個從美國撤回,最終是日本在這場「貨幣戰爭」中打了敗仗。
匯率調整應把握節奏
周世儉表示,人民幣匯率政策應當以日本為前車之鑒。他談到,人民幣匯率從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的1.5元人民幣兌1美元貶值到1994年8.7元人民幣兌1美元,這也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其中適度的低匯率政策功不可沒。
2005年4月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提案,要求人民幣匯率必須在6個月內升值27.5%。人民幣從2007年10月19日開始進入了加速升值的階段,短短9個月人民幣便升了11個點。這給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損失,2008年7月16日,人民幣停止升值,一直持續到今年6月19日,以此挽救外貿出口企業。不僅如此,人民幣升值還招來了境外熱錢的湧入。
匯率政策是國家經濟主權
「我早在2006年4月16日,就喊出了匯率政策是一個國家的經濟主權,不以別國的意志為轉移,貨幣的立場是要促進本國經濟發展,而不是有利於外國經濟的發展。」周世儉表示,中國要認真吸取日元大幅升值的慘痛教訓,日元升值最大的教訓是過快、過猛、過度。「人民幣升值要堅持自己的步伐和節奏,我國匯率改革實行的是主動性、堅定性和可控性三個原則,具體操作是窄幅波動。」
周世儉談到,今年下半年我國將恢復浮動匯率,加大人民幣彈性,目的是使之市場化,但不是一味的升值,人民幣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從2008年到現在,我們的外貿順差以每年減少一千億以上大幅度下降,並且去年我國的旅遊外匯60年來首次出現了逆差,周世儉由此判斷,未來人民幣升值的空間不大,充其量2個百分點。
『貳』 匯率問題
1,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直接標價法指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基準來計算應付多少單位的本國貨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我國目前也採用直接標價法。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越高,單位外幣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越多,表示外幣升值而本幣貶值;反之則反是。間接標價法指以一定單位的本幣為基準來計算應收多少外幣,在間接標價法下,匯率越高,表示單位本幣所能兌換的外國貨幣越多,本幣升值而外幣貶值;反之則反是。目前英國使用的是間接標價法,美國除對英鎊使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它貨幣均使用間接標價法。
2, 8人民幣=1美元 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8:1,匯率升高了表示本幣貶值了;間接標價法下匯率為1:8,匯率升高了表示本幣升值了
『叄』 匯率問題(高中政治)
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上升,說明同樣的美元可以換到更多的人民幣,也就是說美元升值,相對應的人民幣就貶值呀.
記住:那一種貨幣匯率上升,該貨幣對外升值,其外幣貶值
那一種貨幣匯率下跌,該貨幣對外貶值,其外幣升值
『肆』 匯率操縱國是什麼意思啊
各個國家 和各大世界銀行
『伍』 匯率是「主權問題」嗎
在一個開放環境下,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幾乎都有或大或小的溢出效應,或者說,對這個國家以外的經濟產生影響。中國山西整合小煤礦,可能導致了印尼的煤礦加班加點;中國大規模投資鐵路可能導致了澳洲的鐵礦山超負荷運轉;歐美的農業補貼(從而導致農產品價格下降)可能影響數以億計的低收入國家農民的生計;蒙古在戈壁沙漠中找到了世界級的銅礦可能直接影響智利銅礦的利潤;歐盟醞釀的金融行業新監管規則可能會對香港和新加坡產生難以估量的沖擊。我碰到的一個最切身的例子是一個來自非洲某國的化肥公司經理,他說他不喜歡中國人,因為中國人讓他的企業走向倒閉。我心想:此話怎講?他解釋道:中國對生產化肥原料的巨大需求拉高了全球原料的價格,他那個半個地球之遠的化肥廠因為成本的上升,由盈利轉為虧損。但有溢出效應,或者說外部性,並不意味著這些政策就不應該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如果有外部性就變成了多邊事務,那大概所有的美國政策都應該交給聯合國來決定了-美國的貨幣政策會影響全球每一個角落,因此聯儲應該把貨幣政策交給聯合國;美國的財政赤字會影響全球利率,因此美國的財政政策也應該交給聯合國;美國的軍費開支會影響很多國家的軍費開支,因此美國的國防支出也應該交給聯合國來決定。這些邏輯,至少在目前的全球法律框架下,是暫時還說不通的。匯率制度,從法律上講,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你去看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匯率制度的定義和分類,從最硬的貨幣聯盟和貨幣局制度到最靈活的完全自由浮動都是存在和允許的,而且,這都是一個國家自己的選擇。從技術上講,如果你承認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有權利在市場上按照市場原則買賣匯率的權利(這中間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央銀行在某一個價位無限制的購進或者賣出外匯),那匯率制度完全就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有人也許會說,匯率是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比例,憑什麼是一個國家的問題。但反駁這個觀點的理由也很簡單,影響兩個國家貨幣比例的政策不僅包括匯率政策,還包括俠義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其它一系列宏觀政策,要是匯率政策,因為會影響雙邊匯率,不應該被當作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那是不是意味著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其它宏觀政策,因為也會影響雙邊匯率,也不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事實上,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匯率政策都是廣義的貨幣政策的一部分,在理論上,中央銀行總可以選擇某一個利率水平或者貨幣供應量,使得匯率保持穩定,而利率或者貨幣供應量大概應該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在實踐上,不用看大陸,你看看香港是怎麼維持聯系匯率制度的就知道了-聯儲加息,金管局也加息,聯儲降,金管局也降。有人要拋港幣,市場上買家不夠,金管局就買,有人要買,市場上賣家不夠,金管局就賣。金管局做的這些事情,恐怕都是嚴格的「內部事務」吧。承認匯率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我不是特別喜歡這個提法,但暫且這么用吧),並不意味著說,匯率政策不會對別的國家產生影響。恰恰相反,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很可能對其它國家產生重大的影響。從金本位(一種很特殊的固定匯率體系)導致大蕭條在全球的傳導,到後來很流行的「以鄰為壑」和「競爭性貶值」的政策,都是匯率政策外部性的明證。在一個越來越全球化的世界裡,這些外部性可能比過去會更加明顯。說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是這個國家自己的事務是一件事情,說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有沒有對別的國家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是另一件事情,說這個影響有多大又是另外一件事情,這些事情恐怕是不應該混為一談的。
『陸』 為什麼人民幣與主權國家直接兌換不影響匯率
匯率變動是在國際外匯市場交易中發生的。
而國際間貨幣直接兌換是通過國家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實現的。不在外匯交易市場上。
『柒』 關於匯率問題,匯率是各國央行說了算嗎
匯率系統有很多種
第一種是浮動匯率, 很多國家比如說美國是用這制度, 匯率是靠國際之間對此貨幣的需求和供給而定, 政府不能控制。
第二種是固定匯率, 是由政府控制的匯率, 政府說升就升, 下降就下降, 而背後要有外匯或黃金作升/貶值的資本, 我國就是用這制度. 所以外國不能用市場力量而把RMB迫的升值
第3種是聯系匯率, 香港是用此制度, 是把匯率定死在一匯率上. 這和固定匯率的分別是在於這個的匯率不能變(/很少), 而固定匯率可以有一定的波動空間
第4種是黃金制度, 是勾著黃金的
還有銀本位, 無瞄制度,或是一藍子貨幣等等
胡亂升/貶值會影響自己國家的經濟情況,比如說貨幣供給減少或者高通貨膨脹。參考:www.un567n.info
『捌』 政治匯率問題【選擇題】
B.對外經濟交往要堅持平等互利原則
C.匯率是涉及一個國家主權的問題
D.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
『玖』 什麼是匯率操縱國,以及影響
匯率操縱國
是指一個國家人為地操控匯率,使它顯得相對地低,令其出口價看似便宜,或會引起進口貿易夥伴批評它為匯率操縱國。由於產品較便宜,人們喜歡它的產品並減少購買本土產品。這將導致入口國就業流失。操縱國則犧牲別國利益而為本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享受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
匯率調整屬一國主權范疇,但操縱匯率卻為IMF和WTO明確禁止。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一再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認為應該對中國採取反補貼措施。其中,美國國會一些議員提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如匯率報復法案、中國貨幣法案和美國貿易權行使法案。在此我們分析中美之間發生的關於中國是否操縱匯率並構成反補貼要件,以正視聽。所以對操縱匯率的界定,一方面因為匯率制度關繫到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另一方面因為匯率問題也是一個金融問題,而不是貿易問題,所以應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管轄。若美國以中國操縱匯率是財政補貼為由向WTO申訴,則會因前提條件不具備或程序上的沖突而被爭端解決機構(以下簡稱DSB)駁回。
而且按照IMF制定的原則,應該尊重各會員國國內的社會和政治政策,並且對各會員國的境況給予應有的注意。顯然,我國匯率制度符合基金協定的規定;另一方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有秩序的經濟和金融條件,保持匯率不經常變動,努力促進外匯制度的穩定。
如果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它就必須據此對中國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屆時很可能引發雙方的大規模貿易戰,並超出兩國范圍、波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