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匯率的弊端
固定匯率的弊端:不能靈活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的市場性喪失或削弱;匯率市場性的喪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調節。但政府確定匯率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受到主觀影響,如果政府調控能力不強還會出現重大失誤;二是受到客觀因素的牽制,匯率的確定和變動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不得不充分考慮;三是受不同政策目標的牽制,匯率目標可能和其他目標相沖突,若匯率水平脫節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蒙代爾三角」理論認為,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顧,只能犧牲其中之一而保證實現另外二者。因為假如在固定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會上升,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帶來對本國投資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國資本會流入,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為維持匯率的固定水平,政府要賣出本幣買入外幣進行干預,這樣緊縮的貨幣又被擴張了,貨幣政策無效。因此,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堅持固定匯率就要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有效性。
在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固定匯率制都曾發揮過它的積極作用。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其實質就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對於戰後各國經濟復甦和建立穩定的經濟貿易聯系,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從我國以前的情況來看,資本自由流動不存在,通過政府調整可使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固定匯率制的利大於弊。亞洲國家高速發展的90年代,固定匯率制對於穩定投資者預期也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經濟泡沫膨脹,經濟增長減慢,貿易赤字上升,投機資本沖擊的情況出現,此時固定匯率制的不利影響就遠遠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貳』 固定匯率制度有何特點浮動匯率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特點: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國幣兌換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固定,並把兩國貨幣比價的波動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對經濟的作用:
1、浮動匯率有利於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2、對匯率的適度管制可以保證金融市場的安全。
3、匯率政策是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
『叄』 如何運用「格雷欣法則」所揭示的經濟學原理,通過沖擊一國的固定匯率制度來獲取巨額金融投機利潤
可以通過做夢來獲得
『肆』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容易引起國外通貨膨脹輸入本國
因為價格一律是商品交換的普遍規律 , 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時 , 該國貨幣對內貶值而由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不能及時調整匯率 ,必然因國內物價上漲引起其他國家向該國大量出口 , 導致出口國出現貿易順差 , 這樣出口國貨幣供給量因外匯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國一方面商品供應減少, 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增加 , 極容易引發通貨膨脹。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國幣兌換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固定,並把兩國貨幣比價的波動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固定匯率制度可以分為1880-1914年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兩個階段。
與浮動匯率比較,固定匯率為國際貿易與投資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降低了匯率的風險,便於進出口成本核算,以及國際投資項目的利潤評估,從而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對某些西方國家的對外經濟擴張與資本輸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外匯市場動盪時期,固定匯率制度也易於招致國際游資的沖擊,引起國際外匯制度的動盪與混亂。
當一國國際收支惡化,國際游資突然從該國轉移,換去外國貨幣時,該國為了維持匯率的界限,不得不拿出黃金外匯儲備在市場供應,從而引起黃金的大量流失和外匯儲備的急劇減少。如果黃金儲備急劇流失後仍不能平抑匯價,該國最後有可能採取法定貶值的措施,從而使整個匯率制的與資本體系的極度混亂與動盪。經過一定時間以後,外匯市場與各國的貨幣制度才能恢復相對平靜。在未恢復相對平靜以前的一段時間內,進出口貿易商對接單訂貨常抱觀念態度,從而使國際貿易的交往在某種程序上出現終止停頓的現象。
『伍』 固定匯率下的穩定政策有哪些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固定匯率下的穩定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有幾個方面:
1、匯率穩定政策可以促進實際的外幣交易的穩定,保證外貿經濟的平穩運行。
2、匯率政策穩定對於國內的大宗交易有促進作用,可以降低匯率消耗。
3、直接增加企業的稅後利潤,鼓勵企業生產,繁榮經濟。
4、投資與消費增加,有利於經濟繁榮,加強國際貨幣地位。
『陸』 固定匯率所帶來的負面經濟影響
固定匯率的弊端:不能靈活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的市場性喪失或削弱;匯率市場性的喪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調節。但政府確定匯率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受到主觀影響,如果政府調控能力不強還會出現重大失誤;二是受到客觀因素的牽制,匯率的確定和變動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不得不充分考慮;三是受不同政策目標的牽制,匯率目標可能和其他目標相沖突,若匯率水平脫節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蒙代爾三角」理論認為,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顧,只能犧牲其中之一而保證實現另外二者。因為假如在固定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會上升,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帶來對本國投資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國資本會流入,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為維持匯率的固定水平,政府要賣出本幣買入外幣進行干預,這樣緊縮的貨幣又被擴張了,貨幣政策無效。因此,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堅持固定匯率就要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有效性。
在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固定匯率制都曾發揮過它的積極作用。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其實質就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對於戰後各國經濟復甦和建立穩定的經濟貿易聯系,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從我國以前的情況來看,資本自由流動不存在,通過政府調整可使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固定匯率制的利大於弊。亞洲國家高速發展的90年代,固定匯率制對於穩定投資者預期也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經濟泡沫膨脹,經濟增長減慢,貿易赤字上升,投機資本沖擊的情況出現,此時固定匯率制的不利影響就遠遠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柒』 國際金融:為什麼在實行固定匯率的國家,如果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極有可能被投機資本沖擊
固定匯率制是指匯率維持在固定的水平上,當匯率上漲超過上限時,政府會投放本幣從而使本幣供應增加價格下降,相反當匯率下跌,政府幹預的手段就是動用外匯儲備購入本幣,使本幣的需求增加從而價格上漲。我們所說的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主要是指匯率下降時的情況,因為匯率上漲時,政府是提供本幣,對他們來說,本幣的數量是無限的,根本不用擔心,如果沒了還可以打開印鈔機,但是下跌動用的可是外匯儲備,你應該學過外匯儲備管理吧,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有一個適度的規模的,所以如果本幣持續貶值總會出現政府也無能為力,只能放任本幣的下跌,此時對於國內經濟一定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都紛紛想把自己手中的現金變成物品,銀行出現擠兌,看看辛巴威的那個通脹,還有索羅斯攻擊泰銖這個案例更能夠說明固定匯率制下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改為浮動匯率制,會照成恐慌。實行浮動匯率匯率制的國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市場機制健全,不會造成投機資本的攻擊。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當國外發生通貨膨脹時,通過一價定律及國際收支盈餘所帶來的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將導致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盡管不存在通過一價定律及國際收支盈餘造成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的壓力,但由於各國政府不再受國際收支的「紀律約束」,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膨脹政策發展國內經濟,讓匯率去承擔國際收支失衡的後果,這將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各國物價水平的上漲存在剛性與棘輪效應,結果將導致世界通貨膨脹率的加速。
從理論上來說,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主要是經濟因素,比如一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其經濟規模、其進出口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其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以及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密切程度,以及國內通貨膨脹率高低。如果一國經濟開放程度高、經濟規模小、或者進出口集中於某些產品或某幾個國家,一般傾向於採取固定匯率制或釘住匯率制。相反,而採取浮動匯率制度較為合適。
『捌』 在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下,國際收支順差如何影響國內經濟
固定匯率使得外貿企業能在一個可預期的外貿價格體系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因匯率變化而承受損失。
但是,固定匯率不利於競爭,實現浮動匯率是符合市場自由化原則的,但是浮動匯率會帶來過度的匯率波動,使得外貿企業承受不可確定的風險。
『玖』 在固定匯率下,分析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松的貨幣政策,即利率下降,投資與消費增加,有利於經濟繁榮,同時松的貨幣政策,企業的生產成本下降,有利於企業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經濟增長
松的財政政策,即減少稅收,增加支出,減少稅收,直接增加企業的稅後利潤,鼓勵企業生產,繁榮經濟,增加支出,就是增加了消費,引起人們對消費的慾望,當然也是繁榮經濟.
緊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作用則相反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往往兩者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