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省力杠桿的特點
由力的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叫做力臂。根據公式F1×L1=F2×L2可得,力臂越長力就越小。省力杠桿,顧名思義,其動力臂較長,動力較小,所以省力。但是通常省力杠桿省了力氣會相應的費距離。
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於阻力。雖然省力,但是費了距離。
生活中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動力點一定比重力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撬棍、扳手、鉗子、拔釘器、開瓶器、鐵皮剪刀、鋼絲鉗、指甲剪、汽車方向盤等。
❷ 省力杠桿的弱點和費力杠桿的優點
省力杠桿需要相對阻力臂很大的距離 當空間有限時 省力杠桿不能很好的應用
費力杠桿相對於動力臂 阻力臂是個很大的距離 比如劃船的時候
只要用手劃一個很小的距離 船槳就能劃出一個很大的距離
❸ 省力杠桿
杠桿原理公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當杠桿的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是省力杠桿,如老虎鉗,剪刀等,反之則是費力杠桿,如筷子,鑷子等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❹ 費力杠桿省力杠桿
在解決費力杠桿和省力杠桿的問題上,首先找出杠桿五要素—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如果動力臂L1大於阻力臂L2,或者動力F1小於阻力F2,那麼此杠桿為省力杠桿。
如果阻力弊L2大於動力臂L1,或者阻力F2小於動力F1,那麼此杠桿為費力杠桿。
❺ 省力杠桿的優點是什麼
優點是用很小的力可以做很大的功,缺點是需要很大的做功距離,
❻ 省力杠桿的缺點
根據「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省力的杠桿一定費距離
❼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當動力點與支點距離較遠的時候就是省力杠桿
當動力點與支點距離較近的時候就是費力杠桿
當阻力點與支點距離較近的時候就是省力杠桿
當阻力點與支點距離較遠的時候就是費力杠桿
總之與動力點較近就是省力
與動力點較遠就是費力
這就要看支點是與動力點近還是與阻力點近
❽ 省力杠桿是什麼
一根硬棒(抄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彎的,但必須是硬的,不易發生形變。如曲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由力的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叫做力臂。根據公式F1L1=F2L2可得,力臂越長力就越小。省力杠桿,顧名思義,其動力臂較長,動力較小,所以省力。但是通常省力杠桿省了力氣會相應的費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