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固定匯率的相關論文

固定匯率的相關論文

發布時間:2021-11-03 01:06:47

『壹』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論文怎麼寫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和對策分析

匯率,又稱匯價,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即在兩國貨幣之間,用一國貨幣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匯率問題是和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一個重要國際金融問題,匯率升值或貶值都會對一國的對外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的匯率制度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949-1952年建國初期的匯率制度,實行外匯集中管理制度;1953-1978年計劃經濟體制的外匯管理體制,對外貿易由國營對外貿易公司專管;1979-1993年經濟轉型時期外匯管理體制,由買賣雙方根據外匯供求狀況議定,中國人民銀行適度進行市場干預;1994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外匯管理體制,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實行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1994年匯率並軌,1997年底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實質上的固定匯率,一直到2005年7月與美元名義「脫鉤」,基本上對我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特別是在2002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固定匯率對我國崛起成為貿易大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2003年下半年以後,人民幣匯率掛鉤美元,導致我國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外部經濟不均衡。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匯率升破7元對1美元,這不僅在外匯市場上是一個標志性的關口,在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關繫上,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人民幣升值對企業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有利影響

1、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貿易條件。伴隨貿易順差急劇增加的同時,我國貿易條件近年來正在不斷惡化。商務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1993-2000年,以1995年為基期的我國整體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13%。2003年出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4,7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9.7,貿易條件指數為95.4%,低於上年的98.8%。這就是說,我國的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於進口商品價格的比值在下降,即我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換回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國民福利向外流失。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進口產品價格,特別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設備價格的降低,企業將會加速技術引進,提高生產效率,進行產品更新換代,實現產品動態比較升級。同時由於進口產品絕大部分用於復出口。故隨著企業生產率提高,出口產品質最得到提高,有助於我國企業從產品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貿易條件得到改善。這樣會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世界資源,增加國民福利,從總體上提升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

2、人民幣升值可以優化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目前,我國的貿易結構很不合理,大多數企業都處在勞動密集型且技術含量不高的水平上,僅有的部分高技術、深加工出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過程短暫,增值不高的問題,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要素含且的高新技術設備和中間投入品等生產要素要從國外進口,加工收益近80%屬於外國產值的轉移。一方面是企業加工作業深度差,企業深加工鏈條短,進口原抖和部件大最侵佔增加值的份額;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產品處於價值鏈的末端,普遍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和營銷網路,容易受到跨國公司的制約,出現無自主產權和技術空心化局面。通過人民幣升值的手段,可以最有效率地把製造業中那些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地擠出去,這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的發展方向。同時,人民幣升值會引起行業內更加激烈的競爭,激勵企業通過技術管理創新增強競爭力。讓那些富於創新、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強者變得更強,並且能減少無效率的企業在海外的相互惡性競爭,另外還能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從國際經驗看,日本、德國等許多國家的國際品牌都是在本國貨幣升值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3、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我國出口產品所遭受的反傾銷訴訟。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來實現出口導向戰略,憑著價格優勢迅速佔領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低端市場。根據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美國從我國進口紡織品(61類、62類和63類)207.79億美元,占同類商品總進口額的26.01%;鞋類製品(64類)金額為127.21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70.94%;箱包製品(42類)金額為62.59億美元,占同類總進口額的71.66%;玩具和游戲用品(95類)金額為191.41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78.24%。在其他發達國家的情況也是大致如此。

如此高的市場佔有率,必然會加大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沖突。近年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受到反傾銷訴訟最多的國家。通過人民幣升值,適當提升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緩解國外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壓力,同時適當削減外匯留成、出口補貼、貿易信貸等方面的出口扶持政策也有利於提高出口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另外,人民幣升值也可以提高國內非貿易品的價格,消除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扭曲,有利於各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平衡發展。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

1、實際有效匯率的進一步上升會削弱出口。考察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主要是看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衡量實際匯率變化主要是看匯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變化的相對速度,當匯率貶值速度超過通貨膨脹速度則實際匯率下降,反之,則實際匯率上升。從1993年到2003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先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然後逐漸趨於平穩,所以我國的實際有效匯率水平普遍提高之後在一定范圍內小幅波動。自1990年到2003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雖然貶值近40個基點,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卻升值3.59%,使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然而,因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所帶來的貿易下降效應被影響更大的國外收入增長效應給抵消掉了,所以,我國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容易將本國的對我國的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聯系起來。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的條件下,如果對人民幣進行升值操作,則會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而實際有效匯率又是決定一國多邊貿易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人民幣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我國現有的貿易順差。

2、影響外商對我國投資的積極性。我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優惠的條件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我國。而他們生產的產品除在我國國內銷售外,很大一部分份額都用來出口。20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份額在我國總出口額中的比重保持了較快增長,2001年已超過總出口額的50%。人民幣匯率的升高意味著外商對華投資成本的增加,受此影響,國外資金可能會轉向流入我國的資本市場,影響對我國「三資企業」的資金投入。同時,「三資企業」是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主要載體,在我國進出口貿易額中佔有很大比重。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一定程度不同的負面作用。

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的對策

(一)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避險
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有遠期結售匯業務、結構性結匯業務、擇期交易、貨幣掉期等。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避險方式,但它對企業的匯率走勢判斷的准確性有較高的要求。利用金融市場工具規避匯率風險是國際市場上有貨幣暴露風險企業常用的固定外匯成本的方法。但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提供的避險工具,從產品結構、設計、收費標准等方面與企業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的金融機構也應盡快向企業客戶推出更多合適的避險品種。

(二)通過合同條款的選擇迴避匯率風險
包括簽訂短期合同、採用多種計價貨幣或直接用人民幣計價簽約、協商使用固定匯率鎖定成本、提前或推遲結算等。企業在簽訂涉外貿易合同時,應盡量在合同中加入匯率風險條款。在匯率變動導致企業利益受到損失時,則執行新條款,保證企業的利潤空間。比如在簽合同時添加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條款,如果在供貨期內,人民幣升值到某個幅度,價格要重新調整。

(三)採用貿易融資形式迴避匯率風險
目前我國主要融資品種有授信開證、出口押匯、打包放款、外匯票據貼現、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等。貿易融資可以較方便地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通過出口押匯等貿易融資方式,獲得外幣貸款並立即結匯,既滿足了出口發貨與收匯期間的現金流需要,又規避了匯率風險。

(四)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
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已有上千家企業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便利,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損失。銀行可以通過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票據保險」產品及時賣斷銀行票據,提前結匯規避風險。

『貳』 關於人民幣匯率論文

這是2010年6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夠新了吧,緊跟時代:

-----------------------正文內容-----------------------

《金融危機與人民幣匯率制度》

一、 金融危機不會加劇外部對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責難

受金融危機影響,貿易保護主義開始顯現。美國財政部長蓋納在候任期間曾指責我國操縱人民幣匯率,這與布希政府拒絕認定我國為匯率操縱國的態度顯著不同。但美國當前的主要目的,是要迅速走出金融危機、擺脫經濟衰退,而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總體上有助於美國達到這一目的,起碼不悖於這一目的。因此,新一屆美國政府在危機中應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採取實質性的對抗行動,從擺脫實體經濟衰退的角度看,人民幣大幅升值對美國縮小貿易逆差不會產生實質影響。當前以中美貿易差額為代表的全球經濟失衡問題,根源於美國有較大的儲蓄缺口(儲蓄不足),而包括我國在內的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則有較大的投資缺口(儲蓄過剩)。從全球經濟平衡的角度來看,擁有較高儲蓄率的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是集體性地被迫與儲蓄率較低的美國保持貿易差額關系。顯然,這種失衡根源於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即使人民幣大幅升值至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大幅下降的程度。鑒於美國的儲蓄率在短期內難以提高, 其貿易逆差將依然存在,只不過轉變為對其他國家的逆差而已。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美國的貿易逆差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只是其貿易順差對手國順次由日本轉變為「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然後轉變為我國而已。

從擺脫金融危機的角度看,人民幣大幅升值並非美國解決金融危機的出路。近期,西方學術界流傳著一種「禍水東引」的謬論,即將人民幣匯率制度與美國次貸危機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是我國對美貿易順差的主要成因,我國將積累的大量外匯儲備投資於美國國債,這壓低了美國長期利率,進而低利率刺激了美國金融創新並使其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最終引發了次貸危機。大量事實表明,金融發展和風險認知之間的不匹配才是當前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不斷深入,盡管金融風險認知在同一時期也有進步,但明顯滯後於實踐的需要。金融發展和風險認知的不匹配大大降低了原有金融穩定安排的效力,金融機構內控、市場紀律和金融監管的效率下降與此均有密切關聯。從這一視角看,次貸危機爆發具有必然性,它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沒有必然聯系。

事實上,維持現有包括人民幣匯率制度在內的中美經濟模式,對美國化解金融危機是有利的。當前,美國政府在實體經濟和金融領域同時展開行動來化解危機。在實體經濟領域,美國主要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在金融領域,美國主要通過金融機構救助、收購金融機構有毒資產、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三種方式來穩定金融系統。美國的危機化解方案需要耗費大量資金,這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大量發行國債。在美國國債投資需求中,外國投資者的地位舉足輕重。2008年,美國政府凈發行國債1.47萬億美元,其中外國投資者就購買了7720億美元。中美之間的經濟交往模式以人民幣「軟」釘住美元、我國對美保持大量貿易順差和我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為主要特徵,這一模式有助於美國籌集資金、穩定國債市場。應當說,危機加強了中美經濟模式的「捆綁性」,即我國需要美國市場實現勞動力就業,美國則需要我國的資金來穩定其金融系統。破壞這一模式的穩定性,對中美雙方都沒有好處。

二、 金融危機不會根本威脅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

次貸危機爆發後,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引起國人廣泛關注。部分國內學者認為,美聯儲向金融體系不斷注入流動性,使得美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通貨膨脹威脅,我國外匯儲備也極有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損失,人民幣匯率制度應該加速彈性化改革。為應對危機,美國貨幣當局不斷放鬆其貨幣政策。美聯儲的最初反應是,通過更積極的儲備管理使短期貨幣市場利率與目標水平一致。隨後,為緩解定期貨幣市場和回購市場的壓力,美聯儲延長了銀行再融資期限,擴展了合格抵押品和交易對手的范圍,擴大了證券融資范圍。鑒於金融市場混亂還在繼續且實體經濟出現衰退,美聯儲迅速調整了其貨幣政策立場,將聯邦基金利率在短期內由5.25%下調至0-0.25%。在缺乏利率下調空間的情況下,美聯儲開始實施所謂「數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即貨幣政策直接關注貨幣投放數量而非利率。從貨幣供應量的角度看,以上貨幣政策操作並無特別之處,所有操作都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當面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出售其當前購買的國債和其他類型金融資產以收縮流動性。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在美國這樣一個貧富較為懸殊而又實行議會民主的國家,美聯儲不可能為了損傷我國外匯儲備價值而故意推動通貨膨脹。

主要是發達國家金融自由化和發展中國家金融改革,刺激了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流動性膨脹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全球在次貸危機中投放的大量流動性在危機後大部分不會直接進入實體經濟,它們中的絕大部分極有可能是從謹慎狀態轉為投機狀態,這為全球收縮流動性提供充裕的反應時間。我國沒必要進行大的儲備幣種結構調整。反而,由於我國在美外匯儲備數量較大,任何急切的幣種結構調整很可能會因交易成本過高和外匯市場的博弈性反應而損害我國外匯儲備的價值。例如,如果我國迅速將美元國債儲備轉換成歐元儲備,則大量拋售很有可能會使美元國債收益率迅速上升,這將導致我國繼續持有的美元儲備的貼現值下降。更何況,在當前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中,美元的安全性仍然居於首位。

三、 不宜採用人民幣大幅貶值來擺脫當前經濟緊縮

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理論界存在很大爭議。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應該有利於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從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看,人民幣應該大幅升值。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根本目標,包括人民幣匯率政策在內的一切宏觀調控政策都須以此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換言之,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應該首先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增長的總目標,其次才能考慮平衡國際收支。

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經濟出現了劇烈下滑,對外出口和投資的增長率同比皆有大幅下滑。由於投資下滑主要是由出口下滑導致的,此輪我國經濟緊縮可以歸為外部需求沖擊型的經濟緊縮。為保持經濟增長,我國政府及時有力地出台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匯率政策領域,我國迄今為止尚未採取大的舉措。我國是否應當採用人民幣大幅貶值來擺脫當前經濟緊縮,這也是我國匯率政策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表明:全球真實GDP增長率從2007年的3.5%下滑為2008年的1.7%,其中,除了中東的真實GDP增長率上升了0.2%,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獨聯體、非洲和亞 洲的真實GDP增長率分別下滑了1.0%、0.9%、1.8%、2.9%、0.8%、1.0%和2.9%;全球真實商品貿易增長率從2007年的6%下滑為2008年的2%,其中,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獨聯體、非洲、中東和亞洲的真實商品出口增長率分別下滑了3.5%、1.5%、3.5%、1.0%、1.5%、1.0%和7.0%。全球真實GDP和真實商品出口的全面萎縮表明,在所有導致我國出口緊縮的原因中,貿易對象收入的全面下降肯定居於首位。

在人民幣「軟」釘住美元的匯率安排下,美元2008年對日元和歐元大幅升值,間接推升了中國的實際有效匯率。可以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危機期間惡化了我國的貿易條件,中國當前具有人民幣貶值的潛在動力。

盡管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對於我國出口的穩定可能有不利影響,我國當前仍然不宜採用人民幣大幅貶值的辦法來擺脫經濟緊縮。根本原因在於,在全球經濟下滑、貿易對象收入萎縮的情況下,人民幣貶值是否一定產生足夠的刺激效應,我們並無把握。相反,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危機中世界各國「以鄰為壑」式的貶值,從來就沒有給任何國家帶來過好處。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政府在全面權衡之後,作出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決策。這一決策在事後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它不僅制止了亞洲各國競爭性貶值的浪潮,而且使得我國國內生產獲得了穩定的外部環境,並據以率先走出了危機的陰影。也正是在此決策的推動下,我國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從此確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毋庸諱言,亞洲危機中我國作出的不貶值的決策,使得我國成為那次危機中最大的贏家。

在堅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同時,我國要格外關注出口行業是否在危機中出現轉移。我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我國,以使用中間產品生產最終出口產品為核心特徵的垂直化專業分工貿易模式正在加速形成,外資企業在這一貿易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我國在這一貿易模式中主要是獲得低端的勞動要素收入。垂直化專業分工主導我國的貿易模式,意味著我國對外貿易可能存在臨界狀態,一旦外部競爭環境達到抵消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程度,大量外資主導的垂直化分工貿易企業很可能突然集體性地從我國退出。相比於出口下降,危機導致我國外貿轉移的威脅更需警惕,因為直接投資決策因沉澱成本巨大而不會輕易改變,出口行業的國際轉移會對我國經濟增長造成長久性的根本損傷。

『叄』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論文怎麼寫啊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十大問題

最終的改革目標?中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最終的改革目標是實行更加富有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長期來看,浮動匯率機制將給予中國政府部門完全獨立的貨幣政策自由,同時也會避免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經濟衰退。絕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危機都是來自於試圖長期地施行固定匯率機制,這樣就會面臨國內政策的不協調和自相矛盾。正如我們原來所認為的那樣,這樣的改革將會引導中國經濟逐步(但是長期)走向完全浮動匯率形成機制。

為什麼現在改變?以下因素起到了決定
性作用:政府部門靜靜地加強了貨幣交易技術和平台的建設,這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應對匯率變化所帶來的波動。第二,中國的外部失衡不斷加劇,貿易盈餘迅猛增加、外匯儲備增加過快和貨幣政策的失效;在過去的一年裡,政府部門擔憂貿易盈餘僅僅是臨時性的,現在已經不怎麼擔心了。第三,外部的政治壓力迅速增加,特別是美國,試圖在今年秋天引入一系列的貿易保護機制。最後,我們一貫地認為今年夏天是一個改變的好時機,因為在6-9月的市場投機和資本流動趨向於最低。

政府部門是用匯率來冷卻經濟增長過熱嗎?不,一些觀察家將最近公布的半年期數據和人民幣匯率改革聯系在一起,提出的觀點是因為出現了超過預期的經濟增長,所以中國要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我們不認為這些數據能起到什麼作用,從一開始,政府部門就從來沒有將人民幣匯率和宏觀經濟周期性政策聯系在一起。而且,政府部門一直認為經濟增長速度很高,所有的行動都表明過去的12個月的經濟增長與以前相比較已經慢了很多,同時,通貨膨脹的壓力在減輕;如果政府部門用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變化來冷卻過熱的經濟,2003年底是一個比較合乎邏輯的時間。最後,短期內,2%的變化對中國經濟來說是非常小的。

美國的壓力扮演了關鍵性角色?就是美國的國會也不相信這一點。我們認為,美國財政部的貿易保護措施、白宮和議會的法案可能會對中國改革匯率形成機制的時間構成影響。但是,我們認為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將不會減少。對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調整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

盯住一籃子貨幣是如何運做的?概念很簡單:過去,人民幣一直是盯住美元的,這意味著人民幣將隨著美元變動,而不管歐元、日元和其他貨幣有什麼樣的變化。現在,如果歐元和日元兌換美元的匯率發生了變化,根據貿易權重的安排,人民幣匯率應該相應調整。比如,如果歐元占人民幣一籃子貨幣的20%權重,如果歐元兌美元升值了10%,那
么人民幣兌美元將會升值2%,兌歐元將會貶值8%(假設其他貨幣兌美元保持不變)。

『肆』 關於匯率的和外匯儲備安全的論文該如何在權威刊物上發表

現在想在權威刊物上發表文章的人很多。你如果沒有關系、熟人幫忙的話不太容易。

當然如果你的文章有非常獨到的見解例外。

如果是後者,你就直接投稿給這些權威刊物好了。

『伍』 誰有關於人民幣匯率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影響的論文

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後的我國對外貿易結構變化

一、對外貿易結構的衡量
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之後,對外開放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經常項目已經實現了完全可自由兌換。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我們採用貿易特化系數來測量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貿易特化系數是用以論證產品周期理論的一種方法,系數的變化反映了產品在周期中由進口階段、進口替代階段、出口擴張階段、成熟階段到逆進口階段的進程。一種產品的貿易特化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TSCi=(Xi-Mi)/(Xi+Mi)
TSCi表示i產品的貿易特化系數,Xi、Mi分別表示i產品的出口額和進口額,因此,貿易特化系數表示的是i產品的純出口比率。貿易特化系數介於-1和1之間,從-1到1的上升運動反映了從凈進口到凈出口的變化過程,從1 到-1的下降運動反映了從凈出口到凈進口的變化過程。一般來說,某種產品的貿易特化系數越接近1,說明出口額遠遠超過進口額,該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越強;反之,如果貿易特化系數越接近於-1,則說明進口額遠遠大於出口額,該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越弱(潘紅宇,2006)。

二、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及其分析

從表2的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資源密集型商品2005年第三季度至2006年第四季度的貿易特定化系數來看,除動植物油、脂及蠟外,其他資源密集型商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基本上呈現出一種總體減小,偶爾小幅反彈的趨勢,其中飲料及煙類、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的貿易特定化系數分別由2005年第三季度的0.1865和 -0.8032下降到2006年第四季度的0.0749和-0.827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的貿易特定化系數則呈現出曲折下降的情況,每一季度的貿易特定化系數都與前一季度的變化方向相反,但是2006年第四季度的-0.6737仍較2005年第三季度有了明顯的減少(王亞星,2007)。動植物油、脂及蠟的表現特殊,其貿易特定化系數不降反略微上升。2006年第二季度成為各類資源密集型商品的一個拐點,這是因為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在2006 年第二季度的升幅減小,在5月15日突破了1:8的心理防線之後,6月初又反彈至8.0與8.02之間,匯率的反彈導致對人民幣升值幅度的預期減小所致。從整個過程來看,人民幣升值對四類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影響有所不同,但其中三類資源密集型商品貿易特定化系數的減少表明了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大部分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凈出口減少,從而有利於保護國內自然資源,利用國際市場上的資源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2)勞動密集型商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呈現出一種平穩上升的趨勢,其中食品及活動物、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和雜項製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分別由2005年第三季度的0.3809、0.2224、0.5370分別增加到2006年第四季度的0.4318、0.3336、0.5400,勞動密集型商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的平穩增加說明了人民幣的升值並沒有像有些人所擔心的那樣不利於我國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相反,促進了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這是因為雖然人民幣的升值降低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是相比東南亞其他競爭對手的同類商品來說,我國的勞動密集型商品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仍然維持較強的比較競爭優勢,因此,人民幣的升值暫時還沒有影響到我國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Mekinnon and Ronald,2004)。
(3)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整體快速上升的態勢,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和機械及運輸設備的貿易特定化系數分別由2005年第三季度的一0.3786和0.0895增加至2006年第四季度的-0.3230和0.1189,增幅分別達到17%和33%。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在2006年第二季度,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較2006年第一季度明顯增大,而在2006年第三季度則又出現正常的回歸, 2006年第二季度同樣成為一個拐點。考察同期人民幣匯率的表現,人民幣匯率在8.0與8.02之間浮動,穩步升值,這表明了人民幣的小幅穩步升值,促進了附加值較大的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的凈出口,使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
上述的分析反映出人民幣匯率適度穩步升值有利於我國大部分資源密集型商品凈出口的減少,勞動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凈出口的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對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影響比較復雜,但是對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的影響尤為明顯。長期以來,我國出口一直走低價竟銷的惡性競爭路子,在進出口商品的價格暫時穩定的條件下,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產品的外幣價上升,進口產品的本幣價下降(尹祖寧,2006),從而抑制那些低附加值、低效益的產品出口,而那些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產品則因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包括質量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價格的上升並不會影響這些產品的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人民幣的升值會激勵這些產品的生產者進一步從產品的質量和技術設計方面進一步提高其競爭力,因此,這些產品凈出口增加,貿易特定化系數不降反升。同時,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先進設備的進口成本,從而有利於促進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升級換代。但是,如果升值過快,超過了我國經濟的消化能力,則有可能造成我國的出口競爭力下降的負面影響。日元升值過快、幅度過大所造成的一系列後續負面影響值得我們深思。而人民幣的穩步、適度升值則有利於我國貿易結構的優化(魏巍賢,2006)。在 2006年第二季度,資源密集型產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顯著下降,勞動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的貿易特定化系數顯著上升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

『陸』 我國人民幣匯率機制形成改革論文

當前,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是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就此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改革的指導方針和有關步驟和措施。
一、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1996年12月1日人民幣實現了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從此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運行建立在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基礎上,但匯率形成機制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強制結售匯制度,即對企業除了規定的可保留的現匯收人外,其他外匯收入全部賣給外匯指定銀行。二是中央銀行對各外匯指定銀行的結匯周轉頭寸實行限額管理,也就是說,外匯指定銀行在辦理結售匯過程中,對於超過其規定的結售匯周轉頭寸時,必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拋出;對於不足其規定的結售匯周轉頭寸時,該外匯指定銀行必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補足。這樣頻繁進行的「拋」或「補」,便形成了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並以此為基礎形成次日交易貨幣(美元、港幣、日元、歐元)對人民幣交易的基礎匯率。
上述匯率機制的形成,雖然由市場供求來決定,但是從嚴格意義來說,它並未形成全面的外匯供求關系。這是因為:
1.強制結售匯制的缺陷。雖然中央銀行幾次調整了外匯指定銀行的結售匯周轉外匯頭寸,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外匯供求關系,只能是中央銀行被動人市進行干預,充當外匯交易最後差額的承擔者,失去了外匯調控的主動權。
2. 匯率變化缺乏彈性。1994年以來,除1997年外,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出現雙順差的局面。外匯市場上人民幣長期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況,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不可避免,為此,人民幣匯率水平不是純粹由市場供求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約。從1995年到2001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近幾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只是在1美元兌8.27―8.30元人民幣之間波動,波動幅度和彈性區間極小,匯率基本上是釘住美元。
3.金融市場的不完善。由於利率尚未實現市場化,資金不能自由流動以及金融工具、外匯交易品種和方式的匱乏,都造成我國外匯市場仍是一個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場。因此,中央銀行的干預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對外匯的供求起到很大的調節作用。
二、改革的指導方針
1.要處理把握好市場供求與國家宏觀調控的關系。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央銀行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市場的調控的重要性,這關繫到我國經濟穩定安全地運行。因為,匯率機制的改革首先要確保經濟運行的穩定。
2.要考慮開放經濟的總體要求。在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中,要充分考慮我國經濟進一步融人世界經濟體系後可能出現的變化,根據開放經濟的總體特徵及我國經濟的自身特色,把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與經濟結構的變動聯系起來,增大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范圍和作用力度。
3.保持和實現匯率的穩定和均衡。如何確定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保持一種「最佳」或「適當」的匯率水平,這涉及所謂均衡匯率問題,也就是說,使匯率的變動,與一個經濟內部和外部關系獲得一種協調、合理的關系,能促進和達到內外平衡和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充分發揮人民幣匯率作為調節整個國民經濟的杠桿作用。
4.要充分認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近年來,我國經濟地位和貿易總額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不貶值的堅定政策立場已經奠定了人民幣作為亞洲區域主導貨幣之一的地位。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有所上升,但是,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相對於美元、日元、歐元等國際貨幣,人民幣仍然屬於「邊緣」貨幣,匯率水平的確定及釘住目標的調整受到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深刻影響。動盪不定的國際金融市場環境為人民幣匯率機制的調整及新的均衡水平的確定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因此,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必須充分考慮國際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三種主要貨幣匯率波動的趨勢,因此,未來人民幣匯率機制的調整應以國內政策的目標為主,要兼顧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前景,適當考慮人民幣作為區域主導貨幣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5.要充分考慮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匯率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始終無法完全擺脫基於貿易平衡的傳統思路,貿易差額在人民幣匯率決定因素中居主導地位,匯率與外貿換匯成本的偏離程度一度成為衡量匯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標志。
隨著我國外資流入的不斷增加,資本流動規模和結構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日漸顯著。從發展來看,在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資本流動的規模和結構已出現一定的調整。首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利用外資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導致我國資本流入規模出現新的突破。在全球跨國投資總額中,服務業中的投資超過一半。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開放了部分服務領域,尤其是對於金融、保險、證券、商業、中介服務等領域的開放,等於增加了一倍的潛在投資者。其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後,我國利用外資的方式將更為豐富,在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借款等形式以外,將更多地採用發行境外債券和股票等籌資形式。估計外商直接投資的相對比重將有所下降,其他投資相對比重上升,尤其是證券投資資金量將會增加。再次,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具體方式及結構可能出現調整,導致整體流動性的提高。
2001年以來,我國外資流人數額出現持續大幅度的上升,表明市場對於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樂觀預期開始發揮作用。此外,我國對外投資也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新的資本雙向跨境流動的形勢,要求我們在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中,適當增加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權重,匯率政策目標由貿易平衡擴大到國際收支總量及結構的平衡。
6.要適應國際化的原則。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匯率機制改革將在金融市場全方位開放的框架下進行,因此要遵循世界貿易組織所倡導的自由競爭原則、自由貿易原則、非歧視原則和透明度原則。在這種原則下,我國經濟要全方位與國際接軌,適應和迎接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挑戰。為了實現經濟金融與國際接軌,就必須撤除資本國內外自由流動的障礙,這就要求做到國內外資金價格市場化,首先是利率的市場化,進而是匯率的市場化。也就是說,在逐步實現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下,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這是人民幣與外幣的價值比較和自由兌換形成的市場均衡匯率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把國內外市場價格信號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確地反映出來,才能使中國經濟與實行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原則的國際經濟融合,才能使國內價格體系逐步與國際市場價格體系真正接軌,才能使競爭機制在各個層面上反映出來。
三、改革的步驟與措施。
在本著人民幣匯率既要均衡、又要相對穩定,有利於穩定通貨和保持中長期國際收支平衡、有利於我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增大匯率形成的市場化和靈活性,使匯率保持在相對均衡和相對穩定的水平上,從而促進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改革的核心是:(1)逐漸增加匯率彈性;(2)逐步使用匯率波動區間,放寬波動范圍;(3)在放寬匯率浮動區間的基礎上,改釘住美元為釘住一籃子貨幣。
總體而言,改革的進程應採取漸進的做法。可採取的步驟和措施是:
1.要認真總結以往匯率運行的正反經驗。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1996年12月我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可兌換,1998年人民幣匯率經歷了金融危機的考驗,2001年11月我國成功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前,在新形勢下,人民幣匯率機制應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服務,更好地迎接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挑戰。為此,應該對新中國建立以來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形成、特點、問題,結合當時的經濟政治背景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等方面的交往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和反思。只有在深入總結過去的基礎上,才能在新形勢下更好地進行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
2.積極推動基礎理論和實證分析的研究。在確定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指導原則下,應進一步鼓勵和推動人民幣匯率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研究。總的來說,有關各個時期人民幣匯率的研究,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重視下,各有關部門以及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實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與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是有相當成績的。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各個階段的人民幣忙率改革以及政策制定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現應繼續進行深入地研究探討,比如,國際價值論、購買力平價論、出口換匯成本、理論比價模型、均衡匯率模型、匯率預警模型以及其他有關模型和相關方案,比如,釘住單一貨幣或者一籃子貨幣、爬行浮動、管理浮動、單獨浮動、中心匯率等都值得研究和探討。在研究探討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更適應我國人民幣匯率運行機制的有關方案,供決策參考。
3.改革的環境與時機選擇。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國內經濟學界加大了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討論,特別是2003年以來,日本有關方面挑起人民幣幣值低估的觀點,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但是這些討論,往往囿於匯率升值或貶值的爭論,淪為簡單的政策解釋和說明。在我國已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更深地融人世界經濟體系的情況下,匯率的影響將突破傳統的涉外經濟范圍,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揮更強的影響力。因此,人民幣匯率改革必須考慮國內外這樣一個大環境,必須慎之又慎,一定要選擇一個有利時機,也就是說,在改革時機的選擇方面,我們既要根據國內的需要,又要考慮國際環境的變化。它不能過急,也不能不變,匯率機制的改革一定有利於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4.回歸到真正的有管理浮動。在1994年進行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中,人民幣匯率制度被重新定義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在前幾年的實際操作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控制在很小的區間,保持基本不變。實際上屬於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最終選擇,取決於政策部門對於「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性」這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中不同解的偏好及目標權衡。筆者認為,對於日趨呈現內需導向特徵的大國經濟而言,獨立貨幣政策毫無疑問是我們的首要選擇,資本流動的自由程度在未來5年內將有顯著上升,那麼,其結果必然是人民幣匯率波動性的上升。上述變化最終落實到匯率制度調整上,但人民幣匯率走向自由浮動必須謹慎從事。可選擇的是一個具有充分彈性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可在當前匯率水平的基礎上,波動幅度擴大到上下1%。
建立內部匯率目標區,目標區上下可定為10―15%。改釘籃子貨幣應相機而行,從籃子的加權成分看,由於我國與美國以及香港地區的貿易額較大,而港幣又與美元掛鉤,美元在籃子中仍然佔主要比重,歐元與日元以及其他有關貨幣進入籃子後,將使人民幣匯率水平更趨合理。與此同時,應加強外匯市場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進一步提高外匯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完善市場做市商制度,為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形成奠定基礎。
5.建立人民幣匯率的監測機制。在人民幣匯率機制市場化日益提高的同時,建立人民幣匯率的監測機制,目的是監測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否合乎實際,符合國家中長期政策目標,以便為國家制定和調整匯率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人民幣匯率的監測體系包括宏觀監測體系和微觀監測體系兩個層次。宏觀監測指標包括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率、財政收支狀況、進出口增長率、資本流動等數據。通過建立宏觀監測體系,了解一個時期匯率水平對宏觀經濟各項指標的影響,預測下一日期外匯供需情況和市場匯率的走向,用以研究調整匯率政策。微觀經濟指標包括出口換匯成本、進出口盈虧狀況、實際稅負、對外負債和還本付息情況、盈利匯出狀況等。觀察微觀狀況的變化,監測匯率水平的合理性,了解企業對匯率的預期並對外匯供需的可能變化進行預測。
通過匯率監測體系取得宏觀監測指標及微觀監測指標後,可用於編制季度及年度的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指數(NEER)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觀察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變化可以准確地了解人民幣匯率對我國涉外企業的影響,反映我國貿易部門實際競爭力的變化,對我國出口產業及進口替代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加強完善外匯監管體系的建設。在逐步有序放開資本項目管制的同時,特別要增強對短期流動資金的監管,必要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國際流動資金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放鬆管制,加強監管,以監管取代管制,這是今後時期我國外匯管理當局工作的核心。即使在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的狀況下,也不能忽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和中央銀行的干預調控作用。同時應時刻關注我國周邊金融市場的動向,動態測算人民幣對周邊地區貨幣相對水平的變化,保持我國出口及利用外資的競爭力。

『柒』 "人民幣浮動匯率對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影響" 誰有關於這個主題的相關論文參考(最好是著名學者的).

上海投資 2002年8期 匯率與對外直接投資的關系研究 常定輝

財經研究 2006年5期 匯率波動下跨國公司戰略投資期權價值研究 方世建 秦正雲 繆柏其

寫作思路與提綱:

1,企業海外投資的影響因素
2,人民幣匯率影響企業海外投資的原因與機制
3,在從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時,企業海外投資會有怎樣的變化(包括風險和機遇)
4,應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有管理的浮動)的企業海外投資策略

『捌』 分析固定匯率制度下由本幣貶值預期引發的資本外逃將如何影響本國的貨幣供給和外匯儲備!

本幣貶值為了保值會將本幣兌成外幣保值,引發資本外逃,本幣供給減少
本幣貶值導致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導致外儲增加,產生外匯占款

『玖』 如何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本科論文)

論文要自己寫,多看看財經新聞就能寫好了。

『拾』 論文:人民幣匯率上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人民幣匯率上升,無疑給百姓造成的傷害最大,這主要是我國當前國情並不具備升值空間,一味強制升值,那麼還債的只有通過通貨彭脹,物價上漲來解決人民幣匯率上升所帶來的壓力,比如豬肉漲價,並不是養豬戶的積極性減了,相反,主要是因為豬飼料的上漲給肉價上漲帶來了更大的空間。但是人民幣上漲也給一些向國際銀行貸款的一些行業帶來了價值空間,比如航空業,地產業,造紙業等~!

閱讀全文

與固定匯率的相關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元證券怎麼激活手機交易 瀏覽:473
華為鏡頭股票 瀏覽:204
標准外匯正規嗎 瀏覽:525
海絲雲交易 瀏覽:877
四川天府交易所1066會員 瀏覽:752
上證50杠桿 瀏覽:437
我國發展利率期貨研究 瀏覽:745
理財非保本浮動收益安全嗎 瀏覽:512
華安證券手機版下載交易 瀏覽:556
買銀行理財可以辦信用卡嗎 瀏覽:262
疫情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瀏覽:926
2018年浦匯外匯出金問題 瀏覽:728
000158常山股份到底是怎樣重組 瀏覽:479
高頻交易存在的風險 瀏覽:350
滬深今日交易提示 瀏覽:190
融資凈買入額是負的說明什麼區別 瀏覽:77
同花順黑馬指標用法 瀏覽:850
什麼是低風險理財產品 瀏覽:320
城投公司招金融類是考哪些專業知識 瀏覽:399
中西方金融機構區別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