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完成實驗後小英利用杠桿

完成實驗後小英利用杠桿

發布時間:2021-11-05 01:03:18

A. 第三問,實驗結束後,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成立'於是

杠桿的重力影響了它的平衡

B. 1.小紅和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 若實驗前杠桿如圖甲

(1)杠桿靜止,所以杠桿處於平衡狀態.由圖知,杠桿的右端偏高,所以需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設杠桿一個小格代表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
3G×4L=nG×3L,
解得:n=4;
當杠桿平衡後,將B、D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靠近1個格,
則杠桿左端:F 1 L 1 =3G×3L=9GL,
杠桿右端:F 2 L 2 =4G×2L=8GL,
則F 1 L 1 ≠F 2 L 2 ,即杠桿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右端將上翹.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由圖可知:在杠桿的A點或C點的力臂長端,還取決於拉力的方向,故作用在A點時的動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點時的動力臂小,所以在A點彈簧測力計示數一定比在C點小是不正確的.
故答案為:(1)平衡;右;(2)4;右;(3)不正確;作用在A點時的動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點時的動力臂小.

C. 為了尋找「手臂上的杠桿」做了如下實驗,小明右手拿著書,先讓手下垂,左手掌貼著右上臂的前部(肱二頭肌

由於阻力臂越來越大,動力就越來越大。(只要能答出「阻力臂越來越大」即可)

D. 小明所在的小組利用杠桿做了兩個小實驗: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他們把杠桿中點置於支點上,發現

A、(1)杠桿的左端低右端高,他應該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靜止,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出力臂大小.
(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3)由圖2可知,彈簧的拉力與杠桿不垂直,不能直接從杠桿上讀取力臂,由圖3所示可知,彈簧拉力與杠桿垂直,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就是力臂,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取力臂,方便實驗操作,因此實驗時採用圖3所示實驗方案.
(4)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由於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所測量的拉力變大,因此測出的拉力大小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B、(1)有用功為W=Gh2=2mgh2,總功W=F1h1,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W有用
W總
×100%=
2mgh2
F1h1
×100%.
(2)鉤碼的懸掛點在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1?OA=G?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2?OA=G?OC;從圖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有用功不變,但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又因為總功等於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小於第一次做的功.
(3)因為第一次與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並且第二次的額外功小,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機械效率小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
將3隻鉤碼懸掛在C點時,物體升高的高度不變,物重增加,由W=Gh2可得,有用功變大,但杠桿提升的高度與第二次相同,額外功與第二次相同,又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機械效率大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綜上所述,第三次的機械效率最大.
故答案為:A、(1)右;便於測量力臂;(2)只進行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實驗結論不具有普遍性;(3)3;便於從杠桿上直接測量力臂;(4)自重;
B、(1)
2mgh2
F1h1
×100%;(2)大於;小於;(3)最大.

E. 小英學習液體蒸發知識以後,利用身邊的物品設計了一個「比較酒精與水的蒸發快慢」的小實驗【設計並進行實

快,杠桿,天平,相同

F. 小明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B:把鉤碼掛在杠桿

(1)實驗步驟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就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數據的測量,沒有考慮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和便於測量力臂,所以「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平衡」之前漏掉一個重要步驟: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上一個小格代表1cm,所以,2G×4cm=nG×2cm,解得n=4,因此在杠桿B處需要掛4個鉤碼;
(3)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在第3次實驗數據中,4N×0.03m≠6N×0.04m,而是4N×0.03m=6N×0.02m,所以第3次數據錯誤,阻力臂實際值為0.02m.
故答案為:①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4;
③3;0.02.

G. 小明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先在杠桿兩側掛鉤碼進行實驗探究,再用彈簧測力計取代一側的鉤碼繼續

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在杠桿兩側掛鉤碼,由於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桿上可以直接讀出,當用彈簧測力計拉,若彈簧測力計傾斜時,拉力不再與杠桿垂直,這樣力臂會發生變化,相應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會相應增大,才能使杠桿仍保持平衡,這樣做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力臂的正確認識.
故選C.

H. 學習了杠桿原理後,小明和小王同學嘗試利用杠桿原理測量出一把直尺的質量mR.請你也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吧

(1)刀口;(2)水平;(3)

I. 小明利用杠桿做了兩個小實驗: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當桿杠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時,桿杠處


A、(1)如圖(甲)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所以杠桿處於平衡狀態.但是杠桿右端上翹,沒有在水平位置平衡,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出力臂大小.
(2)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一般要做三次實驗,得到三組數據並進行分析,得出的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拉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力臂不等於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的,因此測出的拉力大小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從杠桿上直接讀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B、(1)有用功為W=Gh2=2mgh2,總功W=F1h1,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W有
W總
×100%=
2mgh2
F1h1
×100%.
(2)鉤碼的懸掛點在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1?OA=G?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2?OA=G?OC;從圖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有用功不變,但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又因為總功等於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小於第一次做的功.
(3)因為第一次與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並且第二次的額外功小,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機械效率小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
將3隻鉤碼懸掛在C點時,物體升高的高度不變,物重增加,由W=Gh2可得,有用功變大,但杠桿提升的高度與第二次相同,額外功與第二次相同,又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機械效率大於第二次的機械效率.
綜上所述,第三次的機械效率最大.
故答案為:
A、(1)平衡;左;(2)便於測出力臂大小;(3)從杠桿上直接讀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B、(1)
2mgh2
F1h1
×100%;(2)大於;小於;(3)最大.

與完成實驗後小英利用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安證券手機版下載交易 瀏覽:556
買銀行理財可以辦信用卡嗎 瀏覽:262
疫情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瀏覽:926
2018年浦匯外匯出金問題 瀏覽:728
000158常山股份到底是怎樣重組 瀏覽:479
高頻交易存在的風險 瀏覽:350
滬深今日交易提示 瀏覽:190
融資凈買入額是負的說明什麼區別 瀏覽:77
同花順黑馬指標用法 瀏覽:850
什麼是低風險理財產品 瀏覽:320
城投公司招金融類是考哪些專業知識 瀏覽:399
中西方金融機構區別 瀏覽:216
招聯金融租賃公司 瀏覽:443
有什麼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638
常山股份股票怎麼樣 瀏覽:369
通達信指標抓大牛 瀏覽:387
廣西今日廢銅價格最新行情 瀏覽:675
易方達基金易理財和余額寶 瀏覽:311
股票季度價格 瀏覽:202
中國黃金的導購上班時間 瀏覽:477
© Arrange www.beichengdai.net 2017-2021
京ICP備15053920號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