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年級杠桿原理的兩個問題·
1,三個杠桿:常規分析
ABC(C是支點,A是動力作用點,B是阻力作用點)
OBD(O是支點,B是動力作用點,D是阻力作用點)
ODE(O是支點,E是動力作用點,D是阻力作用點)
2.圖形理想化了,試想,騎車時,在豎直位置,誰能按照圖中的方向施加動力?
一般的簡化分析是:當到達豎直位置時,動力臂基本為零,都是依靠慣性轉過去的。
Ⅱ 中考物理杠桿部分該如何學習
杠桿是中學學習的一種簡單機械,在學習中要了解杠桿的定義,理解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並能夠在圖中表示出他們,可以畫出實際的杠桿簡圖。
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分析天平、桿秤等工具來理解。知道杠桿的幾種類別,並能列舉實例說明。
省力杠桿:撬杠;
費力杠桿:門把手;
等臂杠桿:托盤天平。
常見考法
本知識點的考查形式多變,常見的有選擇題、填空題、畫圖題等,考查的知識點多在:杠桿的要素、杠桿平衡的條件以及杠桿的分類。
誤區提醒
1、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桿的分類:
(1)省力杠桿:L1>L2,F12。動力臂越長越省力(費距離)。
(2)費力杠桿:L12,F1>F2。動力臂越短越費力(省距離)。
(3)等臂杠桿:L1=L2,F1=F2。不省力也不費力。
【典型例題】
例析:
如圖所示,杠桿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處於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桿仍然在圖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關系正確的是(B為OA的中點)()
A.F1>F2=G/2
B.F1=F2>G
C.F12=2G
D.F1>F2>G
解析:
當杠桿OA受兩個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繩子拉力F而處於平衡狀態時,只要比較F1、F2二力關於對支點的力臂的長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關系。
答案:正確選項為D。
Ⅲ 初三杠桿問題
請明確一下B和C的具體位置,最好給個圖,謝謝。
Ⅳ 杠桿在中考重要嗎
中考杠桿大約只有1—2分,下半學期電學更重要。不過建議學好,畢竟杠桿也不是很難,何況中考多一分總是好的。理化更是抓分項目⋯⋯
Ⅳ 初中杠桿原理題,高手進
設杠桿長為AB,重心為O,重G
,A為輕端,B為重端
類似於A ——O————B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I=F2L2
將輕端輕微抬起時
B為支點,OB為阻力臂,AB為動力臂
則AB*200N=OB*G(1)
可將重端輕微抬起時,A為支點,OA為阻力臂,AB為動力臂
則AB*600N=OA*G(2)
(1)+(2)
AB(200N+600N)=(OA+OB)G
因為OA+OB=AB
所以G=800N
結果不知道對不對,但思路是對的,我一般比較馬虎,所以中間計算錯了也不一定,嘎,將就一下吧
Ⅵ 關於九年級杠桿的問題
廢話,ac的力分解,一個分力沿桿方向,另一個垂直桿的方向向下,bc處桿的受力方向也向下,以O為軸,桿必定順時針轉動,所以選A
Ⅶ 初中物理問題,關於杠桿的。
如圖所示,在A用力200N,在B用力300N,由杠桿原理可以知道,F1*l1=F2*l2,也就是說,200N乘上木棒的全長等於重心乘上重心距離B端的舉例,列出一個式子,即200*L=mg*l1(l1是重心距離B的距離),300*L=mg*(L-l1),兩個式子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運算,計算出重心距離A的舉例是全長的五分之二,重心距離B是全長的五分之三,也就是說A一端比較粗。然後將L和l1的關系代入,計算出木棒的質量是50Kg。
Ⅷ 初中物理 杠桿!!難題
一、B
設支點為O,A端掛200N物體,B端掛300N物體。OA的力臂為L1 OB為L2
200*L1=300*L2 得:L1/L2=3/2
同時「-50N」: A端:150*L1 B端:250*L2=250*(2/3)*L1>150*L1
二、
開始時:G1*OA=G2*OB 因為OA<OB 所以G1>G2
同時移動:左邊:G1*(OA-X)=G1*OA-G1*X
右邊:G2*(OB-X)=G2*OB-G2*X
由上可知: G1*X>G2*X 左邊<右邊
所以,選B
Ⅸ 杠桿思維的兩大核心是什麼
看看兒的 嗯,思維的兩大核心就是動力臂和阻力臂,我覺得在動力 皮帶組的秘書杠桿生意
Ⅹ 初中物理杠桿問題
解:設木棒的重心距離50牛頓的力的作用點距離為L1,到另一端的距離為L2,木棒全長為L,他慢慢抬起另一端所用的力是F。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對分別抬起木棒的一端和另一端列方程,
50N*L=80N*L1 (1)
F*L=80N*L2 (2)
由(1)式可以得到L1=5/8L,所以L2=3/8L,把L2=3/8L代入(2)式,可解得他慢慢抬起另一端所用的力
F=3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