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物理杠桿的知識點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概念分析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杠桿原理
⑵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點是什麼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2)物理杠桿實驗筆記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⑶ 初3物理杠桿部分的筆記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5、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6、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7、杠桿平衡公式:F1∙L1=F2∙L2
杠桿分類及其特點:
省力杠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
實例:撬棒、鍘刀、瓶蓋起子
費力杠桿;L1<L2 F1>F2 費力省距離
實例:鐵杴、釣魚竿、縫紉機踏板
等臂杠桿:L1=L2 F1=F2 不省力不費力,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實例:天平、蹺蹺板、定滑輪
⑷ 誰能幫我寫一篇初三上物理杠桿的自學筆記讓我參考參考,我從沒寫過自學筆記,誰可以幫幫我啊
§杠桿及其平衡條件
一。杠桿
●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 組成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二。杠桿的平衡
● 杠桿的平衡狀態:
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
●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動l動=F阻l阻
三。杠桿的類型
● 若l動>l阻,則F動<F阻 省力杠桿
若l動=l阻,則F動=F阻 等臂杠桿
若l動<l阻,則F動>F阻 費力杠桿
⑸ 物理實驗杠桿結論怎麼寫
某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
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你自己想一下吧)
⑹ 物理實驗杠桿結論怎麼寫
L1F1=L2F2,杠桿平衡
⑺ 關於初中物理杠桿所有的知識點
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⑻ 初三上冊物理《力和機械》練習題及答案
九年級物理杠桿訓練題
程秀全
一.選擇題
1.園藝師傅使用如圖2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A.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
B.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
C.增大動力臂,省力
D.減小阻力臂,省力
2.人體的運動系統相當復雜,但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動力作用下繞關節轉動. 如圖2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當於杠桿,肱二頭肌收縮提供動力. 由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
A.費力、省距離的杠桿 B.省力、費距離的杠桿
C.既費力,也費距離的杠桿 D.既省力,也省距離的杠桿
3.下列屬於費力杠桿的是( )
4.下列工具中,屬於省力杠桿的是( )
A .瓶蓋起子 B .定滑輪 C .天平 D .鑷子
5.如圖10所示的工具,在使用中屬於費力杠桿的是
6.下列事例屬於省力杠桿的是 ( )
A. 用鑷子換葯 B.用筷子夾菜 C. 用大掃掃帚掃地 D. 用鉗子截斷鐵絲
7.如右圖所示,質量可忽略的杠桿上所標的每一格長度都是相等的,O為支點,杠桿兩邊所掛的每一個鉤碼均相同,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況下,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A.兩邊都減少一個鉤碼
B.兩邊的鉤碼下各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
c.芹邊鉤碼向右移一格,右邊鉤碼同時向左移一格
D.右邊鉤碼下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左邊鉤碼同時向左移一格
8.瓶蓋起子有圖6(a)(b)兩種用法,A、B是開蓋時起子和瓶蓋接觸的兩點.在瓶蓋和瓶口的接觸點中,D和E分別是離手最遠和最近的兩點.開蓋時手對起子施加的力F作用在G點,瓶口對瓶蓋的阻力可以認為作用於瓶蓋的中心C點(圖中沒有標出).如果瓶蓋在打開的過程中沒有發生明顯的彎折.則( )
A.(a)圖支點是A,(b)圖支點是B,(b)種用法省力
B.(a)圖支點是D,(b)圖支點是E,(a)種用法省力
C.(a)(b)兩圖支點都是B,(b)種用法省力
D.(a)(b)兩圖支點都是A,(a)種用法省力
9.如圖所示,用一細線懸掛一根粗細均勻的輕質細麥桔桿,使其靜止在水平方向上,O]為麥桔桿的中點.這時有兩只大肚皮的螞蟻同時從O點分別向著麥桔桿的兩端勻速爬行,在螞蟻爬行的過程中麥桔桿在水平方向始終保持平衡,則( )
A.兩螞蟻的質量一定相等
B.兩螞蟻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兩螞蟻的質量與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積一定相等
D.兩螞蟻對麥桔桿的壓力一定相等
10.筷子是常用的餐具,如圖4所示.根據最簡單機械知識可知.使用筷子能
A.省力 B.省距離 C.省功 D.提高效率
二.作圖題與填空
12.在圖15中,畫出作用在「開瓶起子」上動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圖.
13.如圖13所示,使用羊角錘拔釘子,動力作用在錘柄上A點. 請作出拔釘子時所用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 (注意:請在圖上保留為確保作圖准確所畫的輔助線)
14.如圖所示,O是杠桿OA的支點.在圖中畫出拉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
15.如圖所示,曲桿AOBC自重不計,O為支點,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桿在圖示位置平衡,請作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圖及其力臂L。
16.作出圖6的閘刀使用中的兩個力臂,並標明L1和L2。
17.畫出圖10中動力F1的力臂。
18.圖8是安裝在安全文明小區進出口的欄桿(欄桿是一根粗細均勻的圓木桿)示意圖,當在 A處施加一個壓力F時,可將欄桿拉到如圖所示位置,請在圖中畫出此時壓力F的力臂L1,和重力G的力臂L2。
19.在圖9中作出F的力臂。
20.如圖4是列車上售食品的手推車,當前輪遇到障礙物時,售貨員向下按扶把,使手推車前輪向上翹起,請畫出售貨員所用的最小動力及其力臂
21.如圖15所示杠桿,鐵球重20N,力F作用在杠桿的B端使杠桿水下平衡,則力F=_____N;畫出鐵球重力G的圖示和力F的力臂L。
22.如圖12所示,用力F踩汽車剎車踏板,請畫出此力對支點D的力臂。
23.請你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圖10中力臂l的長度,l的長度是 cm.杠桿AB處於平衡狀態,請作出力臂l對應的力的示意圖.
24.如圖12,試畫出縫紉機腳踏板所受動力、阻力的力臂。
25.在圖5—6中,AB是一根自重為100N的均勻木棒,B端著地,在A端用最小的力F時,恰好在如圖位置處於平衡狀態,請畫出力F的圖示。
26.畫出圖6中力F的力臂
27.如圖,在杠桿AB上掛了一個重為G 的物體。為使杠桿在圖中的位置靜止.請在杠桿上畫出最小的動力F 和它的方向。
28.釣魚時,釣魚竿可看成一根杠桿,如圖5,它是一個________杠桿,其支點位於圖中的________點.要使釣起魚時省力一些,則釣魚者兩只手之間的距離應________一些(填增大或減小).
29.我們在學習杠桿原理時知道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壯語——「給我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小剛同學對此產生了疑惑,他查閱了有關資料,知道地球的質量為6 ×1024kg。並且假設支點距地球1m,阿基米德給杠桿的最大壓力為600N,則阿基米德需要一根約為 m的輕質杠桿。即使他以100km/h的速度(相當於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勻速下壓杠桿,要將地球撬起1cm,也需要 年(1年約為104小時)。小剛據此指出這一豪言壯語是不可能實現的。你對小剛同學的做法有何評價 。
三.實驗題
30.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出現圖19甲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的螺母A向調(填「左」或「右」)
(2)實驗過程中出現圖乙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應將右邊的鉤碼向(填「左」或「右」)移動格。
(3)圖乙中杠桿水平平衡後,在杠桿左右兩邊鉤碼下同時加一個相同的鉤碼,這時杠桿將。(填「保持水平平衡」、「順時針轉動」或「逆時針轉動」)
(4)物理課本中有這樣一句話「托盤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等於被測物體的質量」。實際上使用天平經常同時用到砝碼和游碼,此時被測物體的質量應砝碼的質量(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5)如圖19丙所示的案秤是個不等臂杠桿,請你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說明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
31.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分別得到下面兩組數據和結論。
他們在交流時,甲組發現了自己實驗結論的錯誤和產生錯誤的原因。你認為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有那些?
甲 組 乙 組
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4 5 5 4 7 4 2 14
2 3 4 4 3 6 4 8 3
3 4 5 2 10
結論 動力+ 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 。
32.如圖所示,一根輕質木桿A端細線下所掛50N的重物靜止在水平地面上。 當在B點加豎直向下的力F=30N作用時,木桿恰能在水平位置處於平衡狀態,此時細線豎直。已知OA=15cm,OB=5cm, 則重物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多少?
⑼ 急求:初三物理"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報告
某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
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你自己想一下吧)
⑽ 初二物理杠桿簡單實驗題
好明顯用杠桿原理:把米尺在中間用手指支起來,左邊距支點L1遠掛書包,在右邊距支點L2遠綁細繩,下綁彈簧測力計,G書包*L1=F*L2 即可求得書包重。考慮彈簧測力計量程,L1要遠小於L2,如果L2=50cm,L1不要超過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