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杠桿的問題
轉的時候哪個點不動,是支點。
人用的力是動力。先確定動力方向。
一般來說,阻力看這個杠桿是干什麼的,物體給杠桿的壓力是阻力。
支點、動力、阻力確定了,才可以去確定兩個力臂。根據數學的「點到直線的距離」作圖就是力臂。
② 關於杠桿問題
因為兩邊掛有數目不等的鉤碼恰好平衡,所以G1L1=G2L2又若左邊鉤碼(G1)離O近,右邊(G2)離O遠,所以L1小於L2,G2<G1
因為兩邊都減G0的重物,所以可得把(G1-G0)L1與L2(G2-G0)比較,因為減去G0所以(G1-G0)>(G2-G0)
因為(G1-G0)>(G2-G0)所以左邊下沉
③ 六年級數學書上有趣的平衡利用的是杠桿原理回答要有理有據,有重謝。
估計是天平吧
那就是利用杠桿原理啊 他屬於等臂杠桿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④ 六年級下冊數學杠桿原理的公式
杠桿原理的背後隱藏著數學原理,那就是反比例
⑤ 關於杠桿的問題
物體在2N拉力作用下向右勻速運動,對物體而言,二力平衡,即也同時受到了向左的2N摩擦力。由牛三定律可知,平面也受到等大反向的向右的摩擦力f=2N,
假設物塊距A點x米CD高h=1m,AC=CB=0.5m,當物塊在C點左邊時,恰好平衡有mg(0.5-x)=fh, 帶入數據解得x=0.3m
當物塊滑倒C點右側,剛好平衡時,有拉力T達到最大,T=10N,有fh+mg(x-0.5)=Th,帶入數據,計算得x=0.8m
故確保系統平衡,物體可以相對A在0.3m到0.8m的范圍內運動
⑥ 簡單數學問題,杠桿原理。求詳細解答!
那是一個估算數,不需要詳細解答!
⑦ 問幾個關於杠桿的問題
1、F1L1=F2L2
F1/F2=L2/L1
用力的大小和力臂長成反比,所以我們在想省力的時候就用杠桿,且使動力臂長,用力就小了。
2、省力的道理就是動力臂長了,動力就能小。因為動力和動力臂成反比。
3、動力,就是我們用的力,阻力就是直接移動物體時用的力。不用任何機械直接移動物體就是不省力。使用杠桿後再移動物體用的力比原來直接移動物體用的力小,就是省力。
省力的是現在用的力比原來用的力小了。
⑧ 杠桿問題
減輕了15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