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央行1400億逆回購,究竟是變相加息還是去杠桿
既不是加息更不是去杠桿,而是釋放流動性
2. 「加息」對於市場利率有什麼影響
央行上調政策利率,一方面出於抑制國內銀行加杠桿「冒險行為」的考慮,當前DR007穩定高於7天OMO利率,商業銀行對於央行逆回購的需求處於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調有助於引導商業銀行適度控制杠桿。並且當前不管是二級市場利率債還是資金成本均處於高位,政策利率的上調帶來的沖擊較小,具有現實操作的基礎。
此外,利率的上行已逐步影響實體經濟。國開行2016年年報中顯示其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為3.94%,而當前10年國開活躍券收益率在4.8%左右,國開行通過置換、停發等手段控制市場上長債的持有量也從側面驗證了高利率已成為政策性銀行不可承受之重。
覃漢:我們認為當前利率走勢處於歷史最長熊市中途的反彈期,長端利率的拐點可能在本周已經出現,但是這個還需要事後再做驗證。未來1-2個季度,長端利率下行的趨勢將會越來越明確,10年國債有望回落至3.7%以下,10年國開有望回落至4.5%附近。但是,明年長端利率的高點大概率要高於今年,預計明年10年國債的高點在4.3%以上,10年國開的高點在5.5%附近。(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嘉賓所在單位立場。)
12月14日,央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5BP,緊跟美聯儲加息步伐,但調整幅度小於前次。今年以來,海外加息此起彼伏,全球貨幣政策漸入緊縮周期,明年人民銀行是否可能加息?加息會否推動市場利率進一步走高?如何判斷當前利率走勢所處的進程?圍繞這些市場關心的話題,本次邀請長江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孫超和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師覃漢展開討論。
穩定本國國情才是最重要的。
3. 經濟學里「杠桿」和「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分別解釋如下:
一、杠桿,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
金融杠桿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另外,還必須注意,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則可能會增大,常見的比如有福匯環球金匯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資者也必須要提前出局。
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二、「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4. 去杠桿 是升息還是降息
去杠桿,升息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也不可能完全排除降息的可能性
5. 經濟名詞,都有哪些,都有什麼關系,加息,減息,什麼去杠桿,調控,都是什麼意思,誰來指導一下其中關系
都是折騰💰的意思
6. 什麼是去杠桿為什麼現在要去杠桿
私募排排網為您解答:
去杠桿:
老百姓把錢存到銀行,銀行再貸款給你。你增加了負債,銀行增加了資產。同樣別人也這么做,如此以來,少量的貨幣得以創造出大量的信用,金融就是這么神奇。
而去杠桿呢?就是讓你減少負債,同時銀行也減少資產。資產與負債同時縮減,就是咱們經常聽新聞中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就是這個原理。
為什麼要去杠桿?
美聯儲已帶動全球進入加息周期,中國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加息,但很明顯市場流動性已經收緊。市場的錢少了,現金流就很容易出問題。一旦這些債還不上,大量的壞賬對銀行來說是毀滅性的,銀行如果出問題了,則會直接引發系統性風險。一環緊扣一環。
此外,根據利率平價原理,美國加息中國不加息,就會產生利差,資金為了套利,拋出人民幣買入美元,人民幣就會貶值,資本外流,最終導致外匯儲備流失。而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等小國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維護匯率穩定,才導致經濟崩潰,血的教訓歷歷在目。
因此國內監管層採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變相加息,適當釋放流動性的形式降杠桿,讓經濟不至於硬著陸。
答案轉載自www.simu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