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杠桿
這道題同學們在做的時候容易出現誤區:認為BC最長的時候就是力臂最長的時候;
在做這題的時候,首先連接OC,那麼最後出現的杠桿就是AOC了,O是支點
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力和力臂成反比,所以力臂最長,力就最小
力臂最長的時候就是OC,所以力的方向是垂直於OC斜向下的
力的大小用杠桿平衡的公式F1L1=F2L2
求得OC=5cm 60NX8cm=FX5cm
F=96N
㈡ 初中 物理 哪些 題目 適合 說課
合適說課?
這話不能理解
任何一個節次都適合說課
既然作為老師
不會說課
未免說不過去
㈢ 物理杠桿
LZ您好
這題物體對杠桿的作用力選取與重力方向一致和選取與接觸面垂直方向一致,都不會影響最後結果~
不過准確地說,確實選擇與接觸面垂直方向一致更符合實際情況。
㈣ 物理老師想讓學生理解杠桿,講定滑輪
意思是:杠桿的重心與支點重合,或重心與支點豎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就沒有影響了.
2、
重物400N,手的拉力也應該400N,繩子斷不斷,取決於繩子本身能承受多大的力.同一條繩子拉力的確是處處相等的.
不明追問.
㈤ 初中物理杠桿的知識點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概念分析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杠桿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