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觀經濟角度】什麼情況會使總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1、商品自身價格: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越小,相反一種商品的價格越低,其需求量將會越大。
2、消費者偏好:偏好是消費者對商品的喜好程度。很顯然消費者的偏好與商品需求量之間成同方向變動。
3、消費者收入: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量。這類商品被稱為正常品。而對另外一些商品而言,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則會使得需求量減少,這類商品被稱為低檔品。
4、替代品的價格:所謂替代品是使用價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來滿足人們同一需要的商品。如洗衣粉與肥皂、植物油與動物油、石油和煤炭等。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間,某一種商品價格提高,消費者就會把需求轉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從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減少,反之亦然。
5、互補品的價格:所謂互補品是使用價值上必須相互補充才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商品。如汽車與汽油、家用電器與電等,在互補商品之間,其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降低,會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隨之降低。
(1)匯率與總需求曲線右移擴展閱讀:
需求關系表達形式:
需求關系有多種表達形式,如敘述法,直接用文字描述;函數法,用需求函數demand function進行描述,圖解法,用需求曲線demand curve進行描述。表格法:用需求表demand schele進行描述。幾種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轉換。
需求曲線是用曲線方式表示需求關系、需求函數。需求曲線是需求函數的直觀描述,抓住需求的主要因素,縱軸表示價格(自變數),橫軸表示產品需求量(因變數)。
最常見的表示是線性模型(linear form),注意理解(垂直)截距((vertical) intercept)、斜率(slope)水平截距(horizontal intercept)的經濟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需求曲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總需求
Ⅱ 物價水平下降與貨幣供給量增加哪個會使總需求曲線右移
總需求函數是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產出與價格的一一對應關系(內生變數是價格,貨幣供給量是外生變數)。
物價水平下降,表現為總需求曲線的點的移動,經濟學解釋:物價下降,貨幣的購買力上升,從而刺激消費,產出增加。
而貨幣供給量增加,導致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經濟學解釋:價格不變時,貨幣供給量增加,使得貨幣的需求量增加才能保持貨幣市場均衡。貨幣需求量增加,又使支出增加,產出隨之增加。
以貨幣衡量所有物品的價格,如果所有物品的價格都上升,就只能證明貨幣的價值在下跌(貨幣貶值)。只有一種物品的價值下降,但仍不是所有物品。
一種經濟社會中各種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的加權平均數(一個社會的物價水平,是由整個社會的平均物價決定,它代表了整個社會物質生產者的共同勞動所得的中間值,所以物價水平不是由個人或個別團體決定,而是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決定)。
(2)匯率與總需求曲線右移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作為內生變數,同經濟本身的循環是成正比例的,當經濟處於活躍時期,銀行系統會減少自身的貨幣儲備,擴大信貸,隨著經濟的擴張而增大貨幣供應量;當經濟處於低潮時期,銀行系統會增加貨幣儲備,減縮信貸,引起流通中貨幣量的減少。
所以中央銀行能夠接收到正確的信號,來堅定地實施貨幣政策。但是由於政策的和非政策的因素,即外生的因素的影響下,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所以中央銀行要防止接受非經濟信號的誤導而錯誤地調整自己的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物價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貨幣供應量
Ⅲ 什麼因素會導致總需求曲線右移什麼因素引起總供給曲線右移
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
第一,價格水平上升時,實際貨幣供給下降,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導致利率上升,投資下降,總需求量減少。
第二,價格總水平上升時,資產的實際價值下降,人們實際擁有的財富減少,為了保持一定量的財富,人們必然增加儲蓄,減少消費。
第三,價格總水平上升時,人們的名義收入水平增加,會使人們進入更高的納稅等級,從而增加人們的稅收負擔,減少可支配收入,進而減少消費。
第四,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在匯率不變條件下,使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下降,出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上升,導致本國居民增加對國外的商品購買,外國居民購買本國商品減少。因此,凈出口減少。
在影響供給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成同方向的關系。即: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價格下降,供給量減少。或者說: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斜率為正。
Ⅳ 關於總需求曲線
短期內價格不變時:增加貨幣供給,使得利率下降,取得信貸容易,造成投資支出的增加,總供給=總需求=總支出,所以總需求也增加,總需求曲線右移。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並不一定會引起價格水平的上升,因為價格水平還取決於貨幣流通速度和總產量。此外,貨幣政策的實施先體現出來的是對總需求的影響,而對價格水平的影響時間要延後一些。基本上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是在一個既定的價格水平下討論的。
Ⅳ 影響外匯供求曲線的移動因素
匯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匯價的過程
外匯市場決定匯率的過程是這樣的:市場匯率是外匯需求等於供給時的均衡水平,當外匯的需求增加而供給不變時,外匯匯率上升;當外匯需求不變而供給增加時,則外匯匯率下跌。
現在假定,外匯市場上只有一種外幣美元。外匯的需求主要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對外投資者對美元的需求。外匯的供給則取決於出口商和在本國投資的外國人對美元的供應。這種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過程可由圖(2.1)來表示。
圖中縱軸P表示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美元)的匯率,橫軸Q表示一國所有國際經濟交易的外匯收入總額和外匯支出總額,即外幣美元的數量。曲線S是外匯美元的供給曲線,表示在外匯市場上,每一時期外匯持有人在各種可能的匯價上要用外匯購買本幣
圖2.1
的數量,外匯供給曲線斜率為正,反映了外匯匯率越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外國資本在本國的競爭力也越強,從而在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應就越多;曲線D是外匯美元的需求曲線,表示在外匯市場上,每一時期本幣持有人在各種可能的匯價上要用本幣購買外幣的數量,外匯需求曲線斜率為負,反映了外匯匯率越高,外匯需求就越少。
現設均衡匯率為P0,均衡數量為Q0,均衡點為A點。若現在匯價偏離P0,而在P1點,超過P0,於是外匯市場外匯需求量就下降為Q1,外匯供給量將增加到Q2,這樣就形成外匯供過於求,於是就出現數量為(Q2-Q1)的順差,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需求少,供給多,必然導致匯率下降,一直降到均衡點A,匯價為P0時,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從而達到了市場均衡,同樣當匯價偏離P0而較低時,也會因市場的作用回到均衡水平。
假若在某個時期某個因素發生變化使得外匯供給曲線和外匯需求曲線發生了偏移,如圖(2.2):
圖2.2
供給曲線往右下方移動,需求曲線往左下方移動,這樣原來均衡的匯率水平在新的外匯供求關系中已不適用,於是均衡匯率也會重新產生,如圖中P0』。可見,在圖中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就是通過移動外匯供給曲線和外匯需求曲線來體現的。
希望能幫到你。
Ⅵ 短期匯率中,國內利率上升,人民幣資產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均衡匯率上
美元/人民幣 這種標價法是間接標價法,你用的書應該是國外教材翻譯成中文的,英美一般用間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中外匯匯率和本幣呈正比關系。
Ⅶ 為什麼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有四個:
第一,利率效應。價格水平上升時,實際貨幣供給下降,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導致利
率上升,投資下降,總需求量減少;
第二,實際余額效應。價格總水平上升時,資產的實際價值下降,人們實際擁有的財富減少,人們的消費水平下降;
第三,稅收
效應。價格總水平上升時,人們的名義收入水平增加,會使人們進入更高的納稅等級,從而增加人們的稅收負擔,減少可支配收入,進而減少消費;
第四,凈出口效
應。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在匯率不變條件下,使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下降,出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上升,導致本國居民增加對國外的商品購買,外國居民購買本國商品
減少。因此,凈出口減少。
Ⅷ 經濟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
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首先價格總水平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在既定的收入條件下,價格總水平提高使得個人持有的財富可以購買到的消費品數量下降,從而消費減少。反之,當價格總水平下降時,人們所持有財富的實際價值升高,人們會變得較為富有,從而增加消費。總之,價格總水平與經濟中的消費支出成反方向變動系。
Ⅸ 匯率變化對總需求的影響
社會總需求是由總產出決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民收入。國民收入Y=C+I+G+X-M,出口減少進口增加會導致國民收入的減少,從而就是社會總需求的減少,國內總供給是由資本,勞動投入量決定的,我們常常以社會總需求為中心來分析國家的宏觀政策問題,比如常說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改變的是總需求而不是總供給
Ⅹ 簡述為什麼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首先價格總水平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在既定的收入條件下,價格總水平提高使得個人持有的財富可以購買到的消費品數量下降,從而消費減少。反之,當價格總水平下降時,人們所持有財富的實際價值升高,人們會變得較為富有,從而增加消費。
總之,價格總水平與經濟中的消費支出成反方向變動系。其次考察價格總水平對投資支出的影響。隨著價格總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而利息率上升會使得投資減少,即價格水平提高使得投資支出減少。
相反,當價格總水平下降時,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從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廠商的投資增加,即價格總水平下降使得經濟中的投資支出增加。因此,價格總水平與投資支出成反方向變動關系。第三,是由於當價格水平上升的時候,出口會下降,進口增加,導致了凈出口的下降。
總需求曲線的含義:總需求曲線表示在一系列價格總水平下經濟社會的均衡的總支出水平。總需求函數可以表示為: Y=AD(P)。
(10)匯率與總需求曲線右移擴展閱讀
(1)總需求曲線表示在某個給定的價格水平上所需要的GDP水平。
(2)決定、影響總需求曲線的兩個經濟原理是收支平衡和貨幣供求相等。
(3)總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價格水平的上升意味著實際貨幣余額的降低,因而實際利率會上升,從而使投資、GDP和凈出口減少。
(4)總需求取決於真實貨幣供給。名義貨幣存量的增加使AD曲線上移的程度恰好與名義貨幣增加的程度一致,也就是說,名義貨幣的增加不會改變GDP,只能改變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