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匯率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摘要: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和擴大導致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因此也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科學的分析人民幣匯率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從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出發,論述了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並詳細的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宏觀經濟;影響;政策
匯率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政策,其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需要利用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來有效的進行干預與引導,以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增長,同時有效的監管與調控也可以實現勞動就業、抑制通貨膨脹、拉動內需、穩定人民幣價值、維護國際間的收支平衡。貨幣政策的穩定與增長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人民幣匯率在外匯市場的波動會抑制宏觀經濟的良性化發展,因此我們要對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以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從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出發,論述了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並詳細的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一、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
(一)主動性。人民幣匯率關繫到我國的經濟政策、金融政策、宏觀經濟發展,因此在人民幣匯率調整過程中,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和經濟環境來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要把握匯率調整的方式、內容、周期,同時匯率調整也要積極主動,在宏觀經濟調控的各周期都要主動採取調控措施,以減少宏觀經濟的波動。(二)可控性。人民幣匯率調整會引發宏觀經濟指數的各項變化,在宏觀經濟管理上要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有效的控制,在保證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推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改革,同時對人民幣匯率加強控制避免金融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三)漸進性。人民幣匯率調整是一項周期性的工作,在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和調整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宏觀經濟的長遠發展。從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態勢來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應回歸市場的基本需求,從供給側的角度出發,加強浮動匯率的階段性管理,逐步的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
二、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有利影響。1.人民幣匯率有利於降低成本。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原材料的購買量和消耗量巨大,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能夠極大的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同時也能夠減少進口環節的支付費用。我國進口行業主要包括:天然氣、造紙業、化工業、鋼鐵、航空、電子設備等,在人民幣升值時購買這些材料會大大的減少成本支出,同時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我國國內的天然氣用量越來越多,我國政府和我國石油企業開始向土庫曼進口天然氣,2017年土庫曼對我國天然氣日出口量增加了1/3左右,2017年12月27日對我國的輸氣量達1億立方米,比前一時期增加了約3000萬立方米。2.人民幣匯率上升有利於技術引進。發達國家掌握著較為先進的技術,如:計算機技術、污水處理技術、節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醫學技術等,這些技術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助推作用,我國要通過技術引進來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先進技術,這也能夠幫助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和產業結構升級,因此需要提升人民幣的匯率,通過匯率的調整來提升我國貨幣的價值,以此來收購國外附加值高的企業和引進高新技術。3.人民幣匯率有助產業結構升級。我國的製造業和輕工業已被世界所認同,同時我國出口的產品多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集中型的低附加值產品,由於成本支出少、技術含量低、人工成本便宜,在走向國際市場時主要以價格為優勢取勝,但這種經濟模式只是暫時的,雖然通過競爭的企業也得到了一定的利潤,但資源的過渡消耗、人工成本的增長、產品更新周期限制、技術創新的遲緩等因素也給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通過人民幣升值來促進產業升級,只有產業升級才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夠為我國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二)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1.出口壓力增大。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投資、消費、出口,在這三個主要力量中出口的力量占經濟增長指數的大部分,並且出口行業的發展也要與時俱進,中東歐鐵路的通車與「一帶一路」的發展極大的促進出口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會使我國的出口產品價格上漲,這會制約我國的出口量,同時也會使出口低價格產品的企業倒閉,因此人民幣匯率的上漲會給我國出口行業帶來壓力。2.影響外商投資。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資上擁有較大的優勢,並且投資環境良好,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相對便宜,因此吸引了大量外商來華投資,並且這個系數還在不斷的增長,如果人民幣匯率提升,會造成外商在華建廠、設備購置、人工勞動成本、稅收成本、運輸成本等費用的增加,這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會提高失業率。
三、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一)減少誤區。人民幣匯率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但調整人民幣匯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要減少人民幣匯率調整的誤區,不能把人民幣匯率與國家形象、金融體制、宏觀經濟政策相提並論,不能一味要求人民幣升值,要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和調整,確保經濟發展與國家實力的增強,過分強調人民幣匯率對經濟發展無益。(二)強化意願結匯制。我國要強化企業的意願結匯制,主要是通過國家允許來出售收入的出口外匯,出口企業在經營中除了專項外匯可保留外,其他外匯主要出售給國家指定的外匯銀行,這種模式下會造成市場匯率的扭曲,因此企業出口意願結匯是人民幣匯率發展的重要問題,所以應改革匯制。同時,意願結匯也有極大的好處,筆者認為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意願結匯有助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出口企業可通過保留外匯來降低匯率的風險;其次,意願結匯可以促進中央銀行的貨幣獨立性,傳統情況下匯率會產生波動,這時中央銀行對匯率市場進行干預與引導,這會使中央銀行對匯率的控制較為被動,強化意願結匯有助於提高中央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三)外匯市場的擴張。我國應加強對外匯市場的擴張,並且要提高外匯市場的容量,這有助於我國國有銀行機構的進場交易,同時能夠使市場的參與主體增多,范圍逐步擴大,有助於金融體系的完善。另外,市場機制是匯率定價的主導,我國應減少中央銀行核定外匯的結算余額,幫助外匯市場進行擴張以提高匯率的市場化管理。(四)改進匯率。匯率的改進主要是指浮動匯率,因浮動匯率是以市場供需關系為導向,形成過程也是復雜多變的,包括:經營主體對外匯的供求關系和銀行交易價格的市場化,如果市場匯率偏離了宏觀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中央銀行對匯率的預期值,這時中央銀行會進行有效的干預。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會成為市場價格的決定者和主導者,而經濟價格主體則成了被動的接受者,這類方式和做法不利於經濟市場的良性化發展,因此有必要參照國際通行的做法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莫瑞斯•奧伯斯特弗爾德,肯尼斯•若戈夫.高級國際金融學教程[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李子奈,葉阿忠.高等計量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3]馮濤,張蕾.宏觀經濟波動與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6(06).
作者:王連鳳 單位:鞍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住房資金管理部
B.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政府在推進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面的積極態度,但是在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卻有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另一種聲音,說什麼「在人民幣匯率水平問題上,由於中國政府操控了人民幣匯率,使人民幣匯率水平被嚴重低估,從而使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取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從而造成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使美國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說,美國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較高,貿易逆差持續增加另有原因,但美國政治家們往往擅長於找一個替罪羊來轉移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曾經充當過這個替罪羊角色,現在輪到中國人了。
蒙代爾先生警告中國說,日本曾因迫於美國壓力,日元一路升值,與此同時,日本經濟長期陷於緩慢增長的狀態。我們感謝蒙代爾先生的忠告,但也不能簡單盲從。對於任何聲音,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我們都要獨立思考,決不能簡單盲從。
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問題上,來自美國的聲音也不小。據說中國人民幣目前的匯率水平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官方操控,如果官方徹底放開外匯市場,那麼自由外匯市場將會把人民幣匯率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這個合理的水平將使中國和美國的外貿大體保持平衡。
這個說法從表面看來似乎並無多大不妥,這個說法迄今為止一直牢牢吸引著中國人的眼球。但是往深里看我們會發現,這種說法埋藏著一種罪惡的企圖,其實還是那個老故事。狼外婆去找小兔子,告訴小兔子,外面的空氣多麼多麼新鮮,草兒多麼多麼鮮嫩可口,要想呼吸到新鮮空氣,吃到鮮嫩可口的草兒,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開門。於是,墨西哥開門了,馬來西亞開門了,泰國開門了,後來就發生了慘不忍睹的事情。
關於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環境與時機選擇。盡管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地區的影響
力有所上升,但是,相對於美元、日元、歐元等國際貨幣而言,人民幣仍然屬於「邊
緣」貨幣,其匯率制度調整必須考慮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目前,世界經濟險象環生
,國際金融市場風雲激盪,主要國際貨幣之間出現嚴重的「價值錯位」,大幅度的調
整不可避免。外在環境變化為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和新的均衡水平的確定增加了很大的
難度。因此,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必須充分考慮國際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三種主要
貨幣匯率波動的趨勢,在特定的全球金融市場條件下進行。
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必須在實現國內目標與區域性目標之間有所權衡。事實上,
亞洲危機期間人民幣不貶值的堅定政策立場已經奠定了人民幣作為亞洲區域主導貨幣
之一的地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評估報告中指出,近年來中國
的匯率政策在為中國及地區服務方面有很好的表現。因此,未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
整可以以國內政策目標為主,但要兼顧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前景,適當考慮人民幣作
為區域主導貨幣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及匯率水平的調整要突破傳統的基於貿易平衡的考慮,適
當增加國際資本流動對於匯率影響權重,以國際收支總量及結構性目標為主導。
人民幣匯率調整要充分考慮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後可能出現的變化
,根據開放經濟的總體特徵及我國經濟的自身特色,把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及匯率
水平的確定與經濟結構的變動聯系起來,增大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范圍和作用力度
。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最終選擇取決於決策部門對於「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
動——匯率穩定性」這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中不同解的偏好及目標權衡。筆者認
為,對於日趨呈現內需導向特徵的大國經濟而言,獨立貨幣政策毫無疑問是我們的首
要選擇,資本流動的自由度在未來5年內將有顯著上升,那麼,最後的結果將是人民
幣匯率波動性的上升,最終落實到匯率制度上的結果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擁
有一個具有成分彈性的浮動匯率制度。
C. 分析在不同匯率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及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匯率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由鑄幣平價決定,受外匯供求影響在黃金輸出入點之間窄幅波動。匯率決定的基礎在於鑄幣平價,即不同貨幣間含金量的對比。
(二)、紙幣制度下的匯率決定因素
在紙幣制度下,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取決於它們各自在國內所代表的實際價值,也就是說貨幣對內價值決定對外價值。而貨幣的對內價值是用其購買力來衡量的。因此,貨幣的購買力對比就成為紙幣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
影響兩國間匯率變動的直接原因是外匯供求的變動,而影響外匯供求的原因又有很多。其中長期因素包括:國際收支差額、通貨膨脹的差異以及經濟增長差異。短期因素包括:相對利率、政府幹預、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活動以及心理預期等。
給分謝謝
D. 影響一國匯率制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一國匯率制度的主要因素:
1.本國經濟的結構性特徵
如果一國是小國,那麼它就較適宜採用固定性較高的匯率制度,因為這種國家一般與少數幾個大國的貿易依存度較高,匯率的浮動會給它的國際貿易帶來不便;同時,小國經濟內部價格調整的成本較低。相反,如果一國是大國,則一般以實行浮動性較強的匯率制度為宜,因為大國的對外貿易多元化,很難選擇一種基準貨幣實施固定匯率;同時,大國經濟內部調整的成本較高,並傾向於追求獨立的經濟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
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匯率有利於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在政府面臨著高通脹問題時,如果採用浮動匯率制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例如,本國高通脹使本國貨幣不斷貶值,本國貨幣貶值通過成本機制、收入工資機制等因素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本國的通貨膨脹。而在固定匯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強,在此基礎上的宏觀政策調整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又如,一國為防止從外國輸入通貨膨脹而往往選擇浮動匯率政策,因為浮動匯率制下一國的貨幣政策自主權較強,從而賦予了一國抵禦通貨膨脹於國門之外、同時選擇適合本國的通脹率的權利。可見,政策意圖在匯率制度選擇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再例如,出口導向型與進口替代型國家對匯率制度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
3.地區性經濟合作情況
一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情況也對匯率制度的選擇有著重要影響,例如,當兩國存在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時,兩國間貨幣保持固定匯率比較有利於相互間經濟關系的發展。尤其是在區域內的各個同家,其經濟往來的特點往往對它們的匯率制度選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4.國際國內經濟條件的制約
一國在選擇匯率制度時還必須考慮國際條件的制約。例如,在國際資金流動數量非常龐大的背景下。對於一國內部金融市場與外界聯系非常緊密的國家來說,如果本國對匯率市場干預的實力因各種條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強的話,那麼採用固定性較強的匯率制度的難度無疑是相當大的。
以上是一國在選擇匯率制度時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匯率制度的選擇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許多結論在理論界也是存在諸多爭議的,因此我們在這里的介紹只是初步的。
E. 匯率制度改革帶來哪些影響
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快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內容,完全和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要求想吻合,
同時,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於解決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行新的匯率制度,不僅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外貿進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國外貿進出口中的一些不利影響因素,在外貿增長的同時,改善我國的總體貿易條件,讓外貿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健康引擎,並且可以促使企業調整外貿產品結構,改變一直以來的以加工貿易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帶動出口的現象,促使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真正提升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在匯率升值的情況下,企業更加註重國內市場,注重內需,減少國民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弱化世界經濟起伏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而使得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
F. 16.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一國匯率制度選擇的主要因素:
1.本國經濟的結構性特徵
如果一國是小國,那麼它就較適宜採用固定性較高的匯率制度,因為這種國家一般與少數幾個大國的貿易依存度較高,匯率的浮動會給它的國際貿易帶來不便;同時,小國經濟內部價格調整的成本較低。相反,如果一國是大國,則一般以實行浮動性較強的匯率制度為宜,因為大國的對外貿易多元化,很難選擇一種基準貨幣實施固定匯率;同時,大國經濟內部調整的成本較高,並傾向於追求獨立的經濟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
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匯率有利於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在政府面臨著高通脹問題時,如果採用浮動匯率制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例如,本國高通脹使本國貨幣不斷貶值,本國貨幣貶值通過成本機制、收入工資機制等因素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本國的通貨膨脹。而在固定匯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強,在此基礎上的宏觀政策調整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又如,一國為防止從外國輸入通貨膨脹而往往選擇浮動匯率政策,因為浮動匯率制下一國的貨幣政策自主權較強,從而賦予了一國抵禦通貨膨脹於國門之外、同時選擇適合本國的通脹率的權利。可見,政策意圖在匯率制度選擇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再例如,出口導向型與進口替代型國家對匯率制度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
3.地區性經濟合作情況
一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情況也對匯率制度的選擇有著重要影響,例如,當兩國存在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時,兩國間貨幣保持固定匯率比較有利於相互間經濟關系的發展。尤其是在區域內的各個同家,其經濟往來的特點往往對它們的匯率制度選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4.國際國內經濟條件的制約
一國在選擇匯率制度時還必須考慮國際條件的制約。例如,在國際資金流動數量非常龐大的背景下。對於一國內部金融市場與外界聯系非常緊密的國家來說,如果本國對匯率市場干預的實力因各種條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強的話,那麼採用固定性較強的匯率制度的難度無疑是相當大的。
以上是一國在選擇匯率制度時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匯率制度的選擇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許多結論在理論界也是存在諸多爭議的,因此我們在這里的介紹只是初步的。
G. 匯率制度對證券市場有什麼影響
匯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講,一國的經濟越開放,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越高,證券市場受匯率的影響越大。這里匯率用單位外幣的本幣標值來表示。
一般而言,以外幣為基準,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國產品競爭力強,出口型企業將增加收益,因而企業的股票和債券價格將上漲;相反,依賴於進口的企業成本增加,利潤受損,股票和債券的價格將下跌。同時,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將導致資本流出本國,資本的流失將使得本國證券市場需求減少,從而市場價格下跌。
另外,匯率上升時,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提高,進而帶動國內物價水平上漲,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需根據當時的經濟形勢和具體企業以及政策行為進行分析。
H.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投資的影響
不利影響
1、升值對企業設立境外貿易性企業將產生負面影響。設立境外辦事處和貿易性企業的主要目的是為出口服務。升值導致企業出口能力下降,同時一定程度上削減了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影響企業到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的主動性。如:紹興海亮集團在美國設立的貿易公司目前尚未收匯的訂單和已接訂單還沒發貨的共值2500萬美元,2%的比例計算,有500萬人民幣的差額,損失較大。杭州西湖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美國、比利時境外公司簽訂的合同,貨出去了,未結匯,估計損失100萬元人民幣。
2、升值後對境外企業帶動出口將受到一定影響。因目前境外投資主要還是以設立貿易性公司為主,按去年企業帶動出口19億美元算,2%的比例,大概要減少3000多萬美元。
三、措施
1、加快出口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技術附加值,向中高端產品進一步延伸;
2、內部挖潛,強化管理,消化升值帶來的成本增加,以保持現有的市場、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3、運用多種結匯方式,如歐元、日元、約定匯率、遠期結售匯、外匯融資、等手段減少匯率風險;
4、生產企業加強原材料的國際化采購,境外企業生產盡量採用當地原材。
I. 匯率政策的變動對證券市場價格有何影響,匯率政策的
匯率政策阻礙中國抗擊通脹。中國的匯率制度如今開始顯得更像是政治信條而不是完善的政策。缺乏彈性的政策有可能打破保增長與抗通脹之間的微妙平衡。
中國年度消費價格漲幅牢牢保持在5%以上,而且還在不斷上升。通貨膨脹主要是由食品價格推動的,食品價格在以每年超過11%的速度上漲。非食品價格漲幅依然保持在約3%的適度水平。
不過,非食品價格的漲幅較小並不能讓人感到絲毫的安心。平均來看,食品支出佔了中國家庭總消費支出的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食品價格上漲將很快影響工資需求,進而推高總體通貨膨脹。
此外,與中產階級家庭相比,食品支出在貧困者的總支出中佔有更大的比重,因此食品價格上漲對窮人的沖擊要大的多。城市貧民面臨著雙重打擊。他們無法從農產品價格上漲中獲益,同時控制通脹的措施還可能影響他們的就業前景。
高通脹能夠助長社會不穩定,特別是在對黯淡的就業前景和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強烈不滿的城市地區。飆升的食品價格可能使不滿演變為反抗,而這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地區更難以控制的。
(9)匯率制度轉換對於匯率影響擴展閱讀
匯率政策所要達到的目標有兩種選擇:穩定性目標和競爭性目標。穩定性目標是指將匯率視為穩定國內物價的工具,通過貨幣升值趨勢來保障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競爭性目標是指將匯率視為提高對外競爭力的工具,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並由此帶動經濟增長。
人民幣匯率政策目標面臨兩難選擇,因為兩種目標具有不相容性。穩定性目標有利於價格的穩定,但損害經濟增長速度;競爭性目標有利於經濟增長,但會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依據中國宏觀經濟整體目標和經濟成長階段,在兩難中做出選擇,人民幣匯率政策對現在起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應該堅持穩定中求增長的原則,即通過適應性調整,在不過度沖擊國內物價的前提下,維持出口商品的對外競爭力,保持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