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杠桿的力臂畫法
力臂的定義: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至於動力臂與阻力臂的分析要看具體問題中力是否是需要的,或者哪一個是阻礙控制的運動的力,明白這點即可分析得出結論對於力臂為0 我認為是一種極端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力臂為零,其實就是力的作用線過支點,這種情況下理論上具有其存在可能,但一般不做深入研究。
B. 杠桿怎麼畫力臂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數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練習:火箭將飛船送入太空,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是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太空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斷依據是:飛船的運動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飛船實驗室中能使用的儀器是B(A、密度計;B、溫度計;C、水銀氣壓計;D、天平)。
四、杠桿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
⑴找支點O;⑵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標力臂(大括弧)。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實驗前: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F2=L2/L1。
解題指導:分析解決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後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麼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
4.應用:
名稱結構特徵特點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省力、費距離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費力、省距離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不省力不費力天平,定滑輪
說明: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杠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杠桿,當為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杠桿。
五、滑輪
1.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
2.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3.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n=(G物+G動)/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後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C. 杠桿最短的力臂怎麼畫
力臂是力的作用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沒有最大最小一說.一個力就一個力臂,不是說有好幾個力臂,從當中選一個最小的來,你的提問就是錯的.你只能問:力臂怎麼畫
當力的作用線過支點,那麼此時力臂有最小值,是零,就沒有畫的必要了
D. 力臂的畫法
實際上,杠桿的力臂就是一條垂線段,就是數學上的點到直線的距離。
1.找點,找到杠桿的支點(就是杠桿繞其轉動的點)。
2.畫線,畫出力(動力或阻力)所在的直線。實際上如果圖當中畫出了動力或阻力,那麼力的直線就已經存在了,因為力的示意圖就是一條線段,這條線段所在的直線就是力的直線。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沿力的方向正向或反向延長,做出力的直線,記住,力的延長線一定要畫成虛線。
3.從點到線做垂線段,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做垂線段,該段距離就是力臂。
4.用大括弧把該段距離標出來;
5.寫出力臂的符號。
E. 怎麼畫杠桿的力臂
過支點畫一條虛線垂直於力的作用線上,然後再標上直角號,用大括弧把這段虛線標出來,最後寫上力臂的符號
F. 物理杠桿的力臂怎麼畫,
三步
1。找到支點0
2。把力的作用線延長, (兩邊都可以延長的)
3。過支點0 做力作用線的垂線,垂線段的長度就是力臂 (注意用虛線時,要標括弧,指明哪段是力臂,最好畫上垂直符號)
G. 知道力臂怎麼畫力
力方向要依據杠桿的怎樣能平衡來確定,如果阻力使杠桿有順時針轉動的效果,那麼動力就得使杠桿有逆時針的轉動的效果,兩個力的效果必須相反,杠桿才能平衡.這樣知道一個力的方向就可以確定另一個力的方向了.長短在畫示意圖時不用精確的畫,兩個力比較 大的畫長點小的畫短點.
H. 杠桿力臂怎麼畫
畫出力臂的延長線,從支點到力臂(的延長線)做一條垂線段,把垂線標志畫在力臂和垂線段的交點(垂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