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利用好杠桿
總做工不變審理必定費距離
需要把力變小的話就用省力杠桿
需要節省距離就用費力杠桿
具體是情況而定
⑵ 如何學好杠桿
其實這部分對中學生來說都是難點,不過在我看來其實也沒那麼恐怖,在這部分無非就是找出支點、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當你在一個題目中正確的找出這5個量了,那麼這個題也可以說正確解答了。
比如:定滑輪(支點是滑輪的圓心,動力為繩子的拉力、阻力位重物對繩子的另一個拉力它們都是圓的切線,所以動力臂、阻力臂都是圓的半徑)所以動力臂等於阻力臂,動力也就等於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但我們改變力的方向後力的作用線還是圓的切線,力臂還是半徑。所以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而動滑輪不能。
⑶ 怎樣善用杠桿的力量
一些尋找簡單做事方法的人往往發明世界上許多重要的東西。愛迪生被炒魷魚是由於在他任電報操作員時發明一種可以在工作時打盹的裝置。當亨利·福特還是少年時,就發明了一種不必下車就能關上車門的裝置,當他成為聞名於世的汽車製造商時,他仍在繼續他的發明。他安裝了一條運輸帶,從而減少了工人取零件的麻煩。在此問題解決後,他又發現裝配線有些低,工人不得不彎腰去工作,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危害,所以他堅持把生產線提高了8英寸。這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提高,卻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生產力。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的情況下,人類自己成了惟一的能量來源,但人平均擁有的能量是十分有限的。顯而易見,如果光憑人力,社會是不會發展到今天的,對一個人而言更是不可想像。人們有時會發牢騷說,那些苦命干一輩的人,到頭依然是很窮,命運是不公平的。但問題不在於公平不公平,而在於你能否有效去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
給自己時常提這個問題:「能不能找一比這更簡單的辦法?」找到了,那將是你最成功的地方。在工作中,將忙和效率混為一談是不全面的,有時,在作白日夢時是企業中最好的員工最有生產力的時候。
有時一味的忙未必能有好結果。詹姆斯·沃森說:「如果你想完成一件大事業,那麼你有必要降低一些工作量。」法蘭西斯·克拉克和他因發現DNA基因密碼而雙獲諾貝爾獎。《螺旋》是一本描敘科學人性的作品,書中對他們如何減少工作量、游手好閑、開各種聚會、作客等輕松的故事以幽默的筆觸做了細致的表達。
他們二人與眾多領域的科學家交換不同的意見,參加世界各地舉行的會議。但最為關鍵的是他們從不佔用他們思考的時間,這也是其減少工作量的一個方面。如果他們沒有大量的研究補助金,如果他們不得不為謀生而擔負多職,那麼,他們大概也很難完成如此龐雜的生物學工程了。外界的慷慨贊助和英國大學強調思考的傳統,讓他們的工作量少到他們可以去研究有作為的事業。
拿破崙·希爾說,「騎腳踏車的人不會走太遠的。如果你用在工作的時間大於用於思考的時間,你的成就就不能被充分利用。把工作量減少,讓你在休息之餘思考你剛做完的事!」「這有意義嗎?」「怎樣利用我曾經做過的事?」同時,還會讓你去考慮能否有比這更為簡便的辦法,以及你怎樣配合別的……你還可以把儲藏室中的檔案檢查一遍,也許你會發現對你有用的資料。
那些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是在你減少工作量之後才能進行的。如果你只專注於較小的領域而不去涉獵更廣闊的領域,你就不會把握社會發展的總體動態。除非你能把他人的成果拿來借鑒一下,否則你將停步不前。
全新的發明很少,而將兩種以上的已知的觀念以新的重組方式排列產生的革新卻天天發生,如羅伯特·雷爾敦將蒸汽引擎和造船技術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商業性汽船。當然,前提是他必須熟知這兩種技術和耗費一定的時間。
有時環境所形成的機會迫使你降低工作量,而不是出自你的自願。如印度對丘吉爾的情況便是如此:他在印度駐守時,利用空餘時間讀完了他大學階段未讀的書,並煉就成熟的思想。將可口可樂引入日本的羅伯特·布洛德沃特,在日本的戰俘營被關了4年,而戰俘營的指揮官曾在日本教英文,於是他從個人圖書中找出一些英文書給戰俘們讀。布洛德沃特說:「我的人文教育就是從那裡開始的,並且打下了我日後進軍日本的策略基礎。」
記者就為什麼作曲速度很快的問題采訪了著名作曲家狄米奇.蕭斯塔高維奇,他說:「我在作曲前已經思考很久了。」
⑷ 如何用好財務杠桿
根據公司預計的資產息稅前收益率來衡量。
當公司預計的資產息稅前收益率大於平均貸款的利息時,還可以增加貸款,擴大財務杠桿系數。反之,不易擴大財務杠桿。
⑸ 如何運用杠桿
1、在股市中,使用杠桿有如下方法:
(1)杠桿不宜過高。配資公司申穆提供的最高杠桿基本上是倍,但是據不完全統計,在配資客中能夠長久配資並且持續盈利的客戶杠桿基本上是2-4倍。不光是說杠桿越低,風險越小,更多的風險是體驗在人為的操控不當之中,5倍的杠桿一開始維持率就是16.67%,重倉操作下股票下跌則退無可退,只能忍痛割愛,接受次日的平倉;若是杠桿低一點操作,那麼則有升降餘地,不至於落的那麼容易平倉割肉;
(2)用多少,借多少。很多資金量大的客戶一來就是一筆借滿,圖個方便。但是結果看中的股票走勢不好,資金便是浪費了!所以要做到物盡其用的地步就是要用多少,借多少。
(3)分多筆借。建議資金量大的客戶能夠分多筆借款來借,並且按月和按天混搭著來借,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資金成本,又能有效的控制賬戶情況;適時的還款來提高維持率可以把按天借的資金還掉,如此也是降低了成本。
2、在股市中,使用杠桿股票後,影響保證金的因素很多,這是因為在交易過程中由於各種有價證券的性質不同,面額不等,供給與需求不同,所以,客戶在交納保證金時也要隨因素的變動而變動。杠桿股票可分為三種類型:
(1)採用現金保證金交易購買的股票。
(2)採用權益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
(3)採用法定保證金方式購入的股票。
⑹ 怎樣使用杠桿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杠桿分類
[編輯本段]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1.省力杠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瓶蓋扳子等。
2.費力杠桿: L1<L2, 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等。
3.等臂杠桿: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人體內的杠桿
[編輯本段]
幾乎每一台機器中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是人體的杠桿在起作用,了解了人體的杠桿不僅可以增長物理知識,還能學會許多生理知識。
其中,大部分為費力杠桿,也有小部分是等臂和省力杠桿。
點一下頭或抬一下頭是靠杠桿的作用(見圖),杠桿的支點在脊柱之頂,支點前後各有肌肉,頭顱的重量是阻力。支點前後的肌肉配合起來,有的收縮有的拉長配合起來形成低頭仰頭,從圖里可以看出來低頭比仰頭要省力。
當曲肘把重物舉起來的時候,手臂也是一個杠桿(如圖)。肘關節是支點,支點左右都有肌肉。這是一種費力杠桿,舉起一份的重量,肌肉要化費6倍以上的力氣,雖然費力,但是可以省一定距離。
當你把腳尖翹起來的時候,是腳跟後面的肌肉在起作用,腳尖是支點,體重落在兩者之間。這是一個省力杠桿(如圖),肌肉的拉力比體重要小。而且腳越長越省力。
如果你彎一下腰,肌肉就要付出接近1200牛頓的拉力。這是 由於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間形成的杠桿也是一個費力杠桿(如圖)。 所以在彎腰提起立物時,正確的姿式是盡量使重物離身體近一 些。以避免肌肉被拉傷。
⑺ 杠桿原理怎樣才能好好利用
什麼是辦事的「杠桿原理」?請先看一個例子:
醜陋的放高利貸者和商人女兒的故事,便是運用杠桿作用交涉致勝的例子。
一位英國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貸者一大筆錢且因此生意蕭條,這位可憐人發現自己無法還清他的借貸。這意味著他將破產,而且他必須長期孤獨地被關在地方債務人監獄。然而,高利貸者提供了另一解決方法。他建議,如果這個商人願意把他漂亮的年輕女兒嫁給他,他就一筆勾銷債務,以作回報。
這個放高利貸者既老又丑,而且聲名狼籍。商人以及女兒對這建議都很吃驚。不過放高利貸者十分狡猾,他建議惟一公平解決途徑是讓命運做決定。他提出了以下的建議。在一個空袋子里放人兩顆鵝卵石,一顆是白的,一顆是黑的。商人的女兒必須伸手人袋取一顆鵝卵石。如果她選中黑鵝卵石的話,就必須嫁給他,而債就算還清了;如果她選中白鵝卵石,她可以和父親在一起,不需嫁給他而且債務也算還清了。但是,假如她不願意選一顆鵝卵石的話,那麼就沒什麼可談的了,她的父親必須關進債務人監獄。
商人和他的女兒,不得已只好同意。放高利貸者彎下身拾取兩顆鵝卵石,放入空袋。商人的女兒用眼角斜視到這個狡猾的老頭選了兩顆黑鵝卵石,她明白自己的命運已經判定了。
你不得不同意,她似乎沒有條件可言。的確,放高利貸者的行為極不道德,但是假如她拆穿他的伎倆,採取強硬立場,那麼他的父親必進監牢。如果她不揭穿他而選了一顆鵝卵石的話,她必須嫁給這位醜陋的放高利貸者。
然而,這正是運用杠桿作用的時機。
故事中的女孩子不但人美,也很聰明,她了解自己,也了解她的對手。她知道她的對手是一位不擇手段的奸詐之徒,她也知道根本不可能與他面對面地鬥智。最終解決之道必須讓自己扮演甜美可愛、天真浪漫的少女角色來迷惑對方。
制定對策之後,她把手伸人袋子,取了一顆鵝卵石,不過在將要判定顏色之前,她假裝笨拙地取出石頭,然後失手將鵝卵石掉到了路上,與路上其他的鵝卵石混在一起而無法辨別。「哦!糟糕,」女孩驚呼,繼而說道:「我怎麼這么不小心。不過沒有關系,先生,我們只要看看在你袋子里所留下的鵝卵石是什麼顏色,便可知道我剛才所選的鵝卵石顏色了。」
最後,故事中的女孩成功了,因為她在知道比賽規則對她不利之後,能毫不畏懼地改變游戲規則,把劣勢變為優勢。
要成為成功交涉者的惟一途徑,是運用自己的個性和自我的長處,避開自己的弱點。忠實的自我評估是成功運用杠桿作用的關鍵。而忠實的自我評估的關鍵是首先流行於中世紀哲學家的一句警語:「擁有好的人生。如何在不利、無奈的情況下求得好結果,好好地去做非做不可的事是件值得嘉許的好事。」
幾年以前,美國一位名叫葛林·特納創立的推銷術震驚了整個商業界。此後光芒四射的特納很快地便建立了自己的大事業——他命名為「敢於成為大人物」的組織。在組織內,他運用他所發展的銷售技巧教導其他的人相信自我,激發他們賺大錢的抱負。
特納先生剛開始是一位挨戶推銷縫紉機的銷售員。剛開始時他有一項嚴重的障礙——他有很明顯的兔唇。很快地他便利用這個障礙,使其成為他的銷售噱頭的一部分。他對他的顧客說道:「我注意到你在看我的兔唇,女士。哈!這只是我今早特別裝上的東西,目的是讓你這樣漂亮的女士會注意到我。」特納先生是位很成功的推銷員。雖然他的貨品不斷改變,可是他的推銷方法不變。他同時推銷、販賣自己和各種貨品——兔唇和任何產品。
杠桿作用運用另一部分是使你的努力達到極點,不要把努力浪費在無效的開始行動上。在交涉時不要害怕成為你自己資料的主編者,精確選擇有用資料,去除無用資料。交涉過程就是溝通過程,堆積不相干、誤導的因素,只會混淆主要問題,毫無益處。
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有時眼裡看不過嘴就要說出來,有時忍不住挺身而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猶如自己抱著一個隨時要爆炸的炸葯包,傷了自己。此時,應眼睛聰明,嘴糊塗。
甲乙兩位平日頗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別在你跟前,數落對方的不是,然而兩人表面上依然友好。所以,你生怕兩面皆講好話,會被認為是兩頭蛇。其實,除了這點,你更該小心,因為另一個可能性是,甲乙是否在對你試探點什麼?先講前一種可能。有些人心胸狹窄,十分小氣,又善妒,所以因為某些問題,令兩人發生矛盾,是不足為奇的,但表面上又不願翻臉,故向較親近者傾訴心中情,是自然不過之事。
你這個夾心人並不難做,同樣冷淡對待兩人是妙法,對方發現沒有人同情,必然滿不是味兒,定會另找「有愛心之人」,那麼你就自動「甩身」了。
若發現兩人是別有用心,旨在試探你對他倆的喜惡程度,你就該步步為營了。
既然對方的動機不良,你亦不必過分慈悲,不妨還以顏色。分別跟他們說:「對不起,我不願聽你說朋友的壞話,因為我根本不想批評你倆!其實,我的看法對你們並不重要呀!.,這一招,他們必然無功而退。
某些人可能為了某些目標,希望化干戈為玉帛,以方便日後做事,但親自出面又太唐突,於是便找來「和事佬」。本來使大家化敵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餘,請做些保護自己的工作,亦即是給自己的行動定一個界線。
例如有人請你做「和事佬」,你不妨只做飯約的吃客,或作為某些聚會的發起人,但不宜將責任全往頭上冠,反客為主。你最好是對雙方面的對與錯,均不予置評,更不宜為某人去作解釋,告訴他倆「解鈴還需系鈴人」,你的義務到此為止。
對領導不滿、對公司不滿,永遠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來訴苦,大指某人有意責難他,或公司某方面對他不公平,你應該做到既關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同事與某人不對付,指出對方凡事針對他,甚至誤導他。
你或許會很有耐性地聽他吐苦水,聽他細說端詳,但奉勸你只聽,不問。尤其是切莫查問事件的前因後果,因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認定是當然的「判官」了,這就大為不妙。
你只須平心靜氣地開導他:「我看某人的心地還不差,凡事往好處想,做起事來你會更開心的。」
要是對公司不滿,你的立場就比較復雜,站在公司立場是你應該的,但站到同事那邊,又有害無益。可是,人家來找你,保持緘默實在不禮貌。不妨這樣告訴他:「公司的制度不斷改進,這次你覺得不公平,或許是新政策的過渡期,你不妨跟領導開誠布公談一下,但犯不著堅持己見。」輕輕帶過才是上策。
一位向來忠心得很,又已服務公司多年的同事,突然辭職,惹得眾說紛紜,不少同事還千方百計去細問當事人,誓要找出真相。
其實,知道了真相,對你有好處嗎?肯定沒有,壞處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或會無端被卷人人事漩渦,曉得行政層的秘密,對你的工作態度多少有些影響。還有,你更有可能被列為「某類分子」。
所以,過去的即將過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這同事向來與你頗投契,自動向你訴衷情,但你亦只宜做個聆聽者,萬萬不要做「播音筒」。
你應該做的是送上誠意的祝福,贈對方一件紀念品,當做紀念你倆的情誼吧!又或者,請對方吃一頓飯,當做餞別。
至於其他同事的行動,大可不必理會,也不必加以批評,這叫做獨善其身。
⑻ 如何學好杠桿
一,首先要了解杠桿的五要素1.支點2動力3阻力
4動力臂5阻力臂
二,其次要能正確作出力臂。方法:1找到杠桿的支點,如果不好找,可以假使讓杠桿轉起來,看它繞那點轉動,那這點就是
該杠桿的支點。
2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引垂線,這就是力臂。
三,知道什麼是杠桿的平衡條件,既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時杠桿就平衡,就滿足公式F1L1=F2L2
四,知道杠桿分為三類,1省力杠桿(L1大於L2)2費力杠桿(L1小於L2)3等臂杠桿(L1等於L2)。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杠桿,知道它屬於哪類。
⑼ 如何用杠桿法則讓對手成為杠桿
記住:對手多的地方機會就越多。應該感謝你的敵人和對手,真誠地給對手贊賞,永遠不要去抱怨。對手的地方機會就越多
日本的游泳運動一直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但有人說,他們的訓練方法也有著很神奇的秘密。有一個人到過日本的游泳訓練館,他驚奇地發現,日本人在游泳館里養著很多鱷魚。後來他探詢到了這個秘密。在訓練的時候,隊員跳下水去之後,教練不久就會把幾只鱷魚放到游泳池裡。幾天沒有吃東西的鱷魚見到活脫脫的人,立即獸性大發,拚命追趕運動員。盡管運動員知道鱷魚的大嘴已經被緊緊地纏住了,但看到鱷魚的兇相,還是條件反射地拚命往前游。
加拿大有一位長跑教練,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了幾位長跑冠軍而聞名。有很多人來這里探詢他的訓練秘密。誰也沒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是因為有一個神奇的陪練,這個陪練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隻兇猛的狼。他說他是這樣決定用狼做陪練的,因為他訓練隊員的是長跑項目,所以他一直要求隊員從家裡來時一定不要藉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須自己一路跑來,作為每一天訓練的第一課。他的一個隊員每天都是最後一個來,而他的家還不是最遠的。他甚至告訴這位隊員讓他改行去干別的,不要在這里浪費時間了。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隊員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鍾,他知道這位隊員離家的時間,他算了一下,驚奇地發現,這個隊員今天的速度幾乎可以超過世界紀錄。他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隊員正氣喘吁吁地向他的隊友們描述著今天的遭遇。原來,在他離開家不久,在經過那一段有5公里的野地時,他遇到了一隻野狼。那野狼在後面拚命地追他,他拚命地往前跑,那野狼竟然被他給甩下了。教練明白了,這個隊員今天超常的成績是因為一隻野狼,因為他有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這個敵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都發揮出來了。從此,他聘請了一個馴獸師,找來幾只狼,每當訓練的時候,他的隊員的成績都有了人幅度的提高。有對手的地方就會充滿競爭。而競爭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對手往往還能夠給你帶來經驗,甚至還有客戶。
托德·鄧肯告訴我們:競爭並不可怕,把對手當作你的杠桿,對手越強大,你的前進動力越大。
真誠贊賞你的對手
托德·鄧肯的朋友亞斯獨自開起一,一家計算機銷售店,旗開得勝,這可引起了鄰近的計算機銷售店店主瑞特的怨恨。瑞特無中生有地指責年輕的亞斯「不地道,賣水貨」。亞斯的好友為此感到非常氣憤,勸說亞斯向法院起訴,控告瑞特的誣陷。亞斯卻不僅不惱,反而笑嘻嘻地說:「和氣才能生財,冤冤相報何時了?」當顧客們再次向亞斯述說起瑞特的攻擊時,亞斯心平氣和地對他們說:「我和瑞特一定是在什麼事情上產生了誤會,也許是我不小心在什麼地方得罪了他。瑞特是這個城裡最好的店豐,他為人熱情,講信譽。他一一直為我所敬仰,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這個地方正在發展之中,有足夠的餘地供我們兩家做生意。日久見人心,我相信瑞特絕對不是你們所說的那種人。」瑞特聽到這些話,深深地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愧,不久後的一天,他特地找到亞斯,向亞斯表達了自己的這種心情,還向亞斯介紹了自己經商的一些經驗,提了一些有益的建議。這樣,亞斯真誠的贊揚消除了兩人之間的怨恨。
給客戶真誠的贊賞,在顧客面前給你的競爭對手美言幾句,這是托德·鄧肯成為客戶最信賴的推銷員的原因。
一切都發生在俄亥俄州一家大型化學公司財務主管瓊斯先生的辦公室里。瓊斯先生當時並不認識後來成為推銷大師的法蘭克·貝特格,很快貝特格發覺瓊斯對貝特格服務的菲德利特公司絲毫也不了解。
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瓊斯先生,您在哪家公司投了保?」
「紐約人壽保險公司、大都會保險公司。」
「您所選擇的都是些最好的保險公司。」
「你也這么認為?」
「沒有比您的選擇更好的了。」
接著貝特格向瓊斯講述了那幾家保險公司的情況和投保條件。
貝特格說的這些絲毫沒有使瓊斯覺得無聊,相反,他聽得人神,因為有許多事是他原來不知道的。貝特格看得出他因認為自己的投資判斷正確而感到自豪。
之後,貝特格接著說:「瓊斯先生,在費城還有幾家大的保險公司,例如非德利特、繆托爾等,他們都是全世界有名的大公司。」
貝特格對競爭對手的了解和誇贊似乎給瓊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貝特格再把菲德利特公司的投保條件與那兒家他所選擇的大公司一起比較時,南於經貝特格介紹他已熟悉了那幾家公司的情況,他就接受了貝特格,因為菲德利特的條件更適合他。
在接下來的兒個月內,瓊斯和其他四名高級職員從菲德利特公司購買了大筆保險。當瓊斯的公司總裁向貝特格咨詢菲德利特公司的情況時,瓊斯先生連忙插嘴一字不差地重復了貝特格對他說過的話:「那是費城蔓家最好的保險公司之一。」
貝特格能成為推銷大師絕非偶然,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都需要我們好好學習。真誠贊賞一下競爭對手,對你能有什麼損失呢?
正確對待競爭對手
在推銷商品時完全不遇到競爭對手的情況是很少的。面對這種情況,托德·鄧肯告訴我們,必須做好准備去對付競爭對手,如果沒有這種思想准備,客戶以為你敵不過競爭對手。
當然,大多數客戶都知道一些競爭對手提供的商品,但推銷員會吃驚地發現,並不知道同一領域里有哪些主要競爭者的買主也時有所遇。因此,聰明的推銷員一般都不主動提及有無競爭對手的事,他們害怕那樣做將會向客戶提供出他們不曉得的信息。
下面以銷售汽車為例說明問題:
某企業的總經理正打算購買一輛汽車送給兒子作為高中畢業的禮物。薩布牌轎車的廣告曾給他留下印象,於是他到一家專門銷售這種汽車的商店去看貨。而這里的推銷員在整個介紹過程中卻總是在說他的車如何如何比「菲亞特」和「大眾」強。
作為總經理的他似乎發現,在這位推銷員的心目中,後兩種汽車是最厲害的競爭對手,盡管總經理過去沒有聽說過那兩種汽車,他還是決定最好先親自去看一看再說。最後,他買了一輛「菲亞特」。
看來,真是話多惹禍。
不貶低誹謗同行業的產品是推銷員的一條鐵的紀律。請記住:把別人的產品說得一無是處,絕不會給你自己的產品增加一點好處。
如何對待競爭對手呢?除了上文說的給對手真誠的贊賞外,還要盡量掌握對手的情況。
為什麼必須經常注意競爭對手的動向呢?托德·鄧肯指出了另一個原因,他說:
「我不相信單純依靠推銷術被動競爭能夠做好生意,但我相信禁止我的推銷員討論競爭對手的情況是極大的錯誤。我過去太喜歡『埋頭苦幹』,以至於對市場動向掌握甚少。現在我已要求手下的推銷員只要在他們負責的區域發現一種競爭產品就立即給我送來。
「我的這種願意研究他人產品的態度對手下人是一劑興奮劑。它至少表明我不願意在打瞌睡的時候被別人超過去;如果本行業已經紛紛揚揚地議論起新出現的競爭產品,而我仍然在睡大覺,推銷員們勢必會灰心喪氣。
「我堅決主張應當全面掌握競爭對手的情況,外出執行任務的推銷員不斷會聽到關於他人產品優點和自己產品弱點的議論。因此必須經常把他們召回大本營,讓他們從頭至尾重新制定自己貨品的推銷計劃。這樣他們才不至於在推銷工作中落人被動競爭的困境。」
在實際行動中,要承認對手,但是不要輕易進攻。
毫無疑問避免與競爭對手發生猛烈「沖撞」是明智的,但是,要想絕對迴避他們看來也不可能。推銷員如果主動攻擊競爭對手,他將會給人留下這樣一種印象:他一定是發現競爭對手非常厲害,覺得難以對付。人們還會推斷:他對另一個公司的敵對情緒之所以這么大,那一定是因為他在該公司手裡吃了大虧。客戶下一個結論就會是:如果這個廠家的生意在競爭對手面前損失慘重,他的競爭對手的貨就屬上乘,我應當先去那裡瞧瞧。
托德·鄧肯講過這樣一件事,說明推銷員攻擊競爭對手會造成什麼樣的災難性的後果:
「我在市場上招標,要購人一大批包裝箱。收到兩項投標,一個來自曾與我做過不少生意的公司,公司的推銷員找上門來,問我還有哪家公司投標。我告訴他了,但沒有暴露價格秘密。他馬上說道:『噢,是啊,是啊,他們的推銷員吉姆確實是個好人,但他能按照你的要求發貨嗎?他們工廠小,我對他的發貨能力說不清楚。他能滿足你的要求嗎?你要知道,他對你們要裝運的產品也缺乏起碼的了解。』等等。
「應該承認,這種攻擊還算是相當溫和的,但它畢竟還是攻擊。結果怎樣?我聽了這些話產生出一種強烈的好奇心,想去吉姆的工廠裡面看看,並和吉姆聊聊,於是前去考察。他獲得了訂單,合同履行得也很出色。這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一個推銷員也可以為競爭對手賣東西,因為他對別人進行了攻擊,我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了親自前去考察的念頭,最後,造成了令攻擊者大失所望的結局。」
最好不要和你的客戶進行對比試驗。
有時,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必須採用直接對比試驗來確定競爭產品的優劣,比如在銷售農具、油漆和計算機時就經常這樣做。如果你的產品在運行起來之後客戶馬上可以看到它的優點,採用這種對比試驗進行推銷就再有效不過了。但是,如果客戶本來就討厭開快車,你還向他證明你的車比另一種車速度快,那便是不得要領了。
然而,對比試驗也有可能因人為操縱而變得不公平。比如:
有兩家公司生產的雙向無線電通訊設備在進行競爭性對比試驗,一家是摩托羅拉公司,一家的名字最好還是不公開。前者的方法:允許客戶從手頭堆放的設備中任選一部,然後由他們的人控制操縱台隨意進行試驗。後者是一家巨型公司,是前者的主要對手。它的方法卻是:使用經常特別調試的設備參加對比試驗,以保證達到最佳效果,而且由該公司的人控制操縱台,不讓客戶動手。
最後,摩托羅拉公司吃了大虧,下令公司的人永遠不準與那家大公司的代表在同一間屋裡與他們進行對比試驗。看來,對比試驗也有一定的危險,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