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匯率風險案例
要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你可以選擇貨幣的保值方法,例如硬幣保值法,(如今美元下跌,但是歐元等前景良好,你可以選擇硬幣對此進行保值。)或者是「一籃子」貨幣保值法,在貿易中,你雖然以美元作為作為計價貨幣,但是卻可以在簽訂合同時,選者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組合成一個籃子貨幣,對這個貿易的值進行保值。從而規避了匯率風險。
『貳』 匯率風險是指
西班牙小說家松蘇內吉在《合同子》中曾寫到:「『要想吃魚就不能怕褲腿濕』,要想得到好處就得冒點兒風險。」我們在金融交易時也免不了會遇到風險,匯率風險是其中較常見的一項,它是因貨幣波動而可能產生的損失。今天,我們來了解「匯率風險」相關知識。
什麼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或外匯暴露,是指一定時期的國際經濟交易當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債權)與負債(或債務),由於匯率的波動而引起其價值漲跌的可能性。
了解匯率風險
當一家公司從事以該公司所在國家的貨幣以外的貨幣計價的金融交易時,就會產生外匯風險。基本貨幣的任何升值/貶值或計價貨幣的貶值/升值將影響該交易產生的現金流量。匯率風險也會影響在國際市場進行交易的投資者,以及向多個國家進出口產品或服務的企業。
已成交的交易,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都將以外幣計價,並需要轉換回投資者的基本貨幣。匯率波動可能對此轉換產生不利影響,導致金額低於預期。
進/出口業務的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受貨幣匯率的影響,從而使其面臨匯率風險。這種風險源於雙方在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商品或服務的確切價格以及交貨日期。如果一種貨幣的價值在合同簽訂到交貨日期之間波動,可能會給一方造成損失。
匯率風險的三種類型
1. 交易風險
這是一家公司從另一個國家的公司購買產品時所面臨的風險。產品的價格將以銷售公司的貨幣計價。如果出售公司的貨幣相對於購買公司的貨幣升值,那麼購買公司將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基本貨幣,以滿足合同價格。
2. 轉換風險
當子公司的財務報表(以該國貨幣計價)必須轉換回母公司的貨幣時,在另一個國家擁有子公司的母公司可能面臨損失。
3. 經濟風險
也稱為預測風險,指公司的市場價值持續的受到不可避免的匯率波動的影響。受匯率風險影響的公司可以實施對沖策略來降低風險。這通常涉及遠期合約、期權和其它特殊金融產品,如果操作得當,可以保護公司免受不必要的外匯波動的影響。
匯率風險管理方法
(一) 匯率預測
(二) 選擇貨幣與加列合同條款
1. 幣種選擇法:盡量選擇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盡量選用軟幣計價結算,出口時盡量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選用多種貨幣計價結算。
2. 貨幣保值法:硬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
3. 價格調整法:加價保值與壓價保值。
4. 提前或推遲結演算法:根據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匯率的變動趨勢,將合同中的結算日期提前或推遲,以減少外匯風險或得到匯價變動收益的方法。
5. 收付貨幣平衡法。
6. 參加匯率風險保險。
(三) 金融交易:進出口商可以利用國際金融市場,針對進出口其業務所面臨的具體匯率風險,進行外匯買賣或其他金融活動,以達到防範外匯風險的目的。常用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遠期外匯交易法,掉期交易法,外匯期貨交易法,外匯期權交易法,借款與投資法,貨幣互換法。
雷·懷爾德:《管理大師如是說》有這樣一句話:「事實上,風險與效益通常是並存的。探查、實驗、冒險和創新都隱含著風險,也正是人類發展臻於成功境界的首要推進力。」很多時候風險與效益確實是並存的,而你能做的只有做好風險管理。
『叄』 外匯風險有多大
任何投資交易本身就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種交易形式,外匯也不例外,要說風險有多大得看個人如何去控制,風控做得好的話風險就能降到最低,但是不能說沒有,一般最大的風險舊書遭遇到虛假的交易商了,冒充監管或者冒充正規監管的交易平台等等方式,各種方式在匯查查上都有曝光過,一旦遇到虛假平台陷入進去,那麼天大本事都別想把資金拿回來的。
『肆』 什麼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借取外債最後必須用當地貨幣兌換成外幣或用產品出口所得到的外匯來償還。對中國的借款人來說前者是用人民幣兌換成外匯額度,因此他們所承擔的匯率風險有兩方面,一是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例如,1985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100美元=283元人民幣.這時借款人如承擔1億美元的額度債務,他可以用2.83億人民幣來抵償這筆債務,可是到1987年5月15日,他就需要用3.72億人民幣才能抵償1億美元債務。二是不同外幣之間匯率變化的風險。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以後,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從而帶來了匯率風險。當借款人將來能用來作為償還的貨幣不是借入的貨幣,例如,借入的是日元,償還時用美元時,則由於日元對美元在借入時和償還時的匯率發生變化,如日元比借入時升值,借款人就要承受一定的匯率風險。[1]
『伍』 匯率風險有哪幾種
匯率風險(Exchange Risk),又稱外匯風險;
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可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會計風險)、經濟風險(經營風險)。
『陸』 購買香港保險有匯率風險嗎
不可否認,2014-2016這三年間,美元匯率的強勢,造就了香港保險的熱潮。即使是純粹換匯所做的香港保單,也能看到虛擬的獲益。
可是現在,匯率基本已經鎖死,預期美金強烈升值的狀況在未來2-3年很難再次出現。僅從談匯率問題入手的香港代理人即將陷入困境,對保險理念不清晰的那部分人,他們的購買意願也會隨之降低。
在不斷出台的新政策的強力控制下,也許還會出現人民幣升值的狀況呢?這誰又說得准,那是不是意味著大部分人就會因此而立刻轉向,說現在人民幣很強,美金配置已經不合理?這也是很有可能的。
到時候,是不是也就意味著海外資產配置要停止了?絕不!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還是只看眼前利益的。
①、發現某隻股票漲,才開始陸續進場,最後卻被悲催地割了韭 菜;
②、限制銀聯刷卡後,才感慨當時擦邊球的方便。
③、當大陸銀行普遍要求AUM 500萬才能代開香港賬戶時,原本的不著急變成了後悔。「就算只為未來孩子的留學,我也應該早早開個香港賬戶的。」
本性如此,我們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時候該檢討自己是否落入慢性拖延症。眼見為實沒錯,但在金融領域,你眼前所看見的,不一定就是真實,它往往是更高層刻意讓你看到的假象?好好琢磨一下,拋開匯率的因素,試問購買香港保險到底為了什麼?如果你問,多年後我換回人民幣,到時候是否劃算,那我就勸你不要再考慮了,再見,匯率是個政治性問題,誰也無法輕易預判。
認清真正的港險需求是:海外醫療和海外生活,是否為你所嚮往?
一、關於重疾和醫療險
01 明確的海外醫療和補償需要
中國五年癌症生存率為30.9%,美國為66%,日本和加拿大均達到80%以上;簡單的數據,足以說明很多東西。這中間的差距就在於醫療技術、葯物研發、醫療服務水平等。
此外,還有2014年癌症新葯的統計數據表明,在49種癌症靶向葯物中,美國擁有41種,英國擁有37種,而中國只有可憐的6種,而且價格還特別的昂貴。
香港的重疾和醫療險,直接離岸對接香港、美國、日本。在國內就算擁有再多人民幣,能保證在需要用到的時候,能夠大額出境么?匯率又會是多少?
02 長期保值的保額
美金匯率雖然正在變動,但是用美金計價的物價和生活水平沒有變化。反觀之,人民幣計價的保額,在未來意料中又能夠有多少表現?不知道您是怎麼想的,反正我是沒信心。
建議最好結合自身需求,綜合考慮國內和海外的重疾。國內保險也會有它好的地方。
二、壽險和儲蓄
01 為親屬規劃海外生活資金
如果你已經明確規劃好,孩子海外留學、自己和家人海外生活,那麼這部分資金的本身就需要做好提前考量,考慮匯率問題反而會因小失大。
02 美金計價的現金流資產
你要用家人未來生活的錢,去做外匯投機?!別開玩笑了。
綜合運用持有人、被保人、受益人三者的框架,將資金未來的所有權進行提前規劃。
早考慮,保單本身就開始增值了。足夠抵禦匯率的波動性。
『柒』 匯率風險有哪幾種類型
匯率風險最重要的就是交易風險,在經營中所發生的風險。
外匯中產生匯率風險,全國匯率不穩定所發生的損失風險。
銀行風險主要因為不穩定因素,使其收益產生損失的風險。
『捌』 匯率風險是什麼
匯率風險是指因匯率變動導致的經濟損失。
匯率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
交易風險是指償還外幣應收應付款時,因匯率變動導致的多付出本幣的經濟損失。
折算風險是指匯率變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並不發生實質的經濟損失。
經濟風險是指未來匯率變化導致的未來經濟損失。
匯率風險可以通過衍生工具,如遠期匯率的方式加以適當規避。
『玖』 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有哪些
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主要歸類為兩種:
第一種方法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險法,譬如採取對己方更有利的幣種和結算方式;通過壓低采購價格、提高出口報價向供貨商或客戶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在合同中加列匯率條款;當然這種方式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競爭度,是不可取的!
第二種是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為自身提高控制匯率風險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遠期結售匯,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貨幣期貨套期保值、貨幣期權套期保值、貨幣掉期、出口寶(匯率鎖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