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品種的交易所保證金不同,而不同的期貨公司收取的保證金也不同。一般來說,交易所保證金較低的品種有豆粕,玉米等是5%,一般交易所保證金在5%-12%范圍內。期貨公司會在交易所基礎上加收1-5個點的保證金。我公司徽商期貨可以做到交易所加1,如果拿豆粕來說的話,就是6%。這是杠桿是15倍。
外匯杠桿交易,杠桿比例為20倍到400倍之間,最高1:400.外匯市場的標准合約為每手10萬元(指的是基礎貨幣,就是貨幣對的前一個幣種),如果經紀商提供的杠桿比例為20倍,則買賣一手需要5000元(如果買賣的貨幣與賬戶保證金幣種不同,則需要折算)的保證金;如果杠桿比例為100倍,則買賣一手需要1000元保證金。
B. 【股指期貨】能問下,10倍杠桿賠了,是本金賠完還是本金賠完還會變成負的
「杠桿」的意思是撬動作用,分來級基金基金中高風險份額具有杠桿特徵,不一定是債基,很多都是指數型基金。說自白了就是放大了市場的波動。比如股市漲1%,杠桿基金部分可能漲2%或更高,比如股市下跌1%,杠桿部分基金可zd能跌2%或更多。
C. 股指期貨的弊端有哪些
股指期貨的是雙向交易可以做空股市而且杠桿較大。
而且是保證金杠桿交易,之前中金所還未調高滬深300股指期貨保證金時,其杠桿率接近10倍,加上機構投資者自有的杠桿渠道,會放大股指期貨做空能力,股指期貨有和股票市場走勢相關,股指被大幅做空,難免影響投資者對於股票市場的態度,引起悲觀情緒,導致股市下跌。
股指期貨的門檻高,風險高,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適合的,這是其最基本的缺點。
另外, 機構砸盤也能賺錢了,加上融資融券,以後機構砸盤會更加肆無忌憚了,機構之間不在抱團坐死,而是相互博弈了,大盤動盪會加劇,夾在中間的散戶只會死得更慘。
D. 股指期貨的弊端有什麼
中小投資者很難利用股指期貨保值,因為門檻和資金量要求都很高,因此對於機構投資者利好更多一些,散戶只能算是任人宰割了……
E. 股指期貨買賣中誰是你的交易對手輸者的保證金被誰怎樣瓜分
你把自己給繞進去了。它就是個交易系統。交易的是對賭實際上。和股票一樣,你在3000點買的時候,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必須有人賣。沒人賣,要麼你提高價格,要麼你就放棄購買。賣也一樣,你要是想3000點賣掉,也必須有個多頭買家。這樣一來,分歧就會被迅速放大。就是這樣。就是多頭和空頭的對賭。
股指期貨同時交易的有6個月的合約。每個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按照實際的指數進行強制交割。除了這個交割點以外,它就是個獨立系統。它的交投火爆,才會有足夠的資金提供給那些套期保值也好,套利的機構也好,以資金。
期貨對賭有時候還是大資金吃小資金的最快方法。所以期貨市場里如果有一方獨大,其它參與者必輸。也就是中國的股指期貨,其實還是國家控制的,國家想贏無論如何都會贏。因為他是現貨和期貨兩個市場中最大的莊家,有壓倒性的優勢。
機構套利和保值,是和現貨掛鉤的,但也不能單純的認為那樣就能保值,因為如果成交不活躍,以機構資金想賣的時候賣不掉,想買的時候買不到就會發生。發生這種事情,就會出現期指大幅度偏離現貨指數的情況。有時也會發生交割日滬深300成分股異動,將成為常態。
散戶在期貨市場,基本上是必輸無疑。如果帶杠桿交易,散戶容易在機構的相互爭斗中或者暴富,或者被割麥子,錢多起來非常容易,但期貨市場最厲害的是剝奪保證金的強制平倉,失去也是非常容易。20w變成40w的概率,和40w變成0的概率相同。也就是可能短時間內冒中幾次翻翻了。但是長期交易看,偶爾只要有1次割麥子碰上了,就被清理出局。再沒機會進入。
期貨大幅波動是常事,專門割麥子。振幅20%,多空都有爆倉死掉的。賺到的錢就是別人失去的保證金。就這么簡單。
F. 股指期貨買進50萬,杠桿8倍就是400萬,爆倉後,也就是50萬沒了,還是說我還要支付350萬
股指期貨買進50萬,杠桿8倍就是400萬。
爆倉的話,就是在你這50萬快要虧完之前,系統自動給你平倉,也就是你這50萬快虧完了,不是虧400萬。
但是在極端情況下有可能虧損不止50萬,比如行情開盤時跳空大跌,導致在沒有強行平倉之前虧損超過了50萬,這時候就是需要你支付虧損超過50萬的部分。
G. 什麼是股指期貨的杠桿性
期貨中的杠桿效應來是期自貨交易的原始機制,即保證金制度,「杠桿效應」使投資者可交易金額被放大的同時也使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加大了很多倍。假設一個交易者一筆5萬元的資金用於股票或者現貨交易,交易者的風險只是價值5萬元的股票或者貨物所帶來的。如果5萬元的資金全部用於股指期貨交易,交易者承擔的風險就是價值50萬左右的股票或貨物所帶來的,這就使風險放大了十倍左右,當然相應得利潤也放大了十倍。應該說這既是股指期貨交易的根本風險來源,也是股指期貨交易的魅力所在。
H. 股指期貨真的「風險大不可控」嗎
彈指間,中國股指期貨上市即將周年,初顯國外市場歷時多年方能達到的成熟水平。然而社會上對其風險認知並不客觀,常有捕風捉影三人成虎。甚至一些市場分析人士也杯弓蛇影「談期色變」。股指期貨真的「風險大不可控」嗎?
監控「五位一體」,風險兩級分擔
在充分吸取歐美及亞洲各國分業型與統一型監管、專職型與非專職型監管、機構型與功能型監管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上,中國證監會、證監會派出機構、交易所、保證金監控中心和期貨業協會「五位一體」,構建起包括信息交換、風險預警、共同風控和聯合調查等在內的統一協作監管體系和跨市場聯合監管機制,科學整合監管資源,全面提高監管效率,嚴防監管套利行為。
市場一旦走勢凶險反常,期貨公司老總們就心驚肉跳守在風控中心寸步不離,證券公司老總們則大可不必如此緊張。這是因為投資者虧損不傷證券公司一根毫毛,而期貨公司則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保證金監控中心嚴格監控每筆交易,證監會和交易所對結算保證金不足的期貨公司有權強制平倉,而客戶穿倉則由期貨公司買單。這就迫使期貨公司對客戶交易嚴加監控,把風險壓到最低程度,以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如股指期貨推出3月後成交量猛增8.2倍。成交/持倉比平均高達14.4倍,其中主力合約曾一度最高達30餘倍,顯示盤中日內交易過度頻繁,投機氛圍較重。****理財網所立即採取限制開倉一名,提請證監會立案調查一起的措施。同時未雨綢繆防微杜漸,9次電話提醒,約請4家老總面談。期貨公司也主動自律,勸導客戶從大局出發自覺降低日內頻率。此後****理財網所更創造性實施了「監管前移」方針,指導單個客戶每日盤中開倉不超過500手,使成交/持倉比穩定下降。至9月末維持在6倍以下。以上制度措施使交易風險「長痛變短痛、劇痛變陣痛」,以個別交易者「闖紅燈罰款扣分」,換來整個市場的平安穩定,使交易風險不過夜,更不會傳遞到其他市場。上市以來在現貨市場震盪加大的行情中,期指主力合約與滬深300指數間相關系數一直高於99%,基差率維持在-1%與+1%之間。當月合約的成交量佔比總成交量超過80%,持倉量佔比總持倉量達60%,分級結算制度穩定運行。去年10月開始大宗商品一輪大漲接一輪大跌,但股指期貨從未發生會員結算風險和客戶穿倉爆倉,極少出現追加保證金,更未出現「到期日效應」、炒作遠期合約及其他重大風險事件,順利實現10次現金交割。
「合格投資者」,套保盤將很穩定
股指期貨首創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為投資者提高識別和防控風險能力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因而也逐漸為其他市場、其他品種所借鑒。
美國1982年首次推出股指期貨時,投資者根本不知其所為何物。美林、高盛、所羅門兄弟等投行花費2到5年時間,「先交易後學習」,才逐漸懂行知規。而「會交易知風險」卻是入門滬深300股指期貨的先決條件。沒有商品期貨交易經驗者必須通過地毯式「期貨掃盲」、模擬交易和開戶前的嚴格測試,先成為「適當性投資者」,才有資格獲准入市。
目前股指期貨開戶6萬余戶,其中散戶佔95%,機構約1000家。在日均2000億左右的成交額中,散戶佔比約60%—70%。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特殊法人(券商自營)和即將開閘的QFII等,其數量少卻交易規模較大,往往與散戶形成對手盤。但制度規定特殊法人僅能進行套保操作,且基本為賣出套保。公募基金和QFII也只能從事套期保值。據證監會網站和國家外匯局信息披露,截至去年12月底,共有106家外資機構獲得QFII資格,其中94家QFII累計獲批投資額度189.7億美元。約相當於人民幣1250億元。按規定QFII在交易日日內的成交金額及日終持倉雙向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外匯局批準的投資額度。且多、空頭合約不進行軋差。一家規模超10億美元的QFII衍生品交易總監表示:作為全球性對沖基金,QFII優勢在於全球視野和長期趨勢研判,故進入中國期指市場後套保盤將十分穩定,不會頻繁交易對期指市場造成沖擊。
「零和」並非蒸發,「強平」止損杠桿
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不同,股市總市值隨漲跌起伏而「熱脹冷縮」,期市總市值則限定在多空盤對等之中。股市上漲時買者贏利但賣者未必虧損;反之下跌時買者虧損但賣者未必贏利。期市卻是名副其實的「零和」。當市場傳言有投資者做股指期貨虧損累累的「杯具」時,背後一定有其他期民同等數額贏利的「洗具」。上證指數從6124點跌至1664點,市值蒸發近24萬億。但如果期民虧損24萬億,那肯定一點也沒蒸發,而是轉移成為其他投資者的贏利了。
股指期貨與股票的另一區別為雙向交易。世間沒有隻漲不跌的單向市場,交易難免總要朝雙向演進。中國股市的融券交易其實領先股指期貨開通了做空機制,只不過融券標的僅限於90多隻藍籌股且無杠桿機制,不同於滬深300對應300隻標的股票。
認為期市風險大於股市主要理由就在於杠桿的放大效應。股指期貨只需投入合約價值18%的保證金就可以全額交易。其實股市也存在杠桿效應。中國股市相當數量的非流通股未入市前,不少股票僅交易少量流通股就可能把整個股價拔高,未流通的「大小非」坐享其成。下跌時則相反。所以杠桿的放大效應其實普遍存在。當然,股民買入股票才承擔風險;而期民只要開倉,無論買入還是賣出都要承擔風險。杠桿效應雖然放大了交易風險,但防範機制早已健全——股民滿倉操作較為普遍,證券公司無權強減強平;而期民滿倉操作則期貨公司有權按浮虧追保甚至強減強平以堅決止損。正是期市這種特有的「懸崖勒馬」機制,一次次防止了風險意識薄弱的投資者「傾家盪產」,同時也避免了期貨公司「殃及池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期貨的主要功能就是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上證指數曾於8個月內從3000點上漲1倍至6124點,又於1年內大跌70%至1664點,波幅遠高於同期的期貨價格指數(CRB)。繼1987年股災之後,本次金融危機再次成為股指期貨的「極端壓力測試」。危機中全球股指期貨市場運行穩定,交易量和持倉量逐年顯著增長。截至今年1月底,滬深300股指期貨累計成交約5021萬手,累計成交額4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成交額基本與股市持平,低於2009年美國和日本的1.2倍、印度3.07倍、韓國29.7倍。目前市場保證金總額170億元,持倉保證金100億元,資金使用效率達60%。上述穩定健康、持續增長的數據指標,也為股指期貨是否真的「風險大不可控」提交了一份無聲的注釋。
I. 股指期貨杠桿是什麼意思
股指期貨杠桿是指把杠桿運用到股指期貨中的做法。股指期貨的趨勢投機交易策略,包括買入做多和賣出做空,即多頭投機和空頭投機。股指期貨交易所的保證金為 12%,期貨公司保證金一般為15%那麼 杠桿率 就是 1/ 15%=7,所以股指期貨杠桿率大概為7倍左右。
股指期貨的英文簡稱SPIF,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作為期貨交易的一種類型,股指期貨交易與普通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徵和流程。 股指期貨是期貨的一種,期貨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
以上就是金投期貨小編為您介紹的「股指期貨杠桿是什麼」的內容,了解更多期貨交易信息,請關注金投期貨網相關欄目。
J. 股指期貨中杠桿效應是指什麼請舉例。
期貨的交易都是用杠桿效益
股指期貨一樣
所謂的杠桿效應其實就是指保證金制度內
比如股指期貨
股指中一容個點是300元
那麼比如現在的滬深300指數是3100點
那麼按正常交易
一手的價格應該是3100*300=9300000
但是股指期貨採用保證金制度
股指的保證金比例現在沒有明確規定
我們假設保證金比例是10%
那麼
用9300000*10%=930000
一手
這樣就形成了杠桿效應
用10%的資金去操作100%的貨物
關於盈利虧損
比如
你在3100的時候做了一手多單
那麼
在他漲到3200的時候你平倉
你的盈利就是(3200-3100)*300=30000
反則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