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司如何收外匯結匯,要開立待核查賬戶是不是還要先到外管局辦理備案
一個一個回答你的問題。
1、開戶找外管局。
銀行的意思是你要在外匯管理局先辦理外幣賬戶開戶主體信息的備案,你到屬地外管局經常項目處就可以辦理,帶著你們公司的證照及其復印件(營業執照、代碼證等等),好像還有公章,(太具體的忘記了。。。),反正挺簡單的。辦理完了就可以開戶了。如果你以前在外管局辦理過久不用再去辦了,你可以要求銀行在外管局的交互平台上查詢一下,輸入你公司的代碼證號就行,看看有沒有信息。別白跑一趟。
2、開待核查帳戶是要收貨款用的,你剛才說你們公司是軟體行業,你要收的是貨款嗎?如果不是貨款直接開美元結算戶就可以了,不用開待核查帳戶。銀行估計是沒有弄清楚你的意思吧。如果你收的是貨款(在海關報關的那種),那就是要開待核查帳戶,錢匯過來的時候,銀行會先放到待核查里,核查了你公司在電子口岸系統里的相應額度以後再傳入公司基本戶。你辦理了出口就會有額度了。
你先跟銀行確認一下吧,你們是要收貨款,還是軟體服務費之類的非貿易款?
對於非貿易的外幣款項各地外管局、銀行管理不太一樣,有的地方要求先入美元結算戶再結匯,有些地方可以直接結匯,也就不用再開外幣戶了。
㈡ 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的性質及其收支范圍
待核查賬戶收入范圍限於企業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支出須經銀行聯網核查後方可辦理,其支出范圍包括經銀行聯網核查後結匯劃入該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以及經外匯局批準的退匯等其他外匯支出。待核查賬戶之間不得劃轉。賬戶余額按活期存款計息。
一組或一批會計記錄(每一個記錄稱作一個賬戶)。這些賬戶整合起來,就能讓企業主和經理人員知道該企業欠他人和他人欠該企業的數目:定期結算後,更知該企業盈虧數額。也是客戶在銀行開立的各種存款、貸款及往來賬戶的總稱。
它是銀行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各企業事業單位、個體經營者辦理資金收付等各項業務,進行記錄和反映所設置的一種簿籍。
通過銀行賬戶,可以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反映、調節、監督和管理。在中國,國家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均須在銀行開立賬戶,通過銀行賬戶辦理信貸、結算和現金存取業務。
(2)傭金收匯是填待核查賬戶嗎擴展閱讀: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改進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二、自2009年2月15日起,將來料加工收匯比例統一由20%調整為30%。外匯局各分局、外匯管理部應當登陸「系統」中「來料加工收匯比例調整」模塊,將來料加工收匯比例統一調整為30%。
對於來料加工貿易項下單筆出口貨物報關單實際收匯比例高於30%的,銀行應按照現行來料加工超比例收匯相關規定辦理。
三、對於因匯率變動形成的多收匯差額資金,企業可憑情況說明直接到銀行辦理從待核查賬戶中結匯或劃轉的手續。
四、對於因一筆收匯包含多種性質、企業錯誤說明或銀行工作失誤導致的進入待核查賬戶的服務貿易項下資金,企業可憑情況說明合同發票等有關單證直接到銀行辦理從待核查賬戶的劃出或結匯手續。
五、企業在確有出口但因數據傳輸時滯導致可收匯額不足時,方可先行辦理結匯或劃轉。銀行應嚴格按照本通知要求,為企業辦理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對於出口貿易融資項下的收匯,不得按此規定辦理,仍按照現行貿易信貸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
六、外匯局應加強對銀行和企業先行辦理結匯或劃轉及補辦聯網核查手續的事後監督工作。對違反本通知規定的,由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及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㈢ 客戶T/T付款下合同中那個我公司賬號一項寫得是外匯賬戶還是待核查賬戶
當然是寫外匯賬戶,待核查賬戶是虛的,過渡用。錢到後,先暫時存在待核查賬戶中,如果收匯額度夠用,就可以拿操作員IC卡結匯,這時候錢就到了外匯賬戶了。
㈣ 公司在什麼情況下才會開待核查賬戶
外幣賬戶有結算賬戶和待核查賬戶。
待核查賬戶是在有收出口收匯情況下,外管局進行待核查管理開立的,也就是說:出口收匯時,外匯先打入待核查賬戶,然後再進行出口收匯核銷,之後,外幣才能從待核查賬戶中轉入你企業的結算賬匯中,進行結匯或其他使用。
以上,僅供參考!
㈤ 如果是貿易項下的,必須進入待核查賬戶,然後根據海關報關的數據,進行貿易項下的結匯和核銷。
一般貿易都是貿易性質的,大部分的國外來款都是這個名目
傭金什麼的,就是非貿易的了,對公對私都可以吧,我們也有傭金付公司的,當然也付過私人帳戶的
進入待核查帳戶的金額不是看時間的,是看你出貨的,一般,出運後,你的海關有備案了,那麼你的外管平台就會有信息,可以結匯了。
在沒出運前,也可以用「預收貨款」來結匯,不過,最終還是要出口的,不然,預收這里是負的,銀行信息里會掛帳。
㈥ 電子口岸中收回申請里憑報關單申請收匯那個備注填什麼,銀行的人說填代核美元賬號是什
待核查賬戶是你收匯之前就該在銀行先辦理的。
如果你還沒辦理的,就先去銀行找開辦賬戶的工作人員說,你們要收匯,需要辦理待核查賬戶,他們會告訴你要什麼手續。辦理完後你就會得到一個待核查賬戶號碼。
然後,等你到了外匯,錢會先到待核查賬戶上,等你到電子口岸做了結匯,錢就會劃到你所填的人民幣賬戶上。所以備註上要填的待核查賬戶的號碼需要你先去辦理了才有的。
我們是在中行辦的,所以在備注里一般會填寫待核查賬戶號碼+「非延期收款」字樣+電話號碼。結匯的工作人員需要根據你備注里的待核查賬號將錢劃賬。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外幣賬戶和待核查賬戶有什麼區別
外幣賬戶和待核查賬戶的區別:
1、外匯賬戶是指境內機構、駐華機構、個人按照有關賬戶管理規定在經批准經營外匯存款業務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可自由兌換貨幣開立的賬戶。
2、外匯賬戶在銀行開立,但是開立外匯賬戶的審批機構是國家外匯管理局。
3、待核查賬戶收入范圍限於企業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支出須經銀行聯網核查後方可辦理,其支出范圍包括經銀行聯網核查後結匯劃入該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以及經外匯局批準的退匯等其他外匯支出。待核查賬戶之間不得劃轉。賬戶余額按活期存款計息。
4、企業未在外匯局辦理過基本信息備案的,在開立待核查賬戶前,需首先到外匯局辦理基本信息備案;已在銀行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的,銀行可直接為其開立待核查賬戶。
㈧ 待核查賬戶和基本賬戶的區別是什麼
待核查賬戶:
字面意思等待被核實的賬戶。企業貿易項下出口收匯,應當先進入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憑相關材料並由銀行進行聯網核查後辦理結匯或者劃出手續。
待核查賬戶收入范圍限於企業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支出須經銀行聯網核查後方可辦理,其支出范圍包括經銀行聯網核查後結匯劃入該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以及經外匯局批準的退匯等其他外匯支出。待核查賬戶之間不得劃轉。賬戶余額按活期存款計息。
企業的待核查賬戶可由銀行直接以企業名義開立,無須企業申請,也無須外匯局審核。
企業未在外匯局辦理過基本信息備案的,在開立待核查賬戶前,需首先到外匯局辦理基本信息備案;已在銀行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的,銀行可直接為其開立待核查賬戶。
基本賬戶:
基本存款賬戶是辦理轉賬結算和現金收付的主辦賬戶,經營活動的日常資金收付以及工資、獎金和現金的支取均可通過該賬戶辦理。
存款人只能在銀行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開立基本存款賬戶是開立其他銀行結算賬戶的前提。按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規定,一家單位只能選擇一家銀行申請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
存款人申請開立基本存款帳戶,應填制開戶申請書,上述規定的證件,送交蓋有存款人印章的印鑒卡片,經銀行審核同意,並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核發的開戶許可證開立帳戶。
存款人不得因開戶銀行嚴格執行制度、執行紀律,轉移基本存款帳戶。存款人因前款原因轉移基本存款帳戶的,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其核發開戶許可證。
㈨ 結算戶和待核查賬戶有什麼區別是不是到結算戶就自動結匯了呢
1、意思不同
待核查賬戶也就是等待被核實的賬戶。企業貿易項下出口收匯,應當先進入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憑相關材料並由銀行進行聯網核查後辦理結匯或者劃出手續。
結算賬戶是用以核算和監督本會計主體同其他單位或個人之間發生的債權、債務結算情況的賬戶。用來反映和監督企業與其他單位或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的結算情況。
2、用途不同
待核查賬戶里的錢,只有三種用途:核查後轉結算戶;核查後直接結匯;外管批准後退匯。結算戶里的錢,一般是已經過核查或無需核查可以正常使用的資金。到結算戶不表示自動結匯。
3、范圍不同
待核查賬戶收入范圍限於企業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支出須經銀行聯網核查後方可辦理,其支出范圍包括經銀行聯網核查後結匯劃入該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以及經外匯局批準的退匯等其他外匯支出。待核查賬戶之間不得劃轉。賬戶余額按活期存款計息。
結算賬戶的適用對象為中國境內需要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統稱「單位」)以及個體工商戶。
結算戶里的錢,一般是已經過核查或無需核查可以正常使用的資金。到結算戶不表示自動結匯。
㈩ 待核查賬戶於結算賬戶使用及區別
1、意思不同
待核查賬戶也就是等待被核實的賬戶。企業貿易項下出口收匯,應當先進入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憑相關材料並由銀行進行聯網核查後辦理結匯或者劃出手續。
結算賬戶是用以核算和監督本會計主體同其他單位或個人之間發生的債權、債務結算情況的賬戶。用來反映和監督企業與其他單位或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的結算情況。
2、用途不同
待核查賬戶里的錢,只有三種用途:核查後轉結算戶;核查後直接結匯;外管批准後退匯。結算戶里的錢,一般是已經過核查或無需核查可以正常使用的資金。到結算戶不表示自動結匯。
3、范圍不同
待核查賬戶收入范圍限於企業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支出須經銀行聯網核查後方可辦理,其支出范圍包括經銀行聯網核查後結匯劃入該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以及經外匯局批準的退匯等其他外匯支出。待核查賬戶之間不得劃轉。賬戶余額按活期存款計息。
結算賬戶的適用對象為中國境內需要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統稱「單位」)以及個體工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