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迪拜疫情期間銀行可以兌換人民幣嗎
迪拜以疫情期間是可以兌換人民幣的這個他沒有規定什麼時候能兌換什麼時候不能兌換人民幣他是還是可以兌換人民幣的
2. 疫情期間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波動非常小,對我國經濟沒有任何影響。屬於正常波動。
3. 各大旅遊平台迎退訂潮,疫情給旅遊業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旅遊平台、家庭旅館和旅行社了解到,受疫情影響,旅遊業正在經歷大規模的退訂,夏季旅遊可能會急剎車。發布疫情期間免費退票和機票改革政策。許多消費者因為疫情而推遲或取消旅行,導致大量旅行訂單被取消。文化旅遊部再次發出,關於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明確旅行社不得組團前往高危地區,不能承擔高風險地區的旅遊團隊,不能組織高風險地區的遊客旅遊。
在傳播過程中,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感染性增強,但其致病性和毒力更弱。新冠病毒在人類傳播過程中不斷變化,變得更加頑強,最終導致所有現有疫苗的失敗。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首次在印度發現的三角洲毒株已成為全球疫情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最樂觀的前景。即使這種情況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演變。
4. 有何機構對疫情期間我國旅遊行業經濟損失進行了估算
按去年半年零旅遊估算。
5. 2020年全球旅遊業收入損失1.3萬億美元,之後此行業該如何發展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對於全球人民來說,這是一種危害性極大,並且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傳播范圍也已經擴展到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全球各個方面的發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新冠肺炎病毒不僅影響了很多行業的發展,讓很多行業不能正常營業,也影響了全球之間的國際經濟貿易,讓全球的經濟發展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所以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人來說,新冠肺炎病毒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不僅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健康,更破壞了社會正常的發展秩序。
對於旅遊行業來說,只有全面的控制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展局勢,才有可能讓旅遊文化產業恢復發展。因此,旅遊文化產業不應該抱有非常消極的態度,由於新冠肺炎病毒的爆發,幾乎所有行業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階段里,旅遊行業應該研究發展更適合的旅遊模式,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被完全控制住,才能吸引更多的遊客,才能讓旅遊業恢復快速發展,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6. 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旅遊還能換匯嗎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1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9943元,較上一交易日上調142個基點。這也是時隔逾三個月,人民幣中間價首度重回「6時代」,創下近四個月以來新高。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出國旅遊以及留學受到限制,換匯「剛需」驟減。另外,匯率差幅度逐漸縮小,可獲取收益很少。
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目前基本沒人來網點換匯。「從客戶需求來看,近期少數來兌換美元的客戶還是『剛需』族,比如留學生,或者購匯付款的企業等。而將美元用於投資或資產配置的客戶則很少。」
「以前暑期放假來我行兌換美元的人很多,每天幾乎都是排長隊,今年卻一直冷冷清清,現在消費者兌換美元的積極性明顯下降。」另一家某股份制銀行網點的業務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當天的走訪,從數家銀行網點處獲悉,換匯冷清與疫情有一定相關性。「客戶換匯要麼是投資,要麼是消費,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境外消費需求銳減。」而且現在很多市民通過手機銀行直接換匯,不需要來銀行網點,很方便。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強勢回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基本面是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其次,我國繼續擴大深化改革開放。這些都使資本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更加有信心,同時,今年以來,人民幣作為避險資產的特徵也更加顯現,國際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資金也開始持續流入,而短期資本的流入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在溫彬看來,下一階段,人民幣一籃子匯率還是會有小幅的升值,對美元而言,與年初相比有小幅的貶值,人民幣對美元總體還是在一個合理均衡的水平,仍然會是雙向波動走勢。
浙商證券分析師李超認為,進入7月份,我國股市行情重燃,強勁的股市資金流入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正向加強。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盡管近期人民幣走勢亮眼,但是兌美元還不在低點。有理財經理給記者舉例稱,去年7月10日,6.8856元人民幣即可換1美元,而時隔一年之後,換1美元需要6.9943元人民幣。換句話說,按5萬美元的額度來計算,相隔一年的時間,換匯成本要高5435元人民幣。
「購買外幣理財產品要涉及購匯和結匯,承擔兩次買賣價差成本,另外匯率差的幅度越來越小,靠匯率差盈利的空間很有限。」 上述理財經理表示。
記者在網點咨詢購匯相關事宜時,幾乎所有與理財經理的對話都會從購匯轉至「購基」;「目前換匯還不如選擇一款好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例如近期眾多基金收益表現不錯,用理財收益來抵禦匯率貶值造成的資產縮水風險。」上述理財經理表示。
7. 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旅遊產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特別是國內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和遊玩項目都關閉,交通暫停,旅遊業百分百的停止運轉,對於旅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那麼疫情過後,旅遊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恢復呢?
近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了全球旅遊業危機研究報告, 稱疫病影響旅遊業的恢復期平均 19.4個月 。
去年,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與美國全球救援公司(GlobalRescue)合作,重點對2001年至2018年期間國際上90次危機對各國與城市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全球旅遊業面臨的風險,提出了應對危機的建議,並匯集了政府、非公有部門、目的地機構、國際組織與協會、學者的廣泛意見,歷時8個月完成了這份《危機准備、管理和復甦》研究報告。
報告稱,隨著全球化連通性、旅行便利性和富裕人群的崛起,國際旅遊業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從1950年至2018年,國際入境人數增長了5500%。同時,旅遊業給目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創造了數百萬工作機會,保護了自然與文化財富,促進了繁榮,減少了貧困,改善了教育。但是,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緊張局勢到恐怖主義,再到不斷變化的健康威脅和升級的環境威脅,世界風險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新的風險不斷重塑全球生態體系。
報告將旅遊業常見危機分為四類:恐怖主義、社會動亂、自然災害、流行性疫病暴發。其中提到,在90次危機中,有12起是流行性疫病暴發。
報告稱,流行病暴發已成為新常態,類似H1N1的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估計在450億-550億美元之間。疫病的平均恢復期為19.4個月,時間跨度為10個月到34.9個月。恐怖主義也是許多國際旅行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但實際上,成為恐怖主義受害者的機率較低,因此,旅行業反彈較快,受恐怖襲擊影響的地區旅遊業恢復時間最短,平均為11.5個月,范圍從2個月到42個月。而政治動盪或社會動亂對一個國家旅遊業的損害遠遠大於恐怖襲擊,政治不穩定性和內亂事件的平均恢復時間最長,為22.2個月,恢復期從10個月至44.9個月不等。
近些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程度都急劇增加,1970年至2016年間自然災害數量翻了4倍,而恢復的時間范圍跨度最大,從1個月至93個月,平均為16.2個月。
報告建議,識別和理解各類風險僅僅是第一步,旅遊業必須建立多樣化、動態與分散的防風險布局,並實施分類施策與操作的整體機制。
旅遊業恢復至少需要1年時間
南方日報:您預計影響時間會持續多久?
保繼剛: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非典。非典期間,全球29個國家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而截至3月3日零時,全國確診80151例,死亡2943例,海外確診12010例,死亡184例。它目前是非典時期的10.9倍。目前看來,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的新增確診人數穩步下降,廣東自2月16日以後新增確診都低於10人,3月2日新增確診0人,全國多個省市也都出現了新增確診0人的現象,但對於湖北來說,總體確診的量還是很大。
從政府管制的角度來講,旅遊業全面開業的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盡管有些地方旅遊景區開業了,但實際真正的遊客不多,遊客的信心恢復會有所滯後。同時,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不是生活最必需的行業,所以旅遊業開業的時間要滯後一些。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下,如果疫情在上半年結束,我們可以粗略地作出以下判斷: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周期以及旅遊市場自然發展規律來看,2020年下半年國內旅遊會恢復性增長, 到2021下半年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規模水平, 旅遊業的恢復時間大體需要1年左右時間 。
核心觀點:全球發展旅遊速度將會趨緩
南方日報: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對國際旅遊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保繼剛:從國際上來講,新冠肺炎疫情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影響是更大的。有兩個數據可以看出,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統計得出,2003年非典全球旅遊業的損失是300到500億美元。2003年中國人出國旅遊佔全球總量1.5%。到了2018年,中國有1.77億人次出境旅遊,佔全球旅遊消費16%。美國華人趙金林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將會使得以依靠中國出國旅遊為主要客源的東南亞國家短期旅遊收入將減少30%。比如說泰國,中國是泰國的第一大客源國,中國遊客的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2.7%。2019年,中國遊客為泰國貢獻了180億美元的收入,而2020年1月24日到31日,中國遊客下降60%,一周損失2.94億美元,預計泰國1月到6月的收入會減少97億美元。2019年中國遊客佔美國旅遊人數7%,中國遊客在美國的花費是340億美元。由於疫情爆發,美國將減少103億美元的旅遊經濟收入。
對於世界旅遊來說,由於我國是世界旅遊主要客源國,對世界旅遊貢獻率在12%以上,本次疫情對世界旅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就其總量影響而言,今年的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增長速度會形成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發展態勢。
核心觀點:一時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發展
南方日報: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旅遊產業長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在您看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旅遊產業是否還能夠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旅遊產業的基本面是否會發生變化?
保繼剛:從歷史上歷次「災難」(一戰、經濟大蕭條、二戰、地震海嘯、金融危機、「非典」)後的情況來看,旅遊業都沒有消亡,不僅沒有消亡,旅遊業在全球的經濟比重中佔比越來越大。旅遊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體現。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旅遊是一個永遠的朝陽產業,一時的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的發展。這也是旅遊業界同仁應該取得的共識。
從旅遊業恢復的角度判斷:國內旅遊特別是短程旅遊率先恢復,出境旅遊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出境旅遊還可能受到我國外匯收入的影響,與其呈正相關,入境旅遊的恢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與此同時,度假旅遊、自然康養旅遊將會有一個大的增長;城市旅遊消費會更加活躍,都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自然地理尺度大的地區和疫情不嚴重的地區,旅遊會有較大的恢復;團隊旅遊特別是長線團隊旅遊恢復尚需要一定的時間,散客特別以自駕為主的家庭出遊方式會有一個大的恢復,長線的旅遊包車、旅遊專列恢復將較為緩慢。
產業發展思考
核心觀點:不應片面誇大旅遊業損失
南方日報:現在很多媒體都在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旅遊業損失或達萬億,您怎麼看待這個判斷?
保繼剛:對於國內的影響來說,我認為目前有一些媒體或者專家的計算是偏大的。他們的依據是根據2019年全國旅遊收入的總量是6.5萬億人民幣來計算,而問題在於,6.5萬億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另一個是攜程公布的數據,攜程發布了一個消息,預計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會有4.5億人次出行,旅遊業收益不低於5500億。但是在這4.5億人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回鄉,雖然都在「流動」,但是否也算在「旅遊人」當中呢?
核心觀點:「報復性增長」是偽概念
南方日報:很多媒體和智庫都預測,疫情過後旅遊消費市場大概率會出現2003年非典過後的報復性增長,你怎麼看?
保繼剛:會不會出現所謂「報復性增長」,要看以哪個階段的指標做參照,跟現在相比還是和去年同階段指標相比。跟現在比,它一定是報復性增長,因為現在是零。但是若你說跟去年相比,那就不一定,而且兩位數的增長就算是報復性增長嗎?我們應該更實事求是地來對待統計數據,來認識旅遊業。各大旅遊研究智庫也應該實事求是地做好深入調研,而不是人雲亦雲或者採用嘩眾取寵的說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是我們智庫應該做的。
核心觀點:借機擠掉旅遊統計的「泡沫」
南方日報:如果說當前媒體對旅遊業的損失預測是不科學的,我們應當怎樣更科學地了解統計數據?
保繼剛:疫情後,我們應當借用這次旅遊業「歸零」的機會,把統計數字的泡沫擠掉,實事求是地認識旅遊業,引入地理尺度來進行統計,即按省、市、縣三級地理尺度來進行遊客統計。當前的弊端是把眾多數據疊加在一起,一位湖南遊客到了廣州、佛山、珠海,三地都將他算到遊客數量里,最後匯總遊客量,1個人變成了3個人,這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從而導致數據與現實不符。引入地理尺度後,根據軌跡來統計外省到廣東的人數,我們可以更加准確地計算出外省遊客的數據。
數據也可能是泡沫。以學生為例,中山大學旅遊學院一年級本科生中,80%的人有超過兩個手機號碼,家鄉一個讀書地一個,這樣的雙卡雙待,使得用電訊數據來計算的遊客數量變相增加。另外乘高鐵和高速公路自駕的人,比如從廣州到昆明,途徑廣西和貴州被記錄為廣西和貴州遊客,但實際上並沒有在廣西和貴州進行消費。以春節為例,返鄉人員被統計在遊客數量上,但是其住宿和餐飲的消費會比正常的旅遊者要低。因此,疫情之後對於旅遊的研究以及決策來講,我們有機會從零開始,得到一個更加科學准確的數據。
核心觀點:重新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南方日報:很多人都說旅遊是朝陽產業,但又是很脆弱的產業,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保繼剛:旅遊行業有它非常脆弱的一面,任何突發事件對旅遊業的影響非常直接且嚴重,行業風險很高。旅遊產品不能儲存,不像汽車或者糧食,今天賣不了可明天賣,一個地方賣不了換個地方賣,這就是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脆弱的地方。因此,旅遊需求是敏感的,旅遊行業是脆弱的,但是行業脆弱不等於沒有生命力,不等於沒有未來發展的潛力。
核心觀點:當前旅遊投資方式過重
南方日報:近年來,旅遊業呈現出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脆弱性使得旅遊企業的風險過高,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保繼剛:在談脆弱性的同時,學界最近談的比較多的是恢復力,也就是旅遊地或產品在遭到危機之後的恢復能力。實際上,我們以往常說的旅遊業特徵——投資少、見效快、成本低,恰好與現在相反。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實際上呈現了共享經濟特徵。以陽朔為例,旅遊業開始是用自家的門面賣啤酒和美食,騰空兩個房間做住宿,這就是投資少。後來經濟發展好了,追求五星級酒店甚至是國際品牌的酒店,變成了投資大,周期長,這樣一來,風險就大了,我們應該藉此機會反思。
因此,在對脆弱性和恢復能力的認知下,我們應該考慮旅遊企業的不同方式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的民宿是越來越高端化,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它的脆弱性就表現出來了。我們是不是更多的要考慮最早提出來的說旅遊業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靈活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從學術上回到那種替代性發展、包容性發展思路上,而不一味地去追求投資額的多大?
核心觀點: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疫情過後,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更應該從哪些方面制定和出台有關政策,有效激發需求側市場,助力旅遊業恢復產業活力?
保繼剛:我更關注的是會不會有大規模裁員,會不會有很多人失業。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如果穩定了旅遊業的就業,就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的就業基本面,使社會更加穩定。
至於如何恢復產業活力,我覺得不需要政府太多激勵,只要經濟穩定了發展了,旅遊業是會起來的。還有去年國家提到議事日程的「消費稅立法」,估計今年人大會通過並實施,這會激發地方政府從實質上重視旅遊業發展,因為旅遊消費可以直接體現在地方稅收。因此政府最重要的還是在控制好疫情之後,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因為不管這次出現什麼狀況,旅遊的需求依然會存在的。同時,從產業的發展來看,要調整旅遊供給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以「+旅遊」而不是「旅遊+」的方式推進旅遊供給體系的建設。
8. 疫情期間如何發展旅遊業
可以嘗試抖音直播
9. 疫情期間為什麼日元對人民幣的匯率開始下跌,還會再上漲嗎
RMB升值的「市場「空間還有。屬於波動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