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跨國企業匯率變動可採用的規避措施

跨國企業匯率變動可採用的規避措施

發布時間:2021-11-23 08:01:46

『壹』 外向型企業面對匯率風險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企業也可以利用銀行的遠期結售匯、期權交易等外匯衍生工具為其主營業務保駕護航,鎖定匯價。遠期結售匯因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避險效果明顯仍然是匯率避險的首選工具。當外貿企業簽訂進出口協議後,就可到外匯指定銀行簽訂一份遠期結售匯合同,鎖定未來結售匯的幣種、金額和匯率,到期可不受匯率影響,按照約定價格結售匯。

如王老闆當日與銀行辦理一筆100萬美元、3個月後結匯的遠期業務,鎖定3個月後按照6.4的匯價結匯。3個月後,實際匯價為6.3,那麼按照交易協定,客戶就可以按照6.4的匯價將100萬美元賣給銀行,由此一來,王老闆規避了10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

(1)跨國企業匯率變動可採用的規避措施擴展閱讀:

防範匯率風險注意事項:

1、對於合同雙方來說,匯率風險是均等的。所以在貿易、買賣合同中,雙方通過友好協商,共同約定應對匯率變化的條款,比如以簽訂合同日為基準,共同承擔至交付日的匯率變化。

2、當匯率向不利於方向發展時,提前或者快速交易;當匯率朝自己不利的方向發展時,推遲延後交易時間。這種方法對於個人消費還是可取的,在貿易上意義不大,因為交付時間合同已有約定。

3、出口商把遠期付費的匯票承兌給銀行或者金融公司。貨物一經賣出,就可以從銀行得到現金,匯率風險轉嫁給銀行或者金融公司。

4、通過外匯交易來防範風險,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通常是是簽訂一份遠期外匯結售合同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即期和遠期組合的方法,最常見的是通過期權、掉期進行套期保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向型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匯率風險

『貳』 規避外匯風險的方法有哪些

1.最低成本原則。採用任何一種方法規避外匯風險,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以在眾多方法中,就有一個具體選擇哪種方法的成本比較問題。如果遭受外匯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小於採用防範方法所花費的成本,那麼採用該種方法就沒有必要。比如,企業為了迴避遠期支付而可能產生外幣匯率升值的風險,往往會採用按即期匯率購入外幣的方法。衡量這一方法的可行性,就要分析遠期支付產生外幣升值的風險程度是否大於企業用本幣購買即期外幣的到期利息損失。如果企業的本幣資金來自貸款,就要與到期的貸款利息相比較來確定這一避險方法的取捨。
2.迴避為主原則。企業進行匯率變動預測,選擇適當的操作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利用風險進行投機活動,而在於規避可能面臨的風險。根據這一原則,企業在選擇各種方法時,應本著保守的原則,不能把企業的理財活動變成一次賭注,為賺取較大的收益而採取激進的冒險措施。
3.預測先導原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地迴避外匯風險必須建立在對匯率變動走勢的科學預測基礎上。這就要求在選擇具體操作方法時,堅持理論與實際、定量與定性、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的辦法對匯率波動的趨勢進行外推預測,以確保實施方法的准確有效性。
望採納

『叄』 匯率風險防範與規避措施

匯率變動會使企業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或債務的價值發生變動 這是匯率風險產生的根源。表現為:1.經濟主體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與負債不能相抵 2.經濟主體的跨貨幣交易行為,即以外幣進行交易,但卻以本幣核算效益的行為 。規避措施主要有: 1.選擇有利的交易貨幣 或採用一攬子貨幣計價法。2. 資產負債管理:使同一時間上以同種貨幣表示的債權與債務達到平衡。3. 通過外匯市場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對沖匯率風險,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常採用的有外匯期貨套期保值、外匯期權交易、外匯互換合約等。 但應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工具可被用來管理風險,也可被用作市場投機,運用不當時,其本身也帶有極大的風險,如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額期權投資損失,等等。

『肆』 針對匯率波動,企業採取哪些措施知乎

為了降低匯率風險,企業通常可以使用以下三種方法:靈活運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申請國際貿易融資,以及使用外匯衍生品。

靈活運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

從結算方式來講,常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主要有預付貨款和跟單信用證等,每種結算方式在降低匯率風險方面作用不同,需靈活掌握。

通過預付貨款方式結算,對出口商而言,在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時,可多使用預付貨款的結算,因為根據現行國家外匯管理規定,預付貨款屬於經常項目收匯,企業既可保留現匯,又可隨時辦理結匯,企業可根據自己對外匯市場的判斷決定何時辦理結匯。當然在出口商對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時則少使用預付貨款的結算。

對於通過跟單信用證方式結算,當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時,應盡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證結算,以便盡早收匯;當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時,應盡量多使用遠期或延期付款信用證結算,推遲收匯。

申請國際貿易融資

企業也可以通過向銀行申請辦理國際貿易融資來降低風險。當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時,貨物出口後,希望通過盡量快地收匯來規避匯率風險,為此可向銀行申請辦理出口押匯、票據貼現、出口保理等貿易融資來實現。

出口押匯指銀行有追索權地購買出口商發運貨物後提交的全套單據,即出口商發運貨物後通過向銀行申請辦理出口押匯,則可提前取得該筆出口貨物項下的應收外匯款項。根據現行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出口商辦理出口押匯後所取得的外匯款項可辦理結匯手續,這樣就達到了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票據貼現指銀行保留追索權地購入已經金融機構承兌的未到期票據,即出口商通過向銀行申請辦理票據貼現業務來實現遠期收匯即期化,出口商提前獲得的外匯,既可保留現匯,也可辦理結匯手續,從而達到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出口保理業務指出口商發貨後,採用商業承兌交單或賒銷方式收取貨款的情況下,由出口保理商對出口商出口貨物後形成的應收賬款,提供賬務管理與代收、壞賬擔保和融資的綜合性服務。在出口商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出口保理商後即可獲得資金融通,出口商提前獲得的應收外匯賬款,根據現行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可辦理結匯手續,這樣就達到了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使用外匯衍生品

企業還可以通過外匯衍生品交易來鎖定及降低匯率風險。目前比較常見的外匯衍生品包括外匯遠期、外匯期權及外匯掉期。

外匯遠期允許客戶與交易對手約定未來外匯交易的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期限,從而提前確定匯率。外匯期權給予期權買方在一定時期內以確定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貨幣的權利,幫助企業鎖定匯率變動引起的最大收益或損失。外匯掉期則允許企業和交易對手將自身承受能力較低的風險敞口替換為承受能力較高的風險敞口。

為了降低匯率風險,企業通常可以使用以下三種方法:靈活運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申請國際貿易融資,以及使用外匯衍生品。

靈活運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

從結算方式來講,常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主要有預付貨款和跟單信用證等,每種結算方式在降低匯率風險方面作用不同,需靈活掌握。

通過預付貨款方式結算,對出口商而言,在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時,可多使用預付貨款的結算,因為根據現行國家外匯管理規定,預付貨款屬於經常項目收匯,企業既可保留現匯,又可隨時辦理結匯,企業可根據自己對外匯市場的判斷決定何時辦理結匯。當然在出口商對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時則少使用預付貨款的結算。

對於通過跟單信用證方式結算,當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時,應盡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證結算,以便盡早收匯;當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時,應盡量多使用遠期或延期付款信用證結算,推遲收匯。

申請國際貿易融資

企業也可以通過向銀行申請辦理國際貿易融資來降低風險。當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時,貨物出口後,希望通過盡量快地收匯來規避匯率風險,為此可向銀行申請辦理出口押匯、票據貼現、出口保理等貿易融資來實現。

出口押匯指銀行有追索權地購買出口商發運貨物後提交的全套單據,即出口商發運貨物後通過向銀行申請辦理出口押匯,則可提前取得該筆出口貨物項下的應收外匯款項。根據現行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出口商辦理出口押匯後所取得的外匯款項可辦理結匯手續,這樣就達到了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票據貼現指銀行保留追索權地購入已經金融機構承兌的未到期票據,即出口商通過向銀行申請辦理票據貼現業務來實現遠期收匯即期化,出口商提前獲得的外匯,既可保留現匯,也可辦理結匯手續,從而達到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出口保理業務指出口商發貨後,採用商業承兌交單或賒銷方式收取貨款的情況下,由出口保理商對出口商出口貨物後形成的應收賬款,提供賬務管理與代收、壞賬擔保和融資的綜合性服務。在出口商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出口保理商後即可獲得資金融通,出口商提前獲得的應收外匯賬款,根據現行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可辦理結匯手續,這樣就達到了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

使用外匯衍生品

企業還可以通過外匯衍生品交易來鎖定及降低匯率風險。目前比較常見的外匯衍生品包括外匯遠期、外匯期權及外匯掉期。

外匯遠期允許客戶與交易對手約定未來外匯交易的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期限,從而提前確定匯率。外匯期權給予期權買方在一定時期內以確定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貨幣的權利,幫助企業鎖定匯率變動引起的最大收益或損失。外匯掉期則允許企業和交易對手將自身承受能力較低的風險敞口替換為承受能力較高的風險敞口。

尋匯由外資投行金融專家創立,藉助金融科技為企業提供海外收款和匯率管理服務。

『伍』 國際貿易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畢業論文)

國際貿易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一個經濟實體或個人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因外匯匯率的變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不確定性改變,從而使所有者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災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本文主要討論如何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目前,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遠期合同套期保值
當跨國公司以其主要貿易國的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時,跨國公司與另一方簽訂合同,約定在某一未來日期里,公司向其支付約定數量的貨幣以獲取約定數量的另一種遠期支付貨幣(支付手段),這就是遠遠期合同套期保保值。
絕大多數的遠期套期保值合同是由公司同公司的開戶銀行或其他銀行簽訂的。
假設ABC跨國公司在美國開了一家子公司(H公司),H公司向一家挪威進口商出售了100萬美元的貨物。貨物出售這一天的匯率是9挪威克朗兌換1美元(NK9=US$1),因此貨款總額為900萬挪威克朗。雙方約定在180天之內,進口商支付900萬挪威克朗給出口商。現在H公司就承擔了US$-NK匯率變化的任何風險。如果挪威克朗貶值,比如說11挪威克朗兌1美元,那麼在這180天內,當H公司收到這900萬挪威克朗時,它只相當於818181美元。但H公司的預期是收到100萬美元,匯率的變化造成了181819美元的損失。
在美國的H公司可以利用遠期合同使自己免受此類損失,即在180天之內,向套期保值合同的另一方支付900萬挪威克朗,而與此同時,對方同意向H公司支付100萬美元作為交換。因為在這180天內克朗可能貶值,合同對方會因此而要求風險補償。假設對方要求1%的補償而H公司表示同意,這1%就意味著1萬美元,故對方就只支付99萬美元以換取中方出口商的900萬克朗。和上述克朗貶值H公司只收到818181美元相比,公司損失減少171819美元。
在我們的例子中,稱職的出口商財務經理將在各銀行間做出比較,並找到較為便宜的價格進行交易。挪威克朗並沒有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中交易。如果用於支付的貨幣是那裡的8種交易貨幣之一,即英國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荷蘭盾,法國法郎,日元,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那麼財務經理也應該得到一個國際貨幣市場(IMM)合同的報價。
二、貨幣期貨套期保值
如果財務經理進入商品或證券交易所進行外匯的套期保值(如使用IMM合同),套期保值就涉及期貨合同,而不是遠期合同。在國際貨幣市場,交易貨幣通常被視為商品,並以期貨合同形式交易。期貨合同的套期保值成本與遠期合同不同,不是由某個銀行確定,而是在交易所場內,通過交易各方公開、公平競價形成的。期貨合同由經紀人進行買賣,出口商必須在其經紀人處開立一個保證金賬戶。期貨合同的金額是固定的,如25000英鎊,並且使用標準的交割日期。財務經理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中一種貨幣相對價值的上升或下降所帶來的好處,為公司規避外匯風險甚至投機獲利。這主要是通過買進或賣出期貨,建立多頭頭寸或空頭頭寸實現的。
對公司來說,上面所提到的兩種情況都有好的結果,但公司也承擔了風險。短期貨幣價值的波動在走向和幅度上都極不確定。如果貨幣價值走向相反,那些公司(或是財務經理)只能接受不好的結局。那些研究貨幣市場或者在市場中進行交易的人都很謹慎地對短期走向進行預測。
三、貨幣期權套期保值
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
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期權交易事實上是這種權利的交易。買方有執行的權利也有不執行的權利,完全可以靈活選擇。期權又稱約定買賣權,是在期貨交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常見的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的證券期權交易。即購買期權者預付一筆保險金或定金,就可以有權在指定的以後日期(3個月、6個月或9個月)以固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股票。對於預料價格上漲的股票,需要取得購買期權,即有權在股票價格上漲時,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價格(相對較低)購買股票;對於預料價格下跌的股票,需要取得出售期權,即在股票價格下跌時,有權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價格(相對較高)出售股票。如果股票價格不是按照預料變動,則允許期權作廢。這樣就可以達到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目的。貨幣期權是以貨幣為基礎對象,交易雙方按約定的匯價,就未來某一時期購買或售出某種外匯選擇權而進行的交易。貨幣期權是防止外匯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貨幣期權合約在執行時,以貨幣實物交割,也可以交割價差。貨幣期權的交易原理與其他期權交易相同,以相同的交易價買進看漲期權和賣出看跌期權,即可構成一筆假設的遠期買進。
貨幣期權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額也越來越大。最早的貨幣期權合約,是1982年11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交易所開始的加拿大元期權合約。隨後,該交易所又成功地引進了英鎊、德國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等貨幣期權、1985年荷蘭又引入了歐洲貨幣單位期權,外匯期權數量達200億美元。1988年在全世界交易上市的貨幣期權合約有1800萬個,成為靈活的防止外匯風險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
四、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
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涉及到信貸——也就是借錢。渴望進行套期保值的公司是借款者。假定某公司三個月後將用到一千萬歐元,那怎麼樣通過貨幣市場來保值呢?操作策略的第一種:我今天假定手頭上有閑散資金,我今天把本幣兌換成歐元;第二種方法:假定自己手頭上沒有錢,需要向銀行借款,今天借人民幣,並把人民幣換成歐元存儲,三個月以後到期了,用歐元支付了,這樣即使歐元升值,你也不需要擔心了。這就是貨幣市場的套期保值。
在利用信貸或貨幣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之前,出口商必須在其所在國家和進口商所在國家之間做一下利率比較,如果出口商在進口商國家的借款利息比它利用這筆錢所獲得的利潤要高得多的話,那麼這種套期保值的成本就可能太大了。
五、貨幣掉期(互換)
掉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本來是一個外幣的資產或者是負債,我跟人家換一下,換成另外一個。比如說一家英國公司和一家美國公司,英國公司在美國有一個投資項目,而且這個投資項目在五年以後會慢慢的收進美元,而美國公司在英國同樣的也有一些項目,會收到英鎊,英國公司來說英鎊比較好,美國公司來說美元比較好,他們兩家通過金融中介的作用來一個互換,按照約定的匯率,今天我美國公司就跟英國公司約定了,五年以後你把你的英鎊換給我,我把我的美元換給你,這個就是所謂的掉期,有些銀行也給企業在做的,把歐元的外債換成美元的債務,然後需要用美元支付,而另外一家企業本身就想用歐元來支付,剛好能找到匹配的兩家企業,通過金融終結起到這個作用,對雙方來講都是鎖定風險。
六、加快付款或推遲付款
我們假定,按照付款合同規定,進口商必須用出口商所在國的貨幣進行支付。如果進口商預測本國貨幣相對於國外供應商的貨幣會升值,則推遲付款利於自己的公司。相反,如果進口商預測本國貨幣相對於國外供應商的貨幣會貶值,則加快付款利於自己的公司。
例如,當匯率是9挪威克朗兌換1美元時,如果進口商同意支付100萬美元,那麼此時它的花費就相當於900萬挪威克朗。如果在付款時,匯率跌到10挪威克朗兌1美元。此時其花費就是1000萬挪威克朗。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商就應提前支付貨款,或者如果可能的話,它就應立即兌換外匯,然後在付款日期到來時用外匯付款。當然,相反的情形就是如果進口商預測挪威克朗將從簽訂購買合同時的9挪威克朗兌1美元的基礎上升值,那麼它就應推遲付款並且推遲把挪威克朗兌換為美元。
不相關公司間的付款:雖然各自獨立的非關聯公司互相之間都可以運用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來化解交易中的外匯結算風險,但是這種做法是以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的。然而,出口商只要能按期足額收到協議約定的貨款,它通常對進口商為保護自己而採用的應對貨幣風險的方法並不關心。相反,處在進口方而又要以出口方所在國的貨幣付款的跨國公司,就應意識到運用提前和延遲付款措施給公司整體帶來的利益。
跨國公司內部各經營單位間的付款:跨國公司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其內部各分支機構間採取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的情況是不同的。不相關公司間國際付款的提前和延遲對出口商通常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它能收到協議規定的貨款。對於各分支機構獨立運作的跨國公司來說,情況也是如此。但對一個在世界范圍內能協調一致的跨國公司來說,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可使公司整體受益。這類公司的整體目標就是在適度范圍內盡可能快地把所擁有的弱勢貨幣兌換成強勢貨幣。因此,獨立運作的跨國公司內部在等待遠期付款的過程中會發生套期保值成本。協調一致的跨國公司內部各分支機構,如果相互間是以弱勢貨幣進行交易,就應立即付款;如果是以強勢貨幣進行交易,就應推遲到付款日期才付款。

『陸』 進出口企業應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

由於進出口企業從合同簽定到最終結算有一定期限,由於結算貨幣匯率變動而承受外匯風險,使企業蒙受損失,企業可採取一定方法措施降低風險。進出口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內部管理方法:

①做好計價貨幣的選擇進出口貿易計價貨幣有兩種:一種硬幣,匯率穩定,有上浮趨勢貨幣;另一種軟幣,匯率不穩定,有下浮趨勢貨幣。選取計價貨幣一般原則:出口貿易選擇硬幣或有上浮趨勢貨幣,進口選擇軟幣,或有下浮趨勢貨幣,可減緩可能發生匯率波動引起的損失。

②提前收付(leading),拖延收付(laging)法。根據有關貨幣匯率變動更改收付日期防範風險。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則:預計計價貨幣上浮,進口時進口商應在貨幣升值前購匯,提前付匯;出口時,出口商應考慮推遲交貨,延遲收款。如果匯率下降,進口商應推遲訂貨,或延期付款,出口商應盡早訂貨,提早收匯。

③平衡法(Matching)。在同時期,盡可能創造一個與受險貨幣進額同、期限同,資金反向流動的合同規避風險。

④多種貨幣組合法(Portfolio approach)。也稱一籃子貨幣計價法,在進出口合同中使用兩種以上貨幣計價法消除風險。當進口或出口時,一種貨幣發生升值或貶值,不會有很大外匯風險,若計價貨幣中幾種上升,幾種下降,則上升貨幣收益彌補下降貨幣損失,而將風險分散。

2.外部管理法。

主要通過外部金融市場對外匯借貸,買賣方法規避風險。通過外部金融市場規避風險,主要採用一些金融工具避險,如可通過買賣外匯期貨,期權合約降低風險。目前,隨著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靈活性越來越高,一些大外資企業,外貿企業管理外匯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銀行開始逐步推出一些金融期貨,期權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外匯風險。

遠期外匯交易。企業進行遠期買賣貨物的同時,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的一種避險方法。

『柒』 匯率變動對應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影響,企業應採取哪些措施規避這些風險

實現產銷當地化,一方面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減少成本,獲得當地的認同,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匯率變動的影響。
調整貿易收匯幣種結構。

閱讀全文

與跨國企業匯率變動可採用的規避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7月黃金回收價格 瀏覽:66
基金理財產品排行2015 瀏覽:626
日元匯率受哪些影響 瀏覽:418
青島匯金融創資產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
合並范圍內關聯方交易 瀏覽:775
公司何時適合融資 瀏覽:307
樂華圓娛股票 瀏覽:839
金融機構招聘信息 瀏覽:918
銀行業金融機構反假幣聯絡會議 瀏覽:963
興業銀行理財卡的年月 瀏覽:731
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25號證券投資 瀏覽:898
河南華鵬集團董事長 瀏覽:79
保利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瀏覽:284
國都證券借殼上市 瀏覽:638
通達信仿同花順神奇電波指標源碼 瀏覽:140
美幣匯率 瀏覽:192
修路的上市公司 瀏覽:640
銷售凈利率行業指標 瀏覽:475
80倍杠桿是什麼意思 瀏覽:381
中訊證券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