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你舉出三種日常生活中應用杠桿原理工作的工具,並標出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科學題)
舉例如下:
扳手、鉗子、指甲剪、汽車方向盤等屬於省力杠桿。
筷子、手臂、扇子、湯勺、魚竿等屬於費力杠桿。
在杠桿原理中,我們把杠桿固定的旋轉點稱為「支點」。要想舉起重物,就要把支點置於盡量靠近物體的地方。這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
另外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②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運用了杠桿原理
天平秤。杠桿尺。不用謝了。
③ 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很普遍,你對杠桿原理有哪些了解呢
杠桿基本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普遍,省勁杠桿有羊角錘,解屏器,老虎鉗,修枝剪刀等;費勁杠桿有木筷,醫用鑷子,魚桿,掃把,船漿等;等臂杠桿有天平秤,滑輪組,翹翹板等。在應用杠桿時,為了更好地省勁,應當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要想省間距,應當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要想又省勁而又少挪動間距是無法完成的。
當外力於杠桿內部隨意部位時,杠桿的回應是其實際操作體制;倘若外力的作用點是支點,則杠桿不容易發生一切響應。
④ 以《利用杠桿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題目的一片短文,200字,在線等,大神幫幫忙!!
利用杠桿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公元前245左右,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他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而21世紀的現代社會中,阿基米德所發明的杠桿原理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啤酒不少人都喝過,但是有時啤酒瓶蓋打不開怎麼辦?你當然會想到去開瓶器 ,其實開瓶器就利用了杠桿原理,是一種省力杠桿哦,當我們打不開啤酒蓋時,它就能祝我們一臂之力哦,釣魚時,你會發現釣魚竿長長的,我們會疑問,拉魚上鉤時為什麼又這么費力呢?其實這也利用到了杠桿原理,它其實就是一種費力杠桿。工人師傅拔釘子時,往往徒手拔不出,這時,羊角錘就是他們的一大利器,用它輕輕一拔就出來了,其實這也運用了杠桿原理,它是一種省力杠桿....
杠桿原理無處不在,它無時無刻的解決了我們生活 大大小小的問題,只要你細心尋找,你就會發現,生活離不開杠桿原理!
純手打!!
有問題的話可以繼續提問,
或者帶著問題鏈接直接hi我
如果滿意我的回答的話,
請採納為滿意答案哦~謝謝親啦~\(≥▽≤)/~
⑤ 生活中的杠桿原理應用
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杠桿分為3種杠桿。第一種是省力的杠桿,如:開瓶器等。第二種是費力的杠桿,如:鑷子等。第三種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如:天平、釣魚竿等。
還有工程上的吊車,滑輪等。
(5)杠桿原理在生活中應用的題目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
如鉗子、桿秤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
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