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財務杠桿系數為1,營業杠桿系數為1時,聯合杠桿系數為2
錯誤總杠桿系數(聯合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營業杠桿系數所以,聯合杠桿系數=1
Ⅱ 當財務杠桿系數為1時,表述正確的有哪些
選3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債務利息與優先股股息)=1
Ⅲ 請問"如果企業負債為零,則財務杠桿系數為1"這句話的說法是否正確啊
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為優先股股利。
在有優先股股利的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也大於1
Ⅳ 請問財務杠桿系數為1時說明了什麼問題
DFL=EBIT/(EBIT-I)
說明I為0。沒有利息支出。
也就沒有杠桿效益。
Ⅳ 如果企業沒有債務,則財務杠桿系數為1判斷是對還是錯
1錯2錯3錯4錯5對6對7對8錯9對10錯11對12對13對
Ⅵ 當財務杠桿系數為1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不正確的是ABD,正確的是C
Ⅶ 當財務杠桿系數為1時,下列表述正確的是(固定性資本成本為零)為什麼怎麼推到的。
解析:根據財務杠桿系數的簡化計算公式可知,當固定性資本成本為零的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為1。
財務杠桿系數表達式DFL=EBIT/(EBIT-I)的推導過程:
根據定義可知,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EPS/EPS)/(△EBIT/EBIT)
因為,EPS1=(EBIT1-I)×(1-T)/n
EPS2=(EBIT2-I)×(1-T)/n
所以,△EPS=EPS2-EPS1=(EBIT2-EBIT1)×(1-T)/n
=△EBIT×(1-T)/n
△EPS/EPS1=△EBIT/(EBIT1-I)
(△EPS/EPS1)/(△EBIT/EBIT1)=EBIT1/(EBIT1-I)
即,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1/(EBIT1-I)=EBIT/(EBIT-I)
Ⅷ 財務杠桿會不會小於1為什麼
其實這個是和財務杠桿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財務杠桿的一般計算公式為:財務杠桿系數(DF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為了便於計算,其計算公式可轉變為財務杠桿系數(DFL)=息稅前利潤(EBIT)/(息稅前利潤-利息);在多數情況下,若是根據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財務杠桿,那麼即使你的大學老師,也會告訴你,為了便於計算,將利潤表中的財務費用視為企業支付的利息,這樣計算的情況下會出現財務杠桿系數小於1的情況。究其原因是企業的財務費用為負造成的,發掘其根源,無非是企業將本公司的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債券利息收入,銀行承兌匯票貼息收入等計入財務費用的貸方,用以沖減企業的財務費用,若是企業經常性地發生銀行承兌匯票貼息收入或者債券利息收入的情況,且數額較大,那麼很有可能企業獲得的利息及貼息等收入大於企業利息支出,那麼用這個變形公司計算企業的財務杠桿,那麼系數小於1是必然的。
當企業存在優先股的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計算公式轉變為公式三:DFL=EBIT/[EBIT-I-(PD/(1-T))][1],由於優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應以稅後利潤支付,其中 PD為優先股股利。
Ⅸ 當財務杠桿系數為1時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C債務利息與優先股股息為0
解析: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根據財務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可知,當財務杠桿系數為1時,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等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Ⅹ .如果企業的負債籌資為零,則財務杠桿系數為1。對嗎
對.
財務杠桿是由於負債籌資帶來的,沒有負債籌資就沒有財務杠桿效應,則財務杠桿系數為1。
企業選擇負債籌資,可利用財務利息的抵稅作用,發揮財務杠桿效應,降低負債成本,提高投資收益,財務杠桿是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表示財務杠桿的程度。
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這就說明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
(10)當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沒1時擴展閱讀
財務杠桿在企業中的作用:
作為企業融資,結構規劃的門檻,財務杠桿的分析和決策一直擔當著極其關鍵的一步。通常情況下,企業財務所要承擔的風險大小都是由財務杠桿的系數高低所決定的。
在企業中,如需要負債舉措。投入財務分析報告,都需伴隨財務杠桿的結論。當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相對的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會變大。相反的,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那麼主權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
另外,財務風險存在根本原因還是由於負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