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初二物理題 杠桿原理
AB長1.6m,OB長0.4m,可知OA長1.6-0.4=1.2m,
繩子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0°,可知繩子的力臂為
L1=OA*sin30°=1.2*0.5=0.6m。(或者根據勾股定理求,如果你沒學三角函數的話。)
杠桿平衡條件:FL1=GL2=8*0.6=4.8N*m
繩子拉力為0時小球的位置:L3=GL2/G球=GL2/m球g=4.8/0.5*10=0.96m
小球速度為V=20cm/s=0.2m/s,故小球的運動時間為
t=L3/V=0.96/0.2=4.8s
ps:繩子拉力就是8N,這就是動力;只是力臂小,要根據三角關系(或勾股定理)求。如圖中30°角所對的直角邊就是繩子的拉力的動力臂L1。
② 初二杠桿怎麼做圖啊詳細點~~~~[高分獎勵]
延長動力線的兩端,在支點距離延長線的最近的一點處,作連接線(動力臂),在延長線與連接線(動力臂)處作90度角。(與阻力臂作法相同)
③ 八年級物理-杠桿原理
力臂是0,自然不會對杠桿產生任何作用
這題要明確的就是力臂是什麼
力臂不是力的作用點到支回點的距答離,而是過支點向該力所在直線引垂線,其垂線段的長。根據此題情境,顯然力的作用線過支點時無法畫出垂線段,即力臂是0。
至於力臂是0為什麼不會對杠桿產生任何作用,你可以這樣想(杠桿平衡時的性質總歸知道吧?F1*L1=F2*L2,其中L1和L2都是力臂)假設F1*L1是一個有限的量,但因為F2的作用線過支點導致其力臂趨向與0,那麼若要與F1*L1平衡,則必然要求F2趨向於無窮大(一個方面不夠就要用另一方面彌補嘛),而F2不可能無窮大,所以只要F2還是一個有限的值就不會對杠桿產生任何作用。
這樣說不知是否理解?
④ 初二里杠桿原理中如何確定動力
向著運動方向的力是動力,反之是阻力
⑤ 杠桿原理是初二才學的嗎深圳這邊怎麼沒有
人教老教材是初二,新教材是初三
⑥ 初二物理杠桿簡單實驗題
好明顯用杠桿原理:把米尺在中間用手指支起來,左邊距支點L1遠掛書包,在右邊距支點L2遠綁細繩,下綁彈簧測力計,G書包*L1=F*L2 即可求得書包重。考慮彈簧測力計量程,L1要遠小於L2,如果L2=50cm,L1不要超過7cm。
⑦ :杠桿原理是初中什麼時候學的
人教版是初二(八年級)下學期學習的。
不明追問。
⑧ 物理杠桿原理
力臂就是力的方向上的一個經過支點的垂線,支點到力的距離就是力臂,如上面三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