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螺旋和杠桿的實驗的製作是怎麼樣的
操作難度:★★
實驗方法:
本實驗需要的材料有:一張紙,剪子,鉛筆,桌子,兩塊木板(約跟桌子一樣高),彩色筆。
把紙剪成一個斜坡,用一個斜面緊密捲成圈,螺絲釘是一個一圈一圈捲起的斜面。當用杠桿時,只需用很小的力就能抬起桌子。
從一張紙上剪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來做成一個傾斜面。把筆放在紙的三角形短邊位置,朝著三角形的頂尖處,把紙卷在鉛筆上。用彩筆沿著剪下的斜邊標出記號,這樣將會形成一個螺旋形支撐。當你在卷紙時,請保留三角形的底線或稱基本線。這個傾斜將會沿著鉛筆螺旋形上升,形成一個螺絲釘模型。這就說明,螺絲釘事實上是一個傾斜平面。
杠桿是由一個硬棒及這個硬棒的支撐點組成的,這個支撐點叫支點。杠桿得益於從重物點到支點的距離短,而從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長。
為了作一個杠桿,把一塊木板靠近桌子垂直立起,把另一塊木板放在上面。把放在上面的木板的一端放在桌邊的下面,按下木板的另一端,這個很重的桌子就很容易被抬起來。
知識延伸:
有很多杠桿原理的例子,如啟瓶蓋的動作、有輪的手推車、錘子等等。
B. 用杠桿的原理說出一個人為什麼可以輕松地將講台抬起
這個人用的是省力杠桿,動力臂長阻力臂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杠桿平衡時
,動力等於阻力臂。從科學分析,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
則阻力臂越長,力則可以越小,則越省力
從常識分析,支點是不改變的,則離支點越遠,改變的效果越大
因此阻力臂越長,力則可以越小,則越省力所以可以輕松將講台抬起。
C. 抬桌子杠桿示意圖
力臂的畫法:①首先根據杠桿的示意圖,確定杠桿的支點.②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畫出力的作用線.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④用字母L1或l2標出.
1、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注意:動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受力物體是杠桿,動力作用點在杠桿上.
3、阻力:阻止杠桿轉動的力.
同樣,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受力物體同樣是杠桿,阻力作用點也在杠桿上.
4、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抓定義,萬變不離其中!
D. 杠桿原理 木頭放在桌上
粗細均勻的木棒長1.5m 所以木棒重心在中點即0.75m處
棒伸出桌子邊0.5m,支點即桌子邊緣
棒端掛一20N重物 此物相對支點產生的力矩為20N*0.5m=10(N*m)
棒的另一端微微離開桌面 說明木棒重力剛好使自身平衡即重心產生的力矩與重物產生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 G*(0.75m-0.5m)=10(N*m)
所以G=40N
即木棒重40N,質量為4Kg,
此題須注意,不要認為 木棒1米一節重力產生一個力矩等於0.5米這節重力產生的力矩+重物力矩,這是不對的,木棒作為一個整體,只產生一個力矩,
E. 為什麼有經驗的工人,會抬抬木頭的兩端,便可以知道木頭的重量 這是一道有關杠桿原理的物理題,
類似於把木頭的兩頭分別放在兩台稱上,那麼兩台稱顯示的重量相加就是整個木頭的重量.
工人用手略抬起木頭時就相當於用手代替了其中一台稱,兩邊都抬一下就知道這虛擬的兩台稱分別應該顯示多少了,加在一起就是整個重量
F. 杠桿原理:桌子右端桌腳被撬起離開地面時 桌子的左端桌腳保持不動 則此時桌子也是一個杠桿。請畫出五要
f1是動力,f2是阻力,l1是動力臂,f2是阻力臂
G. 杠桿原理示意圖
杠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叫做支點,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保持杠桿平衡(靜止),或者是滑輪勻速轉動,,不動得點,即支點。
H. 如何利用杠桿的原理繩子和長木棍 將重物 抬起來
一.
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
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
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製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製作,記錄。
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並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I. 用簡單的話解釋一下杠桿原理,最好有圖解。。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內要使杠容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如下圖所示為杠桿原理的最好解釋。
J. 筷子杠桿原理示意圖
如圖,過A點作OA的垂線,沿此方向用力F 1 最小,OA為動力臂l 1 ;OB為阻力臂l 2 ,顯然阻力臂OB>動力臂OA,所以這是一個費力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