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幫忙詳細介紹下財政杠桿的作用
財政杠桿是指國家運用財政分配的利益機制調節社會經濟生產的基本手段。包括國家稅收、財政補貼、投資包干以及其他各種財政收支包乾等,是經濟杠桿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主要的財政杠桿包括:
1.國家預算是主導杠桿,它既控制了財政支出的規模,又有效地促進了財政收入的增長;
2.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杠桿;
3.國債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種補充形式;投資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果的合理方式;
4.補貼是財政支出的一種補充形式;
5.貼息是對國家鼓勵其發展的對象給予照顧的一種措施。
在我國,財政杠桿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廣泛的作用范圍,它可以根據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法令及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需要,隨時作出相應的規定。
② 杠桿的作用和特點
杠桿的作用是省力或省距離。特點是杠桿上的動力與阻力分別與其力臂的乘積是相內等的,省容力必費距離,省距離必費力。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
(2)預算的杠桿作用擴展閱讀:
杠桿的性質
1、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
2、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施力的點叫動力作用點)
3、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點叫阻力用力點)
3、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但是杠桿平衡並不是力的平衡。
③ 財政杠桿作用
財政杠桿在經濟杠桿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主要反映在:
1、調節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平衡。
財政分配是調節控制社會總需求、總供給的一個「閘門」,財政收支的增減變化將引起社會總供求的增減變化,尤其是財政收支的平衡狀況,或赤字,或結余,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社會總供求的平衡狀況。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國家調節社會總供求所通常運用的緊縮性或擴張性財政政策,實際上就是通過收支增減變化及平衡狀況來實現的。
2、調節社會經濟結構。
即通過財政收入和支出對社會經濟結構中的所有制結構、地區結構、產業結構、部門和行業結構、企業規模結構、產品結構、投資結構、流通結構、社會事業結構等進行調節,使之協調發展。
3、調節各種利益關系。
即通過財政、稅收等手段,調節各種所有制之間、企業之間、地區之間、職工與農民之間、各階層之間的收益分配,使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結合,國家、企業、個人利益統籌兼顧,實現積累與消費比例及各種分配關系的協調。 財政杠桿的運用是人們自覺認識和運用客觀經濟規律的過程,即主觀見之於客觀的過程。人們對經濟規律的認識越深刻,越全面,財政杠桿的運用也就越能發揮效益,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目的也就越易實現。為了提高財政杠桿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總體效果,不僅要注意各種財政調節手段之間的協調配合,特別是相互之間力度和目標的協調,而且要注意同價格、信貸、利率、匯率、工資等其他經濟杠桿之間協調配合,使之形成合力,避免發生相互掣肘的「逆調節」現象。
④ 杠桿的作用是什麼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
⑤ 什麼是杠桿作用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