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齒輪傳動比計算公式
傳動比=從動輪齒數/主動輪齒數=主動輪轉速/從動輪轉速
i=z2/z1=n1/n2
記住一個規律:減速的齒輪速比是大於1的,增速的齒輪速比是小於1的。搞清楚齒輪是減速的還是增速的速比就不會算倒了。
當式中的角速度為瞬時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瞬時傳動比。當式中的角速度為平均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平均傳動比。理論上對於大多數漸開線齒廓正確的齒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不變的;對於鏈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變化的。
(1)齒輪比杠桿擴展閱讀:
傳動的外廓尺寸和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低速級大齒輪的尺寸,低速級傳動比小些,有利於減小外廓尺寸和質量。
閉式傳動中,齒輪多採用濺油潤滑,為避免各級大齒輪直徑相差懸殊時,因大直徑齒輪浸油深度過大導致攪油損失增加過多,常希望各級大齒輪直徑相近。故適當加大高速級傳動比,有利於減少各級大齒輪的直徑差。
此外,為使各級傳動壽命接近,應按等強度的原則進行設計,通常高速級傳動比略大於低速級時,容易接近等強度。
② 什麼是齒輪比
齒輪比就是傳動比,或者是兩輪的轉速比。傳動比i=z2/z1=n1/n2。
③ 齒輪傳動比公式是什麼
傳動比=從動輪齒數/主動輪齒數=主動輪轉速/從動輪轉速
i=z2/z1=n1/n2
④ 為什麼齒輪比大扭矩就大呢
你可以把齒輪簡化成杠桿,把齒輪與齒輪的接觸點作為杠桿的力臂盡頭,把齒輪的圓心作為杠桿原點,大的齒輪力臂長,所以外力想讓它轉動比較容易,相反地通過大齒輪帶動別的齒輪當然就吃力了。
另一個角度是從做功來算。齒輪的本質就是杠桿,大齒輪周長大,如果發動機帶著大齒輪轉動一圈,做得功就多些,帶著小齒輪,做功就少些,這就是大媽拉小車,同樣是轉一圈,小齒輪走的路程小,就相對容易一些。
扭矩和轉速沒有確定的關系,這要看齒輪(或車輪)帶的負載如何,讓汽車拉火車走得當然慢,讓汽車拉普通貨物自然就快些,同樣的扭矩,這就是差別。
當外部阻力確定的時候,第三個問題是成立的。但往往速度越快阻力越大,比如軸承慣性阻力、風阻等等。
如還有疑問歡迎討論。
⑤ 什麼是齒輪速比。例如兩個齒輪速比分別為10.8和18.6,代表什麼意思
變速齒輪基本上是一組布置在一個圓內的杠桿。通過齒輪中齒的數目和大小的差異來增力。
所以輸出300英尺-磅扭矩的發動機可以驅動一個 3,000.磅的汽車。這就是傳動齒輪速比的作用。速比是一個反映嚙合齒輪的齒數差異的術語。
同一尺寸齒輪= 1:1速比
例如:
兩齒輪大小一樣,齒數也相同。
主動齒輪每轉一圈,從動齒輪也轉一圈。
兩個齒輪以同一速度轉動,由於大小相同齒數相同,因此轉動扭矩也相同。
其間的唯一差別是轉動方向相反。
同大小同齒數的齒輪嚙合,速比為1比1,因為從動齒輪每轉一圈主動齒輪也轉一圈。
速比通常採用數字之間夾一冒號的形式,這樣1比1的速比寫作1:1。
當主動齒輪比從動齒輪小時,從動齒輪轉得比主動齒輪慢,齒輪副起減速作用。
12齒的小齒輪驅動24齒的大齒輪。
12齒主動齒輪以10磅扭矩轉動。但是24齒從動齒輪每轉一圈它要轉兩圈。
這樣從動齒輪的轉動扭矩便多了一倍。此時從動齒輪的扭矩為20磅。減速比為2:1。
某種典型的手動變速器各檔速比示例:
倒檔:3.40:1
一檔:3.97:1
二檔:2.34:1
三檔:1.46:1
四檔:1.00:1
可以看到,1至3檔和倒檔都是減速檔。四檔為1:1,意味著主從動齒輪齒數相同轉速相同,稱為直接檔。
如果發動機可生成300磅扭矩,配接10:1速比的傳動系,結果加在車輪上的扭矩為 3000磅,恰是驅動3000磅汽車所需的力量。
不過,減速比是有代價的。主動齒輪的轉速要比從動齒輪高出許多倍。因而6000轉/分的發動機只能以600轉/分的速度驅動10:1速比的傳動系。
不過汽車動起來後,保持速度所需的扭矩就不必象起動時所需的那麼大了。這樣就可以改變速比來加大轉速。這就是為什麼手動變速器有好幾個檔位。
超速傳動齒輪
主動齒輪轉得比從動齒輪慢時稱為超速傳動。
超速傳動使傳動系的實際轉速可以快於發動機,因為在高速時保持車速所需的扭矩很小。超速傳動比使得發動機能在較低的轉速下工作,從而改善燃油經濟性。
要確定整個傳動系的總速比只需用特定檔位的速比乘以主減速比。例如,假定主減速比為3.78:1。
要求某一檔位實際所用的速比,只須用該檔速比乘以3.78。這樣,如果變速器一檔速比為3.97:1,乘以主減速比3.78:1後,便得出從發動機到車輪的總的減速比為15.01:1。 發動機的扭矩被傳動系放大15.01倍
⑥ 為什麼齒輪比大,扭矩就大
傳動比的公式:i=Z2/Z1,
式中:
i=傳動比
Z1=主動輪齒數
Z2=從動論齒數
容易看出,若主動輪齒數一定,從動輪齒數越多傳動比就越大。那麼為什麼傳動比大,從動輪的扭矩就越大呢?我們用功和力來解釋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當功率一定,機械作功和出力是一對矛盾,傳動比大就是齒輪「小帶大」,「小帶大」時,從動輪越大它的動力臂就越大,動力臂大就省力,這在杠桿原理中就學過。這時的小齒輪可能要轉好幾圈大齒輪才轉一圈,這說明它可以省力,但費功。若反過來傳動比小,「大帶小」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可能要轉好幾圈,它費力,但省功,這叫做能量守恆。
發動機轉速最大的時候為什麼扭矩不是最大呢?我們來看有關功率、速度、和力之間的關系式:P=Fν
式中:
P=功率
F=力
ν=速度
在這個式子里,不難看出,速度和出力是一對矛盾,當功率一定,速度越快那麼出力就越小,你要出力大隻能速度小。汽車爬坡時你的檔位要放在3擋以下,否則很容易熄火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能量守恆的一個例子。
物質不滅,能量守恆是我們初中階段物理的重點之一,它始終貫穿著每一個事例。
⑦ 改變齒輪比
你可以把齒輪簡化成杠桿,把齒輪與齒輪的接觸點作為杠桿的力臂盡頭,把齒輪的圓心作為杠桿原點,大的齒輪力臂長,所以外力想讓它轉動比較容易,相反地通過大齒輪帶動別的齒輪當然就吃力了。
另一個角度是從做功來算。齒輪的本質就是杠桿,大齒輪周長大,如果發動機帶著大齒輪轉動一圈,做得功就多些,帶著小齒輪,做功就少些,這就是大媽拉小車,同樣是轉一圈,小齒輪走的路程小,就相對容易一些。
扭矩和轉速沒有確定的關系,這要看齒輪(或車輪)帶的負載如何,讓汽車拉火車走得當然慢,讓汽車拉普通貨物自然就快些,同樣的扭矩,這就是差別。
當外部阻力確定的時候,第三個問題是成立的。但往往速度越快阻力越大,比如軸承慣性阻力、風阻等等。
如還有疑問歡迎討論。
⑧ 齒輪的傳動比一般是多少
齒輪分為三類,分別是直齒輪、圓錐齒輪、蝸輪蝸桿。
他們的傳動比分別是:直齒輪傳動比在3~6;圓錐齒輪2~3;蝸輪蝸桿10~40。(齒輪傳動比齒輪的傳動比的大小是根據工作機械的需要來確定的。不同的齒輪傳動比范圍不一樣。)
拓展資料:
傳動比是機構中兩轉動構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稱速比。構件a和構件b的傳動比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轉速(轉/分)。
傳動比的計算方法:電動機轉速減速到工作機構需要的轉速,傳動比=使用扭矩÷9550÷電機功率×電機功率輸入轉數÷使用系數,傳動比=主動輪轉速除以從動輪轉速的值=它們分度圓直徑的倒數的比值。
即:i=n1/n2=D2/D1,i=n1/n2=z2/z1
參考鏈接:
傳動比網路
齒輪傳動比計算公式
參考圖片:
⑨ 齒輪是杠桿嗎
齒輪不是杠桿。從作用力可以使得物體轉動這一點來說,兩者效果相同。或者說:受力後,兩者的運動效果相同。注意:在此並非做作整圓運動才視為轉動。
⑩ 齒輪傳動比公式
構件a和構件b的傳動比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轉速(轉/分)。
當式中的角速度為瞬時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瞬時傳動比。當式中的角速度為平均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平均傳動比。理論上對於大多數漸開線齒廓正確的齒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不變的;對於鏈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變化的。
對於嚙合傳動,傳動比可用a和b輪的齒數Za和Zb表示,i=Zb/Za;對於摩擦傳動,傳動比可用a和b輪的直徑Da和Db表示,i=Db/Da。
(10)齒輪比杠桿擴展閱讀
大齒馬達齒=外齒比,差速的齒輪傘齒=內齒比,外齒比X內齒比=齒比,一般內齒比是固定的,所以改變齒比一般會換大齒或者換馬達齒。大齒不變,馬達齒加大,齒比變小,反之增加。馬達齒不變,大齒減小,齒比變小,反之增加。齒比越小,直道尾速快,但是扭力小,起步慢齒比越大,直道慢,扭力大,起步快。
正確的齒輪比是要根據馬達的T數,賽道的抓地力,場地的大小,彎道的特性要不斷測試來選擇。既要起步快,也要直道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