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稱和杠桿原理有關系嗎
秤工作原理就是杠桿平衡。
2. 什麼叫杠桿原理和復稱法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6�1 L1=F2�6�1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復稱法:
左盤載物,右盤放砝碼,稱量值為M1。然後對調,使右盤載物,左盤放砝碼,稱量值為M2。如天平左力臂為L1,右力臂為L2。
第一次平衡時:ML1=M1L2。
第二次平衡時:ML2=M2L1。
由此可得即消除了由於天平臂長不等所引起的誤差。
3. 杠秤是不是根據杠桿原理製成的
是的。
應該是桿秤吧?
4. 天平的杠桿原理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是這樣的:書上所講的杠桿原理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輕質杠桿」,你多翻翻題就可以發現了,輕質杠桿的意思就是說杠桿本身的質量不計,那麼它的重力的作用點就是懸掛重物的那個點;而天平則不然,它的臂的質量不能不計,所以,由於左盤放了重物,左臂的中心也就是重力的作用點會向做盤靠近一些,即A點,而右臂的重力作用點還在右臂的中點B,故做出圖像後可以發現,此時的力臂OC大於OD,由杠桿原理可知:[G(左臂)+G(重物)]xOC=G(左臂)xOD
5. 稱量的基本原理是杠桿平衡原理
天平的稱重原理是杠桿原理。天平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天平是一種衡器,是衡量物體質量的儀器。它依據杠桿原理製成,在杠桿的兩端各有一小盤,一端放砝碼,另一端放要稱的物體,杠桿中央裝有指針,兩端平衡時,兩端的質量(重量)相等。
6. 電子秤是應用了杠桿原理嗎
電子秤運用的不是杠桿原理 電子秤由若干個稱重感測器支撐 當被稱重物放置在秤台上時 秤台受力 作用到感測器上 感測器產生電信號變化 傳至稱重儀表 稱重儀表進行電運算 輸入到顯示數碼管上 這是電子秤的工作原理
7. 桿稱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杠桿平衡原理。即 支點前後的「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
對於桿稱就是「秤盤中的重量×秤盤到提點的距離=秤砣的重量×準星的位置」
假設秤砣250g,秤盤離支點(或提點)5cm。則1斤的準星在離支點(或提點)秤桿一側10cm,2斤在20cm,3斤在30cm。
(定盤星位置要看「秤砣」平衡「空秤盤」的位置,以下講解不考慮秤盤本身重量)
道理就是秤盤中3斤東西,則阻力3斤,阻力臂5cm(秤盤離支點總是5cm) ,3×5=15。
則秤砣必須在30cm才平衡。因為0.5斤(250g的砣)×30=15。
同理稱10斤東西,10*5=50, 0.5*100=50,砣在離開支點100cm才平衡,這一點就是50斤的準星。
問題出來了,秤桿太長了,怎麼辦?改變支點位置!所以一般桿秤都有兩個支點。
新支點離秤盤1cm,10斤的準星在哪裡?阻力臂邊10*1=10,動力臂邊0.5*20=10,即10cm處就是10斤準星位置。
明白了嗎?希望能幫上你。
8. 秤的杠桿原理的記錄,最先發現在哪裡
《墨經》一書最早記述了秤的杠桿原理。《墨經》把秤的支點到重物一端的距離稱作「本」,今天通常稱「重臂」;把支點到桿一端的距離稱作「標」,今天稱「力臂」。
《墨經•經下》記載:稱重物時秤桿之所以會平衡,原因是「本」短「標」長。它指出,第一,當重物和權相等而衡器平衡時,如果加重物在衡器的一端,重物端必定下垂;第二,如果因為加上重物而衡器平衡,那是本短標長的緣故;第三,如果在本短標長的衡器兩端加上重量相等的物體,那麼標端必下垂。
墨家在這里把杠桿平衡的各種情形都討論了。他們既考慮了「本」和「標」相等的平衡,也考慮了「本」和「標」不相等的平衡;既注意到杠桿兩端的力,也注意到力和作用點之間的距離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