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什麼原因造成各國貨幣匯率不一樣
這涉及兩個體系。
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 迄今為止,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間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代。在這種制度下,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在「黃金輸送點」的作用下,匯率相對平穩,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的機制。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輸出和紙幣停止兌換黃金,國際金本位制受到嚴重削弱,之後雖改行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穩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沖擊下國際金本位制終於瓦解,隨後,國際貨幣制度一片混亂,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資本主義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劇烈的通貨膨脹。戰後,歐洲各國經濟實力大大削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黃金儲備迅速增長,約占當時資本主義各國黃金儲備的3/4。西歐各國為彌補巨額貿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現了「美元荒」。國際收支大量逆差和黃金外匯儲備不足,導致多數國家加強了外匯管制,對美國的對外擴張形成嚴重障礙,美國力圖使西歐各國貨幣恢復自由兌換,並為此尋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由44國參加的「聯合國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這個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是: (1) 以黃金作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雙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2) 實行固定匯率制。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預先安排的資金融通措施,保證向會員國提供輔助性儲備供應。 (4) 會員國不得限制經常性項目的支付,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這個貨幣體系實際上是美元——黃金本位制,也是一個變相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種種缺陷也漸漸地暴露出來。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外匯收支逆差大量出現,黃金儲備大量外流,導致美元危機不斷發生。1971年8月15日美國公開放棄金本位,同年12月美國又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發兩次危機,同年3月12日美國政府再次將美元貶值。1974年4月1日起,國際協定上正式排除貨幣與黃金的固定關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制度又一次陷於混亂,導致國際金融形勢動盪不安。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舉行會議,達成了著名的「牙買加協定」。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
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其 主要內容是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 匯率安排多樣化、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
牙買加體系的實行,對於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的結構為國際經濟提供了多種清償貨幣,擺脫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多樣化的匯率安排適應了多樣化的、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需要,為各國維持經濟發展提供了靈活性與獨立性;靈活多樣的調節機制,使國際收支的調節更為有效與及時。
但是牙買加體系也存在缺陷,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一是多元化國際儲備貨幣格局下,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可以享受到「鑄幣稅」等多種好處,同時在多元化儲備貨幣安排下國際上缺乏統一而穩定的貨幣標准,很容易造成國際金融的不穩定;二是以浮動匯率制為主體,匯率經常出現大起大落,變化不定,加大了外匯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際貿易活動,極易導致國際金融投機的猖獗,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負面影響更為突出;第三,目前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並不健全,各種調節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全球性的國際收支失衡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國際貨幣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Ⅱ 為什麼各國匯率不一樣
因為各國影響匯率的因素不同。具體如下: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2)各行匯率不一樣原因擴展閱讀:
匯率的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
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Ⅲ 國內各個銀行同一時間的外匯匯率為什麼會有不同
國際匯率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每個銀行,交易商的點差不一樣,所以每家銀行或交易商的匯價也就不一樣了。在中國來說,各家銀行的匯率價格不會差很多。建議您在購匯前貨比三家。
我國採用匯率浮動制:
1.國有銀行的外匯匯率都是一樣的,工作日時間,官方每15分鍾刷新匯率數字一次。所以去哪個銀行換匯結果都一樣。
2.銀行的買入價和賣出價是不一樣的,差價是銀行的傭金,銀行不另外收費。
3.去銀行買外匯,看銀行的賣出價,銀行用賣出價賣給你。
4.去銀行賣外匯,看銀行的買入價,銀行用買入價買入你的外匯。
Ⅳ 為什麼各大銀行同一貨幣現價匯率不同
中間價都一樣 只是加上的點差不一樣 也就是手續費不一樣你去銀行不管是兌換美元還是用美元兌換人民幣你都吃虧 銀行不會白給你換吧
Ⅳ 為什麼各個銀行的外匯牌價都不相同
這是匯率改革之後出現的情況,中國人民銀行會公布一個基準價,在基準價的基礎上,各個銀行可以在規定的比例內自行浮動匯率,所以各個銀行的外匯牌價都有些差異。
另外,現行的匯率,每天之內都是不斷變動的,可能存在你從一家銀行到另外一家銀行的路上,匯率就已經變動的情況。
Ⅵ 網上實時匯率和銀行說的匯率不一樣是怎麼回事 急
實時行情是國際間的,在中國外匯不能自由兌換的。你不可能在境內按實時的匯價換。去紐西蘭的中國銀行也能兌換,不過不知道那裡什麼情況。
境內外匯報價都是參考一段時間的,具體可能都不一樣。這是中行的外匯報價鏈接http://www.boc.cn/cn/common/whpj.html。可以去看看。
另外如果你是在國內的存款或現金(現鈔)那麼用這個換「便宜點」。你在哪裡看到的rmb兌nz D呢?那是它和usd兌NZ d 的交叉。一般沒有。
今天17:00報價。現鈔買入價443.57。443.57人民幣買100紐元。
補充:應該說如果你是兌換,正規機構是不可能用實時的和你換,因為每分每秒都在變你讓他怎麼給你換呢?是說話的這一秒還是兌換的那一刻?如果你是想通過外匯買賣價差賺錢,那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如果是這樣可以聯系[email protected]
Ⅶ 為什麼百度的匯率和銀行的匯率不一樣的
銀行有買入價,賣出價,這個是不同的,如果你是拿現金USD去銀行兌換人民幣,匯率肯定比官方公布的稍為低些,如果你在在網上自動結算,他們是按中間價算給你的,比你直接拿現金到銀行兌換要劃算的多。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Ⅷ 為什麼各個幣種之間匯率會不一樣
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不同的商品的價格當然會不一樣。
有幾種理論,
1,購買力平價,簡單說,就是中國的一個漢堡8元,美國一美元,那麼人民幣對美元就應該是1:8,否則你可以進行套利;
2。利率理論,就是利率高的將會升值,因為在這個國家1元錢過一段時間後變得更多,人們就都願意拿這種貨幣,買的人多了,自然要升值;
3。宏觀經濟形勢和外匯儲備。一國的外匯儲備越多,就越容易升值,因為國家有信用和實力提供擔保,那麼大家就願意持有這種貨幣,另外經濟實力越強(相對過去的變動),人們對這種貨幣越有信心,就升值。比如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人民幣就升值,美國相對地位下降,美元就貶值;
4。央行的貨幣政策。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拋出本幣,就貶值,買入本幣,就升值。
第三點是匯率變動的根本原因。
Ⅸ 為什麼匯率不穩定,由什麼因素決定
匯率不穩定的因素: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際收支:當一個國家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或貿易逆差時,說明本國外匯收入比外匯支出少,對外匯的需 求大於外匯供給,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對外匯貶值;反 之,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順差或者貿易逆差時,本幣對外 。匯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
利率水平:當一個國家提高利率水平或本國利率高於外國利率時,會引起資本流入,由此對本國貨幣需求增大,使本幣升值,外匯貶值;反之,當一國降低利率水平或本國利率低於外國利率時,會引起資本從本國流出,由此對外匯需求增大,使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利率水平變動還會引起遠期匯率變化。高利率貨幣會引起市場上對該貨幣的需求,以期獲得一定期限的高利息收入,但為防止將來到期時該種迴避匯率下跌帶來的風險和損失,人們購進這種貨幣現匯時往往會採取掉期交易,即賣出這種貨幣的遠期,從而使其遠期貼水;
通貨膨脹因素:一國通貨膨脹率上升,高於其餘國家時,貨幣購買力下降,紙幣對內貶值引起對外貶值;
財政貨幣政策:短期而言,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但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長期影響,則要視這些政策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而定,如果擴張性政策能最終增強本國經濟實力,促使國際收支順差,則本幣升值;如果緊縮政策導致本國經濟停滯不前,國際收支逆差擴大,那麼本幣對外幣價值必然逐漸削弱即本幣貶值;
投機資本:投機資本對匯率的作用是復雜多樣且捉摸不定的。有時,投機風潮會使外匯匯率跌宕起伏,失去穩定;有時投機交易則會抑制外匯行市的劇烈波動;
政府的市場干預:貨幣當局在市場上大量買進或拋出本幣或外匯的公開市場業務,會在短期內改變外匯供求關系,促使匯率發生變化;
一國經濟實力:一國經濟實力強弱對匯率變化的影響是較長期的。較強的經濟實力不僅形成本幣幣值穩定和堅挺的物質基礎,也會使外匯市場上人們對該貨幣的信心增強。反之,一國經濟實力差,本幣就失去穩定的物質基礎,對外不斷貶值。經濟實力可以通過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水平、國際收支狀況、外匯儲備以及經濟結構、貿易結構等指標表現出來 ;
其它因素:一些非激光機因素、非市場因素的變化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有關國家的經濟政策、經濟秩序和經濟前景,從而改變人們的心裡預期,引起外匯市場波動。此外,黃金市場、股票市場、石油市場等其它投資品市場價 格變化也會引致外匯市場匯率的變動。
Ⅹ 各個銀行的匯率為什麼不一樣
目前我們國家的外匯管制還沒有走向市場化,所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各經營外匯的銀行在基準利率上有上下浮動,浮動率由國家規定,各行使用報價源也不盡相同,有的銀行使用紐約的,有的使用路透的,因此會出現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