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影響什麼報表項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
影響外幣會計報表折算差額大小的因素:
1、所採用的折算方法
2、匯率變動的方向和程度
3、外幣資產和負債的比例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貳』 外幣會計折算差額和匯兌損失的區別
首先你要搞清楚,交易貨幣,記賬本位幣,列報貨幣之間的區別。
交易貨幣就是交易時使用的,假設為x
記賬本位幣就是在日常交易記錄中使用的(詳情網路)假設為y
列報貨幣就是你最終的財務報表是以何種幣種列示的,假設為z
當x和y不是同種貨幣時,可能就會有匯兌損益。
那當y和z不是同種貨幣時,資產負債表按時點匯率,利潤表按平均匯率,權益按歷史匯率這算,就會導致產生外幣報表折算差。
『叄』 什麼是外幣報表折算差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外幣報表折算損益是一種未實現損益,它一般不在賬簿中反映,只反映在報表中。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3)現行匯率法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並會計報表的需要
由於編制合並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並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表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肆』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怎麼算的,它又與匯兌差額又有什麼區別呢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的計算方法:
(1)遞延處理。
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
(3)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與匯兌差額的對比:
1、兩者的產生方式不同。外幣業務匯兌損益是在交易過程中或在期末採用現行匯率對外幣項目進行折算產生的,而外幣會計折算差額是在外幣會計報表折算中產生的。
2、兩者包括的損益不同。
匯兌損益既可能是已實現損益,也可能是未實現損益;外幣會計報表折算差額屬於未實現損益。
綜上所述,外幣會計報表折算差額不同於外幣業務匯兌損益。
『伍』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在哪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在「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裡面體現。
擴展閱讀:
第一: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
第二: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處理方法一般有如下兩種
(1)遞延處理——計入所有者權益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列入利潤表——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第三:針對我國情況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陸』 年報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科目怎麼填列
填列方法如下:
1、根據修訂後財務報表列報准則應用指南,「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將「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其他綜合收益)」;
2、在准則修訂後,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並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不再單獨列示(包括合並報表格式也應做相應調整)。
3、其中,包含於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中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僅包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部分,歸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仍並入「少數股東權益」項目列報。
(6)現行匯率法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擴展閱讀: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一個報表項目,並不是一個會計科目。不需要做分錄。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主要來源於對不同會計科目運用匯率不同造成的差額,這些差額直接匯總到所有者權益下的外幣折算差額中,這其實不用編分錄,差多少就補多少,最後是擠出的。
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第十條:「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因此,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外幣投入資本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不再採用合同約定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