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年美元兌換人民幣比率
從83-06年 1美元對人民幣 依次是
1.911
2.296
2.848
3.36
3.62
3.944
3.944
5.079
5.2
5.33
5.7
8.461
8.461
8.314
8.28
8.26
8.26
8.26
8.26
8.277
8.277
8.277
8.1917
7.8087
2007年6月5日 100美元美元 757.57
然後08年目前(11.5號)
美元 當前匯率 人民幣
100 6.8350 683.5
如果專還有什麼不屬明白補充下,我再給你找找了
Ⅱ 人民幣對美元破6年新低釋放多重信號
10月10日,人民幣交易基準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6.7008元。進入2016年後,在交易盤中曾出現過達到6.7元的情況,但中間價達到6.7元以上還是自2010年9月底以來的6年來首次。10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跌90點,報6.7098,仍維持在6.7上方。
一直以來市場將人民幣對美元的6.7價位看成是關鍵關口。主要是今年以來央行給市場以死守6.7關口的信號。進入2016年後,一次是離岸市場人民幣曾經突破1美元對6.7元人民幣的大關,但隨即被市場拉了回來。另一次是在岸市場交易盤中曾出現達到6.7的情況,很快也被央行拉回6.7以內。市場就此認為,今年央行可能要死守住6.7的關口。
然而,進入10月的兩個交易日說明6.7關口已經被輕易突破,央行也不會死守這個所為的關口。這或是匯率體制變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或是匯率體制改革的前奏曲。
從客觀上看,人民幣對美元突破6.7關口是市場使然。國慶長假前,英鎊閃崩,美元走強,美元指數上漲,迫使人民幣不得不對美元貶值。同時,人民幣加入SDR在10月1日生效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要求更多或者說要徹底反應市場供求因素,要求央行盡量不要干預匯率形成。更要求央行不能利用行政手段死守一個什麼關口。市場決定因素起作用後,人民幣該貶值就要貶值,是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央行說了算。否則,作為一種國際貨幣,沒有一個透明公開的市場化形成機制,誰敢於儲備和手拿這種貨幣呢?
加入SDR後,已經倒逼中國央行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這次不再堅守6.7關口,或預示匯率市場化改革很可能很快到位。
從客觀因素來看,死守6.7不僅背離扭曲市場,而且耗費太多外匯儲備。今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6萬億美元,環比8月減少近188億美元,這是外匯儲備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且規模降至2011年6月以來最低值,9月末外匯儲備的下滑應該是由於央行死守6.70的結果。加入SDR後,不能也沒有必要犧牲太多的外匯儲備去死守住一個得不償失的整數關口。同時,央行已經納入一攬子貨幣體系來考察人民幣匯率,而不僅僅只盯住美元價格變化。
未來人民幣還會不會再確定一個匯率特別是對美元的匯率關口,央行死守呢?可能性非常小。隨著美聯儲年底加息預期升溫,人民幣對美元仍將延續貶值趨勢。其實,人民幣對美元突破6.7關口繼續貶值走勢央行已經提前放出口風。國慶節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對人民幣匯率曾兩度表態。第一次他認為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美元將持續升值,人民幣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人民幣應該相應貶值;第二次他認為大量國際熱錢進入導致人民幣升值,因此人民幣應該適度貶值。
從國內情況看,這波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將使得資金從樓市流出,進入到外匯市場不是沒有可能的,其中預期人民幣貶值,從而買入美元可能性很大。這或成為助推人民幣貶值的一股力量。
人民幣貶值將走出一個小碎步的軌跡,不可能大幅度貶值。如果大幅度貶值的話,央行有足夠的手段穩定住匯率的。一個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足以應對任何匯率風險。同時,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企穩跡象,這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根本性基礎。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對股市來說,人民幣與A股走勢多數存在高度相關,人民幣貶值或伴隨著A股的下跌。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引發本幣資產估值下降,導致金融、地產等相關板塊走弱,拖累整體大盤;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預期一旦形成,將導致熱錢流出,A股所處的流動性環境會迅速趨緊。提醒投資者密切關注人民幣貶值給股市帶來的利空影響。
人民幣貶值預期形成後,會導致資產撤出房產,尤其是那些早期從海外湧入國內的資金,會因人民幣貶值而流出中國,或不敢再輕易進入中國市場,多種作用助推國內住房資產價格下跌。加之,本輪樓市調控史上最嚴厲,樓市走弱或是大概率,房價下降或是大趨勢。
對於赴美留學的學子而言,人民幣貶值意味著一夜之間要多花好多錢。人民幣此輪急跌,也造成一些留學生家長的恐慌,去銀行兌換美元的家長急劇增多。
海外代購市場十分火熱,因為從境外海淘的商品價格一般會比在國內專櫃價格便宜30%-50%,這也是不少海淘族舍近求遠的原因。人民幣貶值,會使海淘族受打擊,因為同一種商品他們需要比以前支付更多的人民幣。近期,海外代購訂單已經在減少。
作為外匯投資者來說,適度配置一些美元資產或持有一些美元,以及配置海外包括不動產在內等都可以考慮。
Ⅲ 最近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下跌了,這會有什麼影響
自5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出現較大波動,5月30日下跌了294個基點,創下2011年2月下旬以來新低。特別是進入6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啟了上下跳躍模式,形成一條「心律曲線圖」:本月7個交易日中,僅2個交易日波動在100個基點以下;端午小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在岸即期匯率再次迎來明顯波動,6月13日中間價大幅下調超過200個基點,延續了人民幣在離岸市場的走貶趨勢。
人民幣貶值牽動著投資者的心。「對待本輪人民幣貶值,市場表現相對比較淡定。」銀河證券分析師指出,2015年8月那次貶值幅度達到千點,大家會覺得恐慌,這次雖然創下了貶值新紀錄,但相對溫和,市場也就淡定不少。據分析,人民幣匯率自去年「8·11」匯改後,彈性明顯加大。目前人民幣匯率仍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美聯儲加息預期逐漸增強。
在人民幣低匯率時,全款的海外置業不是好時機。而對前期選擇按揭置業的中國人來說,在國內賺錢拿到國外還款,則比原來支付更多。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前期已在海外置業的房產來說,隨著人民幣貶值,這些房產實現了變相增值。
隨著美元上漲、人民幣走低,又有不少投資者關心,該不該去換點美元、英鎊等強勢貨幣儲備著?對此,銀行理財師表示,如果沒有特定需求如出國留學、境外游或者海外投資等,換美元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未來人民幣匯率會否持續貶值,人民幣會不會「破7」?有市場人士表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雖然出現大幅漲跌的情況,但在岸、離岸市場上並沒有出現恐慌性情緒。綜合考慮經濟基本面因素等,人民幣匯率仍有強力支撐,預計人民幣對美元、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都將保持穩定,近期不會「破7」。
Ⅳ 06月11日今日美元匯率多少
按照現在實時匯率:1美元=6.8097人民幣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交價為准。
Ⅳ 今日即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買入價,賣出價和中間價各是多少
我行外匯實時匯率(美元)請進入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實時匯率」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註:100外幣兌人民幣;每個銀行兌換匯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Ⅵ 人民幣和美元的兌換標準是多少
以前能換8,9元,現在只能換7.9元說明人民幣升值了.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主要有: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1.模型測算依據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為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直接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這一影響的大小主要由進出口價格彈性決定。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貿易發展的定量分析顯示,我國出口價格彈性為1,即我國出口價格相對世界出口價格每上升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進口價格彈性為0.4,即我國進口價格相對世界進口價格每下降1個百分點,進口增長率提高0.4個百分點。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除了要考慮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外,還要考慮匯率變動引起經濟增長變化的回波效應(間接影響)。對進口而言,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導致進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放緩,卻會減少對進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國GDP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實際進口增長率減少1.33個百分點,因而進口的回波效應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對出口而言,作為經濟貿易大國,不僅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抑制出口;同時,由於本國經濟貿易減速將導致世界經濟貿易趨緩,又會進一步減少本國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經濟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實際出口增長率減少2.7個百分點,因而出口的回波效應對減少出口表現為疊加效應。
由此可見,貨幣升值對出口的抑製作用大於對進口的刺激作用,國內國際經濟減緩對進出口的影響,強於價格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2.測算結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幣升值1%、2%、3%和5%四種情況,經模型測算,其對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的影響,如表1和表2所示。根據表1和表2,人民幣升值2%,出口增速減少1.5個百分點,進口增速增加0.2個百分點。按2004年數據計算,相當於出口減少91億美元,進口增加12億美元,貿易順差由320億美元減少到217億美元,減少凈出口需求852億元人民幣,大約影響當年GDP增長率(當年支出法GDP為140776億元,增長9.5%)中0.6個百分點。匯率升值後,能源、原材料、機器設備等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國內相應產品價格也會降低,企業投資成本下降,企業投資意願有可能增強;同時,國內價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消弱企業投資意願,綜合作用的結果,名義投資下降0.2個百分點,實際投資增長0.2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下跌有利於消費增加,但受經濟增長減慢的影響,收入水平會有所下降,實際消費增速降低0.1個百分點。考慮到三大需求的變化,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0.5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個百分點,就業減少50萬人,財政收入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增加額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M0、M1和M2增速分別下降0.4、0.5和0.4個百分點。
模型測算顯示,一次性匯率變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會隨著時間遞減,第二年影響減弱一半,兩年後影響基本消失。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主要行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後,由於進口增加、出口減少、消費需求也相應減小、投資略有增加,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行業的增加值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測算結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1.對三大產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2%,按2004年數據計算,第一產業增加值減少94億元,增速減少0.4個百分點,占當年增長率6.3%的6.3%;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減少544億元,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占當年工業增加值增長率11.5%的6.1%;建築業增加值增加7億元,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減少122億元,增速下降0.3個百分點,占當年增長率8.3%的3.6%。
2.對工業部分行業的影響
工業部門中,出口份額較大的行業如紡織、機械、電子、化工等受到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較為明顯。
人民幣升值2%,作為我國出口大戶的紡織業出口減少20億美元;增加值減少90億元,增速下降近2個百分點。機械工業出口減少14億美元;增加值減少110億元,增速下降1.1個百分點。電子工業出口減少18億美元;增加值減少85億元,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化學工業出口減少8億美元;增加值減少85億元,增速下降1.4個百分點。
三、對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幾點看法
1.短期內對宏觀經濟有一定的降溫作用,但影響不大
人民幣升值2%,一次性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0.5個百分點,就業減少50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個百分點。這一影響是嚴格假定其他經濟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的理論結果。實際上,由於我國匯率是在國民經濟仍處於繁榮階段中調整的,企業家和消費者信心仍然較強,對宏觀經濟的實際影響可能沒有理論測算得那麼大,匯率小幅度調整不會對宏觀經濟帶來較大沖擊。相反,從中長期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利於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優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提高金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利於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
2.當前是匯率調整的良好時機
從宏觀經濟的基本面看,上半年,GDP增長9.5%,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既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也沒有通貨緊縮。1~6月新增城鎮就業59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8萬人,就業形勢良好。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金融運行基本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處高位,消費增長加快。宏觀經濟形勢良好,抵禦人民幣升值對經濟帶來沖擊的能力就強,對經濟造成的負面會較小。從金融體系和外匯市場看,目前,我國外匯管理逐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不斷加強,市場工具逐步推廣,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企業抵禦和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增強。從升值的預期看,近幾個月來,美元相對於歐元、日元等多數貨幣走強,大體升值在5%~10%之間;美元利率相對於人民幣利率的利差在擴大。這些因素的出現,弱化了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有利於防止投機。因此,目前是推進匯率改革的有利時機。
3.靈活運用宏觀調控政策,應對匯率變動的影響
我國採取了一次性升值2%,繼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如果市場預期大大高於人民幣升值幅度,人民幣有可能在多個交易日連續上漲至浮動的最高點,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升值過大的情況。獲利投機資本也可能迅速流出我國。這些問題都會對我國宏觀經濟以及農業、紡織、機械、電子等行業帶來不利影響。 為此,一要根據國際收支變動狀況,適度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二要利用各種可用貿易保護措施,優化進口產品結構,盡量減少對農業等行業的沖擊;三是根據國際熱錢流入或流出動向,及時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穩定國內需求增長
Ⅶ 2019年6月11日人民幣和盧布的匯率是多少
今日人民幣對盧布匯率是:9.12888
今日盧布對人民幣匯率是:0.10954
Ⅷ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